谚语故事⼤全
谚语是⼀个汉语词语,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泛流传于民间的⾔简意赅的短语。多
数谚语反映了劳动⼈民的⽣活实践经验,⽽且⼀般是经过⼝头传下来的。它多是⼝语形式的通俗易懂
的短句或韵语。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谚语故事⼤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吃⼒勿讨好,阿旺炒年糕
宁波谚语。喻卖⼒⼲活 ,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名就
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习俗中,保持着“男主外,⼥主内”的习惯,即男⼦不做家务。炒年糕须⽤慢
⽕,⼼急⽽⼜不善于家务的男⼦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
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的臭骂。由于“⽕旺”和“阿旺”谐⾳,于是原“⽕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
年糕”。
2、头悬梁 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不停
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
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的头发很长。他就找
⼀根绳⼦, ⼀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低,绳⼦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
头⽪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
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
后,家⼈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所以,他下定决⼼,发奋读书。准备⼀把锥
⼦,⼀打瞌睡, 就⽤锥⼦往⾃⼰的⼤腿上刺⼀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清醒起来,再坚持
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瞎⼦打灯笼
⼀个盲⼈到亲戚家做客,天⿊后,他的亲戚好⼼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你打个灯
笼回家吧!”盲⼈⽕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
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许多⼈也在路上⾛,你打着灯笼,别⼈可以看到
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想,对呀! 局限思考是从⾃⼰的⾓度思考, 整体思考是你把⾃⼰放
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为会对别⼈产⽣互动。
4、君⼦报仇,⼗年不晚
君⼦:泛指品德⾼尚的⼈。指有志之⼠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 出⾃史记。范雎蔡
泽列传记载,秦王三⼗六年,范雎被⼈陷害,魏齐疑他谋反,将他打的半死。于是范雎离开⾃⼰的家
乡游说秦王。受⼤⽤。秦王四⼗六年,范雎杀掉齐魏。
5、⼀个和尚挑⽔喝,两个和尚抬⽔喝,三个和尚没⽔喝
⼭上有座⼩庙,庙⾥有个⼩和尚。他每天挑⽔、念经,夜⾥不让⽼⿏来偷东西,⽣活过得安稳⾃
在。不久,来了个⾼个和尚,和他⼀起去抬⽔,这样总算还有⽔喝。后来,⼜来了个胖和尚。从此谁
也不挑⽔,⼤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鱼。夜⾥⽼⿏出来偷东西,打翻烛台,燃起⼤⽕,三个和尚
这才⼀起奋⼒救⽕ 。从此三个和尚齐⼼协⼒,⽔⾃然就更多了 。
6、说曹操曹操就到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拼时曾⼀度脱离险境,然⽽李郭⼆⼈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献计推
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军有功、可以救驾,然⽽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投⽆路之际夏侯
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7、三个臭⽪匠,赛过诸葛亮
话说有⼀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要掂掂东
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造塔。那宝塔要求可⾼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四千多
⽄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便在城门上贴起
招贤榜。时隔⼀⽉,仍然没有⼀点⼉下⽂。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步,⾼兴得直摇鹅⽑扇⼦。 那
城门⼝有三个摆摊⼦的'⽪匠,他们⾯⽬丑陋,⼜⽬不识丁,⼤家都称他们是丑⽪匠。他们听说诸葛亮
在寻东吴⼈的开⼼,⼼⾥不服⽓,便凑在⼀起商议。他们⾜⾜花了三天三夜的⼯夫,终于⽤剪鞋样的
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然后,再⽤⽜⽪开料,硬是⼀锥⼦、⼀锥⼦地缝成⼀个⼤葫芦的模型。在
浇铜⽔时,先将⽪葫芦埋在砂⾥。这⼀着,果然⼀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即向孙
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看东吴了。“三个丑⽪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句寓意深刻的
谚浯。
8、此地⽆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他费了好⼤的劲⼉,才积攒三百两银⼦,⼼⾥很⾼兴。但他总是怕别
⼈偷去,就找了⼀只箱⼦,把三百两银⼦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怕别⼈
到这⼉来挖,于是就想了⼀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边,
这才放⼼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看到了。半夜,王⼆把三百两银⼦全偷⾛了。为
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
看银⼦,银⼦不见了,⼀见纸条,才恍然⼤悟。
9、⽟不琢不成器
如果⽟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做的东西,它有固
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
⽽改变。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有⼀天,他在⼭⾥找到了⼀块还没有琢磨过的⽟⽯,于是他便
把这⽟⽯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的⽟匠竟说这只是⼀块普通的⽯头,厉王⼀⽣⽓,命令
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将这⽟⽯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
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头,在⼭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
命令⽟匠把这块⽯头好好打造⼀下,发现果然是⼀块上等的美⽟,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璧。” 由这
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块上等的美⽟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类也许要良
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个有⽤的⼈。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李⽩⼩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抛就出去玩耍。⼀天李⽩碰到⼀个⽩发
苍苍的⽼婆婆正拿着⼀根⼤铁棒在⽯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
⽩深受感动,从此就⽤功读[2] 书,终于成为⽂豪。 10、⼋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传,⼀次,⼋仙在蓬
莱阁上聚会饮酒,酒⾄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游。众仙齐声附合,并⾔定各凭道法渡海,不
得乘⾈。 汉钟离率先把⼤芭蕉扇往海⾥⼀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
⽔中⼀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曹国舅、铁拐
李、韩湘⼦、蓝采和也纷纷将各⾃宝物抛⼊⽔中,借助宝物⼤显神通,游向东海。 多⽤来⽐喻在集体
⽣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者各⾃拿出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1、孟母三迁
孟⼦三岁丧⽗,由其母亲抚养成⼈。⼩时候住⼭东邹县城北⼆⼗五⾥的马鞍⼭下,村名叫范村,
村不远有⼀⽚墓地,出殡的⼈群常从孟⼦家门⼝经过,於是孟⼦就模仿送殡的⼈,孟母看见了,认为
「此⾮所以居吾⼦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个杀猪屠
户,孟⼦就学屠户的样⼦,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便⼜移居於「学宫之院」,即
县城南门外⼦思书院旁。从此,孟⼦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送进了这所学宫读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0:4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48460220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谚语故事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谚语故事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