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论据积累:3个典型事例,13句名⼈名⾔
今天,我们来积累关于“礼”的论据。2016年国考(副省级)的考题是围绕“不学礼,⽆以⽴”,⾃拟题⽬,撰写⽂章。这
就要求考⽣要阐述清楚礼的含义、学礼的重要性(学礼,以⽴⾝、⽴家、⽴国)、学礼的必要性(不学礼,⽆以⽴)。
在论证“礼”的过程中要⽤到⼀些论据,这是我们平时要做的积累。
我们来看⼀段写作案例:
学礼以⽴⾝。(论点)礼是教⼈为⼈处事的⼀种道德标准、⾏为规范。只有习礼,才能扬长避短、完善⾃⼰。孔融习
礼,四岁让梨,知晓礼仪,终成⼤家,流芳百世;杨时习礼,为不打搅⽼师,雪天仍坚持在门外等候,最终求得功名,
成为⼤学者。(论据)反观当今社会上⼀些不⽂明现象,应引起反思,学礼⽴⾝⼰迫在眉睫。
学礼以⽴家。(论点)家庭构成国家,学礼⽴于家,才能进⼀步⽴于国家。我国向来重视家风,家风就是⼀个家庭的
礼,它不仅关系着家族的维护,更关乎社会的和谐。每个家庭都应有⾃⼰的优良家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礼以⽴国。(论点)礼是维系社会正常运⾏的⼀种道德机制。只有习礼,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国家才能更好发展。古
语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论据)由此可见,礼不仅仅是⽂化之基,亦是⽴国之本。学礼
既是个⼈的主观意愿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履⾏,每个⼈都应该尽⼰之责、倾⼰之能做好弘扬民族⽂化精神的传帮带。
该⽂段的论点是“学礼以⽴⾝、⽴家、⽴国”,围绕该论点可以使⽤与“知礼、学礼、守礼”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名⼈名⾔作为
论据。
与之有关的 典型事例如下:
1.孔融让梨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起吃梨,孔融总是拿⼩的吃。有⼤⼈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量⼩,按道理应该拿⼩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就懂得这样的道
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这个故事告诉⼈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
识。中国古代东汉末⽂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
此。
2.程门⽴雪
杨时来拜见程颐,因为他有些问题想要问,但是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师在屋⼦⾥边坐着睡着了,不忍⼼打扰他的⽼
师,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雪,⽽且越下越⼤,杨时没有⾛,在雪中站⽴着,过了⼀
会已经有了⼀尺厚了,这时候他的⽼师醒了过来,他才⾛进了屋内,程颐说那时候他看见了⼀个雪⼈。后来杨时成为了
有名的⼤学者,这件事因为作为尊重⽼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3.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华殿⼤学⼠兼礼部尚书。他⽼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供双⽅出⼊
使⽤。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不同意。双⽅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都是
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张家⼈⼀⽓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
⾥,他在给家⼈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何妨?万⾥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阅
罢,明⽩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六尺巷的
故事告诉世⼈,深明⼤义,讲究礼数,⼤度做⼈,克⼰处事。
与之有关的 名⼈名⾔如下:
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2.礼之于⼈,犹酒之有襞也。——孔⼦
3.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唐·吴兢
4.不敬他⼈,是⾃不敬也。——旧唐书
4.不敬他⼈,是⾃不敬也。——旧唐书
5.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威廉·⽪特
6.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刘备
7.不学礼,⽆以⽴。——孔⼦
8.⼈⽆礼则不⽣,事⽆礼则不成,国⽆礼则不守。——荀⼦
9.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
10.夫⼈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五辅》
11.君⼦以仁存⼼,以礼存⼼;仁者爱⼈,有礼者敬⼈。爱⼈者⼈恒爱之,敬⼈者⼈恒敬之。——孟⼦
12.凡⼈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
13.国尚礼则国兴,家尚礼则家⼤,⾝尚礼则⾝正,⼼尚礼则⼼泰。——颜元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0: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47940220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礼”的论据积累:3个典型事例,13句名人名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礼”的论据积累:3个典型事例,13句名人名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