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名人事例
反思的名人事例
.。 张海迪自幼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但凭借个人毅力,自学了多
种语言,并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在医学方面有很杰出的成就。 南
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
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
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鲁迅曾彷徨过,哥德、贝多芬还曾想
自杀过,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终都坚定地走向了真理,也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一句名
言说得好: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难以激起美丽的
浪花”。 赵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成为后人逆境奋起的典范。
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写成了《春秋》,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写成了《离
骚》,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写成了《红楼梦》 学生举例:
战胜挫折,造就人才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然而他没
有向命运屈服,他说: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种种的磨难
和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
篇二:
名人故事会反思 《名人故事会》教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
地二里,有一节讲名人故事的口语交际课,紧接着就是一堂写人的作
文课。讲名人故事,说简单却也难,对于刚刚上三年级的农村孩子来
说,能流利的读个故事,或者选个比较适合讲的故事也不容易做到,
更何况是讲呢! 虽然现实情况如此,但我想宁可讲得稚嫩,也不能
剥夺学生尝试的机会。又恰巧,最近我们班成立了班级读书会,学生
正在读《窗边的小豆豆》和《中外名人故事》,一向注重课外阅读的
我急于想检验一下学生的能力。怀着这样的期待,在忙碌的教学安排
里还是挤出了一节课举行----名人故事会。 上周末,就布置了任务
和要求。学生非常期待,对于“名人故事会”这样的活动是他们第一
次举行。 故事会由四个主持人自己主持,学生当评委也当听众,最
后评出“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过程当中主持人会请听众谈感
受和自己给了几颗星。这堂课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会上,学生每人手捧一本关
于名人的故事书,对于自己要读的故事一次又一次默默朗读,他们深
切体会到读课外书的好处。课外书有什么用?通过这节课,他们心里
更加明白了。 这节课以后,他们会更加喜欢去读关于名人的故事。
二、给了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 当学生举起手,捧着书上讲台来时,
需要多大的勇气?即使是很多平时回答问题很大胆的孩子,上了台也
会脸红,因为这是第一次。 四个主持人,自己现场主持,深受学生
欢迎,在他们眼里这很新鲜,充满挑战!
三、懂得欣赏别人 故事会上,大概讲了十三名学生,有的讲得并
不好,当主持人请听众谈感受时,学生说:
“他讲得很动听”“虽然声音轻,但故事讲得很流利”“他的故
事告诉了我们„„„„” 学生的评价给予了上台的人足够的尊重,
同学间相互欣赏,那种认真的态度非常珍贵。
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在十个几学生中,有口才的会读书的学生
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在我看来,好与坏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能说会道
的学生、幽默风趣的学生赢得了一阵阵掌声。这一切都是学生自我学
习,读课外书所取得的成绩。我所期待的就是这样。我们应该允许差
距的存在。 “故事大王”的评选,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继续读
好书的兴趣;“最佳听众”的评选,肯定了一部分懂得欣赏故事、能
从故事里提取了道理的学生,这样的听众也是好读书的,不然很难发
表意见。“故事大王”“最佳听众”会获得一张表扬卡,直接带回家
里,对于学生是一种大大的鼓励,家长也会更加重视学生这方面的能
力培养,会更加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帮助
很大。 三年级是一个怎样的阶段呢?我经常担心我会限制了他们能
力的发展,这一次并不算很精彩的故事会,却给学生铺了一条通向书
籍的快乐之路,让学生展示了自己,让一部分优秀学生带动了还没加
入快乐阅读的学生,在故事会结束后,我布置了一篇日记,一个学生
这样写到:
我很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举行名人故事会。还有一个学生
在课后问一个“故事大王”:
为什么你的故事总是讲得那么有趣? 相信这一堂课留给学生的
是美好的记忆。
篇三:
历史反思及案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丢掉了什么 有这样一个课例。
有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在讲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段历史时,为了训
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这
样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1:
“假如董存瑞拉开的炸药包没有炸.那会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问题2:
“你能不能为董存瑞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的方案?” 应当说,
这两个问题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确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但是,这位老师却显然忘记了向学生讲授这段历史故事的主旨是为了
什么。假如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真的找到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
案,那么。这位老师究竟是应当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赏有加呢,
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反应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而一旦如此,我们
煞费苦心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主题还能落实吗?还能成立吗?董存
瑞的高大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还能像过去那样光彩照人吗?这个例
子,是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认真琢磨和反思的。 关于精神陶冶的目
标。也是这次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目标中刻意强化了的一个重要领
域。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再做详细探讨,这里就不再赘言。 还学生
以课堂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
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在于学生是否真正领会和应用掌握历史知
识。过去,我们的历史课堂常常被教师所主宰,成为教师自我表现的
场所。这样一来,教师尽管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不问情由地机械转压到
学生头上,但并不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渴望与热情。比比皆是的
“你讲我听”、“你写我抄”式的僵化做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
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特长。实践证明,真
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的、机械地堆积起来的,它要经历一个由感
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
立思考中实现。因此,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
主动参与的精神,无论教师多么高明,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
围。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我们的历史课堂才真正地还学生的主
体地位,回归学生主体,教师的角色就需发生转换。 教师由“演员”
变“导演”并非易事。首先,它需要教师真正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都动起来,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是要掌握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组织教学、驾驭学生的能力,以便尽
快实现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
重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引
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
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
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在评价方法上,
强调“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
评价方法”,提出了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
我评价法以及测验法,等等。
总之,历史教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
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实际行为的变化。要努力实现评价目标多元
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
量评价的相结合,创设激励性评价机制,从多方面改进传统的历史教
学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全面成长、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全入
发展”,那么,就让我们为青少年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吧! 别具一格的
历史作业题 下面选的是与历史新课程的理念相一致的几道历史作业
设计:
收集一些过去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感
受市场经济给你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全班分成5~6
个合作小组,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
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制作一份你的家谱,写出
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1.上面这些作业题目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历史课程标准》中的
哪些理念?你设计过类似的历史作业吗?试举一例。
2.有人说。这些作业的内容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历史课上
如果讲这些内容有什么价值呢?岂不是更让别人瞧不起历史学科吗?
你觉得这种观点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3.在《世界历史》第二册里,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的一番话,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4、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的历史课究竟应当如何改革?谈谈你的
看法。
5、上面的案例带给你的最深刻的启示是什么? 一场关于“个人在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讨论 我校的李桂连老师在教学“二战”历史
时发现,大多历史生认识到:
作为法西斯的罪魁祸首、二战头号战犯希特勒对世界人民犯下了
滔天罪行。一部分学生认为:
没有希特勒,就没有二战爆发;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坚持认为:
没有希特勒,二战一样会爆发。由于此问题涉及了“个人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这个重要问题,因此王老师当场未作结论,而是鼓励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甲方学生认为:
如果没有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德国就建立不了纳粹党及法西斯
专政,就不会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从而也就不会爆发战争。 乙方
学生认为:
二战能否爆发,主要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考虑——《凡尔赛条
约》引起了德国民族的复仇心理,德国又有着军国主义传统,加上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还有英法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等,这
些都预示着没有希特勒,二战同样不可避免。结果,甲方学生最终被
乙方学生所说服。接着,双方进一步思考:
个人究竟在历史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原来有学生曾认为个人能改
变历史,现在通过讨论,同学们达成了共识,即: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虽然重要,但个人却不能改变历史发展
的规律,它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因此,没有希
特勒,二战也会爆发;而希特勒的出现,则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在
讨论中,学生们还认识到,要全面评价认识历史事件,必须从背景、
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思考,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来武装头脑。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掌握了常用的、具有
普遍指导意义的历史思维方法,进一步发展了自己。 从上述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交给学生一片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励学生勇于发表
自己的见解,不被动依赖他人,在合作讨论、辩论中养成独立思考问
题的习惯。学会历史思维的方法等,这是培养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中
得出独立结论或认识的能力发展的关键。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10:1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46313220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反思的名人事例(范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反思的名人事例(范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