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读书的名人例子故事10篇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1】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
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
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
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
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
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故事点评:从古至今,年老发奋学习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
学习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现代科学文化迅猛发展,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大
缩短,活到老学到老是时代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间断地学习,
不用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坚持学习,否则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2】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可是他家里非常穷,
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自己的书房,每天在那里孜孜不倦地
读书。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自己要看的书就读
起来。一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双眉紧蹙。
他读完这家书坊里的书后,又跑到另一家书坊去读。几年下来,他几乎读遍了街
市上所有书坊里的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来,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完
成了巨著《论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例
外是付出了艰辛劳动的。王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后来完成巨著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王充的成才,说明学习只能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3】
李四光是新_的地质学家,开拓了新_地质学的新篇章,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
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实他小时候艰苦读书的故事早已激励着我们。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家里很穷,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家里供不起他上
学;村里有个老秀才叫陈二爹,李四光经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读书识字,算是启
蒙。
李四光聪明好问,受到陈二爹的夸奖,就__李四光的学费,免费授课。李四
光更是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
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
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
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
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
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
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 李四光
说。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李四光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
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
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
的笔墨纸张。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4】
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从小就聪颖过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是由于家
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
讲课的声音。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
面偷听。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外听
讲。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
温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就这样,贾逵到
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了。
【感悟】贾逵的家庭贫困,但是他能用借来的笔墨把偷学的内容记录下来,
反复温习,不明白的地方主动请教别人。经过努力,最终学有所成。青少年在学
习过程中,要珍惜时间,要效仿贾逵的学习精神,克服一切实际困难,真正做到
把刑期当学期,不懈地充实与完善自己,就会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5】
黄鲁直是宋朝进士,书法家,文学家。幼年时,他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找来
古今中外的大量书籍,昼夜苦读。
有一天,他到开封相国寺去,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便如饥似
渴地读起来,这本初稿宋子京修改了很多地方,有的字已经看不清了。稿纸的空
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字,煞是难认,黄鲁直没有退却,以坚韧的毅
力细心攻读。
对于宋子京所改动的字句,从遣词造句、拟形摹声,到修辞用字、表情达意,
进行精心的学习研究,他把修改前的文字抄在一个本子上,又把修改后的文字抄
在一个本子上。前后对比,探索作者删、增的奥妙,弄清繁简的原因,找出修改
的道理、用意。黄鲁直的写作水平逐日提高,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文学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要多读,二要深读。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6】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把别人聊天、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
——这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常说的一句话。
鲁迅从小勤学,他曾在私塾的课桌上刻过一个在早”字,以勉励自己珍借光
阴。
长大工作以后,鲁迅仍时时不忘节约时间。就拿吃饭为例,他是喜欢吃鱼的,
可为了少在剔吐鱼骨上花时间,就少吃鱼。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
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留学日本,在“老虎尾巴”
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战士匍匐在战壕里一样,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闲的
人来找他,他会不容气地问:“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读书非常专心,许广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馏进
了鲁迅的家。做贼心虚,他想等鲁迅入睡之后再行窃,哪知鲁迅写啊、写啊,手
中的笔一直不停地挥动。过了好久,鲁迅累了,伸伸腰,点支烟,抽上几口后,
又开始埋头写。就这样,灯光总是亮着,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时间过去很久
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乘鲁迅专心写作之机,悄悄地
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长期的劳累,鲁迅身体变得清瘦了,好友们劝他多体息,注意身体。鲁迅笑
着说:“面向桌子提笔写*,是我工作的时候,靠在椅子里看书,就是我休息的时
候,若是连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为了维护身体,鲁迅也吃鱼
肝油,戒酒,这些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战斗时间。
有人做过统计,在鲁迅工作战斗的三十年中,他总共为我们留下一千多万字
的着作,平均每年三十三万,写作从不间断。除此之外,鲁迅还做了大量教育工
作、研究工作、社会工作。鲁迅逝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存有大量
的小纸条,纸条颜色不一,上面都是他从各种书籍上选抄下来的对写作有用的文
字资料。从这些纸条上,我们好象看到了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身影。
鲁迅正如自己所说,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过的。他以他勤奋刻苦的劳动,
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纪念他,学习他,不要忘记他这样一段意
义深远的话: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
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7】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的时候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
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
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
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
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一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
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
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
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一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
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
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
望的学者。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8】
鲁迅原名周树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从小就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可仍然非
常刻苦。
有一年,鲁迅离家在苏州读书,到了冬天,外面下雪,天气异常寒冷,可鲁
迅还想继续读书,可实在太冷,没有办法。这时,他想到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
故事。
第二天,鲁迅想到辣椒驱寒,茶叶提神,就卖掉了上学期学校颁发的金质奖
章,去买了茶叶和红辣椒。
到了晚上,鲁迅在屋里生起了煤火,烧了热水,泡上茶。困了就喝茶,冷了
就吃个辣椒,就这样一直读书到深夜。
如此的艰苦阅读,鲁迅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国家外派留学生资格。
这一段艰苦读书的历程,为鲁迅日后的伟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9】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
苦读。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资料,忽然发现
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
虫聚集在一齐,借它们的光不就能够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
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一天借着萤光苦苦
地读书。
热爱读书的名人故事【篇10】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
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
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
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
树。
等到芭蕉长大后,怀素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他没日
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
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
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
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08:41: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40897220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热爱读书的名人例子故事1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热爱读书的名人例子故事10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