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更新时间:2023-11-20 08:27:31 阅读: 评论:0

瓦尔拉斯均衡-种蒜苗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2023年11月20日发(作者:污学校)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1

从骑着自行车去邮局寄稿子,到30年推出100余部作品,到多次获得国内

国际重要文学奖项,多年来,贾平凹因小说成就大名声,也因小说遭受大毁誉,

但无疑已成为“一字千金”的文坛领物。

谈亲情: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老对联:一等人忠

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

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

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

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

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

在女儿的婚礼上,贾平凹用这样三句话,寄望自己的女儿女婿。

贾平凹自称“丑陋的汉人”,在我眼里却是个“鬼才”。从这三句话里,也

可以见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在贾平凹的心目里,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父亲是个乡村教师,

爱朋友爱热闹爱主持别人的事情。父亲对家里人都严厉得很,尤其对作为长子的

贾平凹非常严格。

“从上大学一直到父亲去世前,漫长的二十年中,只要我回去,哪怕明天早

上要走了,父亲前一天晚上肯定要开一个家庭会议,把妈妈弟弟妹妹都叫上,

时开到半夜一两点,跟孩子们讲人情世故,讲单位的事情怎么好好干,对人家长

辈怎么尊敬,做人应该怎样善良宽容,怎样要谦虚不要张狂等等,就是说这些事

情。这些老话,今天说了明天可能还说,所以大家都在那儿打盹。最后才说,到

时候了吧,晚了,一点了,该睡了,大家才散了睡了。每次都这样,长长短短几

个小时。”

父亲的严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贾平凹刻

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以后更成了一个文坛的领物。父亲日日夜夜跟他唠叨

的“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以后的

日子,更成为了他的财富。

然而作为父亲,面对女儿的任性和淘气,贾平凹却显得有点束手无策。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2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欲编一本《骂人专辑》,

就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粗话启事”,公开征集各地骂人的话。当时,

刘半农的好友、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以后,便来到刘半农的宿舍,指着刘半弄的

鼻子,用四川、湖南、安徽等各地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喷头。过了一阵子,

周作人也来了,又劈头盖脸地用绍兴话,把刘半农大骂了一通。

数日后,刘半农到教室上课时,又被广东、广西、山西等地的学生用土话骂

了老半天。刘半农挨了骂,哭笑不得,于是自怨自艾地叹道:“我这真是自作自

受,都是“粗话启事”惹的祸。”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3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

郑板桥未中科举时,他的书画无人问津。当了县今后,昔日冷落他的亲友纷

至沓来,求书索画。他为此刻了一枚“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图章,专门用来回敬

那些曾经冷落了他的势利小人。

郑板桥还曾大书一篇“笔榜小卷”挂在厅堂。标明索书画的价钱:大幅六两,

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

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

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

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清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

公和上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这“笔榜”满纸言钱,不知道的人,准以为郑板桥在跪拜“孔方兄”。

不过,那些口不言钱、心想厚酬的以卖技糊口的假名士们见了,都感到如芒

在背。落拓不羁的郑板桥,不乏志同道合者,清代吴山尊对他的“笔榜”深为嘉

纳,居然请人勒石作碑,加以广泛传播。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4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

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

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

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

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

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5

谈起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余华毫不回避当初的选择有一定的功利性。

“毕业以后我干牙医,一干就是5年,一点不夸张地说,这5年我拔了至少有1

万颗牙,每天7点就上班,干8个小时,感觉自己就像笼子里的鸟。有时我站在

窗户前,发现隔壁文化馆里的人成天在街上闲逛,我就问他们不用上班吗?他们

告诉我这就是工作,我当时就想:‘这工作好’后来我问文化馆里的一个朋友:

‘怎么样才能进文化馆工作?’他告诉我写小说吧,我想我认的汉字也有五千多

个了,做音乐、画画不行,写小说大概行,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了。”

开始写小说的余华在文学道路上有些幸运,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被《北京文学》

相中,请他到北京进行修改,这在余华当时所在的海盐县是件大事,用余华的话

说:“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是我们县第一个上北京改稿子的人。回来后县委

宣传部的人说我是个人才,不能让我再干牙医了,干什么呢?进文化馆吧,这一

下满足了我的愿望。”

没有冠冕堂皇,却是那么的真实,这就是余华。余华说他到文化馆第一天上

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到单位一看自己竟然还是第一个上班的,于是他

心里第一个念头是:这个单位我来对了。此后他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来

成了每个月只有领工资的时候才去单位,最后干脆辞职,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

大概文人都有自嘲的特点,有时候还愿意拉上一些同行,余华在说完自己从

事写作的原因后又补充了一段:“后来我发现我们这批人里面和我一样的有不少,

有一次我和莫言、王朔几个人去意大利,主办方让我们写一篇‘我是如何走上文

学道路的’的*,我才知道莫言是为挣钱买一双皮鞋,王朔则是为了换个工作,

和我一样,谁也不比谁好多少。”

不过自嘲归自嘲,但和每一个成功的作家一样,余华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严

肃的,“现在我写作已经完全是因为热爱,没有一点功利性。其实作家在从事写

作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功利的一面在内,但当他真正进入到这个领域之

后,功利性就会慢慢消失了。”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篇6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

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空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在北京时,他的卧室

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

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鹕之先鸣”(怕的是

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

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

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

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的

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迅疾-表扬学生的评语

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08:2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40051220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文学名人故事精选七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