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京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11-20 06:04:39 阅读: 评论:0

美国文理学院-自我鉴定本科

卞玉京的故事
2023年11月20日发(作者:环境人口容量)

卞玉京的故事

展开全文

中国古典文学,其魅力所在是通过文学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

文学,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复制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

的生动具体的细节,“一室图书藏风流,半间草堂阅春秋”,跨越历

史的尘埃烟云,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当

然,还有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历史已经化作尘埃烟云,才子佳人的

故事继续流传。

对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尤其江南一带,大批文人奔走呼告而无

从救国后,大多隐于山林,不承认清廷政府,但历史是不容承认不承

认的,于是乎这批文人为了心中的历史,将许多风尘女子推上前台,

而其却躲于后面,而也就是这些风尘女子将明末清初的历史充溢的更

加丰满。明朝自来重文轻武,文人自认为就是历史的主宰,晚明文人

《板桥杂记》中讲其“年十八,游五门”是在与吴伟业于崇祯14

1640年)相见之前,猜其可能于1620年左右一年生人。

吴伟业,即吴梅村。这位江左三大家之一,其著名作品《圆圆曲》

好像要比其名讳有名多了,两句绝唱“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

红颜”更是妇孺皆知。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

太仓人,长于七言歌行,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吴伟业1609年生人,

猜测卞玉京1620年左右生人,如果成立的话,两人在年龄上应有1

0岁的差距。古人多成熟早,风尘女子更如是。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后出家为女道士,自称玉京道人,此即

卞玉京名之来由。(注:“玉京”为道家语,指天界。)她原系官宦

之家出身,因父早亡,家道中落,与其妹卞敏一同沦落风尘,明末清

初于秦淮河畔以卖歌为生,卞玉京的名气略胜。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

不能,《板桥杂记》中写其“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喜作风

枝袅娜,一落笔,画十余纸。”如此性情,倾慕者不胜枚举,虽为青

楼女子,却心比天高。官宦名人之后骨子里渗透着脱俗。

卞玉京最初的爱是献给王竹轩的。这是一个风雅深情的年轻俊贤,

然而他偏巧是卞玉京家仇人的儿子。卞玉京对此无法释怀,冷静之后

立即净手为王竹轩用蝇头小楷写了一篇《道德经》,从此绝断情缘。

《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卞玉京只写此书送与王竹轩已无从考

究,王竹轩此人亦无考证之处,权且知道。

卞玉京身上有种飘渺的气质,遇事总能体现出毅然决然的态度,

令人惊异,绝非一般女子能有,了断王竹轩这份情缘即一例。卞玉京

曾自画像一幅,并题诗一首“沙鸥同住水云乡,不记荷花几度香。颇

怪麻姑太多事,犹知人世有沧桑。”与王竹轩分手,也就是她所咏叹

的“人世有沧桑”吧。

1641年,崇祯十五年春,吴伟业于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

吴继善赴任成都知县,席间遇见为吴继善送行的卞玉京姐妹。此年吴

伟业32岁,卞玉京20岁余。卞玉京题七绝于扇面寄赠吴继善:“剪

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兰楫渡江皋。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薜

而第一次遇到名满三吴的名士吴伟业的卞玉京,亦为之一见倾心,

以致使这位心比天高的才女抛弃了孤傲与矜持,于席间竟向吴伟业表

示了倾慕之心,愿以身相许。这一段记载于吴伟业《过锦树临玉京道

人墓》小序中,不过那时卞玉京已是美人归于黄土,想吴伟业垂暮之

年写及此亦有几分得意之处吧。

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今人自有了解,卞玉京敢于表露感情仍

然源于她身上飘渺的气质,遇事毅然决然的态度。而此时的吴伟业却

自作聪明,装傻不明白,“固为若弗解者”,即一再假装不懂卞赛的

意思。这种态度源于中国文人自古有的清高之气,自认为是世界的主

宰。吴伟业没有给予卞玉京任何承诺,今日看来,其晚年的悔恨咎由

说他假意,他真有情;说他真心,他又负不起责任。这种作风,与他

后来在涉及千秋名节时的患得患失与临事怯步是如出一辙的。非不能

也,是不为也。

1644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南明王朝于南京

建立,次年春夏之交南京陷落,此年卞玉京约25岁。清廷随即在南京

广征教坊歌女,艳名远播的卞玉京一是怕被征召,二是卞玉京心怀爱

国气节,不甘沦为欺侮杀戮同胞的异族的取乐工具。秦淮八艳多有民

族气节,如柳如是、李香君等,卞玉京同样有。卞玉京悄然改换一身

道装,随身携带一张古琴,来到江边,恰遇一艘丹阳来的民船,于是

顺江东下,逃离是非之地。此事记载于《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即“私更妆束出江边,恰遇丹阳下诸船。剪就黄絁来入道,携来绿绮

诉婵娟。”从那之后,卞玉京惯着道装,自号“玉京道人”,这便是

“卞玉京”的来历了。这一身道装,虽是为了应急才穿上的,其后却

长久地不愿脱去,当中正包含了国破山河碎,宁做化外人,不为清朝

民的决心。

追悔之情,这便是著名的《琴河感旧》四首的来历。吴伟业写罢搁笔,

怅然长叹:“吾自负之,可奈何!”这段故事《琴河感旧小序》和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中均有记载。

应该讲卞玉京对这份若有若无的感情是非常怀恋的,不然在钱谦

益的邀请之下,直接推脱不至即可,正因为剪不断,理还乱,不知相

见之后如何为情。再者吴大才子自始至终未发表如何安置这份情感的

任何言辞,那几首诗亦如此,只谈情、不讲婚嫁。这也就注定了两人

无法长久,只能是此恨绵绵了。

钱谦益宴请,卞玉京未曾出现,但其允诺异日再访吴伟业,果不

食言,第二年初春,带着一身料峭春寒,卞玉京乘一叶扁舟翩然来到

间蘸着自己的舌血为郑保御写成一部《法华经》,作为对他的报答。

十多年后在平静的生活中去世。这些故事记载于吴伟业《过锦树林玉

京道人墓并序》中。

如果以上时间推算合理,卞玉京去世时不过50岁,死后葬于无锡

惠山柢陀庵锦树林中。康熙七年,年届六十的吴伟业来到墓前,以一

首极其伤感的《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为他们的半生情缘划下了

句点。

以上便是卞玉京和吴伟业的故事。余澹心的《板桥杂记》成书于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吴伟业的《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写

于康熙七年九月(1668年),显然吴作在前,从两部作品对于卞玉京

的描写内容来看,余作有模仿吴作之意,故吴作相较真实可信,余作

可辅之。

好玩的事-有趣的汉字手抄报内容

卞玉京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06: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43147932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卞玉京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卞玉京的故事.pdf

标签:此恨绵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