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6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解析:A、D项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故排除;B项明显
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放弃霸权主义,故选C项。
答案:C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政府对外推行不结盟政策,其含义是( )
A.不加入东西方两大阵营
B.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解析:我国的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
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答案:B
3.“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
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对该
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B.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
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D.新时期外交致力于维护和平与发展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是旧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今日地
球村”说明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中国不再是游离于国际社会
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相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中“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
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信息体现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指导方针,故D项正确。
答案:D
4.当前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战略意图主要是( )
A.发展睦邻友好
1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国关注的
中心,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B
5.近几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
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 )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解析:D项应该是70年代,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
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
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推动建立民主、公
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以说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题干中的
两种观点都没有认清这一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7.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
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
际恐怖主义,也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
2
建国初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D
8.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丰富了结伴
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D项正确。A、B两项明显错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错误。
答案:D
9.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80年代不结
盟,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中国对外政策变化随着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
B.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中国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解析: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一边倒”有助于维护新生的
人民政权;在中苏关系日渐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助
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改善;80年代的不结盟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答案:C
10.下面两图中的中国外交活动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C.促进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D.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无论是1979年邓小平访美还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都是中国外交活动中的主动选择和求同存异的表现,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
知,材料中中国不同时期的两次外交活动都并没有联合国的参与,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
美国并不是中国的邻国,故B项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访美并没有促成两国建立区域
3
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故C项排除。
答案:D
11.根据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要求,中国军队于2018年9月22日完成8 000
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注册工作,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行动的重要举措。
材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A.始终坚持结伴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解析:依据材料中“中国军队于2018年9月22日完成8 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
合国注册工作。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可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答案为C项。A项,中国新时期坚持结伴不结盟的
外交方针,“不结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
针,“独立自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中国新时期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的主要表现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材料中“完成8 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
联合国注册工作”无关,排除。
答案:C
12.近年来中国成功主办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共
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与东欧国家也奏响“中东欧外交协奏曲”。这些外交成果体现
出新时期中国( )
A.积极推进全方位外交
B.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C.不结盟外交思维凸显
D.以现代化建设为外交准绳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成功主办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和‘金砖国家’
峰会,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突破,与东欧国家也奏响‘中东欧外交协奏曲’”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这一系列行为展现了中国与不同国家、组织间的交往,在国际事务中采
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体现了中国积极推进全方位外交,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
涉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内容,排除;C项,不结盟外交思维不是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意思,排除;
D项,对外政策的准绳、出发点是国家利益,不是现代化建设,排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
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
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
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
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
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
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
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
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
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
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
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天朝上国”“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和所学知识归纳朝
贡外交的特点;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考虑,积极方面主要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近代化角度考虑,消极方面主要从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角度考虑。(2)变化: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处于敌对状态,由材料二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缓
和;原因:可结合当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国家利益的需要、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陷入侵越战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3)原因: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接受了国
际分工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回答,国内原因可从改革开放的决
策、不结盟政策、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回答,国际方面可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国际环境的改变等角度分析。(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进行归纳认识,比如说由材料一可以得
出要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坚持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材料二还可以得出要加强沟通和对话,以解决分歧和矛盾;由三则材料
可以看出要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等。
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
5
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
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外交转变;推进
中国融入全球化。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
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
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
(4)认识: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
发点。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
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
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
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
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
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
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
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
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他国际条约参加国的
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摘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
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
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
答案:(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希望“联俄制日”,而俄国也希望在中国东
6
北扩张势力。影响:中国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日俄矛盾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对峙;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
的包围和封锁;苏联支持新中国;为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争取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
支援。
(3)外交政策:清政府实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新时期摒弃了“冷战”思维,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或睦邻友好合
作政策)。启示:外交政策要适合国情,维护国家利益;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弱国
无外交等。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20:0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5270220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6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