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___________,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___________》,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在___________人和___________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
4、六朝三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南末画家梁搭擅绘洗练放逸的“___________”,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7、“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的___________墓址
8、“南宋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
10、画家___________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
二、选择题
11、《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
A.荆浩 B.关全 C.董源 D.巨然
12、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
A.韩伯通 B.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13、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14、描绘宫中嫉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
A.就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15、“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
A.飒露紫 B.拳毛翳 C.白蹄乌 D.特勒骤
1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17、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
A.门阔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18、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1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 )
A.黄慎 B.华 C.金农 D.罗聘
20、现存最大的喇廉式塔是( )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三、名词解释
21、赋、比、兴
22、童心说
26、审美意象
29、释“生生之谓易”
33、试释“澄怀味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千里江山图
2、舞蹈纹彩陶盆
3、峙峪、山顶洞
4、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舔
5、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6、减笔画
7、霍去病
8、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9、门阙
10、高剑父
二、选择题
11、C
12、D
18、D
19、D
20、A
三、名词解释
21、答: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是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
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
25、答: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
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风帛画》、长
安马王堆汉慕帛画等。
26、答:审美意象是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一个理论观点。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又称为
“审美意象”,是想象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
成的形象显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
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把审美意
象可以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阐释一种哲
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
象。
27、答:《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
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
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
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
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28、答:老子关于“涤除玄鉴”的理论,在美学史上影响很大。老子说:“涤除玄鉴,能
无疵乎?(《老子》第十章)”“涤除”,就是洗除垢尘,也就是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
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 “鉴”是观照,“玄”是
“道”“玄鉴”就是对于道的观照。
四、简答题
(2)含义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此五字深刻揭示出阴阳之道是易最基本的内涵。故而“生生之
谓易”的“生”,也就有着阴阳两重内涵。其中一个“生”乃阳生,即我们能感知到的客
观之“生”,指自然界万物的衍生规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是也;另一个“生”乃
阴生,即我们内心深处的主观之“生”,指人类改造大自然的生产能动,“天人合一”是
也。因此,“生生”即是人类认识宇宙运动规律和如何把握它发展自身的一种无限循环过
程。易给予我们的,正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的一种思维模式,故而曰“生生之谓易”
(3)对“生生之谓易”的三种理解
①第一种理解:指阴生阳,阳生阴,变化“日新”,天地万物皆应此然也!
②第二种理解:伏羲八卦,乃蔡拟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而生成;六十四卦,乃八卦两两重叠、
生生而成,显示天人地互动、变化“日新”之诸相!
③第三种理解:生生不仅有初始生成之义,更有不断创业创新之义。否则,何来“富有之
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30、答: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作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眼中之竹”指艺术家进行艺术体验的过程。这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
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胸中之竹”指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
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
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
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31、答:(1)诗界革命的概念
诗界革命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戊戌
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
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这时只不过在诗句里运用些新名词,还没有真正从诗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形式上去进行革新。
①在“诗界革命”运动中,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我手写
我口”,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在表现方法上主张利用古人的优良艺术传统,并
结合新事物利用新语言。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继续鼓吹“诗界革命”,他批判了“以堆积满纸新名词
为革命”的诗风,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力求解决诗歌为
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
(2)诗界革命进步性与局限性
①进步性
a.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
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
表现力的作用。
b.诗界革命的作者都不同程度地要求取法西方。这一时期,民间歌谣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改造和利用。
后期诗界革命更是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这有着一定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32、答:(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33、答:(1)出处
“澄怀味象”是南朝画家宋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画山水
序》:“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是对体验者审美心胸的要求,也就是
要求审美主体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治出纯净无瑕的审美心胸,这受庄子“心斋”说的
影响。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
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2)含义
“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
“贤者澄怀味象”是指“贤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得到一种愉悦和享受。这是审美的关
系。“澄怀味象”是概括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宋炳提出的这一重要命
题,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这一美学命题也是“味”这个范畴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最关
键、最重大的一步。
(2)《乐记》作者认为音乐是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是受外界影响
而产生的,因此,他自然要引出一个结论,即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人们所处的社会政
治状况是紧密相联系的。
(3)音乐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因此从一国的音乐中可以了解这
个国家的政治风俗。即音乐艺术有巨大的认识价值。《乐记》的这个思想同《左传》所记
“季札观乐”以及孔子所说“诗可以观”的思想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五、论述题
35、答: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除早年的未完之作《紫箫记》外,主要是《紫钗记》、《还魂
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
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
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汤显祖戏曲作品主要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为:
(1)汤显祖戏曲作品主要特色
①内容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演绎了纷繁世间事。
《紫钗记》中的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被卢太尉设局陷害、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
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
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芬
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骑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饭佛的故事。《邯郸记》则表现了
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
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梁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前两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以及对束缚人心自由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后两剧都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作品,都属于以梦
写政的政治问题戏,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利禄的矫情的完全否定,同时也都借助佛道两
家的出世理想来求得人生的最终归宿。
②结构上,“临川四梦”的四个梦境千变万化总是情
③人物塑造上善于心理描写
人物塑造,汤显祖善于“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寻
求其喜怒哀乐的潜在根源,并加以细腻深刻、委婉曲折的表现;而且还善于对人物形象从
“玄空中增减坛塑,而以毫风吹气生活之”,进行艺术虚构,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
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牡丹亭》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如“游园”主
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一感春一伤春的
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
④语言上,作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作者也历来被归
为文采派,以语言的绮丽华艳、典雅蕴藉著称,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
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
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9:4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450495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1年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1年西安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