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19 19:42:29 阅读: 评论:0

桃花开了-虚与委蛇的意思

(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清晰的成语)

《美学》重点

祝你考试顺利☆

第一章

1、美学产生的标志: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美学》第一卷,鲍姆加登被

誉为“美学之父”

2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3、学习美学的意义

a. 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b. 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

c. 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征:

a.马克思主义美学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来讨论美学问题,形成了实践观点的美学

b.马克思主义美学辨证地解决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形成了辨证观点的美学

c.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形成了历史动态观点的美学

5、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a.超越直接功利性

b.感性形象性

c.情感性

6界定: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a.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

b.艺术具有超时空性

c.艺术将人的审美意识物态化,易于把握研究

第二、三章

1、对美的产生的分析,说明了以下几点:

a.美产生于劳动

b.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c.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人类的观念形态起了中间环节的作用

d.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2审美训练的作用:

a.激发人的审美情绪,天赋才能及鉴赏能力,使人观照审美对象时能够“超过在未经训练状

态下可能达到的审视程度”

b.使人适度地把握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进而指导实践活动

3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

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

4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距离的原因:

a.距离使我们摆脱与对象的厉害关系,我们因此可以获得一种从容观照的心境

b.距离使我们难以看清对象的细节,我们因此可以按自己的审美趣味发挥想象去弥补它、

完善它。

5、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距离分为物理距离心理距离

6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审美感受是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要的心理活动,

它是对其下五个层次需要的快感的扬弃。(自我实现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

尊的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7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a.劳动使主体和客体开始了分化;

b.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人的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

理变化(如脑手的进化)

c.劳动在使主客体分化的同时,也使人的意向有了所指,且创造了一个人格化的世界

8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论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两个基本点: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物及其运动过程的总和(广义的理解)

②现实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狭义的理解)

2)所谓“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它标志着马克思

的历史自然观的形成。

①“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②“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大的。

(可以从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人的创造性本质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三个方面来证明)

9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b.劳动创造了能欣赏美的人。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在不同方面

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①概括性 ②联系性 ③情感性 ④创造性

10古代审美意识形成:

a.审美意识最初紧紧地依附于人类的物质生产进程,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要特征

b.其后受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巫术礼仪的支配与影响,而逐步出现精神化的趋势

c.最后,随着艺术生产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而走向独立和成熟

d.总之,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的审美意识和其他形态的高级意识

11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天人合一的美学精神)

第四章

1美感

a.狭义的美感: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

b.广义的美感:也叫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主体发现美、评价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

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观点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2、美感的形成是整个世界史的产物

3、美感的特征a.直观性 b.愉悦性 c.超越性

4审美理解

a.审美理解: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

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

b.三个层次:确立非实用的独立于现实生活的 “审美虚静”状态;理解审美对象的象征

意义,以及题材、典故、技法等;对形式中的深层意味的直观把握。

c.两个特性:非概念性和非逻辑性,即超感性而又不离开感性,趋向概念而又无确定概

念;模糊多义,意味无穷,即具有意无穷性,不能用任何确定性的概念表达和穷尽。

5审美感受:对于客观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

理解的感受方式,就称为审美感受。

6、审美感受的特征a.无功利性 b.非逻辑性 c.精神愉悦性

7审美想象特性a.创造性 b.超前性 c.超常性

第五、六章

1自然美特征a.自然性 b.形式性

2、自然美的特性a.实体性 b.形式性 c.意蕴性

3艺术美: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4、艺术美的特性a.典型性 b.主观性 c.永久性

5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优美的本质

属性是和谐。

6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

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7、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从量的方面作区分)

a. b. c. d.

e.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8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指对象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属性。这种审美属性或范畴

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并对人审美心理发生作用,从而产生崇高感

9、崇高的审美特征

①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

③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高,自然界中的崇高有两方面的内涵。

10、崇高的特点: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11崇高优美共同点区别

1)共同点:

①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便符合了人类的目的,在

成为自然主宰者的同时,也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崇高感

②被征服了的自然,被改造了的客观世界由于打上了人类意志的印记,从而在客观

上肯定了人类的实践,自然也就具有了美的意义

2)区别:

①在审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审美对象都可以划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种类型

②在主体的审美感觉中,优美和崇高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优美引起单纯的快感,

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愉悦;崇高使人奋发激荡、昂扬向上

12悲剧: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的对立冲突

13、悲剧在形式上应该具备三个特征要素

a.具有一个崇高主体 b.要有严重的矛盾冲突 c.崇高主体和毁灭

14喜剧:喜剧是指令人发笑的东西,这种笑不同于美所引起的愉悦的笑

(喜剧是生活中美丑斗争的一种特殊状态,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15、喜剧的特征a.能引人发笑 b. 寓庄于谐

16丑与美

a.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

b.丑的审美本质与崇高、喜剧性相联系

c. 丑依附于美而获得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

d.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但却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作

为美的异化、美的对立面而存在

第七、八、九章

1艺术的基本分类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视听艺术

2、艺术的特点a.形象性 b.整体性 c.情感性 d.表现性

3建筑艺术审美特征a.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b. 空间造型性

4园林的美:是园林师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

美、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5、园林美的创作技巧a.选址布局 b.掇山理水 c.建筑经营 d.花木配置

6园林美学:园林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7 中国园林美学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追求的是象外之象,

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8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

a.自由生动与规整谨严。

西方园林艺术美:突出与科学、技能为缘。

东方园林艺术美:和绘画等艺术为缘,体现在和自然生态的审美联系上,符合“以假拟

真,有若自然”的生态品评标准和生态美学原则

b. 自然和建筑的关系上:

西方园林:自然的建筑化。 中国园林:建筑的自然化。

9建筑美学:建筑美学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

的一门新兴学科

10中国建筑的发展风貌及民族特色:

a.以木结构为典型质材和建筑形式

b.以基座屋身屋顶为建筑艺术的立面构成

c.群的建筑体系

d.色彩运用独特

11、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

①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理价值密切相关

②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来源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

③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

笔记补充

1 审美主体具备的条件:

a. 健全的大脑和感觉器官 b.审美的感觉和修养 c.审美的心境

2 古代审美意识共同特点:a.内容积淀为形式 b.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

3 中和为美的审美特征:

a.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和恰当的分寸

b.多样性的统一 c.天人合一的境界

4、空灵为美的特征:a.追求空灵的意境 b.亲近自然之美

写日志-水浒传史进

(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9:4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414995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完整word版)美学导论考试重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人美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