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中。
2、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___________笔下鹤的高昂神
韵。而 “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___________的花鸟画。
3、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___________
4、《___________》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___________》。
5、“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的___________墓址
6、突破“___________”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___________。
7、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___________ ”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
癫狂放,创___________之法。
8、清初“四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清代木板年画中,杨柳青年画风格___________,桃花坞年画风格杨家埠年画风格
___________
10、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___________像和
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12、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固建筑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1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
A.荆浩 B.关全 C.董源 D.巨然
14、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15、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16、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
A.陈洪绥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17、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18、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19、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20、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三、名词解释
21、摩罗诗力说
22、明代四大奇书
25、诗有六义
四、简答题
29、简述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
32、《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王履、华山图序
2、薛稷、边弯
3、董其昌
4、霍去病慕前石刻、马踏匈奴
5、霍去病
6、黄家富贵、崔白
7、破墨、泼墨
8、八大山人、石涛、毙残、弘仁
9、晃残、程正
10、牵牛、织女
二、选择题
11、C
18、B
19、A
20、A
三、名词解释
21、答:摩罗诗力说是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提出的文艺观点。鲁迅在介绍摩罗诗人的
同时,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比较集中地反映
了他早年的文艺思想及美学观点,《摩罗诗力说》是“五四”运动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
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微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22、答:明代四大奇书是指明代四部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
25、答: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
“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乐。诗经中有
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
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
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
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
26、答: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势提出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
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李贵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
人生的欲望。在李费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重要类型,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艺术丑是社会现实生活中
的丑在艺术中的反映。这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对现实丑的肯定,另一类是对现实丑的否
定。其中,对丑的肯定经历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个性伟大的转变;对丑的否定则
经历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丑,到否定其内在的恶,再到否定其本质的假的转变。
②现实丑是艺术审美批判的基础
由于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美与丑也可以互相转化。自然丑、生活丑经艺术的
再创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给人以愉悦之感。当它转化为艺术之后它的背后就隐藏着艺术
家对美的歌颂与揭示。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批判。抑恶扬善是艺术美的道德准
则,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塑造艺术丑。
(2)现实丑和艺术丑的区别
①现实中的丑只有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才能称为艺术丑。
②艺术中的丑可以使美个性化,可以使善回归;现实丑虽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负面的,但
对人的意义却并不是仅限于负面影响。自然界的丑更能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激发人类的
个特点是“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即艺术构思的妙处在于作家的想象活动是和事物的形
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再一个特点是“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即作家的想象活动和事物
的形象贯通在一起,从而引起了情感的变化。艺术想象活动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心理活动。
(3)钟嵘的心与物的感应说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指出造
成诗人性情摇荡的原因是,外界事物对是人的感发触动,即“物之感人”。钟嵘对“物”
的理解是比较宽的,不仅指自然事物,也包含了社会生活内容。钟嵘从分析中国古代诗歌
(《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文学)的具体内容中,阐明了诗歌的产
生根源是在于外界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对人的感情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对文
艺和现实的关系作了正确的解释。
31、答:(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出现于明代,由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领袖,称为前后七子
的十四人。
(2)前后七子派的主要主张
①标榜“复古”,并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②他们贬斥文学受宋儒理学影响而形成的“主理现象”,认为文学应该重视真情表现的主
绩,指出:“弘、正之间,献吉(李梦阳)、仲默(何景明),力追雅音,庭实(边贡)、
昌谷(徐祯卿),左右验靳,古风未坠。……于鳞(李攀龙)、元美(王世贞),益以茂
秦(谢榛),接踵囊哲。”他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
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体。
②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晚明时期公安派代
表人物袁宏道在《答李子髯》一诗中写道:“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机轴虽不异,尔
雅良足师”,对李梦阳、何景明的文学活动加以肯定。同时他曾经颇有见地地赞赏民间所
传唱的《壁破玉》、《打草竿》之类作品为“多真声”。这一论调显然与李梦阳“真诗在
民间”的说法神理相通,或者可以说是李梦阳“真诗”说的某种延续。又如王世贞“有真
我而后有真诗”的看法,似乎可以从公安派直抒胸臆的“性灵说”中找到它的影子。这些
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前后七子与晚明文人文学主张上某些内在的联系。
32、答:(1)《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主要在于这四篇著作提出的精气说。
(2).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气”本来是一个哲学范
畴,但在魏晋以后, “气”转化成为美学范畴(我们说它转化为美学范畴,并非说它不
再是哲学范畴,而是说它既是哲学范畴,同时又是美学范畴)。
(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宇宙的本体是“气”,艺术的生命也是“气”,艺术的创造和
欣赏都离不开“气”。
(4).“气”的范畴,最早由老子提出,经过《管子》四篇的发挥,又经过荀子,到汉代
王充就形成了元气自然论。就是在王充的元气自然论的直接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气”的美学。
33、答:(1)“浮声切响”的出处及含义
“浮声切响”出自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
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浮声即平声;切响即仄
声。浮声切响即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强调平相间才能形成声律之美。轻重不同,实际上
也是平仄不同。不论是五字一句,还是两句一联之中,必须要做到平仄相间而不同,方能
具备声律上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沈约还提出了“八病”的问题。
(2)“浮声切响”的内涵及后世对它的理解
①“浮声切响”的内涵
“浮生”和“切响”是沈约关于四声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运用方法。根据“四声”而形成
的诗歌格律,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传统的。但是对格律的规定过于细密,使文学
创作受到很大的束缚,反而达不到真正的目的。沈约等人的另一问题是把声律的重要性提
得超过了一切,“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就太过分了,甚至认为前人于此完全不懂,
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②后世学者对它的理解
“浮声切响”说明了诗文用字,必须使其声音富于变化,避免单调,既要有平声也要有仄
声,以求错综和谐之美,犹如各种色彩相对比、各种乐音相配合一样。钟嵘不满文人竞相
趋于声病说说的风气,指出此种风气使得“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但钟嵘之间其繁琐不
完善的一面和在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流弊,却未能体会它企图以人工的方法追求诗文声音变
化和谐之美的基本精神。永明声律说的基本精神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他对后世诗文发展
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事实,证明它是富有生命力的。
34、答:(1)乐象说的出处及含义
《乐记》中的乐象说指的是《乐象篇》中的:“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乐
音乐乃是王道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进一步突出了文艺和社会政治的密切关系。对后
世关于文艺的教化功用认识影响深远,如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五、论述题
35、答:(1)不同意。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
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
二者结合起来。它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①善于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性格全书虽然
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
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
比较起来,却有明显不同。李逵在第一次见宋江时怕被嫌而迟迟不肯下拜;在下井救柴进
的紧张时刻,却突然担心别人会不拉他上来,这些都是他的细心之处。但这种“细”不免
带上几分幼稚,这正是李逵天真、老实的自然表现。而鲁达的“细”,却表现在生死斗争
的紧要关头:例如打死镇关西后的机智逃脱,暗地护送林冲途中眼光的锐利和行动的稳健
等等。这种“细”正是他浪迹江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所取得的斗争经验的表现。
④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
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9:3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3990327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年山东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年山东艺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