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鲁迅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___________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
中影响很大。
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___________,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唐代画马的名家是___________、画牛的名家是___________。
5、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
___________装饰品。
6、“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___________在其《___________》一书中提出的。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
9、清代画家“金陵二霜”指的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10、唐代画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
好往
二、选择题
11、描绘宫中嫉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
A.就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12、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1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舔
14、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
A.陈洪绥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15、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
A.钱选 B.李衍 C.高克恭 D.王渊
1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18、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19、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20、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三、名词解释
21、《诗》可以兴
22、审美意象
四、简答题
29、中国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学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曾鲸
2、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3、莲鹤方壶
4、韩干、韩泥
5、石墨
6、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7、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8、门阙
9、弘仁(浙江)
10、阎立本、步萃图
二、选择题
11、C
12、C
13、C
18、C
19、A
20、A
三、名词解释
21、答:《诗》可以兴是对诗的美学作用的深刻认识。它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
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兴”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
25、答: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
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防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26、答: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之一,即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本质。最早出自东晋
顾恺之《摹拓妙法》“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以形为依据,如果仅仅形似,而不能反映
出绘画对象的特有神气,都不算成功。对于人物的描绘,他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与表情动态的一致性与复杂性。后来将形与神应用到批评文学文本的形象和内涵,影响深
远。
27、答:诗界革命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
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在“诗界革命”
运动中,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
“虚实相生”最早出自老子的哲学,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
“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老子
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2)“虚实相生”的内涵
“虚实相生”,即“虚实结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
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
世界。
①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命题。“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
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
失去了生命。
②唐代美学家在“象”的范畴之外提出了“境”这个范畴。“境”和“象”的不同,重要
的一条就在于“境”
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此外,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
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
没有虚实相生,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3)“虚”与“实”的关系
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
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
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眼中之竹”指艺术家进行艺术体验的过程。这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
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胸中之竹”指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
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
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
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形成存在于主体观
念中的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
“手中之竹”指艺术家进行艺术表现的过程。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
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
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
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
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
31、答:(1)《管子》四篇和美学史的联系,主要在于这四篇著作提出的精气说。
(2).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气”本来是一个哲学范
畴,但在魏晋以后, “气”转化成为美学范畴(我们说它转化为美学范畴,并非说它不
再是哲学范畴,而是说它既是哲学范畴,同时又是美学范畴)。
(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宇宙的本体是“气”,艺术的生命也是“气”,艺术的创造和
欣赏都离不开“气”。
(4).“气”的范畴,最早由老子提出,经过《管子》四篇的发挥,又经过荀子,到汉代
王充就形成了元气自然论。就是在王充的元气自然论的直接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气”的美学。
32、答:(1)孟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圣人”这个等级,他的人格美就能
对社会风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强调人格美的这种功能,强调“圣人”的人格美可以影
响社会风尚,这是孟子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2)孟子把“圣人”人格美的这种功能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就是他所谓“神”: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3)孟子这里说的“神”,和《易传》中说的“神”,并不是一个概念。孟子说的
“神”,是指圣人的道德修养所达到的化育天下的神秘境界;而《易传》说的“神”,则
是指宇宙万物微妙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们对于这种规律的把握。
(4)孟子说的“神”,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易传》说的“神”,则带有唯物主义的
色彩。
33、答:庄子散文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寓言为思想,寓哲理于形象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寓言是最主
要的表现方式,许多篇目都是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
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
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
神人无名”这个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在论辩过程中,往
往又表现出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
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庄子在寓言中再套寓
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2)意出尘外的想象和深远奇妙的意境和谐统一
《庄子》中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
端”。《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话怪,奇幻异常,
变化万千。如《逍遥游》中北溪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3)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使文章具有文辞之美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
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
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庄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
有意追求尖新奇特。如《齐物论》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
34、答: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一一从表现
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
以及构图和慕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1)主要内容
谢赫的“六法”指的是:
①“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
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气
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
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②“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
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
“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而“气韵生动”的影响尤为重
大。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说,
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五、论述题
35、答: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代表作为《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
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1)“道法自然”的含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
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
(2)“道法自然”中“自然”的内涵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
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
规则受制于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法的意识里,就是自然法。当然,法制的概念尚
未形成。不过,在治理国家时,他主张用自然法来治理天下。
(3)“道法自然”中“道”的内涵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即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
“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可以反过来说与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
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
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
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综上所述,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是形上的本体。“自然”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9: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3060220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年鲁迅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年鲁迅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美术史纲要》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