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程》期末考试卷B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20分)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草书类型( )。
A.今草 B.节草
C.章草 D.狂草
2.( )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A.古腾堡 B.卡罗林
C.威廉莫里斯 D.歌斯特
3.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当代文字的多种身份特征( )。
A.强调文化性 B.注重地域性
C.超越历史性 D.择重行业属性
4. 行书兴起于东汉末年,是介乎( )书和( )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A.楷 草 B.草 隶
C.隶 行 D.行 草
5.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的重要定型期是在( )。
A.魏晋时期 B.唐代
C.汉朝 D.北宋时期
6.在早期的希腊、罗马文件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中的句子用小点分开,直到15
世纪,标点符号才变得规范与完整,这得力于( )。
A.文艺复兴运动 B.工艺美术革新运动
C.印刷业的发展 D.哥特式字体的发展
7.最早的字母符号是由古代( )创造的,后来的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和罗马字母
均由其演变而来。
A.腓尼基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罗马人
8.在字体的艺术创意设计时,取得设计成功的关键是很好的把握( )。
A.功能性与艺术性 B.艺术性与实践性
C.实践性与审美性 D.审美性与功能性
9.书籍、报刊的正文一种都采用 ( )。
A.黑体 B.宋体
C.行楷 D.新魏
10.我们通常说的拉丁字母是指( ),分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
A.卡洛林字母 B.英文字母
C.哥特字母 D.罗马字母
二、概念解释题 (每题5分,共20分)
1.减少法
2.整合
3.隶书
4.字形形变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拉丁字母文字的历史。
2.就目前来说,常用的基本印刷字体大致有几种?请分别说明其特点。
四、论述题(共40分)
论述字体设计的发展现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0分)
1~5 BACAB
6~10 CAABB
二、概念解释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减少法是进行设计创意构思的常用手段。减少意味着浓缩和提炼,通过对字形结构
的删减把文字最本质的特征结构表达出来,意在形成抽象化的文字图形,即简化它的
意,提升它的形。这种文字设计方法广泛运用于企业形象系统设计中的字体设计,经
过艺术加工后得出的字形,具有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整合是指将少数的笔画或部首进行局部的合成,虽然打破了以往的书写习惯,但是
还保留文字的特征,以达到视觉上的局部突出。
3. 隶书是汉字一种比较简便易于书写的字体。它出现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隶书
将篆书的笔画减少,将圆匀的线条截断,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
4. 字形形变是指对文字结构作破坏性处理,以增加阅读的难度,加强文字结体在结构
破坏后形式上的趣味性。字形形变可以是单个文字的变化,也可以是组合文字的改
变,破坏后的文字在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上都已几何化和图形化。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20分)
1. 答题要点:拉丁字母起源于图画,最早的图形文字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人
的楔形文字,大概是和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有关,我们还可以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象
形文字和黄河流域的甲骨文字中看出这种相关性。据考察,世界早期的文字均形成于
文化高度发达的农耕地区。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时候便学会利用木板在湿的泥板上进行雕刻绘画,即所谓的
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时候发展较为成熟。著
名的泥板文字当属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792年至公元前1750年之间的作品。从
中可以看出文字排列规范,伴有垂直线条分割画面,已经具备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本
样式。
古埃及是重要的文字发源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和苏美尔文化从两河流域被引进到埃
及地区,从而促进了埃及地区文化的发展,而文字的创造和书写的发展是其重要的方
面。虽然此时苏美尔人的文字已从象形文字发展到抽象的字母,但埃及的文字发展却
没有受到它的影响,仍然以早期发展起来的图形文字为基础进行记录书写。这种古埃
及象形文字使用时间特别漫长,最早出现在第一王朝时期,直至公元394年埃及沦为
罗马的殖民地,埃及的象形文字都出现在一种叫作“纸草”的文书上。这种纸草文书
是以尼罗河地区的植物制作而成,最著名的是法老的《死亡书》,《死亡书》描绘了他
们生前的赫赫战功,并用于法老死后在神灵面前进行虔诚的对话。纸草文书都是出类
拔萃的艺术精品,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的最初特征,插图和文字混排,具有高度的装饰
特点。埃及人利用横式构图或纵式构图,加上图画文字,插图和文字交相辉映,极尽
精美,对于后来的平面设计影响甚重。
在后来的使用中,象形文字已经明显地很难表达愈来愈抽象的含义,因此,埃及人学
习苏美尔人的表音文字,把拼音和象形的符号结合使用。逐步发展以后,埃及的象形
文字本身就变成了表音符号。这种表音与象形结合的方式,也使得现在对埃及文字的
研究变得相当的费事。埃及人发展出来一系列数百个符号与图形,这些符号代表完整
的字句或话语,有些也代表声音。埃及人借用这些组合符号传达信息,达到沟通的目
的。
图3中“Cleopatra”(kleopatra)一词是按发音拼出的表意图形,多用于概念字句:
神与皇后。这些符号成为音符,因为它们代表完整的字句。要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
思,埃及人需要一套真正的字母,但是他们始终未能发展到这一阶段。
腓尼基(Phoenician)人创造了一种真正的字母,它是一套不用图形的书写系统,使
用符号(字母)代表声音而非意念,具有相当的抽象概念。而早期的苏美尔人虽也形
成了一些抽象的字母,但还不如腓尼基人彻底。我们已无法知道腓尼基人是从哪里获
得创造字母的灵感,但他们确实借用部分邻近其他民族的字母,渐渐发展出一套22个
字元的字母群。这对腓尼基人的频繁贸易和旅行有很大的帮助,他们约在公元前1000
年已充分地使用那些字母。
腓尼基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海岸,被希腊人所利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
共和制时,罗马人也同样需要一套实用的书写系统。他们借用大部分的希腊字母并加
以修改以便符合需要,改变了直线型的希腊字体,采用了拉丁人风格明快、带夸张圆
形的23个字母。约在公元114年时,罗马的23个字母已相当完美。
最后,古罗马帝国为了控制欧洲,强化语言文字的沟通,也为了适应欧洲各民族的语
言需要,由I派生出J,由V派生出U和W,于是完成了26个拉丁字母,形成完整的
拉丁文字系统。直到公元12世纪时,影响西方平面设计面貌的26个字母才真正意义
上地全部形成。
研究和比较腓尼基、希腊和罗马字母是件有趣的事(见图中头三个字母的比较)。
字母“A”原是一只头牛的图形,腓尼基人使用这个符号当作他们的字母“Aleph”;希
腊人改为“Alpha”;罗马人加以重新设计,使外貌和声音均像现在我们熟悉的“A”。
腓尼基人的字母“B”,意为“Beth”,是一个遮蔽物的外形;希腊文字母叫“Beta”;
罗马人借用后,使用圆而优美的笔画,并称之为“B”。
第三个字母代表骆驼,骆驼对腓尼基人而言是个重要的旅行工具,这符号像骆驼的头
和脖子,因而叫“Gimel”;希腊人把符号掉个头并叫它“Gamma”;罗马人借用并赋予
一个优美的曲线,叫它“C”。
罗马字母在公元1到2世纪时形成,它的基本形态借鉴与古罗马建筑样式,最早出现
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文字严正典雅、匀称美观。成熟的罗马字母当时只
有大写体,称之为古罗马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
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典范。古罗马体的特征是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
似,字身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美观,从而构成罗马大写体完美的
体例。
罗马 例特征如下(字母的各部分名称详见图例):
1.粗画(Thick Strokes)是字母宽的部分,它们可以是垂直、对角线或水平的笔画,
也会因字型而异。
2.细画(Thin Strokes)是一个字母的狭窄部分,它们也可能是垂直、对角线或水平
的笔画。
3.衬线(Serifs)是指加在字母上做装饰的细线,用于多种字型,呈现在主要字元笔
画的结尾,以帮助完成笔画。并非所有的字型都有衬线。
4.升部(Ascender)出现在b、d、f、h和k等字母上,这些字母垂直笔画延伸在字身
之上。升部会因字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长短。
5.字柜(Counter)是字内露白的空间,此空间可能全部封闭,如字母b。也可能只封
闭部分,如字母n。
6.字碗(Bowl)是字母的圆环或圈的部分,可在字母p与c中见到,因为它看起来形
似碗状而得名。
7.降部(Descender)出现在像j、p、g等字母上,它们的垂直笔画延伸到准线之下。
降部也会因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长短。
8.字高(X-Height)为字母底部到顶部的高度。
在早期的拉丁字母体系中并没有小写字母,公元4世纪至7世纪的安塞尔字体是大写
字母往小写字母过渡的字体。从中可以看出,字母b、e、u、m已具备了现代小写字母
的初步形态,它们为后来小写字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形态基础。
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琳王朝时期,查理曼大帝为了统一欧洲的文字,适应流畅快速的
书写需要,委托英国学者凡约克在法国进行文字改革,由此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
体。这种小写字体多以软材质的笔书写,在书写工具的选择上要比过去的文字显得简
单,并且书写速度优于以前,阅读方便,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它作为当时最美观
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大量粗而垂直并附有角线的字体,它借鉴了当时的哥特式建筑风
格,因而称之为“哥特体”。哥特体文字在字型特征上,通常以额外的笔画与细线来进
行修饰。文字是用硬质的羽毛笔书写成粗细有致的线条,有角度的笔画,具有相当的
厚重感和宗教神秘性。金属活字的创始者古登堡(erg)率先使用此种字体,
使之成为世上最老的金属铸字字体,早期的圣经均是使用此种字体。由于这种字体笔
画粗重,印在内文中会造成黑黑一团的感觉,不适于大写排印。若将全部大写字母排
印在一起,几乎无法阅读。哥特体一般应用于教会节目表、通知、婚礼请柬、贺卡上
也时常使用,特别多见于圣诞节与复活节等宗教节日,由此可见哥特体的使用普及
性。
15世纪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德国人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对拉丁字
母形体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原来一些连写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开了,因而
开创了拉丁字母的新风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迅速推动了
拉丁字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流传下来的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
等其他国家的修改设计与应用而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卡罗琳小写字体经过不断的改
进,得到了宽和圆的形体,它活泼的线条与罗马大写字体娴静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得到
了完满的统一。这一时期是字体风格创造最为繁盛的时期。
意大利斜体字也产生于这个时期。电脑字库中的“Italy”指的就是在一个基本字型上
演变出来的斜体。斜体字是为了适应日益繁忙的商业贸易形成的快速书写字体,它以
罗卡琳小写字体为基础,注重书写的速度,使得每一个字母的末笔和下一个字母的首
笔形成了笔断意连的效果。字母倾斜的角度在10度至12度之间,字形风格圆润秀
丽,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趋向。
18世纪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新兴资产阶级提倡希腊古典艺术和文艺复兴艺
术,产生了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字体形态风格的转变体现在工整笔直的线条代替了
圆弧形的字脚。法国的这种审美观点影响了整个欧洲,最著名的字体是迪多(Firmin
Didot)的同名字体,它更加强调粗细线条的强烈对比,朴素、冷峻但又不失机灵。迪
多的这种艺术风格符合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
之王”和“王之印刷者”称号的是波多尼(Giambattista Bodoni)的同名字体,它和
迪多同样具有强烈的粗细线条对比,但在易读性与功能性上达到了更高的造诣,因此
今天它仍被各国重视,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
法国的加拉蒙(Claude Garamond)体、英国的卡斯龙(William Caslon,1692-
1766)体是古典复兴的字体样式,称为古典罗马体,产生于18世纪。它们借鉴了巴洛
克、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样式特征,强调繁冗的装饰,但结束衬线仍是平滑和圆弧的曲
线,粗细笔画间的对比已不再温和,字面分量也不再像古罗马体那么平均。
波多尼体称为老罗马体,它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大工业化的生产和印刷业的蓬
勃发展为字体设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老罗马体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审美爱好,他
们力图打破封建贵族在文化艺术上的既定模式,把反对繁琐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带
到了字体设计中。一般而言,老罗马体衬线是直而薄的,形态为长方形,圆形字母的
此,标题字可全部使用大写罗马体。
方饰线体俗称“埃及体”,又称“古董体”,外形为几何形状,比较接近于波多尼体,
只不过在字脚的饰线处理上更加具有水平状的审美取向。笔画粗细均等,等同于现代
的黑体。字柜的曲直关系不同于波多尼体,仍保留着古罗马体字柜的圆滑柔美的曲度
关系。方饰线体在视觉传达上具有罗马体不具备的优势,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着重视觉
传达功能的要求。所有的字母仅需用丁字尺、三角板和圆规三种工具来绘制。字面宽
大,同时也很容易阅读,视觉识别度高。
方饰线体始用于1800年左右的一些样本书籍中,但并未立刻流行。直到1931年,经
德国鸠斯特(Heinrich Jost)修改后,这种长方形细字体才广泛被应用于各种媒体
中。但它不适用于报纸、书籍和杂志的内文,因为这些均是大量发行的读物,如用这
种几何字体排印会减慢阅读的速度。然而,这类字体应用于广告、报纸标题、信笺
等,则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在力量感和距离感上均优于其他字体。
无饰线体是没有衬线修饰的字体,它的所有式样均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只保留了文
字基本的骨骼关系,没有任何的装饰饰线,且字母的笔画均是相同的比重或宽度,在
同一种式样中,笔画仅有少许的变化。因为这种字母具有简单设计特性,大写字体很
容易阅读,所以允许以大写的形式进行排版。使用无饰线体作为标题字,会有种强而
有力的感觉。
2. 答题要点:
(1)宋体
宋体横细竖粗,点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扫。它在起笔、收笔和笔画转折处吸收楷体
的用笔特点,形成修饰性“衬线”的笔型。
(2)黑体
黑体又称“方体”,横竖等粗,笔画方正。粗细一致,醒目、粗壮的笔画,具有强烈的
视觉冲击力。黑体是受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于20世纪初在日本诞生的印刷体。
(3)仿宋体
楷体是传统的楷书在印刷字体中的延续,它笔迹有力,粗细适中,字划清楚,易读性
很高。
四、论述题(共40分)
答题要点:一、文字的意象性
汉字是一种意向性文字,汉语是一种意合性语言,由此折射出的思维方式是意会的。
意会的思维是直观的、整体的、非逻辑性的,重“体验”而轻“概括”,重“领悟”而
轻“分析”。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内部不仅包含声音与意义的关系,而且包含形
象与意义的关系,“象”在表意上处于比“声”更重要的地位。
意象性文字设计建构在汉字作为一种意合性语言的基础之上,它利用同构的语言通过
内在含义和外在形式的融合来直观地表达意念,以视觉化的图形承载文字的内涵,达
到“以意制形,以形衬意”。
意象化文字设计一般都结合图形的形态,以丰富的联想展示文字的字义,但这种图形
超出了逼真的“形似”,而是将文字的表情通过较为隐晦的手法表达出来。
意象化文字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同质同构
文字同质同构设计是指利用字义与物象外形特征的内在联系性,通过借用另一形态,
以相似的物象巧妙地把概念传达出来。这种设计方法会深化设计的主题,为受众会心
的理解与瞬间传达概念打下基础。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澳门回归”的主题海报就是
同质同构设计的典范。九九归一的“99”两字重叠,正好形同一个汉字的“回”字,
九九归一的概念以及“回”字中心的荷瓣深化了设计主题,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人内心
的渴望及传统特质的思维方式。
(二)异质同构
文字异质同构设计是指汉字设计中的两种物象在形态上具有差异性,但在概念上相
文字形意同构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把含义和形象两类物象结合起来,利用形态相似和
含义接近进行双重表现。这样表现更加能够打动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表达概
念的合理性和巧妙性。如靳埭强先生的“朝韩统一”的主题海报,就是利用文字偏旁
形态的相似性和文字部首的共用来表达朝鲜韩国本为一家的主题思想。
二、文字的装饰性
装饰性文字设计又称字体表象装饰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注重文字的表象视觉效果,而
轻文字字意与形态之间固有逻辑关系的表达,依据文字的字意,从字形笔画自身着
手,形成文字表象的装饰效果。
装饰性文字设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拉丁文字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著名的
维多利亚风格字体及哥特风格文字都是装饰性风格文字。随着19世纪印刷技术的发
展,文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花体字应运而生。花体字是报纸杂志中标题
原则来表现文字外形和内部空间,寻求单体文字本身结构的舒适度和视觉美感。当
然,照本宣科地挪用电脑字库中的字体还体现不出设计的创意含量,设计师应根据每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9:1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2316220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字体设计课程》期末考试卷B卷及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字体设计课程》期末考试卷B卷及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