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美学真题2012年04月

更新时间:2023-11-19 18:34:35 阅读: 评论:0

有影无踪-夏天有什么景色

美学真题2012年04月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我思故我在下一句)

美学真题201204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反映的是主体

对客体的( )

A.体验 B.诠释

C.认识 D.反思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审美体验是主体观照对象过程中内心被激发起对生命经历的体味和存在意义的感悟,进而达

到主客的圆融统一。陶渊明在落日映照、山气缥缈、飞鸟还巢时分,心境旷远地“采菊东篱下”,不经意

间一抬头看到了南山,他返回自己的内心,感悟和体验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性境界和存

在意义。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体验。

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个体内在性和( )

A.外在性 B.对象性

C.生成性 D.合成性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所谓个体内在性是指人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

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具有个体性,不期望别人也有同样的体验;它是个体由觉悟

而生的内心的澄明,别人是不易发现的,因而是内在的。“生成”意为正在成为,正在发生,正在变为,

生成性即指非瞬间性和非凝固性,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张力。

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指的是(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技美 D.生活美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4.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即( )

A.形式 B.符号

C.模仿 D.直觉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5.在艺术作品的诸层次中,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的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境超验层 D.意象世界层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形式符号层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它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譬如一座雕

塑,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它的形体、线条、颜色等形式符号,这些形式符号亦有其自身一定的审美价值,

但整个艺术品的审美价值还蕴含在形式符号层背后的意象界中。

6.各种艺术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 )

A.教育 B.审美

C.认识 D.娱乐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艺术有许多非审美的功能,但这种种功能只有通过审美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因为艺术的核心

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

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7.以下不属于原始审美活动的是( )

A.器物装饰 B.文身

C.岩画 D.戏剧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

的特殊活动。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它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当主体囿于直接

的功利目的时,他不可能成为审美主体,客体也不会作为审美对象向他呈现。

9.席勒认为人的游戏冲动产生于( )

A.生命力的盈余 B.性欲的升华

C.心灵的净化 D.想象的自由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在席勒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这种冲动,甚至可以追溯

到动物那种无目的的本能活动中。他说:“当缺乏是动物活动的推动力时,动物是在工作。当精力充沛是

它活动的推动力,盈余的生命在刺激它活动时,动物就是在游戏。”

10.普列汉诺夫认为,审美得以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中介性因素是( )

A.劳动的价值 B.生产的根本性

C.功利性的观念 D.生产的可塑性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普列汉诺夫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著名的观点,即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在他看来,

一个事物首先是因为它对人有用,然后才变得对人具有审美的意义。他把“功利性的观念”看做审美得以

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中介性因素。

1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 )

A.感知 B.推理

C.象征 D.比喻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它不是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

殊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

13.艺术存在论研究的是( )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的认识方式

C.艺术的形态 D.艺术的起源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14.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 )

A.表达 B.生成

C.物化 D.外化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即由意象

的产生为标志。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

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15.不属于天才的艺术创造力的是( )

A.艺术敏感 B.艺术技巧

C.灵感 D.记忆力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解析]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16.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是指( )

A.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B.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C.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17.作为一种审美范畴,优美表征着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 )

A.超越状态 B.和谐状态

C.体验状态 D.享乐状态

(分数:1.00

A.

B.

C.

D.

解析:

18.提出“游于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庄子 B.孔子

C.老子 D.墨子

(分数:1.00

A.

B.

A.

B.

C.

D.

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1.审美惊异的产生所依赖的主客体条件是( )

(分数:2.00

A.主体具备审美修养与审美能力

B.主体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C.客体具备某种独特之处

D.主体熟知和理解客体

E.客体具备某种合理之处

解析:[解析]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从主体

方面来说,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否则,最美的音乐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也是毫无意

义的。从对象方面来说,也必须具备某种独特之处,否则就不可能使人产生真正的惊异。

22.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是( )

(分数:2.00

A.构思阶段

B.外化阶段

C.呈现阶段

D.评价阶段

E.构成阶段

解析:

23.影响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因素有( )

(分数:2.00

A.文化基础

B.审美趣味

C.艺术修养

D.艺术敏感

E.想象能力

解析:[解析]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

形成了每个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术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

E.它表征着美在审美中生成的规则

解析:

25.关于美育功能的说法不准确的有( )

(分数:2.00

A.诉诸感性

B.形象直观

C.潜移默化

D.怡情养性

E.化性起伪

解析:

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4,分数:14.00)

26.喻象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创造出的新

世界。

(2)主体从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

解析:

27.以美育代宗教说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

(2)他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而宗教则是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

(3)主张美育代宗教,以发挥美育在提升人生价值和激发创造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解析:

28.

四、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

30.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第一阶段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

(2)第二阶段是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

(3)第三阶段是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解析:

31.简述意象的生成。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两者合为一体就是“意象”。

(2)在意象的生成过程中,意向和想象起着巨大的作用,两者结合,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解析:

32.简述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性原则。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多样统一是审美对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所谓多样性,是指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

(3)所谓统一,是指审美对象各个部分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整合的内在关系。

(4)“多样统一”也就是寓多于一,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中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在变化中显统一,在统一中见

变化。)

解析:

33.简述亚里士多德划分艺术形态的方法。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根据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这一原则划分艺术的种类。

(2)根据艺术的摹仿媒介、摹仿对象、摹仿方式的不同而对艺术加以分类。)

解析:

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6.00)

3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云:“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

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试以这首诗为例,说明在审美经验中情感对想象的影响。

(分数:1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可以成为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能够通过支配和调节想象,渗透到想象的结果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解析:

36.为什么说悲剧感是痛感中的快感?请举例阐释。

(分数:1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悲剧感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在生存实践中对人的命运的大关怀和深层体验。

(2)悲剧呈现出的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悲剧感首先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痛感。

(3)悲剧主体从精神上表现出对客体的征服和超越,表现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与肯定,这就使审美主体通过

理性的领悟达到超越,获得审美愉悦,使痛感转化为快感。)

解析:

郑州经纬度-黄曲毒素

美学真题2012年04月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18:3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90075220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学真题2012年04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学真题2012年04月.pdf

标签:人美b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