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科学管理研究
315Vol.31No.5
201310SCIENTIFICMANAGEMENTRESEARCHOct.2013
年月
文章编号
:1004115X(2013)05001603
---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研究
甘志华刘翀
,
243000)(,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马鞍山
摘要分别以政府的宏观角度和企业的微观角度为视角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问题进行了研究提
:,,
出了宏观上要理顺管理体制优化布局调整和树立企业主体地位微观上要增加非研发性费用比重和创新参与费
、,
用比重的优化策略
。
关键词创新资源管理体制配置机制配置效率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F273.4:A
Innovationtopromotetheefficientallocationof
resourcesandintegratonrearch
GANZhihua,LIUChong
-
(ManagementSchoolofAnhuiUniversityof
Technology,AnhuiMaanshan243000,China)
Abstract:Badonmacroperspectiveofgovernmentsandmicroperspectiveofenterpris,thispaperstudieshighef-
ficientallocationofinnovationresourcesandcomprehensiveintegrationproblems.Itproposoptimizationstrategytoim-
provethemanagementstructure,optimizethelayoutadjustmentandestablishenterpris’dominantpositionatamacrolev-
el,toincreathecostproportionofnonR&Dandinnovationatamicrolevel.
-
Keywords:innovation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allocationmechanism;allocationefficiency
1
引言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
知识经济时代下科技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已经
、,
成为促进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对创国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创新资源高效配
。
新资源分配和利用的优化对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活置和综合集成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
,。Hahn,
动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我
、。
伴随着改革进程国正处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有一个错位的矛盾发展的联系并不紧密
,,。Brans-,
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缺乏整体布局配置主
、、
配置与使用效率低下等科技创新管理体责权不明政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的政策刺激者个人
、,,
体制的深层矛盾日益显露许多企业也意识到科技对企业及新型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
创新的重要性纷纷建立机构进行内部研发和外部
,
采购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达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强调政府在创新工作中的作用政府不仅应该大力
,,、,
2
研究综述
YoonHwan(1999):
-
在其研究工作中总结道科技与
comb,LewisM.(1992),
指出创新不仅依靠企业或
Smits,Ruud,Leyten,Jos,Hertog,PimDen(1995)
同样
收稿日期
:2013—03—04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晓庄信
:(84);(SK2013A035);
2013xjsjjd01,2013xjzy02)(2013qywt01);(2012xjrcpy01,
息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甘志华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成员副教授安徽省省级示范实习
:(1979),,,,,,
-
实训中心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区域经济
,:、、;
刘翀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成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1975),,,,,,:、
-
产业评价
。
第期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研究
5
17
〔1〕
支持还应该积极鼓励在微观层面上陈钰芬陈劲提出企业
,,、(2009)
。CohenLinda(1994)
则认
为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创新工作的过程创新投入分为内外两个部分
。Segerstmm,
PaulS.etal.(1999),
也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他指出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刺激企业政府应加大补贴试销费和员工培型产品的产出准备费
R&D,(NM)(NP)、
〔1〕
的领导者积极开展创新资源整合工作训费外部投入分为创新参与费用和技术购
。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资源的有效分
配和整合进行了研究吴林海等年提出在
。(2001)
中国的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中存
在的问题宋河发等从中国的科技资源分
。(2005)
配系统出发指出了中国目前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些缺
目前中国科技资源的发展并不符合新时代的发陷
,
展需求应该改变中国目前创新体系的现状张敏
,。
荣总结与对比发达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做
(2007)
法与经验认为中国应将组织体系改革摆在科技体以及企业投入的创新费用部与外部创新投入总和
,,
制改革的首要位置中国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
,
改革刘玲利年对建立在截面数据或时间这里选取生产函数模型中最典型的柯布道格
。(2007)
序列样本基础上的数理分析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分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来模拟绩效函数参数则
、、(CD),
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缺少面板数据的效率测度
,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李龙一年则对政府
。(2003)
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总序对于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下的作用并不完全相
结和划分可对关联系数求加权平均值最后依据各观察同
。。,,
开放式的创新对企业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
,
是仅仅依赖开放式创新没有对创新资源进行一定分析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创新资源高
,
的整合必将失去创新固有的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效配置与综合集成的薄弱环节进而根据结果针对
,,,
的提高更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性地对其改进和完善
。,。
业不仅单纯的吸收外部技术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
同时更加注重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力
,,
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
,,
增加
。
〔2〕
。
内部投入分为研
发投入和非研发投入后者又包括新
(R&D)(NRD),
(NL)。
前者包括涉及用户供应商的创买费用
(UE)、(SE),
后者包括种子资金和风险资本知识产新费
(VE)、,
权支付金和技术并购费
(IPE)(TAE)。
邓峰通过构建创新绩效模型
(2011)MaxUU
=
(X,Y),XYC,
+
≤对创新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加
以研究认为企业在创新投入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对
,,
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是企业最为关心
〔3〕
X、YC。U,
和分别表示内表示创新绩效
的问题
总和
。
-
-
分别代表内部研发创新和外部知识投入的产出弹
性当数据列确定后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并计算关联
。
。,
对象的关联序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根据灰度关联
,。
4
4.1,
实现路径
3
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影响因
素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政府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项
,、
职能而政府的资源配置和集成职能就包含在经济
,
政府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与社会职能之中管理体制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一是成立国家创新
,。
集成责无旁贷并主要从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一是对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政府对公共基础的和
。
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出台相关
,
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资源合理流动二是调整战
,。
略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这里主要指深化科研
,。
机构改革通过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科技金融政策
,,
调整区域资源空间配置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配置与集成效率四是推动管理创新构建新型高
,。,、
创新三是加强微观领域管理与规制将企业培养
。,
成创新主体杜绝科技资源垄断与不正当交易保
。,
护科技人员权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高科技企
,,
〔1〕
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业深化科研机构调整重点在于明确以提高创新
,,,
。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和集成的统
筹与协调
当前我国创新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反
映在管理权力过分集中与高度分散之间的矛盾资
、
源配置模式单一导致的创新资源重复配置与闲置浪
费之间的矛盾资源配置仍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与市
、
必须将理顺场配置作用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因此
。,
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形成步调一致的创新管理格
,
局二是科学分配各层级创新资源配置与集成的管
。
理职能切实解决低效重复和分散等问题进一步
,、。
下放权力
,,
突显中观层面的管理主体地位适当给予
微观层面创新资源配置与集成的灵活度三是做好
。
中央与地方管理的衔接与协调明确各自重点提高
,,
效的工作机制
。
4.2,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对原有科研力量和布局做
出战略性调整
18
科学管理研究第卷
31
能力为目标突破职能交叉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科失败的风险也最高直接导致技术入中的占比最大
,,,,,
学规范的现代院所制度实现创新资源配置的高效成功率较低另一方面不顾市场分析的创新意见
,。,,
配置和有效的综合集成一是推动科研机构的整合一味的埋头搞研发市场的成功率也必然较低增
。,。
和重组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呈现数量多加非投资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技术培训费
。,、R&D,,
规模小人均投入低等问题不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二是员工创新奖励增加非的投资可以有效
、,。R&D
配置和综合集成难以形成创新积聚优势要通过化解上述难题一是增加非投资并不会使其
,。。R&D
调整联合合并与重组集中优势力量提升创新能在内部投入中的占比增加太多再者可以提升员工
、、,,,
力二是推动制度建设深化机构改革对科研机能力增强其组织认同感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从
。,。,,,
构分类指导对从事公益基础和前沿研究的科研机而大幅提高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所以增加
,、。,
要对组织制度进行特殊设计而对于明确改制的构非投资对企业创新项目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
,,R&D
科研机构要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深化人要意义
。。
事制度改革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创新资源
,
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有效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合
,。
理界定产权关系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策配套创新参与费用和技术购买费用是构成企业创新
。,,,
操作性强才能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外部投入的两个部分考虑到技术供给方和研发成
,,。
变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情况往往技术购买费用较之本和技术转让获利等因素
。,
4.3,
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
研创新体系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以企业市场成功率的保障而创新参与费用基于用户与供
,。
为主体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成为必然选择企业必应商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想法往往实际费用较
,,、,
将在科技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是为企低并且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信号因此加大创新
。,。,
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的中小企业相比既可以降低企业生参与费用在外部投入中的占比
。,
较大企业更具有创新热情因此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准备费用提高技术成功率又可以根据市场需求
,,,
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出台有利信号快速占领市场提高市场成功率
,,,,。
于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的法律法规支持和鼓励中小
,
逐企业创新二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
步把企业培养成真正的创新主体鼓励企业与高
。
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联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流向创新
、,
研发和产业聚集通过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提升集成
,,
应用和成果转化收益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
。。
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提升企业在创新
,
产业与行业中的影响力将创新要素纳入产权制度
。
的改革之中可以依靠利益驱动引导企业创新四
,。
是依托高新技术园区的聚集效应推动企业自主创
新利用国家的支持创新配套政策发挥高新技术
。,
园区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优势为企业自主
、、,
创新提供保障
。
4.4R&D,,
合理增加非投资降低失败风险率提高
创新项目成功率
技术市场资金生产管理和政策等因素都是
、、、、
影响创新项目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市
,
场因素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投入成本
。
确定的前提下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越高边际
,,
绩效和产出弹性就会越大
。
研发投入在企业内部投
4.5,
增加创新参与费用在外部投入中的占比提高
技术成功率和市场成功率
内部研发费用要高出许多因此在外部投入中占比
,
较高其优势是购买的技术较为先进劣势是缺少
。,
参考文献
:
〔1〕.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
〔D〕.:,2011.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
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
〔J〕.,2009,(7).
科研管理
〔3〕.
邓峰开放创新模式下的创新资源配置最优化研究
〔J〕.,2011,(5).
合作经济与科技
〔4〕,.
余芳珍唐奇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
〔J〕.,2007,(6).
科学研究理
〔5〕,.
王圆圆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J〕.,2008,(4).
市场研究
〔6〕.,2010,.〔J〕
商业时代吴强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8).
〔7〕,.
陈喜乐赵亮基于自主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与整
〔J〕.,2011,(03).
科学管理研究合机制
〔8〕,.
周伟叶常林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中部六省科技资源
〔J〕.,2011,(12).
统计与决策配置效率研究
〔9〕..〔J〕
蒋祥伟完善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
2011,(13).,
企业导报
〔10〕,.
刘艳陈剑珠三角地区中小制造企业创新资源配置
〔J〕.,2010,(03).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09:3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57608219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研究_甘志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研究_甘志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