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9 08:57:16 阅读: 评论:0

形容白的成语-银行合规心得体会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个人半年工作总结)

安全学原理

第一章 安全科学总论

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P19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

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无法保证

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

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

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

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

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

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

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

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P14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

1) 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

2) 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

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

3) 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

4) 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

5) 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

6) 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1-6何为“安全三要素”,何为“安全四因素”?P16

“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

“安全四因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

1-7安全科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关系?P19

1-8简述危害、风险的定义。P19

1

危害:指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特定危害性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1-9何为OHSMS?试述OHSMS的运行模式。P21

OHSMS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

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按戴明模型,具体包括:计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

改进(ACT)四个相关联系的环节。

1-10什么是“四同时”原则,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P22

“四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验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

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

2-1如何理解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P25

1)安全与危害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属性。一方面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安全

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另一方面安全与危害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

2)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安全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

安全标准是相当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

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对性。

危险的绝对性表现在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危险势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

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

3)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安全意识的提高。

2-2什么是安全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什么?P29

安全系统工程就是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它最终目的是消除危险,防止

灾害,避免损失,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2-3简述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P31

1) 闭环控制原则。系统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决策,并控制输入的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

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要讲究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反馈和决策。

2) 动态控制原则。系统是运动的、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只有正确、适时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

期效果。动态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无论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

3) 分级控制原则。系统的组成包括各子系统、分系统,其规模、范围互不相同,危险的性质、特点亦不

相同,因此,必须采用分级控制,各子系统可以自己调整和实现控制。分级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和

管理要有主次,要讲究单项解决的原则。

4) 分层控制原则。事故的控制有六个层次:根本的预防性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

制、维护性能的控制、经常性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分层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管理和技术的实现

要有阶梯性和协调性,要采取多层控制,以增加其可靠度。

2-4简述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P33

安全管理的内容是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

一系列组织措施。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1、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

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2

2、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

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2-5何谓安全经济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P33

1)安全经济的宏观基本理论

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以及与人类安全活动的关系;

立安全目标在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安全投资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速

度的比例关系;把握和控制安全经济规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2)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等空间)、不同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事故、灾害的损

失规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探求、分析、评价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理论及方法,特别是根据损失的间

接性、隐形性、连锁型等特征,探索科学的测算理论和方法,为掌握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提

供依据。

3)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

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安全的实现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即研究安全的利益规律。测定出安全

的实现对个体、企业、国家以及全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对制定和规划安全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科

学地评价安全效益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

4)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

安全的效益与生产的效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更为重要是还包含有非

价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优美等)的社会效益。这种情况使得对安全效益的评定非常困难。为此,

应细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长效性、多效性、延时性、滞后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规

律,把安全的总体、综合效益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准确地评价和控制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5)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

研究安全经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安全经济的投资政策、安全经济的审计制度、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统

计办法等安全经济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国家有限的安全经费得以合理使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为

安全所投入的人、财、物的潜力。

2-6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管理体制是什么?P36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体制:“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2-7何谓可靠性,表述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有哪些?P42

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可靠度,故

障率与维修度,系统寿命过程,可维修系统的有效度。

2-8某设备故障率为,求可靠度分别为0.90.95时的工作时间。

10/h

4

2-9某电子设备有故障率为的元件32支和故障率为的元件62支组成。试计算该设

3.210/h5.410/h

48

备的平均故障时间,工作到1000h10000h的可靠度。

2-10设被监控装置出现异常的概率为P,安全监控系统发生漏报的概率为a,发生误报的概率为b。试写

出安全监控系统可靠度的表达式。

P(a)=1-P1-a1-b

2-113个相同的传感器组成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发生误报的概率为0.10发生漏报的概率为0.15.试设

计安全监测系统,使其发生漏报的概率最小,并计算发生误报的概率。

2-12一斜井提升系统,为防止跑车事故在矿车下端安装了阻车叉,在斜井里安装了人工启动的捞车器。当

提升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阻车叉插入轨道枕木下阻止矿车下滑。当阻车叉失效时,人员启动捞车器,

拦住矿车。设钢丝绳断裂概率为,连接装置断裂概率为,阻车叉失效概率为,人员操作捞车

101010

463

器失误概率为。试计算跑车事故发生的概率。

10

2

3

第三章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

3-1 如何理解流变—突变理论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P49

物质观:流变-突变理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自身的物质性。

在质中不仅包含定性的质,而且包含定量的质。物质世界在不断流变中突变。

时空观:时空和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时空是一定物质关系的表现,是从物质的运动来认识时空的

属性。时空不但在量上是无限的,在质上也是无限的。一切流变-突变现象离不开空间内物质的相互作用。

运动观:流变-突变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运动,这是运动的绝对性。

流变-突变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变的流程。

3-2 如何表述安全流变与突变的全过程?P53

当某一新事物诞生后的初期(OA阶段),其损伤量随时间呈减速递增,新秩序在此期间逐渐形成和完善。

当新秩序发展到成熟阶段时(AB阶段),完善的新秩序使损伤量匀速缓慢增加。经过一个稳定增加的时期

后,原秩序将再次向无序方向发展,进而使损伤量值开始加速增大(BC段)。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固有的损

伤量承受能力或界限,超出此限后,事物将发生安全突变。事物发生安全突变时的损伤值即为该事物的临

界损伤量。当原秩序被破坏后,事物又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安全状态,即损伤量为新的近似零值,原事物

的秩序消失,从而又形成了另一个同类新事物诞生的起点O点)物质世界就是在安全到危险的无限循环

中存在和发展。

3-3 安全流变—突变的理论模型包括哪些基本元件?P55

3-4 安全流变—突变模型包括哪五个层次?试进行分析。P56

1)外界广义力区S

一切外部对事物有影响作用的总称,它通过事

物内部而对事物起作用。当对于同一事物外界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力作用,如研究人的寿

命规律时,外部环境较稳定,生理、心理变化不大,可以按定常力作用下分析。

2)可立即恢复损伤区

第一保护区,它由一个安全可逆元件构成,能对外界作用立即形成反应,把作用能以可恢复损伤

的形式存储起来,一旦外界作用消失,对事物的危险势也立即消失。

4

3)可缓慢恢复损伤区

第二保护区,由安全阻尼和安全可逆两元件组成,它的特点是对作用力不能立即引起应有的损伤,

有个时间滞后段,当外力消失后损失不能立即恢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缓慢回复到原始位置。

4)本质损伤区

事物内部不可修复的损伤区,由安全阻尼和摩擦件组成。当传到本质区的作用力较小时,摩擦件相

当于一个保护事物的强度元件,抵抗外部的作用力量,而不产生事物的本质损伤;当传到本质区的作用力

较大时,摩擦件消耗一部分外力,把剩余的力作用于阻尼元件,形成本质损伤。

5)本质损伤加速区

本质损伤加速区由质量体元件构成,是描述事物损伤开始加速的元件,如果外界作用超过某一定值,

就会引起内部本质损伤加速元件运动。它能消化或吸收一部分外界作用,一开始它的消化或吸收能力为一

定值,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安全质量体的质量随时间不断减小,是损伤的单调递减函数,即使在外界作用

力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体形成的损伤也要加速。由于质量体的不断减小,保护事物免受加速损伤的能力逐

渐降低,大量的外界力作用于事物的本质损伤加速区,事物的损伤速度越来越快,损伤程度越来越大,直

到整个事物完全破坏。

3-5 试举一个生活中的安全流变与突变的例子,并运用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加以分析。

第四章 事故概述

1、试述事故的概念和特征

事故(Accident ——是发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意外事件。

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4)事故的可预防性

2、事故按致伤原理分为几类?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序号 事故类别名称

1 6 11 冒顶片帮 16 锅炉爆炸

2 7 12 透水 17 受压容器爆炸

3 8 13 放炮 18 中毒和窒息

4 9 14 火药爆炸 19 其他爆炸

5 10 15 瓦斯爆炸 20 其他伤害

物体打击 淹溺

车辆伤害 灼烫

机械伤害 火灾

起重伤害 高空坠落

触电伤害 坍塌

3、伤亡事故的伤害有哪几类,分别如何定义?

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相当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B确定的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个工

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个工作日。

3死亡指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

4、伤亡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哪几类?

5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对生产安全事故时如何分级?

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100人以上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

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

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6、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有哪些?试分别说明。P78

伤亡事故频率

在册职工人数计算千人负伤率

工人数计算千人负伤率

300个工作日为1个工人数计算的千人负伤

百万工时计算伤亡率

伤亡事故严重率

7、伤亡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86

揭示伤亡事故的事实真相及发生经过,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找到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确定其规

模、性质和类别;为正确处理伤亡事故引起的纠纷提供依据(如受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工伤的确定

以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等)为拟定安全措施,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消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供资

料;为安全管理部门建立或修正安全管理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8、事故调查工作应坚持哪些原则?P86

“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相关人

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实事求是原则和尊重科学原则。

9、试简述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A成立事故调查组 B现场处理与保护 C搜集物证和事故事实资料 D证人材料的收集

E事故现场摄影及绘图 F事故原因分析 G事故责任分析 H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及归档

10、某企业五年间发生伤亡事故的次数分别是12次、16次、10次、13次和9次。如果单位时间内的伤亡

事故次数服从泊松分布,求一个月中发生两次伤亡事故的概率。试根据五年间的事故情况确定管理目标,

求出安全管理上限,画出事故管理图。

第五章 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1、什么是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理了哪几个阶段?

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

的分析。

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观点

的人失误主因论——扰动起源论——动态变化理论——轨迹交叉论——综合论

2、试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P96

6

3、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主要观点是什么。根据该理论应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P102

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海因里希还认为,即

使有些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其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错误所致。

4、试分析博德、亚当斯、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异同及各自特点。

在海因里希事故因B基本原因C直接原因

A本质原因

果连锁基础上提出——个人及——不安全

博德 ——管理缺D事故 E损失

反映现代安全观点工作条件原行为和不安

的事故因果连锁 全状态

亚当斯

北川彻三

5、流行病学方法对事故致因的分析有何启发作用?P107

7

对于事故,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二要考虑作业环境因素,三要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

6、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P108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人们应如何预防事故?P110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

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防止能量异常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对能量进行屏蔽。

7、什么是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试阐述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的关系。P114

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关系: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

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

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

事故的必要条件。

8、试举例说明瑟利模型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P118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的人的信息处理

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9、试举例说明劳伦斯模型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P120

10、扰动起源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P124

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

为起源事件。

11、动态变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变化被看作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应该被尽早地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什么是轨迹交叉理论,根据轨迹交叉理论的观点,应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P130

人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

出现,则将发生事故和伤害。

预防事故发生: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13、试举例说明综合论在事故分析中的应用。P133

综合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生产中各种危险源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8

第六章 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

1、什么是事故预测,应如何分类?

事故预测——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可能的结果进

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分类:按照预测对象范围划分(1)宏观预测;2)微观预测; 按照预测时间长短划分:1)长远期预测;

2)中期预测;3)短期预测。

2、事故预测的原理有哪些?

1 惯性原理;2)相关性原理;3)相似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

3、预测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其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是什么?

1)预测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3)定时分析法 4)定比分析法 5)评价分析

要求:定性分析数量化、定量分析模型化、模型分析计算机化。

4、简述德尔菲预测法的步骤和特点。

德尔菲法是一个可控制的组织集体思想交流的过程,使得由各个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集体能作为一个整体来

解答某个复杂问题。

步骤:1)提出要求,明确预测目标,用书面通知被选定的专家、专门人员。专家一般指掌握某一特定领

域知识和技能的人;2)专家接到通知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多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预

测,并说明其依据的理由,书面答复主持预测的单位;3主持预测单位或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的预测意见,

加以归纳整理,对不同的预测值,分别说明预测值的根据和理由,然后再寄给各位专家。要求专家修改自

己原有的预测,并提出还有什么要求;4)专家等人街道第二次通知后,就各种预测意见及其理由进行分

析,再次进行预测。提出自己修改的预测意见及其依据的理由。如此反复征询、归纳、修改,直到意见基

本一致为止。修改次数根据需要决定。

特点:1)匿名性;2)反馈性;3)统计性

5、某企业2000年至2008年间,事故伤亡人数分别为617773474659503133人。试分别

用回归预测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法预测该企业2011年的事故伤亡人数。

参考课本144~151页的例题

6、简述事故的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是为了识别和预防事故,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

避免因事故而造成损失,因此要将事故消灭在孕育阶段和生长阶段

7、事故法则是什么?谈谈对其含义的理解

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也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反映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

事故严重度的关系方面。

按定义:事故发生频率= 事故发生次数 / 活动进行时间

事故严重程度: 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 看课本152

8、事故预防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五个阶段的努力,分别是课本156页顶上1~5

1建立健全的事故预防工作组织,形成由企业领导牵头的,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在内的事

故预防工作体系,切实发挥起效能;2)通过实地调查。检查、观察及对有关人员的询问,加以认真的判

断、研究,以及对事故原始记录的反复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找到事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3)分

析事故及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它包括弄清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严重度、场所、有关的工具、设备及

事故类型等,找出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针对分析事故和不安全问题得到的

原因,选择恰当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说服教育、人员调整、制定及执

行规章制度等;5)实施改进措施。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机械设备、生产作业条件的安全,消除物的不

安全状态;通过人员调整、教育、培训,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监督。

9

9、事故预防的原则有哪些?

可预防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对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危险因素防护原则

10、何为“3E对策”,请详细阐述。

防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以及管理原因的技术对策,教育对策以及法制对策。

通常把技术、教育和法制对策称为三E安全对策,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通过运用这三根支柱,能够取得防止事故的效果。如果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根支柱,例如强调法制,是不

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的,它一定要伴随技术和教育的进步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改进的顺序应该是技术、教育、

法制。技术充实之后,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而技术和教育充实之后,才能实行合理的法制

11、危险因素的防护原则有哪些?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距离防护原则、时间防护原则、屏蔽原则、坚固原

则、薄弱环节原则、不予接近的原则、闭锁原则、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警告和禁止信息的原则

12、简述事故的预防措施。

1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提高系统

的抗灾能力、减少人的失误、

2 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避免人

身伤亡的措施、

3 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

第七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1、什么是重大危险源,什么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

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

或是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缓预案

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3、简述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

资料收集、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评价过程、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4、简述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主要步骤。

1)评价单元的划分;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3)数学模型;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6事故严重度评价;7

危险性抵消因子;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5、重大危险源是如何定级的?

A* =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 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但愿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A*3.5;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四级重大

危险源:A*1.5

6、什么是半数致死半径?

7、简述风险评价报告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1)鉴别及确定设施内危险物质的特性和数量;2)识别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类型、可能性和事故

后果;3)阐明设施安全操作安排,以及控制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严重偏离正常操作的情况,并在现

场采区应急措施;4)说明已辨识出来的重大事故隐患和为此采取的安全措施。

内容:对设施的生产过程的描述、对危险物质的描述、危险辨识、安全系统相关部分的描述、风险评价、

重大事故后果评价安全管理与应急计划措施。

10

8、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订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的重大危

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险隐患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

业,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并督促企业对隐患进行整改。建

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和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后,

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二级危险源的情况和检查信息,有重点的进行现场监察;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以及危险源的监察情况进行监督。

9、简述重大危险源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重大危险源对象大多数时间运行在安全状况下。监控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其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

的运行情况及状态,并对其实时和历史趋势作一个整体评判,对系统的下一时刻做出一种超前(或提前)

的预警行为。因而在正常工况下和非正常工况下应该有对危险源对象及参数的记录显示、报表等功能。 1

正常运行阶段。正常工况下危险源运行模拟流程和进行主要参数(温度、压力、浓度、油/水界面、泄漏检

测传感器输出等)的数据显示、报表、超限报警,并根据临界状态判据自动判断是否转入应急控制程序。

2事故临界状态。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向事故生成方向转化,如不

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就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

在这种状态下,监控系统一方面给出声、光或语言报警信息,由应急决策显示排除故障系统的操作步骤,

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迅速恢复正常工况,同时发生应急控制指令(例如,条件具备时可自动开启喷淋装置

使危险源对象降温,自动开启泄压阀降压,关闭进料阀制止液位上升等)或者当可燃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危

险源对象周围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阈值时,监控预警系统将及时报警,同时还能根据检测的可燃气

体的浓度及气象参数(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温度等)传感器的输出信息,快速绘制出混合气云团在

电子地图上的覆盖区域、浓度预测值,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火灾、毒物的进一步扩大。

3事故初始阶段。如果上述预防措施全部失效,或因其他原因致使危险源及周边空间已经起火,为及时

控制火势以及与消防措施紧密结合,可从两个方面采取补救措施:①应用“早期火灾智能探测与空间定位

系统”及时报告火灾发生的准确位置,以便迅速扑救;②自动启动应急控制系统,将事故抑制在萌芽状态。

11

半枕红楼-灰雀教学反思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08:5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55436219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