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
展
文章编号:
1674-9146渊圆园21冤01原园43原园7
中国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关系的
演进特征和研究进展
*
—基于CiteSpace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丁镭,贡金涛
12
315800;(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环杭州湾地区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宁波
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宁波315800)
摘要:为了探究城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基于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了两
CiteSpace
者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内容、演进特征和未来趋势,结果发现:一是热点词汇以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科技
创新、城市化、影响因素、农业现代化等主要关键词为核心,逐渐向外围扩散;二是研究方向主要经历了从城镇化和科
技创新的关系研究转向了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关系探索,未来会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三是在研究思路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融入的要素内涵会越来
越丰富;四是在研究方法上,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会越来越多样,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运用到关
系模型测度分析中。本文指出探究城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新
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相互关系;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DOI:
F291.1F124.3F224.0A10.3969/.1674-9146.2021.01.043
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的研究背景1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是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的一个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
重要过程,更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业方式转
变、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保障提升的一个根本性转
变。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经济增长、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环境卫生可持续
40
197817.92%201858.58%
年的,增长到了年的,
人口(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性等城市化和科技创新相关内容。目前,我国正处
素逐渐向城镇集聚,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速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需从传统的生
发展。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推
[1-2]
的、粗放型的、低质量发展方式陆续表现出各种环动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即需要坚持走以
境污染问题,不仅破坏和降低了城镇的承载能力,人为中心、集约高效、城乡一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
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和财富积累,极型城镇化道路。那么,如何科学、准确地厘定城镇
大地阻碍了城镇的长远发展。因此,追求并实现城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系,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
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和学界重要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关注的焦点话题。
[2-3]
2020519
年月日,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9C35108)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2020-09-28曰圆园20原10-10
作者简介:丁镭(1988—),男,浙江台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环境地理研究,E-mail:**********************。
Releas2020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Progress
Report17
)的报道,其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了
发展、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及创新、城市可持续
[4-5]
基于此,该研究聚焦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
关系研究,而不是传统的单一层面的城镇化或者科
(,
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联合国秘书长发布〈)发布题为《年可持
IISD2020
UNSecretary-General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月总第324期
043
可
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技创新研究领域探讨,基于的文献计量具体选用和软件,对
CiteSpaceMicrosoftExcelCiteSpace
及可视化分析方法,梳理两者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导出的样本文献进行处理,并从发文时间与数量、
[6]
况、主要研究内容、演进特征和未来研究趋势,以来源期刊、作者与单位、研究主题、热点及方法等
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融合研究提供研究维度就研究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加以剖析。
思路和方向参考。
2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的研究设计
为宏观把握科技创新和城镇化研究的基本情通过比对研究期内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
况,该研究基于从中国知网获取的样本文献以进行的文献发表时间和文献数量变化,可以发现自
文献计量。以“题名科技创新”或者“中英年第一篇成果产出以来,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
=Title=
文扩展(科技创新)”进行检索,共发现篇长的态势。这一特征与现实层面国家对城镇化和科
63424
文献;而以“题名城镇化”或者“中英文扩技创新的推进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时间演进特
=Title=
展(城镇化)”进行检索,共发现篇,结果征,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个研究阶段。
639103
见图。从图可以看出,单一的以“科技创新”
11
或者“城镇化”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是当前社会和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关
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注,比如,施滋英认为要提高科技创新和推进城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
1900192019401960198020002020
年份
图11900—2020年题名为“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
文献数量变化
为了进一步揭示“科技创新”和“城镇化”两
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鉴于样本获取的全面性、有
效性及准确性等综合因素的考量,最终以篇名、摘每年的文献数量基本上大于篇。城镇化、新型
要同时含有“科技创新”和“城镇化”,或以篇名、城镇化和科技创新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
摘要同时含有“科技创新”和“城市化”为检索条中,年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件进行检索,数据库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划(》;年月,中共中央、—年)
索日期为年月日,共得到条检索结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0209179972016
果,剔除通告和报道等无效结果或重复结果后,得年月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
到相关文献篇(见图)。
6212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的基本研究期刊分析
3.1
研究阶段划分
1999
。这一阶段城镇)萌芽阶段(—年)
119992002
[7]
市化进程等来提升新经济时代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和源泉。
。这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年)
220032012
由于国家政策引导及现实层面考量,诸多学者开始
将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系统的关系连接起来,探索两
者的相互作用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学者围绕科
技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分析其与城镇
化发展的关系;也有学者基于科技创新和工业化
[8-10]
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揭示其在人口、产业和技术方
面对城镇化关系的影响;还有学者在理论层面
[11-12]
开始探索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效应研究。
[12-14]
。这一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年)
320132020
50
20143
2016520142020
88
新规划》,将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推向了
66
56
58
57
59
69
51
47
29
1
▏▏▏▏▏▏▏▏▏▏▏▏▏▏▏▏▏▏▏▏▏▏▏
4
6
7
13
17
6
27
7
9
8
9
15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年份
图21999—2020年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
SCI-TECHINNOVATION&PRODUCTIVITY
晕燥援1Jan.圆园21袁栽燥贼葬造晕燥援324
044
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
展
新的高潮。比如,甘丹丽在理论层面深刻揭示了此领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新兴领域。
[15]
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关系;郑凌霄
[16]
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创新
投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关系;还有诸多学者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
Panel
VectorAuto-RegressionPVAR
,)模型、空间面板回
归模型等不同方法,在理论层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
研究,为深刻揭示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系统的相互关
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来源期刊分布
经统计得知,该研究选取的篇样本文献分
621
布于种期刊,主要涉及科学学类、经济管理
431
类、资源环境类、地理类等期刊,其中种期刊
211
仅刊载篇相关文献,占期刊数量的,文献分
149%
布比较宽泛。可知,技术创新与城镇化研究领域内
载有篇以上样本文献的相关期刊共有种,分别
66
为《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农村经济与科技》《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促
进发展》和《科技管理研究》等经济、科技政策管
理类核心期刊,占期刊数量的,其载文量占
1.39%
样本文献数量的。
6.92%
3.3
作者与单位分布
选取样本文献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共涉及作者
583位,其中有559位作者仅发表1篇相关文献,
占第一作者总数的95.88%。如果以科技创新与城
镇化研究领域内发表2篇及以上相关文献的作者为
核心作者,那么可知核心作者共计24位,其发表
文献数量为61篇,仅占样本文献数量的9.82%,
其中,池州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的张乐勤教授发表了
5篇,并对城市化、科技创新和环境响应相关关系
做了诸多系统的探索。但是总的来看,融合研究领
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发表文献集中度较
少,学者们未开展大规模持续性、集中性的研究,
经过统计得知,588位第一作者分布于430个
单位。截取发表文献数量较高的单位进行分析得
知,武汉大学最高(9篇),南京大学次之(8篇),
中央财经大学紧随其后(7篇),即高等学校是科技
创新与城镇化研究的中坚力量。此外,研究院所和
党校系统也是研究的重要单位,比如中国科学院
(7篇)、中国社会科学院(6篇)。
4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
4.1
研究热点及其演化
基于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得到共现图谱,研究领
域内热点词汇以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
城市化、影响因素、农业现代化等为核心,逐渐向
外围扩散,网络节点数量和连线数量分别为116和
138,共现网络密度为0.019,综合而言,关键词的
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除上述主要关键词之外,热点
还涵盖了生态城镇化、协同发展、绿色发展、转型
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等城镇化发展路径、对策、
方式等,耦合协调度模型、Stripat模型、Tobit模
型、空间计量、灰色关联模型等研究方法、模型,
新常态、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等研究视角,中国、
江苏、湖南省、欠发达地区等研究地区。
突现关键词可以较为直接地展示出某一时期研
究领域内的主要热点话题和内容。城镇化和科技创
新关系研究的突现关键词共有5个(见表1),分别
是城镇化、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和
绿色发展,其中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中介中心性
相对较高,分别为0.10和0.11,意味着研究热点从
科技创新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转向了科技创新和新
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并且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
不断融入,丰富了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内涵。
[17-19]
表1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突现关键词
关键词突现度终止年份突现图示(2007-2020)
城镇(市)化8.48450.102009
科技创新4.074020062012
可持续发展3.560820122013
新型城镇化4.668520132015
绿色发展3.68182020
中介中心性
0.01
0.00
0.11
0.08
起始年份
2003
2018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关注的演进,相关研究词频进一步发现:在萌芽阶段,研究重点围绕可持
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变化,因而,在不同阶段的研究
热点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根据关键词研究城镇化和
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时区演进变化分布可知,各阶
段研究热点的主题词有些许变化,根据节点大小及
续发展,分析科技创新和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关
系;在初步发展阶段,围绕制度创新、信息化、低
碳经济等内容,重点开展了科技创新和城镇化之间
的关系和作用过程分析;而在快速发展阶段,随着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月总第324期
045
可
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两者的相互关系研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关系;童中贤等分
究内容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在研究思路上关析了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机理和推进
注了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等路径。在定量层面,从单一指标出发,有学者研究
视角,在研究内容上关注了驱动因子、创新驱动等表明城市化水平和专利申请数量两者之间存在密切
因素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结合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关联;有学者利用向量自回归(Vector
Tobit模型、空间计量等模型。Auto-Regression,VAR)模型、PVAR模型分析了
4.2
核心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4.2.1
作用关系研究
科技创新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城市可持出发,基于协同发展理论,有学者开始定量测度科
续发展理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两者的作用关系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的协同发展程度;基
研究也得到众多学者的进一步阐释。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有学者研究指出科技创新为城
1)城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许多学者已研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动力,城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
究证实城镇化是技术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要素支撑和扩散平台,两者间的协调度水平与
一,能够给技术进步带来正外部性。一方面,城镇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系。
化会引起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科技创新的产
生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进从定量分析方法层面来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
[20-22]
程中,人口转移过程带来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本身关系研究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城镇化发展过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动态冲击响应分析
程带来的先进技术、知识和创新要素的聚集,增强模型(包括VAR模型和PVAR模型)、耦合协调度
了知识溢出效应,推动了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型等,结果见第47页表2。
[23-24]
2)科技创新对城镇化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具体的分析思路主要有两种:一种选择能够表
早在2004年,王骏指出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支持征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一个或者若干个指标,通过
[25]
并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随后,丁明磊等提出了面板数据分析,构建普通面板回归分析模型、面板
[26]
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刘伟门槛模型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进而揭示两者的相
伟则揭示了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互作用机理和作用路径、影响程度;另一种基于系
[27]
作用机制。在定量分析层面,王文寅等基于结构统理论,通过构建城镇化和科技创新两个系统的指
[28]
方程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环标评价体系,进而通过一定的权重计算方法计算不
境、转化能力等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贺同地区的2个系统综合得分状况,再通过回归分析
建风等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科技创模型、冲击响应分析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进行
[29]
新对新型城镇化存在滞后推动效应,并对人口城镇相关关系和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估计。总的来看,
化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孙丽欣等运用灰色关联分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越来越多样。
[30]
析,以河北为例探讨了科技创新对生态城镇化发展
的驱动影响。同时,郑强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结1)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研究主要经历了从城
[31]
果发现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正效应会随科技创镇化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转向了新型城镇化和科
新水平提高和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弱,并认为区域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并开始注重跟新型城镇化高质
展应向“创新驱动”转变。陈仅等运用灰色关联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在指标选择上,经历了由单一
[32]
度,以安徽省为例探讨了科技创新对生态城镇化发的表征指标(比如用人口城镇化率代表城镇化水
展的驱动影响。这些研究为深化科技创新对城镇化平)向不断完善的系统指标演进。目前,相关学者
和新型城镇化的作用路径、影响程度提供了借鉴。从多角度对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并主
3)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理要从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论层面,周会玲、郝汉舟等系统揭示了我国城城镇化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发展到城
[33][34]
市化与科技创新关系及作用机制,并发现两者存在镇化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研究。随着对城镇化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黄娟等探讨了生态城镇化与
[35]
生态科技创新间的相互影响;甘丹丽揭示了科技
[15]
046
SCI-TECHINNOVATION&PRODUCTIVITY
晕燥援1Jan.圆园21袁栽燥贼葬造晕燥援324
[36]
[37-38]
城市化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正
向关联,并且互呈因果关系;从指标系统角度
[39-42]
[12,43]
[32,44-47]
4.2.2
方法测度研究
4.3
研究趋势特征分析
内在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人口、经济、社会、空
间、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指标被广泛用
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
展
表2城镇化和科技创新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原理和思路代表文献
通过选择指标,分析2个系统之间的相关关联程度
VAR模型先建立指标系统得分,再进行脉冲响应分
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两者双向作用关系
PVAR模型针对面板数据,先建立指标系统得分,
再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基于系统理论,先构建2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再进行耦合协调度水平的分析
主要对2个系统的相关性进行ADF检验和OLS回
归分析,再判断相互影响程度
在普通面板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增加空间变量,分
析两者的作用路径和影响程度
[16,30,48,49]
[39,40]
[41,42]
[32,44-47]
[29,31,50]
[51,52]
冲击响应分析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普通面板回归分析模型
空间面板回归模型
于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中。近年来,围绕创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有义。基于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方法,
学者坚定意识到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修正梳理两者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内容、演
与优化,体现以人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特征和未来研究趋势,结果发现以下个方面。
科学理念,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但是,关于新型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构建还缺少系化、科技创新、城市化、影响因素、农业现代化等
统论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比如主要关键词为核心,逐渐向外围扩散。
科技创新)缺少必要的揭示。因此,未来的一个重
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科技的关系研究,转向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
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用路径和影响机理。究的探索。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新型城镇化
2
)在研究思路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越
来越明显。近年来的研究关注了绿色发展、转型发路径和影响机理。
展、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特色小镇等研究方向的
内容,并将产业经济学(城镇化、科技创新和产业来越明显,融入的要素内涵会越来越丰富,研究思
结构关系研究)、环境经济学(城镇化、科技创新路和手段会越来越多样。
和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关系研究)、空间计量经济
学(计量模型应用)等结合起来。因此,显而易来越多样。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
见,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思路是城镇化和科技创新术手段运用到关系模型测度分析中。
关系研究的学科交叉会越来越复杂,融入的要素内
涵会越来越丰富,研究思路和手段会越来越多样。
3
)在研究方法上,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会越
来越多样。早期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的定性分析出
发,年以后定量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模型技术
2012
运用也越来越多样。研究方法不仅考虑单向的作用
关系,更详细考虑了科技创新与城镇化的互动、双
向关系影响,具体方法主要有结构方程模型、回归
分析模型、动态冲击响应分析模型(包括模
VAR
型和针对面板数据的模型)、耦合协调度模
PVAR
型等。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
段运用到关系模型测度分析中。
5结论和展望
探究城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
CiteSpace
4
1
)研究领域内热点词汇以城镇化、新型城镇
2
)研究方向主要经历了从城镇化和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用
3
)在研究思路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越
4
)在研究方法上,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会越
参考文献:
[1]胡祖才.以改革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J].宏观
[2]方创琳.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与重点方
[3]赵玉,谢啟阳,丁宝根.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
经济管理,2019(8):1-4+10.
向[J].地理研究,2019,38(1):13-22.
与演化特征[J].区域经济评论,2020(5):85-93.
[4]王雅琴.科技创新驱动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J].商丘师范
学院学报,2020,36(7):76-79.
[5]张玉华,张涛.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城镇化与碳排
[6]赵耀武,隋鑫.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演进与特
放[J].中国科技论坛,2019(4):28-34+57.
征———基于CiteSpace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旅游研究,
2020,12(5):57-69.
[7]施滋英.试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J].唯实,2000
(12):44-47.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月总第324期
047
可
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8]冯鹏志,母小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中国的科技创发展了吗[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5):59-68+126.
新观[J].科学学研究,2004(2):218-222.[30]孙丽欣,张国丰.科技创新对河北生态城镇化发展的驱动
[9]邓艺,张汝斌,彭靖里.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区域影响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科技创新系统[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57-61.
2005(1):93-95.[31]郑强.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
[10]邓如辛,李建民.当代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演模型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7(6):25-35.
化[J].学习与探索,2010(4):158-160.[32]陈仅,荀守奎,兰国辉.安徽省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
[11]汪慧玲,景文宏,戴石.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互动发合协调度发展研究[J].城市学刊,2019,40(1):94-100.
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态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33]周会玲.中国城市化与科技创新关系及作用机制研
2007(4):30-31+26.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12]胡振亚,汪荣.工业化、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协同研究[J].[34]郝汉舟,魏华,陈锐凯,等.科技创新与新型城市化互馈关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6):5-8.系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5,34(5):4-8.
[13]张晗.基于新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推动效应研究[J].科学[35]黄娟,李枥霖.生态城镇化及其生态科技创新驱动[J].管
管理研究,2012,30(6):81-84.理学刊,2013,26(4):22-27.
[14]陆福兴.湖南科技创新与农村城镇化发展[J].湖湘三农论[36]童中贤,胡守勇.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创业的融合发
坛,2012(1):103-107.展:逻辑机理、实践维度与推进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
[15]甘丹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1-136.
技进步与对策,2014,31(6):41-45.[37]黄小勇,龙小宁.在集聚中走向创新———专利生产中的集
[16]郑凌霄.科技创新投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联性研聚经济效应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20(1):84-98.
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2):[38]闫芳,汤振兴.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
176-178.平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0):188-194.
[17]梁俊芬,方伟,万忠,等.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39]单蕾娜,宋香荣.新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动态冲击
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9):响应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2):5-12.
60-67.[40]黄惠英,张连春,虞洪.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
[18]滕堂伟,孙蓉,胡森林.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动态关联分析[J].农村经济,2018(6):110-115.
的耦合协调及其空间关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41]傅沂,梁利.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28(11):2574-2585.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实证分析[J].管理
[19]谢秋皓,杨高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现代化,2020,40(1):44-48.
率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9,35(24):132-136.[42]张建清,边娜,范斐.基于PVAR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20]胡子玉.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合肥:中国科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关联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学技术大学,2015.2017,37(16):103-109.
[21]刘俊,白永秀,韩先锋.城市化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43]袁博,刘凤朝.科技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协同发展研
响———创新二阶段视角下的SFA模型检验[J].管理学究———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报,2017,14(5):704-712.科学版),2014,35(2):56-61.
[22]周宇.城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44]曹琳剑,杨安康.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分
2018.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科技导报,2020,38(15):
[23]田逸飘,刘明月,张卫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科技创新水111-120.
平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4):4-11.[45]徐静,周明益.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动态研
[24]于莲.论城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J].江南论坛,2016(12):究———基于扬州县域的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
6-8.然科学版),2019,28(3):54-59.
[25]王骏.动力之源———论科技创新对城市化的推动[J].自然[46]徐秋艳,张秋炜.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及其
辩证法研究,2004(11):74-78+82.时空分异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
[26]丁明磊,陈宝明,吴家喜.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4):
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18-21.63-71.
[27]刘伟伟.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47]田逸飘,张卫国,刘明月.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
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2):6-8.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基于省级数据的分析[J].城市
[28]王文寅,刘娇娇,李永清.科技创新能力对新型城镇化水问题,2017(1):12-18.
平的影响———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6(11):[48]单蕾娜,宋香荣.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研
121-124.究———基于西北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合肥师范
[29]贺建风,吴慧.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学院学报,2020,38(1):39-46+69.
048
SCI-TECHINNOVATION&PRODUCTIVITY
晕燥援1Jan.圆园21袁栽燥贼葬造晕燥援324
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
展
[49]黄宇婷,陈梓博.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研究———基于动态空间滞后模型[J].上海商业,2019(11):
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5):13-15.
275-277.[52]宛群超,邓峰.FDI、科技创新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基
[50]曾妙诗,黄宇婷.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分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
析———以广州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9):(10):103-111.
274-277.(责任编辑邸开宇)
[51]李钦.科技创新、FDI对我国城镇化影响的理论和实证
EvolutionCharacteristicsandRearchProgressoftheRelationship
BetweenSci-TechInnovationandUrbanizationinChina
———
MeasurementandVisualizationAnalysisBadonCiteSpace
DINGLei,GONGJin-tao
12
(1.RearchCenterofIndustrialEconomyAroundHangzhouBay,NingboPolytechnic,Ningbo315800China;
2.LibraryofNingboPolytechnic,Ningbo315800China)
Abstract
:Inordertoexploretheinteraction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badonCiteSpace's
bibliometricandvisualanalysismethods,thispapercombsthebasicsituation,mainrearchcontents,evolutioncharacteristics
andfuturetrendsofther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Theresultsshowthat:
firstly,thecoreofhotwordsspreadfromurbanization,newurbanization,sci-techinnovation,urbanizationofcities,
influencingfactors,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otherkeywords,whichgraduallyspreadtotheperiphery;condly,the
rearchdirectionhasexperiencedfrom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totheexplorationofthe
innovationrelationshipbetweennew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andinthefuture,itwillfocusontheinteraction,
ofrearchideas,thetrendof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isincreasinglyobvious,andtheconnotationoftheelements
thirdly,intermspathandimpactmechanismbetweenhigh-qualitydevelopmentofnew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
fourthly,intermsofrearchmethods,integratedwillbemoreandmoreabundant;thetechnicalmeansofquantitative
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inthefuture,analysiswillbeincreasinglydiver,machinelearningandothermeanscanbe
appliedtothemeasurementandanalysisofrelationshipmodel.Thispaperpointsoutthatexploringtheinteraction
whichhasimportanttheoreticallawsof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newurbanization,
relationshipbetweenurbanizationandsci-techinnovationishelpfultodeeplyunderstandandgraspthecharacteristicsand
and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ization;new-typeurbanization;sci-techinnovation;interactionrelationship;CiteSpace
(上接第42页)
RearchontheAbilityofVocationalColleges
toServe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RegionalManufacturingIndustry
SHANXia-qin
(WuxiElectromechanicalBranch,JiangsuUnionTechnicalInstitute,Wuxi214028China)
Abstract
:Inordertomeettheneedsof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underthedualde-
velopmentbackgroundofthecurrentinternationalanddomesticsituation,aimingatthecharacteristicsofthenewdemandfor
talentsinthemanufacturingindustry,thispaperactivelyanalyzestheshortcomingsofvocationalcolleges,themainposition
ofmanufacturingtalentsoutput,intermsoftalentcultivation,andformulatesimprovementmeasures,soastomakevocation-
alcollegesreallycontributeto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y.
Keywords
:vocationalcollege;manufacturing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月总第324期
049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06:5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48323219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关系的演进特征和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计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科技创新和城镇化关系的演进特征和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计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