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_ ______
课程论文
2013 ~ 2014 学 年 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
专 业:
学 号:
作 者:
任课教师:
手机号码:
二○一三年 十二 月
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
摘要:一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们国家在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情况下更要快马扬鞭,在起步晚的情况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迎头赶上,加强科技创
新便是关键。要想发展科技,文化环境就不可忽视。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科技
创新和文化环境的紧密联系,提出创建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创新。
关键词:科技创新;文化环境;以人为本;改革开放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在我
国,我们党面对新形势,顺应生产力的发展,也明确提出了详细的科技创新计划,以此
来推进我们国家的科技的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在创新主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而进行的一项符合逻辑并且能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它指的是创新性的科学技术钻研,
文化环境之于科技创新的关系就像土壤之于禾苗的关系。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文化
环境的支持,没有文化环境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便很难获得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
科技创新是一项实践活动,而人则是这项实践活动的主体,没有文化环境的支持,进行
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持便很难得到保障。没有人去参与,没有物质来保障,科技创新活动
便成了无源之水,流动不起来。
(一)、科技创新的主体受文化环境影响
科技创新活动,是依托于生活的实践活动。而文化也是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很多科技创新都来源于人类的文化活动。一方面,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便是为人类谋福
利,让人类更好的去生活。看看我们周边的事物,上到飞机和卫星,下至船舶和汽车,
大到地铁和火车,小至电灯和手机,这些为人类提供无数便利的物件包括现在人类文化
活动的重要工具电脑等基本上都是人类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产物。
另一方面,作为科技创新实践的主体,人类则很容易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15世纪
到16世纪的欧洲,那个时候,首先在思想上人们被封建主和宗教势力的控制和受到约束,
即使在科学技术上有偶尔的创新必须得符合封建主的利益,一旦新的发现或科技突破和
封建宗教统治相抵触,便会遭到遏制甚至是毒害。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
法博士、牧师,尼古拉·哥白尼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学说,但是当时罗马天主教廷却
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严重违反了教义,违反了《圣经》。哥白尼则受到了天主教廷的迫害,
最终病逝。如果没有当时的天主教廷的阻挠和迫害,哥白尼在天文学上应该可以作出更
大的贡献。
(二)、宽松的文化环境催生科技创新
在人类的科技创新历史进程中,开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着显著的代表性。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英国也凭借着这次工业革命一直占据着世界科技的中心地位,
2
因为在技术上的霸主地位导致其经济上也成长为世界的领导者,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
的国家。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够在英国取得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创造如此大的成绩,这和
当时英国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17世纪之前,英国一直处于封建思想和
宗教势力的统治之下。文化环境受到封建思想和宗教势力的严重束缚。在那种文化环境
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举步维艰,大多数的人思想一直还被封建和宗教思想所控制,根本
不知道科学技术为何物。在英国,到了17和18世纪,人们逐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和宗教
势力的束缚,民众思想上的苏醒和较为民主,宽松的政治气氛为科学探索和科技创新提
供了合适的土壤。再加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市场意识渐渐觉醒并且渐渐学会运
用商贸手段,这些都为蒸汽机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产业化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同样
的原因,后来英国的科研体制日益僵化,封闭地进行科学探索,科技创新与生产发展逐
渐分离。英国经济的逐渐衰落,而德国则在19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中崛起。大约在1875
年左右,随着德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世界科技中心彻底由英国转移到了德国。纵
观德国经济的后来居上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德国当时对创新体制的重视和创新人才的
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时候,德国首先在大学教育阶段加强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
力的培养,倡导大学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并在培养过程中创造性地把专业教学与专业研
究结合在一起,这些举措促使一大批的年轻人直接参与到了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中,引
领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的创立和发展,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德国
的创新的大学教育体制和文化氛围为德国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这些人成了德国科技创
新的生力军。更加重要的是,这些从校园出来的创新人才广泛就职于企业,大大加速了
二、科技创新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样,科技创新也使文化环境悄悄地发生
变化。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规律和新事物,这些新规律和新事物也
在客观上检验着目前的文化环境,影响着文化环境。
(一)、科技创新为新文化的产生提供基础和支持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社会飞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科学技术在快
速发展。而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便是我们身边的文化环境。尤其是许多新
文化的产生。这些新文化的产生,不得不说与科技创新带来的科技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科技创新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推进了生产力的
得旧的文化进行了改革和发展。我们国家于1978年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重要的一
方面便是科技和外界接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迅猛,新的科技带
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也给我们党的的思想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
我们党适时地对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进行了革新,从而更加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围绕“人伦”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也就
是说“人伦”这一思想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
基本准则,从而也影响到作为科技创新活动这个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类。虽然“人伦”的
思想对科技创新活动来说不一定只有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积
极作用都能够在“人伦”的思想那里找到根源。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对于科技创新活动有很大的裨益。
这种凝聚力实质是一种默契的合作,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对于文化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复杂性。因此,对于科技创新主体而言,百折
不挠、永不放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特别重要。
第三,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根据目前的实际取材于中
国传统的“重视人伦”的思想,而“以人为本”目前被各方证实是适合目前人类社会发
展需要的。有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作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的人类变得更
加受到重视,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展开。
四、建创新型文化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发展的尤为迅
总之,科技创新离不开文化环境的支持,文化环境也能够从科技创新中找到发展的
灵感和动力。我们国家要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这样才
能让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梦也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冠华主编.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张扬: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障碍及其消解机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
[3]. 刘玮: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增长规律探索,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1:37.
[4]. 龙云安,李泽明.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突破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01).
[5]. 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296.
[6]. 彼得.什托姆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5.
[7]. NEGRoPoNTE NICH()LAS.Creating a Culture of ldeas[J].TechnologyReview,Feb
2003,106(1).
[8]. BRACZYK H,COOKE J,HEIDENREICH.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a globalized world[M].Regional Studies London:London UCI Press,1998.
[9]. ISAKSEN,S.G.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overview[A].In RUNCO M A.Problem finding,
problem solving,and creativity[c].New Jery:Ablex publishing corppraion。1994.
[10]. 倪鹏飞,彼得·卡尔·克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1]. 张平治,杨景龙.中国人的毛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88.
[12]. 杨怀中.科技<4Jc-与社会现代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36,337—33
8.
[13]. 路甬祥.三大文化因素阻碍中国科技创新[N].科学时报.2004—12—24.
[14]. 杨振宁.中国的文化与科学技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1—4.
[15]. 李兆友.技术创新论一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2.
7
本文发布于:2023-11-19 06:5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348261219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