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积极向上的经典励志故事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
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3分钟
积极向上的经典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从小报记者到出版龙头
1978年,他进入台湾《工商时报》工作——记者是他渴望已久的梦想。他十
分珍视这个机会,所以他兴致高昂,全力以赴。第一天出去采访,他8点就出门,
骑着摩托车,一天就拜访了8个单位,除了中午在路边摊位吃碗面,压根没有休
息。他不喜欢穿雨衣,他的衣服湿湿了干,采访对象见此惊诧不已,纷纷说:
“没见过这么认真的记者。”
凭着这股奋斗劲儿,不到两年时间,他便成长为报社的高级记者。
1986年10月,台湾宣布开放“党禁”和“报禁”;第二年5月,台湾宣布外
汇管制开放,每个人一年可以汇出500万美元。他意识到,财经、商业的巨变即
将从资金的流动开始,用月刊诠释这种变动已经不够,商业周刊的时代到来了。
当年6月底,他下决心创办台湾《商业周刊》,一共筹集了1200万新台币资金。
像所有的创业一样,初期的感觉苦不堪言,每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他
经常清晨提着早点回家,吃了才睡觉。可一年下来,所有投资赔光,只好增资。
第二次增资很容易,所有人都看到团队的努力,股东们都继续增资。他拿到
了第二个1200万新台币。增资的同时他认为,之前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编辑部缺
乏有能力的好手,他自己训练的新记者没办法提供足够精彩的内容,于是他招兵
买马,组成强大的团队。可事与愿违,周刊质量和内容并没有提升,内部团结反
而成了问题——几个副总编互不买账,明争暗斗,过多的精力花费在业务之外;
由于缺乏人才保护机制,创刊时加入的菜鸟记者在攒够经验值之后,陆续被其他
媒体挖走。
一年过去,第二个1200万又亏光了。第三次增资,他和他的团队学乖了,
决定加一倍增资,以免一下子又赔光了。但大部分股东都决定放弃,他只好引入
新股东!谁愿意投资,都举双手欢迎。
1
这时候杂志已经很难留住员工,老人走光了,新人进入马上发现这是一个没
有希望的团队,很快就离开。虽然他非常拼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但第
三年底,2400万新台币又告罄。这是《商业周刊》的最低谷。再度增资是必然的,
但无疑是难度极大。
极度绝望之时,他把反思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过去遇到困难,他觉得要用
增资以改变营运结果。现在增资无门,一定要用别的方法才能自救,改变是《商
业周刊》的唯一出路。
这时候他偶然遇到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负责人石宣博士,聊天时石博士
说:“什么是笨?就是老用同样的方法做事,却期待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语惊醒梦中人。过去4年,他经营《商业周刊》失败,正是对这句话的注
解,每次他都积极地从外在因素找原因,或者消极地认为状况不可改变,必须要
尽快增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解决,这时他蓦然发现最有问题的是自己。
他开始闭门思过,决心自我改变,不能再期待投资,要立即从内部改善找答
案。他决定彻底瘦身、彻底检视所有成果,把开支降到最低,最好立即能收支平
衡,不能的话也要让亏损降低,勒紧裤腰带生存。
至于他自己,检讨的地方就更多了,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等等,
没有一项够格,每一项都得重新学习。他尝试快速改变,改变的速度抵不上营运
的快速沉没。市场上不断传言《商业周刊》随时可能倒闭,广告客户不断反悔临
时抽退,销售人员每天辟谣都来不及。
态度转变之后的他,决定正面应对。他要求业务人员面对客户坦诚《商业周
刊》的困难,但也要同时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存活了五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
撑下去,决不放弃。”
终于,在他的率领下,他的团队“紧密配合,真诚服务”,打动了新老客户。
而随着《一九九五闰八月》的出版畅销,他的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这本《商业
周刊》出版的书,4个月内卖了30万册,赚了近3000万新台币。
借助这本畅销书的东风,《商业周刊》发展迅猛起来。紧接着,他融资成功,
城邦出版公司新鲜出炉——这是由3家小出版社合并而成的,后来陆续创立了
20多家出版社,成为台湾第一大出版集团。
而他就是该集团创始人、现任CEO——何飞鹏。现在,他为大陆《第一财经
2
周刊》等媒体撰写专栏,是风行大陆职场畅销书《自慢》系列的作者,享誉海内
外出版界。从一个报社的小记者,到台湾出版业的龙头老大,一路风光,一路坎
坷。
励志故事2:贫穷也是财富
小西博格自小家境贫寒,到了上学的年龄却迟迟没能走进学堂。直到他年满
十岁时,父母觉得再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业了,咬咬牙终于把他送进了小学。这
个学校很简陋,教学水平也很一般,小西博格还 没有上满一个学期,就离开了
这里。
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母亲还 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且要上大学。为此,父母不惜离开已经生活了多年的地方。
西博格一家在洛杉矶附近的小镇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新家极其简陋,房间是
用包装纸板隔开的,室内没有厕所及上下水管等设施。
父母在新地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但工资并不高,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
计。尽管如此,父母还 是坚持把小西博格和他的妹妹送进了一所条件较好的学
校。新家离学校比较远,西博格和妹妹每天都得坐三小时的校车才能到达学校。
但一想到在学校里能吃到橙子等水果,小西博格就觉得幸福无比,这些水果在家
里只有圣诞节的时候才能吃。
生活的艰难,让小西博格小小年纪就明白了父母的不易,知道父母为自己付
出了很多。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高尔夫球场当了一名小
球童,负责给人捡球。球童的收入并不多,但也能贴补一点家用,小西博格觉得
自己很了不起。这段当球童的经历,还 使西博格日后成为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
者。
小西博格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知道自己唯一能报答父母的途径
就是勤奋刻苦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因此,小西博格学习十
分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提前
毕业。在中学里,业余时间,小西博格还 担负一些抄写文稿的工作,挣些钱补
贴家里的生活。
贫穷激励他奋发学习,凭着这种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著名的核化学家。
励志故事3:穿越黑暗抓住那缕光
3
1971年10月,他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高考落榜后,他当过搬
运工人。1991年12月,在一家印刷厂,他成了一名印刷小工,瘦瘦的身子,黑
黑的面庞。
每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上下班。连续三昼两夜,平均每分钟
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
时。紧张得就跟打仗一样,只要手脚稍微慢一点,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就会遭
到一顿臭骂。
一个月忙下来,他仅拿到了23元的工资。他在日记本中悲伤地写道:“我不
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这是一个黑暗的地方。要想换个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他报名参加了函授。一边打工一边上课,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少得
可怜。他尽量压缩睡觉的时间,一有空就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
里泡一泡。仅仅2个月,原本就瘦的他,体重减轻了8公斤!
1994年7月,他终于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这时,江苏电
视台在招临时工。很多人不愿去,他去了。他说:“起点低,不怕!”
他每天都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所有的片子,都是自
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但他不怕累,每当看着做好的片子,他的
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
由于长期劳累,1998年春节后,他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
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所有的人都说这是一场灾难。无奈之下,他索性剃成
了光头。
但是,他依然微笑。没想到,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
这种新颖别致的造型,一下就吸引了电视台领导的注意。他被选为新节目《南
京零距离》的主持人。 在他的努力下,《南京零距离》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达
到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新闻联播》。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
竟然高达5000万元。
他的名字叫孟非,江苏电视台现在最红的节目主持人。
2004年初,孟非被评为“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
除了他,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
4
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
如今,孟非主持的情感类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迅速在全国窜红,全国收
视率达到3%,创下前所未有的收视奇迹,就连《人民日报》也在4月9日辟出
专栏对此进行特别报道。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一些黑暗的经历;而知识,就是黑暗中唯一的一缕明
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黑暗中积蓄力量,抓住“知识”这缕明光,将人生走向
辉煌。
励志故事4:“牛粪”照亮人生
他出生于皖北一个贫穷小村庄,6岁之前没有穿过袜子,因为没有钱请裁缝,
上中学之前没有穿过缝纫机做的衣服,衣服都靠辛劳的母亲将粗布一针一线地缝
制起来。他卑微如村庄随处可见的牛粪一样,活得无声无息。但是小小的他坚信:
出身不可以改变,但人生可以改变。
在学业上他可谓一路狂奔,17岁,跨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大门。而后又考取美
国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异国他乡他才知道,本来自己还 认为马马虎虎的
英语,到了美国却等同于“哑巴”。
当那个带着白种人优越感的刻薄化学系主任,当着五百多名大学生的面骂他
“Bullshit!”时,他因为听不懂这个单词而问“What?”,后来终于明白那个单
词的意思是“牛粪!”,他血冲脑门手指捏得咔咔响,但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那个主任手里控制着奖学金及留学资格。他想,韩信胯下之辱都忍了,大丈夫能
屈能伸,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让他为中国人瞠目结舌!
为了迅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他寻找各种机会训练,还 跑到美国百老汇当
义工,找机会与本土的演员沟通,并积极争取参加即兴表演。这种即兴表演,需
要思维、语言与沟通同步,才能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本土演员演起来都感觉吃
力,何况他?但他以非凡的勇气去挑战和超越自己。
两年磨一剑,他“磨”成了一口令人赞叹的英语,同时以优异成绩被美国最
著名的四所商学院同时录取,最后他选择了凯洛格商学院。当他找到那个自以为
是的主任要求从纽约大学退学时,这个刻薄的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纽
约大学历史上,没有一个中国人敢主动退学,在纽约大学求学,是多少中国人梦
寐以求的事情。
5
然而,就读凯洛格商学院的8万美金学费,如一道巨大的山梁横在他的面
前。看看他为筹措这8万美金所做的种种努力吧,也许今天看来其中有些举动令
人匪夷所思甚至可笑,但是,罗斯福也说过,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
去尝试。
第一个尝试,他去买彩票。当然,最后买彩票的钱统统捐给了美国的公益事
业。
第二个尝试,去美国《世界日报》登广告,内容是:我被美国顶级商学院录
取,如果你们愿意贷给我8万美金,我可以以15%的利息返还 你们。
第三个尝试,给美国的一些著名影视明星写信求助,为了证实求助的真实性,
随信附上四所著名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第四个尝试,给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华裔商界人士写信求助,随信附上录取通
知书。
然而,一切努力都如石投水面,甚至不如,至少石投水面能荡起几圈涟漪,
但他的努力,一丝波纹也无。,此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450元钱。绝望,如同
一口幽深的暗井,欲将他吸入深渊。但他没有彻底绝望,虽然他知道美国人没有
借钱给别人的习惯,但是,他不放弃最后一点点希望的火光。
终于,他的一位美国朋友被他的执著与锲而不舍所打动,愿意出面担保帮他
向银行贷款8万美金,朋友深信,这样执著的一个人是不会背信弃义的。
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凯洛格商学院毕业之后,被美国财富50强之一的施贵宝
公司聘为市场总监,享受百万美金年薪,他第一年就为公司创造2.5亿美元销售
额。这些成就,足够令人引以为傲了。然而几年后,他放弃绿卡和丰厚年薪,回
国开展自己的事业——为中国人开创一条独特的英语学习之路,为中国人开创一
条独特的营销之路。
他就是被称为“营销魔术师”的刘克亚,国际知名英语教育专家,表演英语
创始人。
一块生于长于皖北偏僻小村庄的“牛粪”,终于燃起了温暖人生的火光。
被人蔑称为“牛粪”不要紧,只要牛粪自己不要自暴自弃,勇敢地将自己在
寒风剑霜之下发酵、风干,将自己生命的每一个孔隙都蓄满岁月的力量,那么,
当风送来机遇的火种之时,卑微的牛粪也能燃烧出熊熊之火。
6
励志故事5:撬动人生的两个字
一直有晚上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的习惯,这也是我生女儿后能将身材快速
恢复如初的原因。可是近几日天气大热,不动都一身大汗,晚上就想舒服地孵在
空调里,不想去陽台上跑步。但是,当我想起苏格拉底叫学生甩手臂的故事,我
还 是走向了跑步机。
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微笑地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
动作,那就是把手臂朝前甩一下,再朝后甩一下。”学生们都照着做了。
“老师,这太简单了。”学生们纷纷说。
“很简单是吧,”苏格拉底微笑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这个简单的
动作每天做300下,做得到吗?”
“当然做得到。”
一天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做了没有,100%都举手。
一个月后,再问,80%举手。
此后,苏格拉底像是把这个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忘了似的。直到一年后的一天,
苏格拉底突然问:“现在,仍在每天坚持甩300下手臂的人请举手!”
全班同学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他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坚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难的,是长年累月的
坚持。一锹挖不成一口深井,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有像钟表的秒针那样,嘀
哒滴哒,不紧不慢,看上去并不快,却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就转
过3200万次。嘀哒1次,是不起眼的,但3200万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人类
做出的贡献和他的坚持精神永远不可磨灭。他有一本记了整整十年的日记,第一
页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接下来每一页都只有一个单词,那就是“No”。
一直“No”了十年。
一直到了最后一页,才出现另外一个单词“Yes”。
这是法拉第在研究磁能是否能够转化为电能的实验中,每天做的实验日记。
一个“NO”,就代表实验失败了,整整失败了十年!但他一点点,一天天,一月月,
一年年地坚持下来,终于换来一个“YES”!
7
法拉第的十年坚持十年“NO”,不仅换来了一个“YES”,也换来了发电机的
诞生,换来了整个人类因为电而带来的无穷意义。
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秘诀,巴斯德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我们也可以说:“给我一个坚持,我可以撬动人生。”
励志故事6:一朵倔强的“玫瑰”
她出生在安徽安庆市的一个戏剧之家,父母都是舞台演员,也许她是自小受
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中专毕业后她就进入黄梅戏剧团,成了一名琵琶演奏者。
然而,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在她的心中一直都燃烧着一个演员的梦!
为了这个梦,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一人,拎着一个皮箱,毅然离家出走,
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她太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了,一年的“旁听”生涯,她付出了
数十倍于别人的努力,好在上天眷顾她,让她顺利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她无疑是一个幸运的人!就在她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当年,一位导演就看中了
她,让她出演电视连续剧《雷雨》当中的“四凤”一角。在拍戏的过程当中,她
接触到了一批出色的老艺术家,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表演经验,她每
一个场景演得都很认真,也正是通过这部戏,让人们记住了“四凤”这个新鲜的
面孔。
正是出于电视剧《雷雨》的出色演出,她的演技深深吸引了话剧《雷雨》的
导演,这位导演邀她在话剧中继续扮演“四凤”。哪知道,她的首场演出就出了
意外。由于她在表演“下跪”一场戏时太投入,以致用力过猛,导致颈椎错位。
医生告诉她,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屋漏偏逢连夜雨,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开始大肆宣扬,说她因演出劳累过度“突
然病故”,消息一经传开,瞬间引起了娱乐圈里的轩然大波,尽管身边的人保密
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这个既可气又可笑的消息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她当即做
出决定,她要继续出演《雷雨》第二场。为此,许多人都纷纷劝她不要“拼命”,
但是,她并没有被严重的颈椎错位所吓到,经过简单治疗后,她立马就投入第二
场的演出。演出最终最终很成功,她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让谣言不攻而破。
她成功地饰演了“四凤”后,从此一鸣惊人,随后几年她又成功主演了《黑
冰》等多部作品,正是凭着这些作品,让她摘取了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等多项桂冠。
8
没错,她就是田海蓉。
后来,当有人提及她在成都的那场演出时,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你冒着
生命演出,只为澄清一个荒唐的谣言,这样值得吗?”对于这个如此尖锐的提问,
她的回答非常朴实,但也非常有力,她说:“自从下定决心当演员开始,自己一
直有个原则,再苦再累,也要对观众负责。”
多么波澜不惊的回答啊!田海蓉的话,让人想起了时下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
——担当!用执着担当梦想,用责任担当辉煌,正是因为“担当”,让田海蓉成了
一朵倔强的玫瑰,瞬间红遍了娱乐圈!
9
本文发布于:2023-11-18 13:2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285047218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3分钟积极向上的经典励志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3分钟积极向上的经典励志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