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11篇)
篇1:西游记的读后感
曾记得,儿时的我总是一整天地抓着电视看“西游记”,不是为了它的情节
曲折,故事多姿,而是因为羡慕猪八戒的本领高强,嫉妒孙悟空的千变万化,讨
厌西天各位菩萨的“只手遮天”,总之,说白了,就是儿时看西游记时总是抓住
它人物的表面体现。
而现如今,再品读《西游记》时,我,却更加注重它人物的内在表现。
不品不知道,一品吓一跳。读的再不是青少版,而是原著的文言文。真是有
新的体会、新的滋味啊!
唐僧依然是心地善良,沙僧依然是老实做人,白龙马的忠心耿耿,猪八戒的
油嘴滑舌,孙悟空的嫉恶如仇也是依旧不变的。可变的是:读者在用另一颗心品
味它的内在涵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僧。虽说他是金蝉子转世,但毕竟也是一位凡夫俗子,
竟能有这样的一颗善心为“自我救赎”和“普度众生”而勇往直前、不畏惧阻碍
在前方的重重艰难险情远赴西天取得真经,也真是让人可敬可叹啊!问现当今,
又有几个人有唐僧的这份气概呢?无论是在书中的哪一个部分,或许唐僧都是
“无能”兼“懦弱”的,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妖精捉去,三番四次铤而走险
却依然能够有一颗仁爱之心而坚定不移地踏上取经之路。
或许,比起任劳任怨,相信白龙马也不比少僧差到哪里去。在前往西天取经
的路上,两人都从未埋怨过,总是有始有终,忠心耿耿地守在*身边,为唐僧省
下不少力气,让人钦佩。
相信,猪八戒的贪吃和好耍小聪明是妇孺皆知的,可是憨态可掬的他,却反
映出了人性,作者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人性的缺点。或许,在猪八戒的心里,
他的真谛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幸福地过好每一天,而每次当*被妖精捉走后,
首先想到的就是解散队伍,回他自己的“高老庄”,过自己的舒服日子去。是啊!
如果是你,或许你也会这样选择,而这,就是人性的缺点。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猪
八戒的,因为,这样无忧无虑、永远没有烦恼要去伤脑筋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会
向往的。
相比猪八戒,孙悟空就更加有名了,大街小巷,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为什么他会这么有名呢?生性顽劣,欺上瞒下却有一双能够辨识妖精的火眼金睛,
一颗只为唐僧的忠心,和那一份坚定地决心。本是一个天地灵气孕育出的石猴,
却拥有如此非凡的本领,实在是不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啊!而他又是人民意愿的
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自称“齐天大圣”、敢作敢为,实属令人可敬可叹
啊!
品完了《西游记》,感慨万千,竟一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久久回味,也
在甘甜之余品到了一丝的苦涩,九九八十一难,并不像我们说出那样简单,每一
次的脱险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而现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的我们,
更加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三藏法师历尽艰险、万里迢迢才取回来的真
经,感恩之心,牢记在心!
篇2:西游记的读后感
《西游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志怪类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
记》的情节丰富,人物经历复杂,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贬下凡的卷帘大将、
天蓬元帅,有被*的齐天大圣……而他们的师傅是如来曾经的弟子——金蝉子,
就连坐骑也是龙王三太子,而就是这样的队伍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
真经。在吴承恩的笔下,无论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阅读《西游记》时,
里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游记》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运,如哪怕是骁勇善战的孙悟空也有克
星——二郎神;纵使是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也难逃被贬下凡的命运。而作为普通
人的唐僧,却是悬赏价格最高的。谁叫传言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呢?也就
难怪妖怪百般阻拦了。
在《西游记》中,我并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几个吧。
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它拥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领
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孙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骄傲。
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兽,可谓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饶是如此,他
却被金箍牢牢束缚。也是因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肠的师傅死死
束缚,很多能力无处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挡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脚步,挡不住
他斩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游记》中本为如来的徒弟,但由于后来被贬,才成为了主要的取
经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个!没有任何辨别妖与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误会悟空。师徒之间分分合合,可谓一大悲哀。但即便是这
样分分合合,师徒四人也达到了灵山取真经的目的。
猪八戒是除魔队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懒散好吃。许多时候悟空与
师傅的风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关系。猪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师傅的一位,同
时猪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师兄的。因为猪八戒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大师兄,但谁让孙
悟空入门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斩妖时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孙悟空一路上最忠诚的粉丝。沙僧一路上默默无闻,不爱说话,但
自从有了他,悟空和八戒总算空出了手,重活脏活全给沙和尚包了。谁让他是三
师弟呢?就连我们的小龙马都比他早,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三个徒弟中的一个。
沙和尚是个和事佬,是他经常在师徒分离的时候两边劝;同时他也是孙悟空最信
任的人,另一个自然就是小龙马了。
三个徒弟一匹马,正是因为他们,《西游记》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为他们,
我们才经历了一次取经之旅。是他们让取经之路不再沉寂,是他们的努力与坚持
不懈,才达成了最终目标。
篇3:西游记的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是吴承恩写的一部历史巨著,里面许多人物都被作者写的
活灵活现。唐三藏最大的特点就是取经自信念强,意志坚决。取经的路上,有许
多的国王要给他让位,他谢辞了;很多女妖王要和他成亲,他拒绝诱惑,完全没
有动摇之心。但是他有一点做法我是不赞成的,他以慈善为怀,认人处事有些不
分好坏,不明是非,经常认为孙悟空杀害生灵,乱杀无辜,运用经箍咒惩处孙悟
空,甚至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所以他不是我喜爱的人物。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唐僧忠心,还又不失顽皮活泼,他多次被师傅惩处,
甚至赶走,却照旧保持着一片真心,遇到妖怪他打先锋,遇到困难他出办法,想
方法,上天宫,下地府,爬灵山,游龙宫,到处找各路神仙帮忙。比如应付青牛
精时,他先上南天门请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又请水德星君、火德星君,还
上灵山请罗汉,后上斗牛宫请太上老君,最终才将青牛精降服。他大闹天宫、威
逼地府、搅动龙宫,途径紫竹国用马尿、锅灰制药给国王服用,他真是顽皮好斗。
猪八戒也是我不喜爱的角色,他贪吃好色,头脑简洁,老爱挑拨离间,而且
一遇到困难就想各奔启程,分行李散伙,每次都是唐僧指责指教、孙悟空揪耳棒
打后才顿悟改过,一路上和师兄并肩打了不少妖精,帮了师傅不少忙。
要说师徒四人,连马五口,最勤快最辛苦,奉献最多的就是白龙马和沙僧了。
别看他们一路上静默无闻,很少说话,其实是取经队伍中不行缺少的一部分。白
龙马一路拖着唐三藏,耐着性子,听从指引,翻山越岭,跨江渡海,不管路途坎
坷坎坷,多么遥远,从没有喊过累,吐过苦;沙僧一路上挑着行李,左肩移至右
肩,右肩移至左肩,没听到压痛的声音,不离不弃的紧跟在队伍的后面,勤勤恳
恳,为其他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师徒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极力化解,劝告师傅,
拦挡悟空,告诫八戒,非常和善,和爱可敬。白龙马、沙僧始终是我心中的榜样。
《西游记》中不同的人物是社会上各类人员的代表,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
价值。在九九八十一难之中,每一难都是一场艰苦的斗争,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这些经验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的坚持走下去,
才能越走越远,只有亲自经验了磨难,克服了困难,才能一步步地走向胜利。要
知道,胜利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的,磨难只是胜利的起先,每经验一个磨难,就
会向着胜利又走近了一步,风雨过后,定见彩虹。只有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人情冷暖,才能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只有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才能看得见成功
的曙光!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篇4:西游记的读后感
说起《西游记》,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连续剧,但电
视剧毕竟经过改编和艺术加工,不能将书中的内容较完整地展现出来。这个暑假,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便阅读了《西游记》原著。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展现出唐
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险阻、险象环生的故事。其中,三打白骨精、三借芭
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更是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经典。除此之外,《西游记》中的
人物个性也十分鲜明,一心求法的唐僧、善恶分明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
老实忠厚的沙僧……他们不仅自身受到了读者青睐,也为《西游记》增添了不少
光彩。
谈起《西游记》中的人物,你又会最先想到谁呢?没错,一定是孙悟空。作
为《西游记》的主角之一,孙悟空神通广大、武功高强的设定也让他受到了众多
读者的喜爱。不过,当我读完整本书,再回过头来看孙悟空时,却多了一份熟悉
的感觉。一开始,孙悟空追求自由、桀骜不驯,一直勇往直前,甚至有点“疯”,
仅凭自己手中的一根金箍棒就敢横扫天下。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孙悟空是这样,
我不也是如此吗?在那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我有做过多少“疯事”,说过多少“疯
言疯语”呢?现在想来,也记不清了,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的童年,绝不
比孙悟空差到哪里去。
然而,牛犊总有成长的时候,要成长,先得有困难和挫折。《西游记》中,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没有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被法力更高强的如来佛祖压在五行
山下六百余年。而在现实中,我的“如来佛祖”则出现在我四年级时,那时,我
刚当选为大队委员,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我的学习成绩却“自由落体式”下
降,不光是成绩,我的心也一并跌落到谷底,在老师、父母的一次次开导中,我
才下定决心,开始加倍努力地学习。正如英国的佩恩所说“没有磨难,何来荣耀;
没有挫折,何来辉煌”,挫折打磨了我们的身心,促使我们成长。孙悟空最终成
功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被封为“斗战胜佛”。我则在不久后的几次考试中再
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五年级连任大队委员。
等等,经历了那么多后,总感觉自己缺少了点什么,没错,是自己的童真。
举两个例子吧,孙悟空在最初遇到一伙强盗时,便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将他们
全部打死,而到了后期,孙悟空只是先将强盗绑起来,最后将他们都放走了,他
懂得了自律。回到现实中,成长的我因为学习、因为责任,不再无忧无虑地玩耍、
自由自在地游戏了。但是,这种改变,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吗?答案肯定是否定
的,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失去了童年的天真,
但也收获了少年的稳重。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孙悟空的影子,而孙悟空的经历,
则更像是我们的成长历程。
篇5:西游记的读后感
他的三个徒弟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和大家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孙
悟空了。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每次都是孙悟空把唐僧从险境中就,
救出来。其次就是猪八戒了。他鼓着个大肚皮。成天好吃懒做。背着个大耙子,
还天天号称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帅。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
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
沙僧老实厚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个鲜明的特点,每个特点都被作者表现的活灵
活现。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
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
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
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
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
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
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
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
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
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
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
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
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
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
*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
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
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篇6:西游记的读后感
天选之子,西游之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唐三藏师徒四人一
路走来,处处都是险难,降妖除魔、排除万难,千辛万苦终到西天取得真经普度
众生。
确读西游之后才感知人生不过也是如此,或许都没有西游之路的艰苦。人生
苦短唯有意志力坚定者才可到达人生巅峰,就如唐三藏一般,因他的信念异常坚
定,万物都不可阻挡他去西天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终达西天。
世界很大,所在的城市也很大,灯红酒绿,每个事物似乎都很新奇,吸引着
我们的目光,停下了脚步,一步步向它走去。觉得它的诱惑力非常地大,迷失了
自我,慢慢的堕落,忘记了来到这座城市的初心。忽然间发现唐三藏对去西天取
经的信念是多么的执着,书中写到,唐三藏西游之路历经女儿国,面对着女儿国
国王的诱惑、世间权财的诱惑,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为当初的初心,对世间
的大爱。
感叹唐三藏的坚持执着,然而世上能有多少人像唐三藏一样呢!世间的诱惑
太多,能有什么人可以抵挡,自甘堕落,自我毁灭。这样的人生是我们想要的吗?
不,不是的,相信每个人对未来都有向往,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可是现实诱惑太
多,唯有像唐三藏般的意志力才可抵挡,每个人来到这世界都是有意义的,请为
这世界留下美好的痕迹。
西游之路不是一路顺风的,唐三藏师徒四人遇到了许多霍乱人间的妖怪,唐
三藏多次被抓住,大弟子孙悟空多次营救。每一难就像我们现实中的挫折一样,
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一过程可能有苦有泪,相信最终的结果不会让我们失望,我
们付出了努力,每个努力的背后可能就是泪水,珍惜每个成果。生活并不容易,
泪水后请坚强,不想看到爱自己的人的脸上有着失望、他们对我们期待。
有人将西游记比成了就像追逐梦想之路一样,确实如此。梦想成真不容易,
梦想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有着太多障碍阻挡着前进的脚步,就像西游记般的九九
八十一难一样,历经波折才能到达目的,若是我们能像唐三藏师徒四人一般,相
信终有一天也可以实现梦想,对梦想的执着,万物也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
唐三藏的信念坚定不移,孙悟空的实力与责任,猪八戒的欢乐调剂,沙悟净
的吃苦耐劳。这些优秀的品质组合在一起,便是他们能够到达西天的必要条件之
一。唐僧带队,孙悟空作为先锋开路,猪八戒给无聊的西游增添欢乐调剂,沙悟
净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而现实的我们更需要这些优质的品质,为这个社会,
这个世界奉献出一份微薄之力,让这个社会、世界变得更美好。
西游记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为得活的轻松一些。人生没
有多少个十年,也没有时间能给我们浪费,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或许应该放
下杂念,专注于梦想、有意义之事。
西游之行终得善果,相信我们也可以,学习得优质品质,且行且珍惜,为之
努力,收获果实。
篇7:西游记的读后感
距吴承恩先生写《西游记》已有几百年的光景,先生也随鹤归去,但其作品
却仍然保持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记得第一次读《西
游记》时,我还是一个稚嫩的初中生,受知识水平限制,把其看作百无聊赖时打
发时间的读物,没有太多感受,只是记住了一些简单的情节。如今再次品味这部
作品,也有了自己不一样的感触和见解。
《西游记》共一百回,每一回都是不同的故事,全文以石猴出世为开头,先
是讲述了孙悟空从出世、拜菩提老祖为师到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的经历,后
又以唐僧解救孙悟空,在取经路上先后收服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组成师徒
四人加一马的团队,前往西天取经,在经历三打白骨精、三藏沉水宅、受阻火焰
山等九九八十一的磨难以后,径回东土,最终五人顺利取回真经,归圣成真。
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奇幻奇趣,说它奇幻,因为在吴先生笔下的
世界里,出现一个宏观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你始终都不可能想到,石
头会蹦出孙悟空,八卦炉里能练就洞穿一切虚实的火眼精睛,重要的是,在小说
以人为首的世界里,人们似乎也接受了这种妖魔鬼怪共存的奇特现象,即使它是
幻想出来的。说它奇趣,那是因为妖怪虽为兽类所变却也有自己的故事,也通人
性,猪八戒的懒散、胆小怕事,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以及妖怪们“通人”的行为,
给故事本身增加了很多奇趣的色彩。
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夹杂
着艰辛、感动、充实熔铸在一起的情愫。驻扎在项目上的基建人所面临的挫折和
磨难,虽没有吴先生所写的那么具有魔幻艰难,时不时来一妖怪,还要请诸路神
仙相助,但却正是这些人撑起了让神州大地道路更畅通、让城市更美好的神圣使
命。
每一位基建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那荆棘丛生的深山老林,去开阔那
尚未人知的区域。《西游记》里的流沙河、火焰山、黑水河,对唐僧师徒来说,
可能仅仅只是短短几天途径之地,而黄沙漫天的沙漠、人迹罕至的高原,对于基
建人而言,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与生活,他们一呆就是好几年。
孙悟空有金箍棒、有火眼金睛,尚不能打赢所有的妖魔鬼怪,更何况处在现
场的施工人员。然而,却也正是这些施工人员用心地将那些冰冷的钢筋混凝土,
构建出那一条条贯通神州大地的道路、隧道、桥梁。也许对于他们而言,每一项
工程的完成,就是战胜一次磨难,他们的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时候,也许就是
等到他们完成最后一项工程,功成身退时,面对曾经建造的每一条公路、每一条
桥梁,有一种心境的坦然和无憾。
我想,对于唐僧师徒四人而言,取得真经,是正果,而那八十一难的磨砺,
对他们亦是正果,毕竟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说的正是心境的改变。
来到这里,已是很久,每天都能感受到周围一切,给予我的磨砺,愿千帆过境,
能得到真经,成就自我。
读完《西游记》,我只希望每一位身处现场的基建人,能在这“九九八十一
难”中,寻得真经,取道回东土,成圣归真。
篇8:西游记的读后感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僧人去遥远的地方取经,于是,许多年后,明朝的吴承
恩写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讲述了唐朝僧人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他还救了三个徒弟---孙悟
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西方的雷音寺中取到了真经。从东土大唐到
陌生的西方,不仅路途遥远,还处处隐藏着危险。唐僧师徒在取经过程中遇到九
九八十一难,但他们最后总能逃出困境,难道是他们运气太好了?我想一定不是。
凡事能不能成功不在于运气的好坏,也不在于本领的大小,而是在于一个人
的心态。书中的三个徒弟衷心耿耿地保护着唐僧,虽然有时也会拿*的性命开玩
笑,但三个徒弟总是不退缩,每次都能依靠心态救出*。
但只有心态是不行的,还要有智慧和勇气。唐僧之所以会被抓走,自己逃不
出去,是因为他太懦弱、胆小,所以总被欺骗。有善心很重要,但有勇气更重要。
太没勇气,就变成没骨气了。
读了《西游记》后,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勇气,有智慧,有良好的心态,
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
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
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的玉皇大
帝敢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不放过一个妖魔,棒下
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孙悟空那种
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
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
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
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
怕困难,他有时爱撒个谎;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
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他的毛病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
点的批评是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
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
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
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
头。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诚心向佛,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
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之,
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
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
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
精神。
篇9:西游记的读后感
这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可它却引起了众多人的喜爱,这就是《西游记》。
小的时候,我只是从看动画片和看连环画中了解了《西游记》,潜意识地知道里
边有大英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辛勤的沙僧和富有同情心的唐僧。但现在再
来欣赏”着这部人人都爱看的经典大作,我却从这当中品”出了它带给我们的不
同的感受和启示。
《西游记》每个人都喜爱它不同的写作地方: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
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可
我却十分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孙悟空,他可真是自由的化生:闯龙宫,闹天
宫,在花果山上称王。他还十分的勇敢,尽心尽力的保护着师傅,即使师傅被妖
怪抓住,第一个奋不顾身,去救师傅的人却是他。他这种鲜活的形象给予我们一
种要有责任心,一种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说到吃,大家一定会想到贪吃懒惰的二师兄猪八戒:他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
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打下人间,又错投猪胎,面部象猪一样,虽然他丑陋,但
他也有优点:他憨厚淳朴,吃苦耐劳,对妖魔斗争也很勇敢,可同时他的缺点也
有不少:他贪谗好色,无心取经,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猪八戒时而自私懒惰,
时而真情流露深受读者的喜爱。
《西游记》里最勤劳的非沙僧莫属了,他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
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八戒
那样花痴不改,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
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我认为在《西游记》中吴老先生为什么会刻
画出沙僧这样忠心耿耿的人物是因为他在四人中起到平衡作用:大家可以瑕想一
下,没有他的取经之路,互不服气的孙悟空、猪八戒二人的争吵会把唐僧折磨到
精神*!没等妖怪来袭,唐僧就先被两个徒弟气*了!尽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
神通广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们便发出一声赞叹:
憨厚的人是最可爱的!
师傅唐僧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个凡夫俗子,可却能让神通广大的齐天
大圣及天蓬元帅、卷帘将军死心踏地,紧紧跟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风餐露宿,
食不裹腹,险象环生,而唐僧的三个徒弟却乐此不彼,毫无怨言,为何?只能说
明唐僧领导有方,他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善于编织的的一切。
由于,唐僧四人的团结一心,九九八十一难早已不在话下;齐天大圣孙悟空
的勇敢,天蓬元帅猪八戒的贪吃,卷帘大将沙僧的忠心耿耿,师傅唐僧的领导有
方…这些人物的形象想必早已在你的脑海中深深地刻下…正是他们这种负有责
任心,勇敢,忠心耿耿…的精神打动了我们,”迫使”我们翻开了西游记……
篇10:西游记的读后感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它取材于《大唐西域记》、民间传说
和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
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西游记》被
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
受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西游记》早些年被拍摄成电视剧版西游记,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成为家喻
户晓以及不可超越的作品,它也成为了我们记忆最深刻的童年陪伴。记得小时候,
每次放学归来,做完作业,第一步就是打开电视剧看西游记,那时候孙悟空是我
们所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机智勇敢、降妖除魔、坚持正义、保护唐僧西天取
经不畏艰难困苦,小时候的我们立志长大成为像孙悟空一样的人,他也成为了我
们一代人的回忆,陪伴至今。
我喜欢孙悟空,不仅是他那给人耳目一新的外表,还有他取经路上给我们带
来的惊喜和快乐,他从一个上天入地、自由自在的齐天大圣到被唐僧收服,并保
护唐僧西天取经,尽管取经路途充满了艰险和怀疑,他仍不离不弃、拼尽全力助
唐僧取得真经,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看过这部剧的人对
孙悟空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他坏,不管怎样,他永远是
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对于唐僧这个人物,我是不大喜欢的,他虽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过于固
执、迂腐,在取经途中不辨妖魔,赶走徒弟,说到底还是心里根深蒂固的思想影
响了他,如果他不固执己见,或许途中就不会多了那么多苦难,取得真经会更为
顺利。
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两个人物,在能力上和智力上不如孙悟空,一个虽好吃懒
做、胆小好色但为人温和善良,另一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两人在
取经途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剧里的其他人物统称为妖魔鬼怪,他们有的被打
死,有的被收回天庭,很多人说这一点反映了一个现实社会的问题,死去的妖怪
没有后台,任人宰割,活下来的妖怪有背景,尽管犯了错,仍能被宽恕,从这些
看法中我们也懂得了吴承恩写这部神幻小说的背后意义。
《西游记》的神幻色彩,结合了神、人和自然三者,从古至今,一部充满神
幻主义色彩的小说是很受欢迎的,它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
受,想象奇特、丰富、大胆,是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的。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
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西游记》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
的艺术财富,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篇11:西游记的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慨,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
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
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
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
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
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
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
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
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
*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
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
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
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
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
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
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
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
经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经
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
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
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安闲称王,可以
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
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
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
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
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1-18 04:0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251766218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游记的读后感(11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游记的读后感(11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