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17 21:58:51 阅读: 评论:0

24个字母表-写给老师的贺卡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年11月17日发(作者:含信的成语)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校讯通”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家校沟通的首选

方式,但在使用中也存在系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沟通内容缺少针

对性和全面性、家校互动不够等诸多问题。要真正发挥这一平台的家

校沟通的实效性,教师家长要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校

讯通”的各项功能,深化沟通内容,要合理计划,注意取舍,实现双

向互动,同时还要加强“校讯通”市场的监管。

关键词:校讯通;家校沟通;信息

“校讯通”也叫“校信通””,它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教

育行业量身定做的信息化产品。“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

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互动教

育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全新的“语音+网络+短信”

的交流平台,其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平安短信、

网站辅助服务等。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发布学校通知和学生在

[1]

校情况;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登录系统,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和家长

还可以登录家长网校,共享这一平台提供的家教资源。“校讯通”在

声音,也有反面的声音,近日成都等城市出现了要求统一停用“校讯

通”业务的呼声

[2]

如何让“校讯通”这一平台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家校沟通的实

效性?这一问题值得教育部门、通信部门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

思。

一、“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短信为主,系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

“校讯通”其实是一个系统庞大、功能多样的信息交流平台,教

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语音交流、网络交流和短信交

流。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利用了“校讯通”的短信功能,主要是:学

校各部门通过“校讯通”向教师或学生群发送通知和公告教师通过

“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班级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考勤回

馈等信息;家长通过学校和老师所发的短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校讯通”的语音功能和网络功能在多数学校几乎没有使用从而没

育的传统观念以及沟通主体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沟通的内容针对性

不强。从内容上看,“校讯通”短信主要是学校活动通知、作业布置

情况、考试成绩公布等价值不大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群发短信为

主,而家长所盼望的专门针对单个学生的个性化短信十分稀少。

3.家校互动不够,沟通多数是单向的

由于一些家长工作繁忙或能力欠缺,“校讯通”在多数学校只是

教师向家长发送有关学生在校情况的信息家长通过“校讯通”反馈

意见和建议的很少,和教师实时互动的就更少,不少家长说:“平时

有了急事儿还是要打电话的”。这样,本应双向互动的家校交流变成

了“一厢情愿”的发送,久而久之,这一平台就失去了沟通的实效

性,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4.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沟通缺乏计划性

从组织管理上讲,家校沟通可分为两种:偶发性和计划性。偶发

的家校沟通是指家长或老师在发现学生思想或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问

题后,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以谋求解决,或者是偶遇后进行的短时间

交流;有计划的家校沟通是指定期的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合理计

划是家校之间持续、良好沟通的有力保障,但现实中,老师和家长一

题解决了或者缓解了,沟通也就随之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导致沟通没

有持续性。

5.异化成“告状通”,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

如上所述在不少学校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上学迟到、

作业没交、成绩下降等情况,教师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校讯通”告诉

其家长,让家长加以管教,“校讯通”俨然异化成为了“告状通”。

有些老师只报“忧”不报“喜”,学生只要在学校犯了小毛病,回家

总逃不了挨骂。教师将本属于自己份内的教育任务推卸给家长,这不

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一些小孩每天回家总是提心吊胆,心里默念“没有消息就是好消

息”;还有的小孩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思进取,给其成

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使下“校讯通”

还可能被老师和家长用作督促学生在课外进行超负荷学习的有力武

器,剥夺了他们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的时间,学生会感到压

抑或郁闷,会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家校通”上。

另外,一些学校的“校讯通”具有考勤功能,每次学生进校和离

校只要一刷卡,家长就会收到短信,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进校什么时候

离校。这项考勤报安功能能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但不少学生

对此却十分反感,他们把这项业务看成是“新型的临控器”、认为这

6.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校讯通”,忽视了其它沟通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家访、家长会都是家长与老师的主要沟通方式,

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校讯通”作为一种

新兴的沟通方式,已经逐渐取代家访、家长会,成为最主要的沟通方

式。“校讯通”有着许多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如

及时、快捷、方便等等,加之现在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导致不少教师

过分的依赖“校讯通”这一平台,很少家访或开家长会了。任何事物

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校讯通”也有自身的不足。把“校讯通”

作为家校沟通的唯一方式完全取代家访和家长会等传统方式的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现象等。另外,在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比如教师发短信的数

量完全由教师决定,随意性很大,有时一天好几条短信,有时几个星

期一条短信都没有,让一些家长觉得“这费用白交了”。这些现象没

有让家长“明明白白消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家长对

“校讯通”的反感。

二、对策和建议

1.老师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识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家校沟通都有某种程度的错误认识,有的老师

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足,有的家长不主动参与沟通等。这些认识上偏

差直接影响到了“校讯通”的家校沟通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教师有

联系家长并为家长供子女情况和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义务

是《教育法》明文规定的教师职责。家长当然也有参与子女的教育的

“校讯通”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语音+网络+短信”的交流平

台,但现在大多数学校中,其语音和网络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利用。电

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网络宣传、短信提示、咨询电话、实际演示等多

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校讯通”各项功能的优势

和作用,掌握开通和操作方法。也可以采用免费试用的方法让广大用

户体验到“校讯通”其它功能的好处要充分发挥“校讯通”各项功

能的作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的交流平台。这

对家校的全面沟通和“校讯通”的自身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3.短信内容要合理取舍,不要盲目群发

短信交流方便快捷,为众多教师青睐而成为通过“校讯通”进行

家校联系的首选方式。然而,指间一条不经意的短信也可能会伤害了

学生或家长,成为家校沟通的障碍,因此发送短信一定要慎重仔细。

第一,要认真取舍,不能随意发布。比如:一些老师为图方便,将考

尤其希望得到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情况很多教师往往拟出一条信息群

发了事。没有个性针对的沟通往往是效率低下。同样的工作内容,如

果将相关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几个类别对个别学生单独拟定针对

性内容,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举措才会指向受学生的内心深处,

略增的工作量带来的却是倍增的教育效应

[3]

4.鼓励家校互动,实现双向交流

交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让教师成为“发送器”,而家

长成为被动的“接受器”。要鼓励和帮助家长及学生通过移动短信、

网络等方式和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实时互动或者留言学校、

教师对于家长及学生的咨询要耐心回复,对于他们的建议要认真听

取,切不可敷衍了事。要善于发挥“校讯通”的优势,将一些当面不

便交流的问题能过这一平台得以处理,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正

实现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5.深化沟通内容,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

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我们要深化家校沟通的

内容,提高家校沟通的艺术。“校讯通”不能够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要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

的全面发展。在校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等平台,让学生登录

使用教师账号,以学生个人名义,向家长发出感恩、问候、祝福等内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设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第一桥梁,良好的语言

可以提高沟通的质量。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双方要相互尊

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语气要谦和诚恳,不以气势压人,要正确

地使用礼貌用语,只有这样的沟通才能持久有效。由于短信受到字数

的限制,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在短信交流时更需

要斟酌,要做到条理清晰、文句精准、措辞得当。

6.沟通要合理计划,做到疏密有度

家校沟通要有合理的计划,不能遇到了问题时才想到了“校讯

通”,让“问题”牵着鼻子走。沟通应该走在“问题”的前面,否则

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新学期开学、一次考试结束、学期中间、

“校讯通”拓宽了家校沟通的渠道,方便了家校联系,但它不是

家校沟通的唯一形式,它不能完全取代家校联系的其他方式:如家长

会、教师家访、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电话沟通等。再好的技术交

流平台,也无法替代人与人的语言交流、当面交流。家长希望与班主

任或任课老师交流的面更广,而家长加深对教师的了解,有利于教师

在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而这样的深度交流是“校

讯通”等技术手段无法实现的所以不能因此忽略传统家校沟通的方

式。

实践证明,家访依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最受

家长欢迎的。通过家访,教师能够发现许多隐性信息,如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家庭成员间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文化气息、经济情况

等,而这些往往就是学生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校讯通”业务

才能长远发展,才能为家校沟通提供稳固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廷.校讯通----高校新型互动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

化(高职教育),2008(1):80-82

2.刘鹏 刘筱庆. 成都统一停用“家校通”.

/chinanews/2010-09/18/content_209

, 2010-09-18

3. 周斌.“家校通”八要八不要 [J].班主任,20107):32-33

4..[J].,

2009(12):29-30

银行实习总结-自由作文400字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21:5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229530218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校信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