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 25小题, 共5 0分。 )
1.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模拟法
2.下列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对光; ②取镜和安放;⑤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③收镜; ④调节粗 、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① B. ②①⑤④③)
3.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A. 日出日落 B. 潮涨潮退
C. 花开花谢
D. ②①③⑤④
D. 春去秋来
4.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 .空气 B. 阳光
5.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对照的一组是( )
A. 25℃和 0℃
C. 温度和水分 D. 有光和无光
C. 温度 D. 水
B .有空气和无空气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等 。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
B. 生物适应环境
D. 环境适应生物
7.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 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8.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还缺少什么成分( )
A. 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B. 分解者 、消费者
C. 消费者 、生产者
D. 生产者 、非生物部分 、阳光
9.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互相利用关系
B. 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关系
. 相互竞争的关系 D. 互惠互利的关系 C
10.在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对其中某一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A. 草兔狐 B. 光草兔
→→→→
C. 兔狐细菌 D. 兔草狐
→→←←
)
11.以下是某光学显微镜的5个镜 头,① 、② 、③为物镜,④ 、⑤为目镜(×表示放大倍数)。
这台显微镜的镜头组合中,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的组合是 ( )
A. ①和④ B. ②和⑤ C. ③和④ D. ③和⑤
12.具有净化水源、 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湖泊生态系统
13.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 。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是“b”,请问玻
片上应为( )
A.q B. b C.p D .d
1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在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这个污点可能在目镜上也可能在玻
片上,判断其位置的最简单操作是( )
A. 转动目镜 B. 更换目镜 C .转换物镜
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16.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B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C. 大气圈的中下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中上部
D. 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
D. 重新制片
D. 淡水生态系统
17.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 绿色植物 B. 水
)
C. 细菌 D. 肉食性动物
18.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 、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 。他
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19.下列适于抽样调查的是( )
A. 生活环境 B. 形态结构
) 20.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该是(
C. 生物用途 D. 个体大小
A. 调查本班学生的失学率
C. 调查某省森林覆盖率
A .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
C. 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
B. 调查某校学生男女比例
D. 调查某镇学生入学率
B .围绕作出的假设进行
D. 围绕得出的结论进行
)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
D. 所有变量都相同
2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C. 所
有变量都不同
22.下列属于科学观察所用仪器和工具的一组是( )
A. 手表和打火机B. 汽车和录音机
C. 摄像机和火柴
D. 显微镜和放大镜
23.施用农药 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
现了 DDT, 这种现象说明( )
A .DDT 挥发性极强
B. 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D. 考察队把 DDT 带到南极
24.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 白亮的 B. 暗灰的 C. 黑暗的 D. 有直射阳光的
25.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
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
A. 甲乙丙丁
→→→
B .丙丁甲乙
→→→
C. 丙丁乙甲
→→→
D. 丁丙乙甲
→→→
二 、 二 、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 6题,共5 0分)
26.(5分)判断题 。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生物的生存要依赖环境 。 ( )
(2)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 ( )
(3)冬天,蛇 、青蛙要冬眠,该现象说明影响这些生物生活的因素主要是温度 。 ( )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 ( )
(5)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 )
27.(6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
的诗句 。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
(1)红杏伸出墙外是由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事例表现了红杏具有 _
_的特征。
的特征。 (2)红杏可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_
的特征 。 (3)红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
(4)红杏可以由小长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的特征 。
(5)从红杏反映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红杏属于_。(填生物或非生物)
(6)
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依据是
_
_。
28.(1分)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 ]目镜上有污点,应该用 _把它 擦
拭干净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要使用[]_的_面 。
(2)在观察过程中,当调节[①]_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⑧]
_,以免其碰到玻片标本 。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3)图 2是同学们在用低倍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时看到的甲 、乙 、丙 、丁四个物像中,观 察效果最好的是
_图 。 由甲图变成丙图,是在观察过程中把玻片标本向_ _移动的结果 。
,可以调节[②]_(4)图像丁的问题是物像_来达到更好的观察效果 。
。 (5)在进行观察时,第一次使用的物镜是 8×,目镜是 10×,其放大倍数是_
29.(1分)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比安基岛位于北冰洋诺尔勒歇尔特群岛的海湾入口处,夏季温度通常在7℃左右, 每年的 1月份至来
年的 4月份天气最冷,温度大约在 -30℃岛屿由许多岩石堆积而 成,岩石上没有灌木也没有青草 。夏季来
临后,岩石上会长满苔藓植物,苔藓矮小 、细 弱 、结构简单,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旅鼠是一种小型的啮齿类动物,
以苔藓为食,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腿短,耳 朵小 。毛上层为浅灰色或浅红褐色,下层颜色更浅,有的
旅鼠在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 有利于保护自己 。 大量的旅鼠为北极狐提供了食物 。但在这个岛屿上,北极
熊却是最 凶猛 、力气最大的动物,北极狐 、海豹和海象都可能成为它的美餐 。
这个人迹罕至的北极小岛,现在却面临着全球变暖和有机污染物的威胁 。PFOS 是 一种化工产品,应用在工
业和生活领域 。 美国 、日本每年生产的 PFOS 只有 20%~30%在使用中消耗掉,其余 70%~80%排入环境 。PFOS 污染大气 、水
和土壤后,会进入生 物体内 。动物繁殖实验发现 PFOS 会影响北极熊的生育能力,且每千克动物体内含有 2 毫克 P
FOS 时动物就有可能死亡 。加拿大科学家在北极狐和北极熊肝脏中已经发现了 较高浓度的 PFOS, 如不采取任何
措施,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 30%以上 。
(1)请写出比安基岛上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
(2)在比安基岛这个生态系统中,文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 _,其在生物 圈的作用是
_
。
(3)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 _,生物 必须适应环境才
能生存下去,请举例说明旅鼠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构特征有_ _。(举一例即可)
(4)由于 PFOS 难以分解并能沿着_体内会发不断积累,在比安基岛这个生态系统中 _ _
现最高浓度的 PFOS。其他地区的 PFOS 最终出现在比安基岛上, 说明_具有全球性,生物圈是一个统一 的
整体,是_的生态系统 。 (5)生物专家利用无线电项圈跟踪北极熊,收集数据 、分析并研究它们的
(填写下列选项字母)。 活动范围 、食 物来源和繁育幼崽的数量,其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6)在二十世纪前,比安基岛上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 态,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_能力 。 随着全球变暖和有机污染物的威胁, 海豹 、北极熊的数量都在减少,说明这
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第 5 页 共 7 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30.(1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草和树属于 ______,
该图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
的生物部分是_;在此生态系统中,_
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
(2)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
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
(3)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图中共有 _ _条食
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 4)图中猫头鹰
和蛇之间的关系是_。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当雨量充沛 、
气候适宜时,草生长得繁茂,在一段时间内昆虫的 数量会增加;随着昆虫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会
_(填“增加”或“减少”),这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如果由于过度放牧 、鼠
害 、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 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_。
31.(6分)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 、潮湿的花盆或石块下,他不禁感到
奇怪:鼠妇为什么总待在阴暗 、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 。 于是他捉了 10只鼠妇做
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如下: 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
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 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作处理 。
②将捉来的 10只鼠妇放在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 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
多?
③10分钟后,小明发现 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端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小明看到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
?
。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 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_
。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作处理的目的是_
_
(4)只用 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_。
(5)10分钟后,小明发现 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端,得出的结论是_。
(6)做完实验后,小明应如何处理鼠妇?
_
第 6 页 共 7 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 25小题, 共
50分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13
答案 A C C B C A C A B A A C A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 23 24 25
答案 A B C B B C C A D C A C
二 、非选择题(根据下列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 6题,共 50分)
26.(1)√ (2)× (3)√ (4)√ (5)×
27.(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繁殖
(3)生活需要营养
(4)能生长
(5)生物
(6)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8.(1)⑤ 擦镜纸 反光镜 凹
(2)粗准焦螺旋 物镜
(3)丙 右下方
(4)不清晰 细准焦螺旋
(5)80×
29.(1)苔藓→旅鼠→北极狐→北极熊
(2)分解者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物因素 耳朵小;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等
(4)食物链(食物网) 北极熊 物质循环 最大
(5)C
(6)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0.(1)生产者 分解者 物质和能量
(2)猫头鹰
(3)吃与被吃 5 草、树→昆虫→蛙→蛇→猫头鹰(或草、树→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4)捕食和竞争
(5)减少 自动调节 生物影响环境
31.(1)鼠妇为什么总待在阴暗 、潮湿的地方呢
(2)鼠妇怕光 (3)作对照
(4)不行 (5)鼠妇怕光
(6)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11:2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9129693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