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教学课例
中畈中学 金惠春
内容选择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
:
教学课时1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积累生字新词。
2. 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旅鼠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
2.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记叙文、说明文的杂交体)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多角度领会本文给人的启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
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组织形式:全班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采用分角色朗读法与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
导和启发下,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深入感悟课文,领会
课文的思想主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斑羚飞渡》中老斑羚及镰刀头羊为了种族的生存自我牺牲的精神令我们震
撼,但它们是被迫采取悲壮行动的。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小动物北极旅鼠,它们
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自杀,那是一种更为壮烈的死亡。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示旅鼠
之谜,让我们倾听这一弱小生命所撞击出来的生命最强音。
2、多媒体展示旅鼠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旅鼠。
3、请同学欣赏多媒体上的漫画《聪明的旅鼠》,激发对旅鼠的兴趣。
4、老师点拨:数百万只旅鼠汇集起来,直奔大海,跳将下去,这叫“旅鼠死亡
大迁移”。这究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研究好几个世纪了,至今还没有解开谜团。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些谜团呢?想!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科学小品吧!
5、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位梦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投影补充)山东人,地质学家. 曾
任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队长。他的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
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等。
2、字词的检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投影补充、指正。)
仓皇( cāng huáng )逃窜: 匆忙而慌张地逃跑 。
媲(pì )美: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幼崽( zǎi ): 幼小的动物。
喃喃( nán ): 象声词,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膨胀(pãng zhàng ): 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大。
收敛(liǎn): 减弱或消失。
啮(niâ ): 咬。
挑衅( xìn):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笃(dǔ)信: 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 比喻眼光短 ,见识浅 。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
旅鼠有哪几个奥秘?画出文中标志性句子。
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投影有关旅鼠之谜的图片
3、在学生答题完毕后,老师投影总结旅鼠三大奥秘
4、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
①北极旅鼠惊人的繁殖能力表现在哪?
②就第二大奥秘谈谈北极旅鼠为什么会有这种奇异的现象。
③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开类似的自然之谜?
四、小组合作探究感知。
1、从这篇课文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投影补充。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体知识,你觉得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为什么?(学
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方法同上。
五、课堂小结
本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 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 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可
见,介绍知识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 应该努力创新, 应该考虑怎样讲效果更好,
怎样才能吸引读者 ,让人喜欢 。
六、课堂作业
具体见课件
七、课外作业
1.世界上还有许多奥秘没有解开, 课外收集一些未解之谜 .
2.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 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 写一
段文字, 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
八、相关资料(由于所属农村中学,学生获得资料的途径有限,更为了激发学生
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所以作此补充。)
1、生石花 :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区,气温高,雨量少,而且降雨集中,旱季
较长,一般植物很难生存。然而,这里却生长着一种会伪装的草——— 拟态生
物生石花。
生石花属番杏科植物,长得如同石头。生石花生活在沙漠地区,周围有不少
卵石。它的颜色、形状与卵石惟妙惟肖,叶肥厚多汁,裹成卵石状,能贮存水分。
生石花开金黄色的花,非常好看,而且一株只开一朵花,不过只开一天就凋谢。
也正因为这样的“石头”也能生长、开花,人们才称它为“生石花”。
生石花生成这个样子,当然是为了鱼目混珠,蒙骗动物,避免被吃掉。生石
花不仅形状如同石头,而且喜欢与沙砾乱石为伴,要是离开了这种环境就很难活
命。这说明,自然的选择是多么的无情,生石花这个世代经自然选择的幸存者,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伪装,才生存了下来
2、吃人树: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地方,有一种吃人的树。它的形状象一棵巨大
的菠萝,高约10尺,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蛇树”。
这种树极为敏感,当鸟儿落在它枝条上,很快就被它抓住不见了。美国植物学家
斯尔曾在1937年亲身感受到蛇树的威力。他无意一只手碰到树枝时。手很快被
缠住,结果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但手背的皮肤被拉掉了一大块。
3、“采矿”草 :北美洲的“有去无回谷”是一种神秘的山谷。可是到那里垦荒
的欧洲移民,往往住不了多久,就会得一种莫名其妙的怪病。患病的人,先是双
眼失明,然后毛发脱落,最后因全身衰竭而死。科学家考察了这个神秘的山谷,
揭开了它的谜底。原来,这个谷地里含有十分丰富的矿物———硒,植物在生长
时吸收了大量的硒,人吃了含有大量硒的植物,就在体内聚集起来,引起中毒死
去。
硒是一种很稀散的矿物元素,开采起来很费力,当人们弄清了“有去无回谷”
致人死命的真相以后,就在那里种上了能大量吸收硒元素的植物紫云英,等到紫
云英长成收获以后,将它烧成灰,便可以从中提取硒。用植物采矿的方法,人们
不但得到了大量的硒,还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
4、走路树 :南美洲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当气候干旱,
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摇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
一个圆球状。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
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重新钻到土壤里,
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得不称心如意,它又继续拔起根来,
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卷柏就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难怪有人称
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
5、鸡是怎样洗澡的?也许同学不会相信,我们经常看到鸡在沙土地上扑腾,那
是它在洗澡。通过这种扑腾,身体在地面磨擦,是羽毛沾满沙土,然后用力一抖,
附着在羽毛上的小虫子都被弄掉了。
6、螃蟹为什么要吐沫?蟹是用鳃呼吸的,它的鳃生长在身体两侧,外面盖着甲
壳。蟹生活在水里时,吸进新鲜清水后,要从鳃经过后由口器吐出。它的鳃片里
能储很多水,离开水以后也能不停地呼吸,吸进的水和空气一起吐出就形成了很
多气泡,这就是平时吐的沫。一般来说,吐沫的蟹新鲜。
教学反思: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是当前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的主要问题。为
了树立环保意识,警示人类,我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
13课进行讲解。另外,鉴于我所属学校系一农村中学,学生的视野有限,所以
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更好地让学生能直观感悟所学内容。
在授课时,结合大纲与课标,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采用了分角色
朗读和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注意从
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让学生从形象和视觉上明确北极鼠的样子,我适时展示了电教图片,增
强了直观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意。尤其是导入部分引用的漫画,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探究奥秘的兴趣。
不足之处,学生发言机会不是很多,没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得到口头表达的锻
练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说,设置问题时分层次。力争讲课时
引人入胜,既解学生疑惑,又发人深思,让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
教后点评
本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导语设计和漫画创意本身有一定的独特性,达
到了激趣与引出教学内容的目的。二是教学重心实现了由教到学的转变,注重了
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自觉地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学上,
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去发现,去解决。
学生成了教学的参与者,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组织者、参与者。
不足之处在于最后练习的环节,有草草收场的感觉。建议进一步优化课堂教
学,提高与学生互动的质量。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10:1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8731493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旅鼠之谜课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旅鼠之谜课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