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书房阅读答案
【篇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class=txt>班级姓名学号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50分。积累、阅读95分,卷面书写5分,
作文50分。
一、积累(共45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一段话写在田字格内,要工整、规范、美观。
(3分)
科学应当造福于人类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3.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4.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
写在方格内。(4分)
a.莫忠一是 道听途说 沾沾自喜 异口同声
b.众说纷纭 任劳任愿 硕大无比 沧海桑田
c.黑咕隆咚 东跑西颠 得意洋洋 无与纶比
d.振耳欲聋 齐心协力 鼠目寸光 一视同仁
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所知(被) 精巧绝伦(同类) 不过尔尔(如此,这
样) ....
b.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喜形于色(显露,表现) 不可思
议(想象,理解) .....
c.不自量力(测量) 广袤无垠(边际) 高深莫测(测量) ...
d.小心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无言以对(用来) 相形见绌(笨
拙) ....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
b.《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文的散文,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敬
畏自然”即对自然又敬重又害怕,这是一种消极无为的口号。
c.《喂—出来》以环境污染为题材,告诉人们不要破坏大自然,否
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d.《大雁归来》一文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
7.默写填空。(13分)
①李商隐的《无题》中,“ ,。”
一句诗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为千古传颂
的名句。
②无言独上西楼, 。。(《相见欢》)
③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名句是:“ ,。”
④范仲淹《苏幕遮》中最能表现词人浓烈的思乡愁绪的一句是: ,
, 。
分别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个人共同的特点是
。8.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3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清凉的雨丝,,让那安闲的雨丝,
让那多情的雨丝,让那无声的雨丝, 。
①抹去你思维上的俗 ②诉说你心中的爱
③洗去你心灵上的尘 ④拨动你的心底的弦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9.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4分)
①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 8.8米,平均
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 )
②我怎么也笑不住,陷入了迷惘的沉思。( )
③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 )
④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
10.下面四个情节都出自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
表。(4分)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b、武松打虎 c、曹家遇除
d、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26分)
①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祼露的胸膛,大地在这
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
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
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②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③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
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
失了。
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⑤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⑥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
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
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
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
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11、作者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句话单独列为一段,有
什么作用?(4分)
12、“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中“痛苦”和“无奈”分
别指什么?(4分)
13、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文中的两个感叹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分)
15、第⑥段中列举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5分)
16、罗布泊的消失给了我们怎样的警示?(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如下问题。(24分)
雅 舍
梁实秋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
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
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
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
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
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
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
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被风雨,“雅舍”还是
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臵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盘
绕山间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
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
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
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
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来客无
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
出是下坡,亦不觉得有大不便处。
【篇二:2014,4年北京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
答案】
p class=txt>第一部分(共4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
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
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 甲 (俭朴/简朴),
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
的“ 水木清华 ”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
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
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乙(消磨/消耗)了多少黄
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
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
雷贯耳,招致 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丙(不免/未免)心生神往,希
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
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 消磨 未免 b. 俭朴 消耗 不免
c.简朴 消磨 不免 d. 简朴 消耗 未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b. 流连忘返 c. 如雷贯耳 d. 莘莘学子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意蕴。下面的对联与之
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
题。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
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
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
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
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
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
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
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
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
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
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
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
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
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
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
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
沮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
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
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
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桑哥秉政 秉:掌握
b. 克恭独持以平恕。以:因为
c. 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乃:才
d. 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 沮:阻止
7.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
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b. 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 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 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
并死在了那里。
b. 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
解决了这个问题。
c. 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
深得百姓爱戴。
d. 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
尤其擅画墨竹。
9.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4
分)
10. 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
安。”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
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结合文
本,联系实际,谈谈你
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200字左右)(12分)
第二部分(共11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予 闻 世 谓 诗 人 少 达 而 多 穷 夫 岂 然 哉 盖 世 所 传 诗 者 多 出
于 古 穷 人 之 辞也 士 之 蕴 其 所 有 而 不 得 施 于 世 者 多 喜 自
放 于 山 巅 水 涯 之 外 见 虫 鱼 草 木 风 云 鸟 兽 之 类 内 有 忧 思
感 愤 之 积 其 兴 于 怨 刺 以 道 羁 臣 之 所 叹 遂 写 人 情 之 难 言。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中用春水
比喻愁之深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盛
赞春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讽
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中直接指责和痛斥统治者的语句是:“地也, 。
天也,!”
5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曾记否, , ”对“谁主沉浮”
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
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
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
悦。
c. 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
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
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
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
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
(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这是一个有关3个物种之间的故事。
首先出场的是会养殖真菌的蚂蚁,它们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里,会在自己领地的地下空间里开展真菌农业。这些真菌蚁的农业
生产是完全和平进行的,但它却会吸引来另一类的蚂蚁,这是一种
寄生型的蚂蚁种类,这种蚂蚁专门盯上了这个微型农业社会,并靠
此生活。这种寄生蚁并非像一般寄生现象那样是寄生在个体身上,
而是渗入整个社会体系。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
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其领地,随后寄生蚁的蚁后会迅速站稳脚
跟并立即开始生育它自己种群的工蚁。一旦立足稳定,它们就会享
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甚至还会吃掉真菌蚁群落中的幼蚁来削
斗至死。但不管怎样,它们的战斗力在捕食蚁面前是非常脆弱的。
而相比之下,寄生蚁的战斗力就要强大的多,也更具进攻性。它们
拥有强大的生物碱毒液,可以以喷射或撕咬的形式给予敌人重创。
即便一个真菌蚁农场中只有少数的寄生蚁驻守,在遭受捕食蚁进攻
时也将大大增加抗击敌人的能力。由于寄生蚁强大的化学武器,它
们可以有效反击数量庞大的捕食蚁的入侵。 (选自晨风《寄生蚂蚁
用化学武器保护宿主》有删改)
14.根据文意,不属于 “这些手段”的一项是(3分)
a. 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真菌蚁的领地。
b.吃掉真菌蚁群落的幼蚁以削弱宿主的力量。
c.咬断真菌蚁后的翅膀让其沦为普通的工蚁。
d.生育大量的工蚁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一般情况下,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也就是它们被侵犯的时候。
b. 寄生蚁除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外还会削弱它们的力量。
c. 当捕食蚁入侵时寄生蚁承担起了抵御敌人保卫领地的全部任务。
d. 三种蚂蚁的战斗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真菌蚁、捕食蚁、寄生蚁。
e. 寄生蚁控制着真菌蚁群落,二者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16.根据上文和下面的材料,请概括美女鱼和寄生蚁两种寄居动物,
在寄居关系上的不同点。(6分)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原本属于天敌关系的海葵和美女鱼却有着自
然亲昵的寄生关系。在海葵丛中,美女鱼进出自由,当然,要想进
入海葵体腔,最开始也是要忍受相当的痛苦的。每到夜晚或危险来
临时,海葵的体腔就成了美女鱼的藏身之所。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
每当危险系数较小时,美女鱼会将冒失的追逐者到海葵的触手
旁,让其成为海葵的点心,免去了海葵的奔波之苦。此外,美女鱼
还会在闲暇时,将捕获的猎物献给海葵,以示容身谢意。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另一个敕勒川
1 伴着窗外的绵绵秋雨,我读起了《北齐书》。
3 我要说的是高欢。这个北齐王朝的缔造者,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当他在草原重镇怀朔的土城下眺望苍凉的北方大漠时,当他因为穷
得没有马而无法争取最卑微的军官职务时,他那与生俱来的英雄怀
抱,究竟弥漫着怎样的梦想?作为成功者,他曾吞咽下怎样的痛苦、
自责和沮丧?又曾承担起多少遭人唾骂的背叛、阴谋和凶残?这一
切的一切,在《北齐书》的粗线条描述下都已无从寻觅了。
4 幸亏,史书还给我们保留了一丝机会。机会出现在他的英雄时代
即将结束的时候。
5 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秋,高欢最后一次率领大军,攻击西魏在黄
河边的重要据点玉壁城。黄军服的东魏大军,在玉壁城下,遭到黑
军服的西魏守军的顽强抵抗。战事拖了将近两个月,在东魏首都邺
城,人们从地上蚂蚁打架中预测出战事结果:黄蚂蚁被黑蚂蚁围斗,
全军覆没。这种不祥的预感也辐射到玉壁城下的高欢指挥部里。战
10 敕勒川,就是后代的土默特平原。明代以前,这里是茂盛的草原
和河谷森林,许多古代的游牧民族都曾经深受敕勒川的滋育。我曾
多次到土默特平原,在很多地方仍然能寻找到北朝城址遗迹。天空
湛蓝,大地葱绿,黛色的大青山巍然崛起于北方。然而我知道,这
并不是那个令高欢流泪的敕勒川,而只是全面农业化以后的土默特
平原了。我所看见的,是河渠纵横,稻田青青,村村相望。这里不
再能纵马奔驰了,也不再有白色的毡包和成群的牛羊了。
11 高欢年轻时从低级军官转为“函使”,长年往返奔走于怀朔与洛阳
之间。每一次他都要翻越大青山,取道敕勒川,再经平城南行。可
能这是他熟悉敕勒川的原因。
12 我站在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渡口上,向南眺望。黄昏时刻,落日
在黄河上拖出一条长长的金色光柱,对岸收割向日葵的马车孤独地
隐去。我想,依托这些景观,我是不能在心中复原高欢的敕勒川的。
13 那是另一个敕勒川,远离了我和我的时代。
(取材于罗新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关注到了历史背景下个体生命的沉浮,书写了另一种“历史”,
另一种 “心灵史”。
b.第5段中,作者写人们从蚂蚁打架中预测战事结果,是为了说明
高欢及部下将士都很迷信。
c.第6段中,“悲凉的驴鸣使黄河两岸都震动起来”,运用夸张的手
法,渲染了军营悲凉的气氛。
d.第12段中,“我是不能在心中复原高欢的敕勒川的”说明千百年
来无人能理解高欢。
e.本文作者对有着传奇般经历的、北齐王朝的缔造者高欢充满敬重、
缅怀与歌颂。
18.文中第8段 高欢“哀感流涕”的原因是什么?(4分)
19.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理解的“另一个敕勒川”有哪些内涵?(6
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篇三:2014西城一模及答案】
ss=txt>第一部分(共4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
求完成1—5题。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
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意蕴。下面的对联与之有
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
题。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
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
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
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
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
媚上,.
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
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
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
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
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
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
“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
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
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
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
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
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
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在刑部,与同
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桑哥秉政 秉:掌握
b. 克恭独持以平恕。以:因为
c. 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乃:才
d. 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 沮:阻止
7.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
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b. 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 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 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
并死在了那里。
b. 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
解决了这个问题。
c. 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
深得百姓爱戴。
d. 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
尤其擅画墨竹。
9.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4
分)
10. 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
安。”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
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结合文
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
(200字左右)(12分
第二部分(共11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予 闻 世 谓 诗 人 少 达 而 多 穷 夫 岂 然 哉 盖 世 所 传诗 者 多 出
于 古 穷 人 之 辞也 士 之 蕴 其 所 有 而 不 得 施 于 世 者 多 喜 自
放 于 山 巅 水 涯 之外 见 虫 鱼 草 木 风 云 鸟 兽 之 类 内 有 忧 思
感 愤 之 积 其 兴 于 怨 刺 以 道 羁 臣 之 所 叹 遂 写人 情 之 难 言。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 ”盛
赞春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讽 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
。
!”
5
”对“谁主沉浮” 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
大任。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 幽 居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
劣:笨拙。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
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
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9:0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83233217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梁实秋书房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梁实秋书房阅读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