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
以下个人总结的答案,仅供参考,谢谢!!!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互
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总和。
2、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模式,具有
规范性、传统性、时代性、多样性以及扩散性的特征。
3、旅游客体文化
旅游客体文化:自然旅游客体文化和社会人文旅游客体文化成为人们游览、观赏
的对象,并在人们游览、观赏的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文化事象一起,所展现的一种
旅游文化形态。
4、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介体在其位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服务的经营活动过程中,所
展现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服务规范的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5、比德说
比德说:指以自然景物的特征比附人的道德情操,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
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等内容溢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6、四谛说
四谛说:“谛”是真理之意。四谛即四条真理:苦、集、灭、道。四谛是相互联
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四谛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7、斗拱
斗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
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8、藻井
藻井: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
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9、开间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
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
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0、借景
借景:将园外的风光胜景,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眼中,以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
外景物融为一体,形成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效果。
11、中国民俗风情文化
中国民俗风情文化: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
民俗。它既有全国性的民俗文化,也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
12、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综总合。是指围绕着食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
习俗的、心理的和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13、中国工艺美术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的并有观赏价值
的工艺品等具体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象或抽象内涵的文化形式。
二、简答题
1. 简述旅游文化的文化三体说。
(1)旅游客体文化。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
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的自然景观等。
(2)旅游主体文化。包括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旅游者的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
(3)旅游介体文化。包括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
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其他旅游中介文化
等。
2、简述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1)区域性;(2)民族性;(3)综合性;(4)历史性;(5)传承性;(6)服务
性;(7)时代性。
3. 简述我国桥梁的特色。
(1)地域性;(2)多样性;(3)多功能性;(4)公益性。
4. 简述道教的基本教义。
(1)道德并称;(2)无为而无不为;(3)柔弱、不争、清静、寡欲;(4)乐生、重
生,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5. 简述中国民俗风情文化的特征。
(1)民族性;(2)地域性;(3)传承性;(4)变异性。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6. 简述山水文化的内涵。
(1)山水文化是与自然山水相联系的包括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园林、建
筑及民俗等各方面的文化活动。(2)山水文化应是包括与山水有关的物质文化与
精神文化的总体。(3)山水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文化,是人类用审美的眼光所
发现的、按照自然美的规律去加以解释的山水现象。
7.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
(1)叠山置石;(2)理水;(3)植物;(4)饲养动物;(5)园林中建筑;(6)
匾额、楹联与刻石。
8.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选料广泛的精耕农业食物结构;(2)筷箸进餐的饮食方式;(3)热食熟食
与合理膳食;(4)多元统一与中西结合。
9、简述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主要文学成就:小说和戏曲。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戏曲方面有明代的汤显祖《牡
丹亭》 ,清代的孔尚任《桃花扇》 ;小说方面有明代的吴承恩《西游记》 ,
清代的曹雪芹《红楼梦》 。
10. 简述中国旅游文学的特点。
(1)作家众多,风格多样。(2)关注现实,寄托理想。(3)客观现实的写照和
主观思想的抒发。
11.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是造园的指导思想。(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是造
园的手法。(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4)树木
花卉、表现自然是表现自然美。
12. 简述伊斯兰教中国化表现。
(1)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2)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受汉文化影响较大;(3)中
国伊斯兰教教义与伊斯兰教教义也有一些差异;(4)中国的伊斯兰教建筑。
13、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1)追求神似。(2)着重写意。(3)时间与空间上的自由度大。
14. 简述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
(1)书法艺术充满了辩证法。(2)书法艺术具有结体和布局之美。(3)欣赏书
法要抓住其审美特征。
15、简述我国的四大名绣及其代表作。
苏州的苏绣《猫》 ;湖南的湘绣《狮虎》 ;四川的蜀绣《熊猫》 ;广东的粤
绣《百鸟朝凤》 。
三、论述题.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试论述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
(1)叠山置石;(2)理水;(3)植物;(4)饲养动物;(5)园林中建筑;(6)
匾额、楹联与刻石。
2、试论述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是造园的指导思想。(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是造
园的手法。(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理念。(4)树木
花卉、表现自然是表现自然美。
3、试比较说明中西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造园原则、造型艺术及总体布局等方
面的差异。
(1)造园理念: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融合;而西方园林强调人文主义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控制、改造。(2)造园
原则:中国古典园林强调绘画原则,而西方园林强调建筑原则。(3)造型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山水因地制宜,追求清静、淡泊、含蓄、
和谐的自然美境界;而西方园林是一种几何规则式园林,整齐一律,均衡对称,
追求几何形美。(4)总体布局:中国古典园林因自然地势的起伏筑山挖池,强调
自然布局、曲径通幽,道路、小径大多弯弯曲曲,花草树木皆有自然之野趣;而
西方园林的平面布局是强烈的对称轴线,道路大多是直线形,形成如矩形或放射
形的交叉,树林花卉塑造成各种几何图形。
4、 试论述佛教中国化的若干表现。
(1)佛教的儒学化:佛教中国化最突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伦理道德的儒学化。
中国佛教重视忠孝,尤其是集中表现在以戒为孝、戒即孝的独特格式上。(2)佛
教信仰的民俗化:汉化佛教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实用性色彩,而宗教神学的色
彩越来越淡薄,民间信仰的氛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中国四大菩萨中的观音菩萨,
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神袛。(3)佛教神袛的汉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
与中国古代的鬼神信仰相融合;?与中国人民喜爱的形象相融合。(4)佛教建筑
的中国化:在汉地发展为殿宇式建筑。
5、试比较说明中西古典建筑的营造理念、建筑布局、屋顶造型以及装饰艺术等
方面的差异。
(1)营造理念:中国古建筑重在表现敬天祀祖、皇权至高无上、家长的长幼尊
卑等观念,而西方古建筑重在表现宇宙、上帝的恢弘和至高无上,以及人的个性
发展需求。(2)建筑布局:中国古建筑重在平面布局而楼层不高,重中轴线与东
西偏殿对称,重庭院式;而西方古建筑重在立体发展,楼层较高,重独体式。(3)
屋顶造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重在飞檐翘角,而西方古建筑重在斜坡顶、尖顶、
圆顶、平顶等。(4)装饰艺术:中国古建筑的装潢重在彩画,而西方古建筑重在
雕塑。
补充:(5)材料和结构:中国古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辅以砖瓦,是木结构为主的
框架式结构;而西方古建筑是以石材料为主,采取圆柱式。
、试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理念。6.
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
)不时不食。(4)五味调和;(2)饮食养生;(3(1)以食为天;
、中西方园林景观风格上的差
类类西方园林艺中国园林中国园林艺西
方园林艺术风风风风园林雕园林
人物、动物雕大型整体太几何规则布生态形自由式巨局(园林化(建筑化步移
景视线限迂回曲折、曲轴线笔直式林通大幽闭深开敞袒外部环境含蓄外部环境显露内部环
园林取园林园林景园林
境开内部环境封骑士的罗曼蒂整形对植、列诗情画意、自然形孤植、景交木料石料盆栽花卉、重姿图
园林风园林木
案花坛、重色态彩西方的繁复堆砌溪池滴泉喷泉瀑布中国的和谐实用
园林建筑园林花材料卉园林建筑园林水
装饰景园林空间.
假山起伏大草坪铺展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8:4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82062217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答案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答案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