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赛作文发现的-
我听到孩子们“拔节”的声音
炉火正红的楚才作文竞赛,是少年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它记录着少年
们的心智是如何从稚嫩迈向成熟,从单纯写故事迈向有创意的艺术谋篇,从静止
地写人物到摇曳多姿地刻画少年的成长之旅。应该说,楚才作文竞赛,是个性张
扬的竞技场,还是少年们“拔节”的大擂台。
如果你同意这一奇特现象,那么问题就来了:孩子们是如何获得上述与智慧
有关的感悟的呢?回答很简单:相对自主的阅读与相对自主的观察。
在成长中,在生命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少年们一边通过阅读,以及老师
家长的引导,知晓了何为真善美、假丑恶,因而认为,成长无须代价,更多的是
顺理成章,但在实际生活中,少年的心理走向,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却并非
那么简单。
下面我们来看看少年们是如何通过阅读与观察来感悟成长的。
罗盈欣《特别的你》的故事情节稍显平淡,但作者抓取的人物形象却以其生命
存在的独特性而夺人眼球:无臂,却能写一“手”好字;无语,却给你寥廓的思
考空间。作者描述的少年生存之道和精神寄托,是一个无声的世界,画面有层次
感,前后有呼应的桥梁。故事结尾爸爸的一席话,让我们读到了因为生命意志的
高涨而能在无奈中激活出快乐旋律的深切感悟。故事结果氤氲出的主旨是:无臂
少年尚且如此,而况我们?
写“我”和妈妈之间的矛盾纠葛,是李静璇的《说谎》故事的中心情节。妈妈
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强迫“我”每天在学校喝一瓶水,回家后妈妈审问了“我”,
“我”以撒谎来搪塞,得以蒙混过关;本故事的过程描述比较简单,但结尾的的
一个细节使情节陡然逆转,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并烛照了全篇
的每一个情节进程,使读者从妈妈的仁爱中、从“我”的“机智应对中”,观赏
到了少年心灵的成长。
从自己的影子中发掘了成长的轨迹,并触摸到生活的另一个层面,还看到了在
另一层面上的自身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是《特别的你》的作者陈思聪的独特创意,
他把自己的影子命名为“特别的你”,他给自己拓展了另一个思考与萌生天问的
空间,他的并不复杂的少年故事,因此变得复杂起来,变得富有了层次感,并且
具备了心灵不能承受之重,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个复杂,肯定不仅仅指故事
情节,更多的是,作者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段,刻画出少年思考的空间的多维度状
态,并且隐喻了少年在成长中的思想积淀以及灵魂的拷问。
1 / 3
从竞赛作文发现的-
有一个少年故事,充盈着趣味,也充盈着一些期待和思考,你随意地闻闻,
就能立即嗅到少年的味道——请看陈茜楠在《说谎》一文中的精巧构思。故事主
人公设计的谎言,并非为一己私利,却是为了妈妈的成长。妈妈似乎幼稚得可爱,
常常纠缠于、沉溺于智能手机,因而疾病包括心理疾病乘风袭来。在爸爸劝说无
效的情况下,“我”不得不挺身而出,说了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再不陪陪
我,我就长大了,再不陪陪我,我就长大了,长成一只壮鹰,可以飞翔了,长成
一棵大树,不用您呵护了……”关于长大,在大人们的心中,其实是一个悖论,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但是一旦真的成长起来了,却又懊悔自己将要失
去一统天下的地位。作者笔下的妈妈却饶有趣味,且很有个性,仅仅一段稚拙的
诗句,就使她幡然醒悟,看来妈妈也是童心未泯。但这似乎还不是“我”的功劳,
而是作者的功劳,因为作者竟然将“我”的呼吁发到了朋友圈,有趣的是,故事
开篇,作者描述了妈妈非常在乎自己在朋友圈地位的几个精彩细节,这样,当“我”
以威胁的口吻告诉妈妈,“我”要把关于长大的诗句发到朋友圈时,妈妈立即举
手投降。作者试图通过这个故事,揭示出妈妈和“我”都在一同成长的有趣现象。
解析在同一时空洞穿“我”和妈妈心扉的故事,对于我们的作文构思的空间拓展,
非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就是说,少年们的作文构思,也在成长着。
戴着面具生活之后而产生奇异景观,是李佳怡的《说谎》的新奇构想。故事中
我们看到,面具戴与不戴,效果迥然不同,由此产生强烈对比。文章从善意或无
意义的谎言开篇,以“我的一生要撒一千多个谎”结束,故事收笔之处的泪水,
呼应开篇的震惊,前后勾连,互为照应,相得益彰,发人深思,它见证了我们对
生活的不严谨,以及生活反馈给我们的戏谑。
如果讲述“我”以租借之名,行占有之实的故事,那么这就是刘佳慧的《说
谎》特色了。故事看似小事,却能使读者透过“我”的心理活动,发掘出心灵的
底色;更让我们惊喜的是,作者的笔头,就像一把尖利的手术刀,不仅挖掘出少
年深刻的心理轨迹,而且还无情地剖开了隐藏在“我”的内心深处的欲望之门,
打开这扇门,读者就约略窥探到了阻碍“我”成长的障碍物,用作者的话来说,
是“沉睡的原罪”,这一点睛之笔,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并使文章在一定
程度上获得升华。
其实,我最在意的应该是魏馨彤的《说谎》,不是她的叙事有多么宏大,也不
是她的构思有多么精巧,重要的是,她能借助艺术意象,让“阳光洒下来,照在
我那纠结的脸上”,因为,“我打算说谎,恭维别人,以免我的友情之花慢慢凋
谢”,并且,“我”已经开始实施谎言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而当阳光真正
洒下来时,“我”的友情之花确实正在慢慢凋谢。可喜的是,作者在故事结尾,
仍然忘不了阳光这个意象,在她的眼里,“天边的夕阳微微一笑”,在他的心中,
“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融化了”,此刻的深切感悟,正与故事开篇的阳光呼应成
色,从而深化了故事主题。此外,作者还通过同桌的实话实说,发现了“谎言会
被真诚所淹没的”真理。这既是艺术对比与衬托,也是“我”的成长之路上的一
个新的标杆。
少年们常常会遵从大人们的指向来跟进前行的方向,但奇怪的是,当他们拿
起笔,将自己的情感之水按照心灵的指挥棒汩汩流泻之时,那就由不得大人们的
2 / 3
从竞赛作文发现的-
理性关照了,也就是说,当此时,孩子们无一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灵魂
显微镜来探查身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特点的。大人们也许不知道,孩子们就是
在这样一个自主观察的过程中如小溪流水般润物细无声地成长着,并且用他们感
性的笔触,不断地去触摸、去感悟外部环境与内心性灵世界的或温柔或激烈的碰
撞。
3 / 3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8:0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7937392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竞赛作文发现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竞赛作文发现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