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第三章
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对顶的圆锥,当平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以得到
不同的截口曲线,它们分别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我们将这些曲线统称
为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发现与研究始于古希腊,当时人们从纯粹几何学的观点
研究了这种与圆密切相关的曲线,它们的几何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自然推广。
17世纪初期,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人们开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方法
研究圆锥曲线。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继续用坐标法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
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
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
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在第二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
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本章,教
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由于教材以椭
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
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
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
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二、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椭圆的定义。
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
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②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③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
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
②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
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③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④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
洁美、对称美
⑤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
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椭圆定义的形成过程、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化的基本思想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四、教法分析: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
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采
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并以多媒
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
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回顾我们是如何来研究直线和圆的?
师:我们找到确定直线和圆的几何要素,得到他们的定义。然后通过定义建
立方程,再由方程探索性质,进而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那么本章我们仍然用这
个思路来研究圆锥曲线。
师: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当截面与轴所成角度不同时,得到的截口曲线也
不同。它们分别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圆锥曲线在生活中
应用广泛,例如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化工烟囱是由双曲线旋转而成,雷达的
截面曲线是抛物线。
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圆锥曲线,这也是“圆锥
曲线”名称的由来,他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古希腊数学家
阿波罗尼在他的传世之作《圆锥曲线论》中就是以截线的定义用几何的方法创立
了相当完美的理论,但晦涩难懂,前面我们学习了笛卡尔创立的坐标法,我们能
否将椭圆的问题也用坐标法加以解决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需要找到将椭
圆问题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所需要的性质.(展示丹德林双球试验,归纳出椭圆的
代数定义)
椭圆的性质: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椭圆满足
||MF|l|MF
12
的代数条件为(为定值),回顾圆的定义及画法,开始下面的
l
实验及活动。
师:借鉴圆的画法,如果把绳子两端固定,用铅笔尖(M)把细绳拉紧,在
图纸上慢慢移动,看看能画出什么图形?(请三名同学上黑板共同参与实验活动,
其他同学分组进行)
Fl||F
,3名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也为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画好图第一幕:
12
形);
Fl||F
,学生A与学生B固定好绳子后,学生C用粉笔勾不动绳第二幕:
12
子,在其他同学提示性,画出线段;
Fl||F
,学生A与学生B拉着绳子在拔河似的争执不下,在学生第三幕:
12
笑声中“表演结束”
师:好,感谢3名同学的精彩表演,哪位同学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在图形定义和丹德林双球模型的铺垫下,椭圆的绘制方法和数量定义(即距
离定义)水到渠成。
2
总结归纳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
1 2
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
FF
12
做椭圆的焦距。
(在归纳定义时强调定义要满足三个条件: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
FF
12
(二) 总结归纳,形成定义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12
(大于|FF|)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12
在归纳椭圆定义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不断引导他们逐步加
深理解并完善椭圆的定义,在引导中突出体现“常数”及“常数的范围”等关键
词与相应的特征.
2.这两个定点F、F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记为2c.
12
(设计意图: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
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出椭圆的定义,
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归纳概括的能力.)
3.教师引导.概念中应说明的几点
(1).平面—大前提;
(2).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3).常数2a大于焦距2c.
4.师生共同完善椭圆定义的集合语言:
PMMFMF2a(2a2c)0
12
5.概念的深化
平面内点M与两个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M的轨迹是:
12
当|MF|+|MF|>|FF|时点M的轨迹是为:椭圆
1212
思考:在定义中,如果没有的条件,动点的轨迹又
是什么?
MFMFFF
1212
当|MF|+|MF|=|FF|时点M的轨迹为:线段
1212
FF
12
当|MF|+|MF|<|FF|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
1212
M
M
FF
FF
(三)椭圆标准标准方程的推导
1.复习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由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教师给予纠正)
2.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
( 1 ) 建系:(思考: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
系?)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建系的基本原则. (关注对
21
21
3
称性,方程的最简性)
x,yM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 (2)设点:设
2222
(xc)y(xc)y2a
(3)列式:将条件式代数化,得
(4)化简:(通过设问、点拨“怎么化简带根式的式子”突破难点学生会提
出两种方案:一、是直接将根式平方。二、是将其中一个根式平移再平方.这时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引导,发现以
上同学们提出的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进行两次平方,只是方法二计算较方法一较简
单.)
先让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自行化简,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给予
指导和提示,然后选出1—2位学生的推导过程展示出来,并请学生本人作简要
陈述.
acxayaac
然后教师提出:①怎么能让方程 更简洁?
22222222
xy
22
1
222
②怎么能让方程更简洁?
aac
22222
acacb
b
的引入:你在哪见过?(勾股定理,不妨设,再化简方
22
xy
1(ab0)
22
程)得椭圆的方程为(注意引导总结的大小关系)该方
ab
a,b
程叫做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暴露自然思维,通过比较,得出最简洁的方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教材或老师强加给的方法,使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
的获取。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谦虚好
学的品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使他们的观察能力、
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得到训练,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感受椭圆方程、图
形的对称美,简洁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引入的几何意义:
a,c,b
让点运动到轴正半轴上,由学生观察图形自行获得
M
y
a,c,b
的几何意义,让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引出特征
三角形,也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对照图形加以引导,数形结合让学生明白方程中
字母的几何意义,对方程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
思考: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那椭圆的方程又如何?让学
y
生猜想方程,并说明如何验证?
(0,c),F(0,c)F
12
方法1:焦点坐标变为,重复推导过程,布置为作业.
y
F
2
x
O
4
F
1
M
方法2: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选取方式不同,调换
yx,y
2222
xyyx
11(ab0)
2222
x,y
baab
轴),只要将方程中的调换,可得 ,这个
方程叫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对称,划归的思想让学生体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只是
位置不同,图形是一致的,得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避免繁杂计算.)
y
(四)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方程特点
xy
22
1
22
b0a
ab
焦点在x轴上的标准方程: ()
yx
22
1
22
b0a
ba
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 ()
学生思考:1.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三个参数的关系怎样?
a,c,b
2.如何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椭圆焦点的位置?(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看
形式,看细节)
222
abc,ab0,ac0.
学生总结方程特征:1.
2.哪个变量下的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五)应用
xy
22
1
94
1.在椭圆中, 3 , 2 ,其焦点位于轴
a
b
x
(5,0)
上, 焦点坐标是.
22
16x7y112
2.在椭圆 中 4 ,, 焦点位于轴上,焦
a
b
7
y
点坐标是.
(0,3)
222
xyyx
1或1
a5,c4
259259
3.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
2
(待定系数法)
xy
22
1
25m16m
4.若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实数的取值范
xm
9
(-16,)
2
. 围是
教师总结求解椭圆标准方程的两个关键点:定位,定量.常用方法:待定系
5
数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体会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用待定
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解答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观点,注重不同思
维、方法的碰撞.) .
(六)回顾反思----归纳提炼
思考: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是什么?
2.求椭圆标准方程常用方法是什么?
3.本节课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4.提炼观点:
一动二定求和常:两个方程大对焦;三个字母勾股弦;
四个想法留心间:求美,求简,定义,待定系数法
活动过程:(师)提问 ----- (生)小结 ----- (师生)补充完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类比研究圆的基本方法研究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利用方程展开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研究圆、椭圆的这一思
想将贯穿于整个圆锥曲线的教学中.
(设计意图:归纳小结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与方法,以
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课外作业
课本109页第1,2题。
6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1:4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565772174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3.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