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化
CULTURE
嘿!我们的八十年代
——记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文坛
文/刘文起
《萌芽》、南京的《青春》、四川的《青
年作家》并称为中国“文学四小旦”。如
今出名的作家包括铁凝、余华、王安忆等
所有著名作家,几乎都是《文学青年》的
顾问或作者。1983年温州地区群艺馆主办
的《园柳》,专发通俗文学,发行量大得
吓人。同时,温州市文联又主办了《文学
青年》函授,在全国招收了学员一两万多
人。刊物不断请全国名家来温州给函授学
员讲课,前来温州讲课或培训的作家、学
员潮水般地涌来温州,那个热闹,让人联
想到抗战期间热血青年去延安。
青年作家与《文学青年》函授创作中心学员代表合影(1984年5月4日)
渠川在《海峡》1985年第6期上发表中篇
小说《皇帝陵墓和战俘的坟》,吴明华
在《钟山》1981年第3期上发表中篇小说
《三对半及其他》,吕人俊的诗歌《山村
酒家》在1983年12月8日《文学报》上发
表,郑立于的诗歌《普陀山短曲》在《星
星》1980年第1期上发表;骆寒超的艾青
诗论、尤文贵的剧本创作、姚亦菲的儿童
剧创作、吴军的传统诗词和散文等,开始
让全国或浙江文坛瞩目。同时,中年诗人
叶坪、李岂林、贾丹华等人的诗作也不断
发表。他们在文革前或文革中都有发过诗
作,因此也属于复出继续创作的作家群。
由此,温州中老作家的阵营开始重新形
文
化
CULTURE
当年独领风骚。紧接胡兆铮,我也于1979
年在《西湖》第5期上发表《美容》;
陈督督在《文学青年》1981年第1期上发
表短篇小说《他们失去母亲》;吴琪捷
1981年在《文学青年》发表短篇小说《早
春》;朱月瑜在《东海》1984年第9期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与刘心武(后排左二)、郑万隆(后排右二)、邹燕祥(前排右一)、丛维熙(前排中)、母国政(前排左一)、刘文起(后排左一)、叶坪等在温州合影
与我同时或稍后涌现出来的温州青
年作家和小说作品太多了。除以上提到的
作者和作品外,还有:王瑞金发表于1980
年《作品》杂志上的短篇小说《桃花水发
的时候》;程绍国发在《文学青年》上的
短篇小说《热夜》和《乐息亭》;许宗斌
的微型小说《枫叶黄了的时候》入选中学
语文课本;胡小远、陈小平的小说集《太
文
化
CULTURE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作家采访团合影于江心屿。前排左二林斤澜、左三汪曾祺,前排右一丛伟喜,后排左六邹燕祥、左七郑万隆,后排右四母国政、右五刘心武。
齐哈尔电视台拍成电视短剧《一元钱的价
值》和《一元钱》,二剧均于1986年5月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胡兆铮又是温州第一
个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的小说家……那时的温州小说作家,真是
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那是一个我们什么都能的八十年代
宗斌、刘瑞坤的《悲剧性别》,刘鲁娃、
郭剑一的《太阳和月亮的对话》,池如镜
的《烹饪王国里的拼搏者》,许广跃、李
涛的《怪胎》,徐海滨、李涛的《温州形
象》,袁亚平、刘瑞坤的《是罪人还是
功臣》,倪蓉棣、许宗斌的《一枕黄金
梦》,郭剑一的《铜墙基石》,汤一钧的
《汤一钧报告文学选》,刘文起、郭剑一
的《世纪之路》、郭乐天的《青山作证》
等。其中《他从密林深处走来》《温州形
象》《世纪之路》获浙江省文学奖;《太
阳和月亮的对话》获《青年文学》杂志报
告文学奖。那个时期,我还有报告文学
《他的心象小鸟》在上海的《少年文艺》
1983年第6期上发表,《角斗》在《文学
青年》1984年第10期上发表,《闲话林天
国》获《浙江日报》“微型报告文学”征
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等等。
那是个全面开花、与时俱进的八十
年代啊!温州的文学创作,先是从民间文
学开始的,随后各种门类创作并头俱进地
发展起来。个中原因,得从陈玮君先生说
起。
陈玮君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民间文
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温州中学教
过书,出版过以温州民间故事改编的长
篇小说《高机与吴山春》(又名《瓯江
怨》)。1977年他作为《东海》编辑、浙
江省民研会筹备组负责人来温州。到乐清
本文发布于:2023-11-16 19:3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34624231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嘿!我们的八十年代——记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文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嘿!我们的八十年代——记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文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