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
283
地 理 科 学
Vol.28No.3
200806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June,2008
年月
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苏北春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要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其区位特征是优势资源集中于海岛。由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禀赋
:,,
价值总体上低于内陆性旅游资源特别是近海岸海洋环境问题的影响因而使海洋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
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温州海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劣
,
势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间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因此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
,,
形成必须借助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所产生的聚合效应特别是要借助于温州经济的巨大品牌效应。
,,
关 键 词区位海洋旅游温州中心地聚合效应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F59:A:1000-0690200803-0452-05
()
区位分析理论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长区域既包括直接滨临海洋的海岸带区域也包
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括距海较近的内陆地区。这里所说的沿海区位是
,,
的一种学说。近年来区位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农业指位于海岸带内侧不直接临海能够与涉海旅游
,,,
区位、工业区位框架注重研究第三产业区位和活动在空间或交通上形成一定组合关系的内陆旅
,
R&D,
()
研发区位区位分析成为旅游研究与旅游
规划的重要方法。本文试图运用区位论的基本原内陆地区并无差异但可以和海洋空间的旅游资源
理通过对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的赋存与分布、客源在旅游线路上、产品组配上加以整合故而称之为
,,
市场区位、旅游吸引力的分析从而探讨其竞争优“准海洋旅游资源区位”。例如有“海上名山”之
,,
势及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称的雁荡山景区严格地说应属于内陆旅游资源的
,,
游区域。就单体而言这一区位的旅游资源与一般
,
,
,
范畴但由于距海较近所以“雁荡游”在旅游线路
,,
上经常要与乐清湾的涉海旅游通盘设计在旅游产
,
品包装与推广上也经常与乐清湾的其他景点组合 温州市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部是浙南闽北
,,
在一起。的重要城市。全市海域面积×
温州沿海区位旅游资源无论整体还是单体其制县个全市河口水域面积
,1;1018km
绝对价值和禀赋均高于海洋旅游资源。如雁荡山、积
楠溪江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长江口港湾众多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
,339km,,,
度是温州旅游的“名片”和核心资源。温州共有沿海岛礁个岛屿个岛屿岸线长
,3437239,567.9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个
,10,2
省级旅游度假区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处省级森个具有发展海洋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5,9,
林公园除海岛景区或距海较远的内陆景区以外为进一步说明温州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
,,
它们中半数以上分布于距海以内的沿海区和禀赋特点笔者按照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以下
50km,4
位。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区位的资源虽然禀赋价值种类型
,:
很高与海洋旅游有一定关联但不能算作是典型
,,
的海洋旅游资源。沿海地区通常是指沿海岸线向内陆扩展的狭
1
旅游资源的区位类型与禀赋特点
42
1.110
km,
海岛建
2
,
潮间带面
2
33.1km
,27%;
占浙江省海涂面积的海岸线全
()
km,42
其中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与大陆滨海区
1.1
沿海区位准海洋旅游资源区位
()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2007-04-18;:2007-11-14
作者简介苏北春女吉林省四平市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2
:1963-,,,,E-Mail:subei
()
chun@163.com
453
3:
期 苏北春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1.2
海岸带区位
地理学中的海岸带通常是指位于低潮位和高保护区”网络年入选“中国最美丽的十大岛
潮位之间的潮间带属海界范围之内。旅游学中的屿”洞头列岛由个岛屿和座礁石组成旅
,;103259,
海岸带概念较宽泛而模糊既包括具有旅游开发价游资源得天独厚岛、礁、石、滩景观十分瑰丽海洋
,,,
值的陆地、滩涂、湿地、河口也包括具有观光、游憩民情风俗淳厚独特山海兼胜人文荟萃素有“百
,,,,
功能的浅海区域。本文所指的海岸带区位是指以岛之县、东海明珠”的美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瑞
,,;
海岸为基线向海陆两侧辐射能够开展以海洋为依安铜盘岛风景区以铜盘岛和相邻座岛屿上的海
,6
托、以海洋为主题的观光游憩活动区域。滩、潮蚀岩溶洞、奇岩怪石等旅游资源为主体形成
温州海岸带区位旅游资源主要呈现如下三个了“碧海丽岛、岩洞多姿、金沙渔火”的特色性休闲
方面的特征一是种类较为齐全不仅有观光型的度假旅游区。
:,
海蚀地貌如岸礁、岩体、岩洞和沉积地貌如海从绝对地理区位来看温州海岛位于亚热带季
()(
涂、海滩也有适于休闲度假型的滨海浴场、特色风区具有冬暖夏凉、温和湿润等气候特点。如洞
)
,,
渔村同时还有海岸堤坝、古代军事设施遗址等人头最冷月月平均气温℃比杭州、上海等城
,17.6,
文景观。二是丰度不足特别是能作为海水浴场的市约高~℃最热月月平均气温℃左右
,35;827.3,
资源相对稀缺在长达超过的海岸线上只比沿海和内陆城市低~℃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300km,23,
零星点缀着渔寮、炎亭等几个品位较高的海水浴温州海岛旅游最舒适时期分为两个时段从月上
场其他绝大部分是以海水养殖业为主的沿海滩涂旬至月上旬、月中旬至月上旬。比较适宜
,7912
或新围垦的土地。三是禀赋价值较高的景点不多旅游的月份为~月。比较而论位于暖温带的
,312,
相对于温州内陆和海岛的景点而言容易产生屏蔽大连、青岛适宜旅游的季节较短气候舒适季节为
,,
效应。
在海洋旅游不可或缺的资源蓝天、碧海、从相对地理区位来看温州大多数岛屿距大陆
3S,
(
金沙中温州沿海由于海水泥沙含量较高滩涂较近便于与陆岛之间通过桥梁、海堤连接与内陆
)
,,,,
多而沙滩少加上海水污染较为严重近岸基本见旅游资源形成组合。如洞头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
,,
不到蓝色海水海滨休闲的舒适度和观赏性大打折的陆岛相连工程———温州半岛工程使温州真正形
,,
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温州与国内大部分著名成了山雁荡、江楠溪、海洞头的旅游金三
,
的海洋旅游目的地相比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角组合。年月全线通车后标志着温州从
,20063,
温州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问题是影响温州海洋旅游“瓯江时代”跨入了“东海时代”洞头也由海岛变
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适用于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成了温州大都市圈的一部分。半岛工程既是温州
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的海域应为清洁海海滨山水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海上交通工
域或较清洁海域而达到这一标准海域在温州海程的露天展览馆建成以后沿堤连桥一线很快成
,,,,
岸带区位已很难见到。了游人观光的热点。
1.31.4
海岛区位 远岸区位
海岛旅游资源受海洋作用明显禀赋条件往往远岸区位是位于海岛组群外侧、相对远离陆地
,
要优于海岸带资源。由于独立于大陆之外所以在边缘的远海、深海海区主要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
生态环境上、旅游资源的品种上较为独特特别是空间在海面和水下。受各种条件限制温州远岸区
,,
在旅游空间上的相对封闭性游客必须借助于一定位旅游发展缓慢特别是高端旅游产品如邮轮、潜
,,
的水上交通工具才能进入此旅游空间因此同样水、海上体育竞技等基本上处于零开发状态。目
,,
资源条件下给游客的感觉更为神秘而独具吸引力。前这一区位可利用远洋渔船、海上游艇、人工渔
随着海岸带地域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大礁、深水养殖等资源开辟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
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海岛的区位优势则愈加突出。
,
海岛区位是温州海洋旅游资源丰度最大、品位
最高的区域。其中有“贝藻王国”、“海上神农架”
,
之美誉的南麂列岛是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许多学者将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引
,
护区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
,
,2005
,
,
,5
24
~个月。
()()()
,
,
,
2
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客源区位分析
2.1
对旅游中心地理论的再认识
454
地 理 科 学 卷
28
入到旅游地的分析中来沿用中心地理论的观点与连、青岛华东地区的舟山华南、东南地区的三亚、
,,,
方法来构建旅游中心地的基本概念与体系。吴必珠海、厦门。
虎直接借用中心地理论的概念较早提出了旅游中由于受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的制约海洋
,,
心地应是中心吸引物旅游产品供给地的观点旅游中心地实际上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我们
()
,:
认为中心地一般布局在旅游者容易到达的交通便称之为“独立型海洋旅游中心地”一般均为滨海
利的少数地点其职能就是供给中心吸引物的职或海岛城市而且海洋旅游资源是其最主要的旅游
,,
[1,2]
能。也有人提出旅游中心地不能等同于旅游吸引物海洋景观与城市景观、海洋文化与城市文
,,
目的地旅游中心城市与旅游名胜城市有着质的差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青岛、大连、舟山等另一
,,;
异旅游名胜城市只是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中心城种可称之为“依附型海洋旅游中心地”其特点是
,,,
市除拥有一定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拥有其属于沿海城市而非滨海城市海洋旅游资源虽较丰
,,
它政治、交通、服务条件因此既是旅游目的地更富但禀赋条件、吸引力同内陆旅游资源相比没有
,,,
是旅游集散地。所以旅游中心是能够向一定区域明显优势海洋旅游在区域旅游中处于补充性、从
,,
内的旅游者提供旅游交通、接待、信息、管理等旅游属性的地位如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均为这
服务功能的城镇中心。一类型。所以温州作为区域性的海洋旅游中心地
综合上述观点作为旅游中心地应具备四个要海洋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要更
,,
件充足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良好的旅游多地依附于雁荡山、楠溪江等知名度更高的旅游名
:
服务、具有中心效应的城市或城镇。然而有一胜景区。
()
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从几
,,
个要件来说都是充分具备的应该是最为典型的旅正因为中心地是相对于客源范围的一个动态
,
游中心地但是周边的旅游城市如天津、承德、秦皇概念所以客源吸引半径的大小客源向心流动的
,,,
岛又以北京作为最大的客源地既然是“中心”却强度决定着旅游中心地的等级。一个等级较高的
,,,
出现了旅游者从“中心地”倒流的现象北京与周旅游中心地往往引领、覆盖着几个等级较低的旅
,,
边城市究竟孰为中心事实上上述对旅游中心地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的等级反映了该旅游中心
?,,
的界定更多地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衡量的就此地作为客源流动节点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等的区
,
来说北京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如果改换域重要性也为我们运用中心地理论来分析某一地
,;,
立足点和旅游服务范围北京就由旅游中心地变成区的客源区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
了客源地。可见旅游中心地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温州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地位是长三角
,,
动态的概念。与珠三角之间的结合部两边都有巨大的客源市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在借用中心地理论时忽场两大客源市场对应着舟山、厦门、珠海、三亚等
,,,
略了克氏中心地理论产生时所假设的背景一是中首位度很高的海洋旅游中心地相比之下温州海
:,,
(
相当于心地即“供给地”它是相对于“服务范围”洋旅游无论是资源区位还是客源区位明显处于一
,
客源地或客源范围而言的没有服务范围———客种被“边缘化”了的劣势。但温州同时又是浙南闽
)
,
源地中心地理论也就不成立了二是假设有特定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赣东、浙西等内陆地区最便
,;,
的供给产品产品不同所对应的“龙头”和“腹地”捷的出海门户因此发展海洋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
,,,
也就自然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旅游产战略地位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海洋旅游中心地。
品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中心地和客源范围。例如温州海洋旅游系统内的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
,,
拿高原观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来说北京显然不可分解为三重结构一级旅游中心为区域性中心城
,:
能作为旅游中心地能够在这方面作为国内旅游中市———温州二级旅游中心地为涉海旅游城镇———
,,
心地的只能是像拉萨、丽江这样的城市拿海洋旅县级城镇三级旅游中心地为滨海、海岛村镇。在
,;,
游来说不同的客源范围对应着不同的旅游中心这一等级体系中理想的结构层次应呈金字塔型
,,,
地京津—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粤闽经济即不同等级中心地数量是由高级到低级递增的但
,,
区是国内最重要的三大客源地分别对应着国内首温州可作为二级旅游中心地的大部分县级城镇或
,
位度最高的几个海洋旅游中心地北方地区的大距海较远或涉海旅游资源丰度不足难以起到吸
:,,
[3,4]
,
,
,
2.2
温州海洋旅游中心地体系
,
,
455
3:
期 苏北春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
引客源、调节客流的节点作用所以海岸沿线出现圆的直接辐射圈层存在的客源地与海洋旅游地之
,,
了二级中心地的空白具备二级中心地条件的只有间不是一种直接关联而是属于内陆性风景名胜区
,,
洞头北岙镇。三级中心地的滨海、海岛村镇数量较与海洋旅游地的间接关联。它们分属海陆两种完
多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平阳—苍南沿海一般全不同的资源类型在资源互补和客源共享方面很
,,,,
都存在着交通不便、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缺陷。另具有代表性。这种与内陆资源独特的区位地缘关
外温州最具代表性的海岛旅游景区南麂列岛虽吸系也使温州海洋旅游的外地客源市场得到了很大
,,
引力较大但远离海岸和一、二级中心地通达性较的保障。
,,
差岛上腹地狭窄游客容量较小且为自然保护
,,,
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制约海洋旅游的发展规模
,,
受到了影响。 按照区位论观点相同和不同旅游资源、产品
2.3
中心地与客源圈层的关联度
温州海洋旅游的客源构成是与中心地理论中了地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并且地区内各个旅游企
的“距离衰减”法则密切相关的。在以温州为中心业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同一市场带来了旅游
的扇形腹地内包括了本地游客、周边地区游客、外经济的集聚效应。所以在区域旅游和旅游地的空
,
省游客和境外游客四部分其中本地游客、周边地间布局上要充分运用集聚效应原理合理布局使
,,,,,
区游客一直是温州海洋旅游的主体不同客源地的其产生集聚效益。
,
客流量随客源圈层半径伸缩而变化。以温州最典集聚效应对温州海洋旅游所产生的作用是十
型的海岛型旅游区洞头为例年全年共接待分明显的特别是表现在旅游吸引力上要与海洋
,2006,,
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自驾游、短线游的散旅游资源以外的各种因子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合力。
135.09,
客占到了以上客源主要来自温州、金华、丽如前所述温州是一个依附型的海洋旅游中心地
70%,,,
水、台州、杭州等省内地区其次是上海、苏州、南京海洋旅游资源的禀赋和相对价值要低于雁荡山、楠
,
等省外游客。溪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温州又是一个典型
温州海洋旅游的客源构成与旅游资源区位也的沿海城市而非滨海城市所以温州海洋旅游的发
是密切相关的海洋旅游目的地与中心城市、海洋展必须依附于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景区狭小、交
,
旅游目的地与内陆地区的资源区位关系深刻地影通不便是海洋旅游景区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在其他
,,
响着海洋旅游客源的流向和流量。旅游者长期居同质或异质旅游资源的屏蔽下难以形成较强的吸
住的环境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异质性构成了引力因此需要同周围的其他旅游地和旅游点联
旅游的基本动机“差异性旅游”始终是旅游市场合共同开发以形成整体优势增加吸引力。
,,,,
中的主旋律。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互补性形成了温温州海洋旅游与内陆旅游的聚合其基本格局
州海洋旅游的两大客源群一是城市旅游者洞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二条轴线”。“一个中心”
:,
渔寮等景区是温州市民一日游、短线游的首选目的即以温州主城区为旅游接待中心为温州涉海旅
地之一十分迎合都市人放松身心、颐养性情、避暑游市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设施和
,
度假的需求成为以海洋旅游为特色的“环城市游相关服务。“二条轴线”即一条以沿海快速干道
,:
[5,6]
憩带”为轴线与海岸带各旅游区直接相连包括可与乐
()
ReBAM,,
;,
二是内陆旅游者主要来自浙
江中西部、长三角内陆腹地等区域。清湾形成组合单元的雁荡山、楠溪江景区与温州
温州本地客源与外地客源在旅游行为方式上湾形成组合单元的温州城区和仙岩、瑶溪景区与
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外地客源市场主要依托一平阳、苍南海岸形成组合单元的南雁荡山景区、玉
些内陆风景名胜区—雁荡山、楠溪江等风景名胜苍山景区一条是连接洞头本岛、南麂本岛的水上
区以节点式旅游组合为主以温州城区为中转站江交通轴线这一轴线上的主要包括“瓯江三岛”
,,,,
在首先游览最具代表性的温州山水之后客源二次心屿、七都、灵昆、各旅游码头等。
,
分流到滨海、海岛的旅游景区专门到温州作海洋另外温州海洋旅游吸引力的形成不仅要借助
,,
旅游的中远程游客并不多重复游览更少。所以于各种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聚合还要借助于温州经
,,,
海洋旅游景区是作为雁荡山—楠溪江旅游区同心济的巨大品牌效应。在现代旅游的经济活动中某
3
旅游吸引力分析
,
和服务共同组成了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
,
,
,
[7]
,
,
,
,
:,
,
,
;
(
)
,
456
地 理 科 学 卷
28
一旅游地的符号形象对游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经济的再次腾飞打造现代商务型、休闲型的温州滨
,
游客往往被一些特殊的符号或品牌所吸引其他的海都市另一方面要加大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
,;
景物大都被忽略甚至干脆省略如北京的故宫、长度改善海洋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重点
,,,,
城杭州的西湖等。温州是一个经济发达但旅游景开发观光型、生态型、度假型、民俗型等多种类型的
,
点分散、资源级别相对较低的旅游地即使是像雁海洋旅游产品从而提高温州海洋旅游的吸引力
,,,
荡山、楠溪江这样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一些外增强温州海洋旅游产品的聚合效果。
,
地游客来说其吸引力恐怕难以超越“温州经济”、
,
“温州模式”这块特殊的金字招牌。因此温州旅
,
游包括温州海洋旅游它最大的吸引力来自温州经
,
济而不是温州的山川湖海是“温州模式”塑造了
,
温州的旅游品牌拉动了温州旅游业的发展。很难
,
想象没有“温州模式”的出现温州的旅游业将会
,,
是怎样的局面。
正是由于温州是一个经济驱动型特征明显的
旅游地因而温州海洋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于温州传
,
统的商业文化采取商务旅游与观光休闲旅游两轮
,
驱动的发展模式走“商旅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
,,
温州海洋旅游的“双重主题”也是温州海洋旅游
,
的基本定位。“商旅结合”这一定位决定了温州
,
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实现温州主城区
:
东扩由“沿海城市”向“滨海城市”拓展借助温州
,,
参考文献
:
[1].[M].:,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杜
2001.
[2],.[J].
王 瑛王 铮旅游业区位分析———以云南为例地理
学报~
,2000,553:346353.
()
[3],,.
柴彦威林 涛刘志林等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J],,2003,235:547553.
地理科学~
()
[4].[J].
章尚正旅游中心城市———合肥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决
策咨询~
,200011:3536.
()
[5].[J].
马丽卿基于区位重构的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商
业经济与管理~
,20064:7176.
()
[6].ReBAM[J].,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地理科学
()
2001,214:354359.
()
~
[7],,.
邓 冰俞 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J].,2004,156:5357.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AttractionandLocationCharacteristics
ofOceanTourinWenzhou
SUBeiChun
2
()
Wen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Wenzhou,Zhejiang
325035
Abstract:ThetourresourcesofWenzhouareabundantandthevarietyisgreatcomprehesive.Wenzhou’sloca
2
tioncharacteristicisthatitsadvantageresourcesareconcentratedonitsislands.Becauthevalueoftheocean
tourresourcesofWenzhouisgenerallylowerthanthatintheinland,especiallytheinfluenceofoceanenviron
2
mentproblemofinshore,thedevelopmentoftheoceantourindustryislimited.Beingregionallycentralplaceof
oceantour,oceantourofWenzhouisobviouslymarginalizatedinbothitsresourceslocationanditstouristsource
loc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ouristsourceandtheoceantourlocationisbelongedtotheindirectcon
2
nectionbetweentheinlandsceneryandoceantourspot.Thereforethecultivationoftheoceantourattractionof
Wenzhouhastoaskforhelpfromthegatheringeffectofvarioustourresourcesandproducts,especiallyfromthe
hugebrandeffectofWenzhoueconomy.
Keywords:oceantour;Wenzhou;gatheringeffect;locationcharacteristic
本文发布于:2023-11-16 19: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34374924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州海洋旅游区位特征与吸引力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