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黑纱;那朦胧,
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
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
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那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
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
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
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
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
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
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
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
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
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写近义词。
窥视——(____) 小心——(____) 迷人——(____)
2.“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与这句话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
A.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是来自朦胧。
B.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了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
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 )
A.作者因为天黑了,走山路时特别小心。
B.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
情。
二、 课外阅读。
美丽的白桦林
在新疆诸多的树木中,最美的要数白桦了。高挑的躯干,秀美挺拔,丰富
的叶片,妩媚动人。( )在哪个季节,它( )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①白桦树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
弄情。②白桦总是身着素装,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纯洁秀美的村姑。
夏季,③河滩上大片大片的白桦树,浓阴蔽日,将河水围着、拥着、吻
着,奉献着母亲般的爱。走进白桦林,仿佛面对一排排西域丽人,个个玉树临
2 / 21
风,清俊挺拔,却又款款深情,透出母性的坚强。
深秋,是白桦最神奇的日子。它的叶片由绿变黄、变红,赤金一样挂在岁
月的枝头。④微风轻轻一吹,哗哗作响,似乎在对你窃窃私语。它的树干更加
洁白光亮,挺中显秀,白中盈洁,光彩照人。
寒冬,大片桦树林静静地伫立在雪原上,通体洁白,棵棵独立,与天空、
雪地融为一体,雪野无言,桦林无语。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种至极之
美。它们立足冰雪,身处严寒,却生长得如此从容,如此平静。它们叶片全
无,却挺立雪原,历经风刀霜剑却爱心依旧,⑤还有什么树木能像白桦这样与
冰雪融为一体又不失去自己的本色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将句③中的“拥着、吻着”换成‘遮着、挡着”________(好/不好),因
为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句子的赏析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句①将白桦树与苍松、垂柳对比,写出了它谦虚、朴素、文静的特点。
B.句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白桦高洁、挺拔的特点。
C.句④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桦树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
D.句⑤是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之情。
4.这个神奇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并说说你对“至极之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
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
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
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
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
3 / 21
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
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
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
....
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
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
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
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
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
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
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
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
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
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
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
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
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
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
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
..
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
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
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花瓣飘香
①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②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
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③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
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⑤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⑥“摘花瓣做什么呀?”
⑦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些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⑧“你爸爸呢?”
⑨“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
气。”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⑪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
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女孩摘带露水的花瓣是因为自己喜欢。(____)
②小女孩摘花瓣想寄给在南沙当解放军的爸爸。(____)
③小女孩摘花瓣想让生病的妈妈早日好起来。(____)
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不想让生病的妈妈生气。(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时间),一个__________(人物)为了让自己生病
的妈妈_______(起因),在__________(地点)摘下_________________(经
过),想让_______________(结果)的故事。
4.文中“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女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其中“一
盆送给了小女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21
五、 阅读短文。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
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某地区展开激战,双
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
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
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的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
雾弥漫,并快速向联军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几十千米处,致
使几千名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带的野猪竟意外地活了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
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
性,使它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
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
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们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
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两国科学家深受启发。他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
....
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
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
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
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
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有删改)
1.对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出说明对象猪嘴防毒面具。
B.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D.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有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4.“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神奇的瓦片》,完成练习。
神奇的瓦片
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
年的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
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
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
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
屋面瓦,也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
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
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
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能隔热、保温、防
火、防渗水、抗冰雹……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
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
8 / 21
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
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⑥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1.下列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汉瓦的价格较昂贵。 B.瓦片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
C.传统的屋面瓦具有保温的特点。 D.瓦片的功能较之以前有所扩大。
2.关于瓦片的功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屋顶建材 B.透风,挡雨
C.防渗水,防火 D.敲击坚硬物品
3.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4.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明语意未尽
5.汉瓦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6.读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 这句话中的“多”字能删去吗?请说
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大潮一开始像___________,再近些就成了___________,更近些又像
___________.这里按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顺序,使一幅幅壮观的画
面浮现在我们眼前。
2.这段话从潮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
9 / 21
巧妙地运用
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②句与①句比,增加了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量和
___________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③句与②句比,又增加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词语,更具体突出了大潮来时的“___________”。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
八、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
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 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的,真叫人发颤(zhàn 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点点头,
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
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中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都峰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4.老爷爷看到“我”来爬天都峰会想___________;“我”看到老爷爷来爬天
都峰会想___________。
5.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出了爬山的
10 / 21
_________,又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九、 阅读理解
蜡烛里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
..
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
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这让
我更奇怪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
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付钱的时候,
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
这买蜡烛的人多。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
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
归。
⑤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家杂货
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
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些蜡烛卖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
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⑦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请你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老阿婆家摊位的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
_____________。
3.在买蜡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请把心理变化过程填
写完整: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11 / 21
4.在与杂货铺老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 )
A.老阿婆身体残疾,却还自食其力。
B.三家杂货铺都不卖蜡烛,“我”在第四家买到了。
C.四家店铺老板同情老阿婆,从他们约定不卖蜡烛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善良的
心。
D.“我”终于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
十、 课外阅读乐园。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cáng zàng)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中山县(现中山市)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
时一队日本兵驻扎(zhā zhá)在那里。一天,几个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
右的小孩,好奇地远远望着这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他,审问不出什么
名堂,便对小孩说:“皇军写几个字,你照着写了,我们便放了你。”一个日
本士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
又重(chóng zhòng)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 ,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
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
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之一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
化” ,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 。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
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zhē zhé)磨,小孩已经气息奄
奄,但他就不向日本兵求饶,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
开了人间。
12 / 21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伯伯
了……
1.把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2.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哪个国家的侵略者作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男孩为何拒绝写“日本战胜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八十多岁的老伯伯
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田野
唐政伟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
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
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
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
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
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
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
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
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
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____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
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_________;
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多选)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十二、 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
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
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
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
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
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
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
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
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
14 / 21
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皮膜(mé mó) 蝙蝠(biān biǎn)
支撑(chēnɡ chěnɡ) 翼龙(jì yì)
空地(kōnɡ kònɡ) 空中(kōnɡ 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
一对。
(1)恐龙 翼龙(________________)
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
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
(2)水鸟 小鱼(________________)
A.母鸡 鸡蛋 B.山羊 青草
C.老鼠 猫 D.果树 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_____”标出。
十三、 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
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
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
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
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
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
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
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
15 / 21
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
A.总结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
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
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用文中的词句概括)
十四、 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每年我的生日时送到我家。花束
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白色的栀
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
来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
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躲避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
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
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
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
件,让他避免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
想?我实在没法知道。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
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人关心与爱的。
16 / 21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
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1)本句把___当作____来写。
(2)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花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送花人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是值得别
人关心与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1
答案
1、
1. 偷看 谨慎 诱人
2.B
3.作者夜游雁荡山看到的景点有:合掌峰、双笋峰、金鸡峰、犀牛峰。
4.因为作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样子不相同。
5.B
2、
1.无论 都
2. 不好 “拥着、吻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让白桦树有了人的感
情,将白桦树写得生动形象,饱含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之情
3.C
4.寒冬,大片桦树林静静地伫立在雪原上,通体洁白,棵棵独立,与天空、雪
地融为一体,雪野无言,桦林无语。 “至极之美”不仅表现了白桦林的景色
之美,更展现出白桦林的精神之美。
3、
1. 形容人来人往,热闹拥挤。 忽然、突然。
2.第一段:写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攀登泰山,来到这里果然是别有一番
情趣。
第二段:写在途中我们和挑夫的谈话。
第三段:写我要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崛起,为祖国腾飞
而献身。
3.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
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
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
4.是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挡住的精神。
5.意思是在挑夫精神的鼓舞下,我再也沉不住气,决心肩负革命的重担,为中
1.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文中指小女孩因为摘花瓣被“我”看见,不知道怎么办
才好。
2. × × √ ×
3. 一天清晨 小女孩 闻到花的清香而高兴起来 “我”家门前
带露水的月季花瓣 妈妈的病早日好起来
4.小女孩心疼妈妈,想念爸爸。(或“妈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孩子感
到孤独、委屈”。)
5. 语言 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6. “我”赞赏小女孩体谅父母的孝心 “我”被小女孩的行为感动了,
也要学习小女孩去关心和体谅父母
5、
1.D
2.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
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3.C
4.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做吸附剂?
6、
1.C
2.D
3.D
4.C
5.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
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在市场上太阳能
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6.不能删去。“多”字准确反映了瓦的历史悠久,但又没有确定、精准的年代
数字。这样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符合事实情况。
7、
1. 一条白线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远
近
19 / 21
2. 形态 声音 比喻 夸张
3. 千万匹 白色 颜色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 壮观景象
(宏伟气势)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
震得颤动起来。
8、
1.shì zhàn
2.: , , ! ?
3. 高 陡
4. 这么小的孩子都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 这么大年纪的老爷爷还来爬
天都峰,我要向他学习
5. 艰难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9、
1.“我”走了三家杂货铺买不到蜡烛,最后在老阿婆家买到了。
2.老阿婆生活艰辛
3. 奇怪 满意而归 好奇
4. 四家杂货铺老板约定不卖蜡烛 救济老阿婆
5.C
10、
1.cáng zhá zhòng zhē
2.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确切地说是1943年。那个年代中国正在和日
本侵略者作战。
3.因为小男孩虽然年纪很小,但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他坚信中国人民不会屈于
压迫,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
4.表达了作者对小男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1、
1.无与伦比 小心翼翼
2.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
图案。仿写示例: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3.田野的美丽 快乐 喜爱 快乐
20 / 21
4.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 熟了的麦子、豆散发的清香
5.ABCDE
12、
1.mó biān
chēnɡ yì
kònɡ kōnɡ
2. C B
3.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
13、
1.D C A B
2.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3.C
4. 水 泥 草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
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
回来吃饭。
5. 引吭大叫 狂吠 局促不安 步调从容
14、
1. 桅子花 人 不行。因为“依偎”一词有主动倚靠的情态,更能体
现栀子花的可爱。 颜色和花香。
2.因为“我”为别人付出了许多的“关心与爱”,觉得别人也一定会认为自己
是可爱的。
3.让女儿体会到为别人付出爱,定会有爱的回报。
21 / 21
本文发布于:2023-11-16 19:3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34327217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年级语文下学期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