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 越 文 化
温州小吃:
① 灯盏糕:
外皮用米粉和黄豆粉拌和,肉馅是猪肉和白萝卜丝,用猪油炸制成金黄色,冷却后即可食。
因为它外形如古代的灯盏,因而取名叫灯盏糕。
② 县前汤圆:
县前汤圆始建清朝光绪年间,相传至今,久盛不衰。温州人视吃汤圆为吉祥,有汤团待
客的风俗习惯。县前汤圆选用上等糯米制作,口感细腻,久负盛名。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
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③ 长人馄饨:
1930年前后,一个乐清人在市区铁井栏口经营馄饨,馄饨皮薄馅鲜,用料讲究,有紫
菜、蛋丝、虾米等。煮出来的馄饨,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个子很高,人称
长人馄饨。
(注:用一两句话描述一种小吃。)
如:温州“长人馄饨”,制作精细,皮薄肉鲜,用碱适当,用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
浸酒虾米、尤其是汤清味鲜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受人欢迎,初到温州的外地人务必品尝!
如:茶山杨梅——万绿丛中点点红,茶山杨梅闻名遐迩。果大肉多核小,果色紫黑而有光泽,
品尝起来更是酸甜可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浙江省名特优水果品种。
《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嬉爽吃爽冇话讲。点心摊儿多兮多,一夜
吃到大天光。肚饿松糕馅皮肉,肚饱还想鱼丸汤。吃味道的江蟹生,龟脚花蛤太兰方。恁多
的麻什冇讲得,你讲吃爽吃勿爽。白茹烧饼脆又香,县前头汤圆麻心烫。长人的馄饨皮丝薄,
矮人松糕夹砂糖。饿了吃盘炒粉干,再来一碗鱼圆汤。家乡的点心几略多,包你吃饱亦吃爽。
自然景观
① 雁荡山:
位于乐清东北,临东海,据说主峰之一的雁湖岗有水荡,芦苇丛生,秋天雁群栖集于此,
故名雁荡山。雁荡山有奇峰、飞瀑、古洞。代表景点,如灵峰、大龙湫。
② 楠溪江:
位于永嘉,是瓯江最大的支流,因其古代两岸盛产楠木,故称楠溪江。这里以水秀、岩
奇、村古、瀑多闻名中外,具有一种柔媚之美。
(注:介绍温州一处风景名胜或拟一条温州旅游宣传语)
如:
雁荡山在乐清市境内,人称北雁荡。它的得名来自于“岗顶有湖,芦苇丛生,
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这句古语,被誉为东南第一名山,堪称寰中绝胜。分三个大的
景区:灵岩、灵峰和大龙湫景区。雁荡山以峰、洞、岩、石、泉、瀑、门、嶂称胜,
特别是那奇峰怪石,你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给它按上特定的形状。
如:山水温州、文化温州,是温州的两张名片。
《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山岭爬爬有雁荡,冷水
1
冰冰楠溪江。近便就有江心寺,洗浴泰顺氡泉烫。洞头度假鱼钓爽,南麂六月游儿忙。恁多
的地堂几略好,你讲嬉爽勿嬉爽。
温州戏曲:
① 南戏
又叫“永嘉戏曲”,产生于南、北宋之交,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戏剧。
② 瓯剧
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为中心的地方戏,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③ 温州鼓词
以温州瑞安方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始于明代,一把扬琴,一个圆竹鼓,右手拿着敲琴
的棒,左手拿着一个细绳连成的两片自相敲打的竹板。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
温州民俗:
1、《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
街福斗台眼看花。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
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
部分解析:(1)拜年的纸蓬包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
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礼品比较简单,大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
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
蓬包”,又名“高包”、“红包”。
(2)拦街福
是春季拦街祈福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民间有"春许冬还"的习俗,即在春天,要举行春
祈,祈求天神保佑当年丰收和一方平安。此习俗始于清代。
(3)清明踏青塌饼儿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
“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
2、另一童谣:
《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
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登高”
似“九层糕”,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糕点。);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
糕印状元。”
部分解析:
(1)正月灯
农历正月,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度春节。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
节)的活动最热闹,各式民俗灯艺纷呈辉映,可谓“万家灯火不夜天”。
(2)二月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温
州人习惯叫鸢。农历二月,风和日丽,正是孩子们野外放风筝的好时光。
(3)三月麦秆作吹箫
2
农历三月,正是农家麦子收成时节。孩子们凭着自己灵巧的小手,将晒在路旁的麦秆芯
折成一段,放在嘴里当箫吹,居然能吹出悠扬的声音来。
(4)四月四 做做戏
农家最闲是四月。所以在这个时节,剧团都纷纷下乡演出。孩子们也最喜欢跟随大人去
看戏,凑热闹。
(5)六月六 洗垢蹉
意谓在这一天是人们洗头、洗浴的最好时光。又因为农历六月份日照时间最长,老百姓
纷纷把去年底过冬的棉被拿出来晒太阳,防止发霉。
(6)九月九 登高送娘舅
九月九是重阳节,是象征老人幸福、长寿、安康的节日。过去每当重阳节,孩子们有送
“登高”敬献娘舅的习俗。“登高”似“九层糕”,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糕点。
(7)十月末 水冰骨
农历十月底,手伸到水里已经有刺骨的感觉了。这段时间多为阴天,感觉冷飕飕的,一
年中最冷的时节开始了。
(8)十一月 吃汤圆
农历十一月迎来冬至,温州人又叫“冬节”,温州人历来有吃汤圆、吃麻糍的习惯。汤
圆吃过又大一岁了。
(9)十二月 糖糕印状元
农历十二月,温州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糖糕过新年。一些人家还专门做了印着当官做状元
图案的糖糕,赠送给亲戚邻里,互讨吉祥。
3、除此还有些习俗:
(1)插香柚、插香
相传七月二十三日(或廿九),为“地藏王节”,在温州,俗称“地藏王菩萨生日”。民
间传说,地藏王是个肩负大地的神佛,一转肩,大地就会发生地震。此日,民间从早到晚,
禁水泼地,俗信污水倒地,地藏王生气,会发生天摇地动,房屋倒塌。是夜,温州民间有“插
香柚”的习俗,也有称“点柚灯”的。把柚球插在自家门前,烧一些金银纸,或供上一些祭
品,祷告神灵消灾得福,延年益寿。第二天把插在大门前的柚球取下,把柚切开,然后全家
把柚果吃尽,据说吃了柚果,可以避凶趋吉。
(2)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
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3)掸新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
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
也叫“掸新”。
温州名人:
① 谢灵运:
谢灵运422年出任永嘉郡守(当时永嘉郡包括了现在的温州、丽水部分地区和台州部分
地区)。他是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他的诗不仅使温州名扬海内外,也启迪了温州人民热爱
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影响深远。温州至今还留有许多纪念他的遗迹:如鹿城区有谢
池巷、池上楼等。(这是人文景观)
② 叶适:
号“水心先生”,永嘉人。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
3
物。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造就今天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③ 刘基(刘伯温)
明朝文成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人称明朝“开国文臣第一”。元
朝末年,朱元璋攻下浙江金华,礼聘刘伯温出山,拜为军事,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成为与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齐名的智星。
【刘伯温佚事——千里求师】:少年时来到安徽求师一位和尚,要过九座大山,穿越九道峭
壁,跨过九条大溪,刘伯温斩钉截铁地说:“伯温求师,哪怕什么悬崖峭壁,毒蛇猛兽,风
霜雨雪。”
④苏步青:
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著名教育家,平阳人。创立微分几何学派。学生时代,苏步
青一心都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
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本,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苏步青效应】:苏步青教授在见学生时说:“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
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因此,科学界把“培养超
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民间工艺:
①瓯塑:
瓯塑时温州独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是把浮雕与绘画艺术融为一体,被誉为“东方的
立体油画”。它酷似油画,却有传统的中国画、浮雕的格调,远看是画,近看是“塑”。在汉
代已经开始盛行,在宋代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这几年来,
作品又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庭装饰性壁挂。在北京大会堂、中南海会场都有瓯塑的装
饰。
②瓯绣
瓯绣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瓯绣技艺精湛,是我国六大名绣之
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是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绣,即指刺绣)
温州桥文化:
旧时温州因为河道纵横密布,于是有了很多桥,它们大多是石拱桥。众多的桥梁与蜿
蜒的河流,形成“门前流水,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蕖飘香”的水乡风光。
从东晋、南宋到清朝、民国,历朝历代的温州人不断建造着他们的桥梁。温州的桥名
很多,比如沧桥、双莲桥、四顾桥、八字桥、浦桥、卖麻桥、窦妇桥、瞒鼓桥、矮凳桥、万
里桥等。旧时有人把将军桥、洗马桥、水心桥、金丝桥、鲤鱼桥、道前桥、渔丰桥、打锣桥、
窦妇桥和南蝉桥串编成一首打油诗:“将军洗马过水心,金丝鲤鱼跳龙门,道前渔丰打锣桥,
窦妇面前问南蝉。”颇有几分情趣。温州的桥还可以用数字趣联:第一第一桥,第二第二桥,
第三三板桥,第四四顾桥,第五五马街,第六六峰桥,第七七佛桥,第八八字桥,第九九山
桥。温州的桥名还有以官职命名的,如状元桥、御史桥、榜眼桥、将军桥等;有以人名为名
的,如中山桥、高公桥、三郎桥、窦妇桥等;有以商业或手工业命名的,如卖鸭桥、卖麻桥、
瞒鼓桥等;有以吃食为名的,如芝麻桥、糖糕桥等;亦有取吉祥意的,如广利桥、万利桥、
旺增桥等;其他则长的有万里桥,高的有大高桥,矮的有矮凳桥,热的有火炉桥,冷的有冰
壶桥,还有如清明桥、飞霞桥、乘凉桥、雪花桥等。这些桥名都能演绎出动人的小城故事,
反映出小城的民俗风情。
4
本文发布于:2023-11-16 17: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278612171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瓯越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瓯越文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