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南方细石器
作者:杨特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第02期
【摘要】中国细石器及其工艺的分布是广泛而不平衡的,典型的细石器几乎都见于中国北
方并且长时间延续了下来,而中国南方的细石器遗址则分布稀疏。南北方细石器在分布、延
续、工艺上的差异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南北方两个存在细石器技术的遗址进行了
比较,希望能从中有所启示。
【关键词】细石器;虎头梁遗址;西樵山遗址
【中图分类号】TG174 【文献标识码】A
安志敏先生曾经把细石器定义为: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而产生细石核、细石叶并用细石叶
加工而成的工具。在比较两个遗址时,本文重点讨论了遗址中的楔形细石核。楔形细石核是史
前人类用于剥制细石叶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细石核。在虎头梁遗址和西樵山遗址中均发现了大量
的楔状细石核,下文重点对这些细石核的材质、制作工艺、形态等进行比较。
一、虎头梁遗址
虎头梁遗址于1965年发现于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村-八马坊村一带的桑干河左岸,是旧石器
时代晚期较晚阶段一个重要的细石器工业遗址。
据盖培和卫奇先生1977年的发掘报告,虎头梁遗址中发现的石制品有上万件之多,原料
均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燧石和流纹岩。在这些石制品中,石核共有279件。石核中以预制好
的石核占绝大多数,使用中期及废弃阶段的石核数量少,这一信息可能暗示我们,虎头梁遗址
是一个以加工石核为主的石器加工场。
作为虎头梁遗址的代表性器物,虎头梁楔形石核不仅数量大,而且还广泛具有特殊的预制
和剥片工艺,这一工艺被称为虎头梁技法或阳原技法。采用这个技法时,首先要修理出一个两
面的椭圆形石核,然后从一侧边截去一半,使石核一面平一面凸出,类似字母“D”字,随后在
台面上打下一个制动缺口,再纵向进行剥片。在《虎头梁遗址楔形细石核研究》一文中,作者
根据台面生成状况,还将虎头梁的楔形细石核分为I型和II型。
I型细石核:
此类细石核的最大特征是将台面修成刃状,台面向石核隆起一侧倾斜。石核毛坯主要采取
单面修整,多数情况下核体一侧较平坦,另一侧较圆凸。此类石核的台面多由外侧缘向内侧缘
方向单向加工,形成一个向核身凸侧倾斜的基础台面。这类细石核的基础台面不能直接用来剥
片,必须经过调整,得到有效台面后方能剥片。有效台面是以剥离削片的方式,从前缘上端纵
本文发布于:2023-11-16 14:59: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11799692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南方细石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南方细石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