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ted Manuscripts特约专稿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
Virtual Obrvatory and Astroinformatics in China
撰文 / 陶一寒 崔辰州
从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起到现今的“互联网+天文大数据”时代,天文学这门基于
观测的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观测设备和信息技术的
发展,率先迎来一场数据大爆炸。大规模巡天望远镜产生
的天文数据正在以TB甚至PB级的速度不断增长。应时代发
展的需求,天文学家和信息技术专家们正致力于通过先进
的信息技术实现全球天文大数据的融合和开放共享,打破
地域与时空界限,打造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密集型网络
化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平台——虚拟天文台。
用工具,制定各自不同的研发重点。
二、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
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始于2002年,作为国际虚拟
天文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完成它的
中国部分,引领中国天文学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新时
代”的使命,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发展及主要成就体现在以
下5个方面。
第一,系统平台建设。首先,应用云计算等最新的信
息技术,搭建符合IVOA互操作标准的China-VO系统平台,
为实现与国际上其他虚拟天文台项目的信息和数据共享创
造基础平台。
第二,国内外天文数据资源的统一访问。根据IVOA
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对国内外天文数据资源的无缝透明访
问,推动国内多波段跨数据集的天文学研究和教育。
第三,现有天文工具的集成。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
天文学领域已经积累了众多功能强大的科研软件工具,被
天文学研究者们广泛应用。在致力于研发新的天文工具的
同时,China-VO首先将这些已有的软件资源整合到虚拟天
文台平台上,方便天文学家们使用。目前,在China-VO平
台上集成了包括数据处理程序、数据可视化程序、绘图程
序、脚本语言、科学数据处理程序库、实用工具、虚拟天
文台程序等七大类上百种工具软件。
特约专稿Invited Manuscripts
为虚拟天文台资源中的一个节点,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天文
台平台实时了解LAMOST望远镜的观测和运行情况。
第五,公众科普教育。利用虚拟天文台的资源把整
个璀璨宇宙以数字化的形式带到普通人的身边,开展基于
真实科学数据的天文教育和科普活动,丰富公众的天文知
识。这是虚拟天文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也是中国虚拟天
文台的重要特点。中国虚拟天文台在科普教育方面为IVOA
的其他成员做出了引领作用。China-VO与WWT(WorldWide
Telescope,万维望远镜)项目紧密合作,利用WWT先进的
可视化技术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虚拟天文台丰富的数据
资源应用于国内的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并且已在国内多所
学校建成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供师生使用,未来将有更
多的天象厅落成,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国虚拟天文台为支撑
本文发布于:2023-11-15 15:1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032721216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