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更新时间:2023-11-15 13:25:25 阅读: 评论:0

回溯历史-转正答辩开场白

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2023年11月15日发(作者:手机三包法)

/王新同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长,38岁就成

“北京时间之母”在浩瀚宇宙中,就有一

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叶叔华星”这是国内第

一颗以女性名字命名的星星;她和团队建成

的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为我国的探月工程

作出巨大贡献;她还是第一个在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IAU担任副主席的中国天文学家。

202111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

家论坛上,传奇女院士叶叔华用英文演讲,

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冲上热搜榜第一!如

今,95岁的她依旧每天到天文台上班。有人

赞她是中国天文界最亮的那颗星!

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

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38岁,成为“北京时间之母”

作。就这样,夫妻俩在上海安了家。天文台工作的意义。建国之初,我们

叶叔华说,当时全国就这么一家还没有一份完整统一的全国地图,

今年95岁的中科院院士叶叔华,

完备的时间工作站,上午11点,下午必会影响到大型工程建设。很多省份

出生在广州一个清贫的牧师家庭。年

17点,通过电台发布时间讯号。工作

幼时,她经历日本侵华战争,饱受颠沛

流离之苦到广东连县求学,一个大通

铺的床位就让她觉得很满足。

1950年暑假,叶叔华和丈夫程极

条件很艰苦,在半地下室办公,而且只国各地。而测绘离不开天文授时,

一项工作是观测恒星,计算恒星时,出来。

换算成世界时。叶叔华知道,当时的条件,根本无

几名同事轮班倒,白天黑夜不间法满足国家对高精度授时工作的迫切

断地观测。冬天为了保证室内外温度需要。国务院要求科学院首先做好时

一致,就得打开观测室的活动屋顶,间工作。1955年,紫金山天文台调来

少热辐射对观测造成的影响。观测需骨干,又加强人员设备配置,工作状况

要手眼并用、全神贯注,而身材矮小的立马有所改观。

叶叔华需站在一块小平板上才方便操徐家汇天文台购置和改装了一些

作。南方的冬天湿冷,操作仪器时不仪器,在守时方面,从德国购买了一具

能戴手套,即使没有风,几个小时在室大型石英钟,使时间讯号发播的均匀

外,她的手指也常常被冻得发僵;夏天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接着又从俄

蚊虫多被一个劲儿地叮咬,她也只能罗斯学到光电中星仪技术,观测精度

忍受。马上就提高了。

每日重复性地观测,让人感到异由于徐家汇观象台在我国东端,

常乏味。但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叶叔发播的时间讯号在西部不容易接收

华在枯燥的数字记录中,逐渐理解了到。中科院便决定在西安附近选址建而丈夫程极泰则去复旦数学系工

有四个员工。叶叔华进入观象台的第

没有精确测量,3万测绘人员奔波在全

泰一起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那

时的她觉得天文是浪漫的。

令叶叔华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

却回答她:天文台只招男生,不要女

生。这对初入社会的叶叔华来说,

疑是一个打击,但倔强的她吃了“闭门

羹”后并不服气,提笔写了一封信,

当时的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列举了

五个“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张钰

哲被叶叔华的执着和追求感动,1951

年底她被录用,进入当时紫金山天文

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为徐

家汇观象台历史上首位女性研究员。

4

2022.04

设新的授时台,也就是现在的国家授应用前景,1973

时中心。

1958年,筹建我国世界时综合系

统的重担,落在了32岁的叶叔华身上。

她说,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两个时间

系统,一个在法国,39个天文台联合

组成;另一个是前苏联建的,17个天

文台做支持。而我国能用的天文台,

年,她提出发展

VLBI

25米的射电

望远镜,她就去

人生视界·

只有南京紫金山和上海徐家汇两处。

叶叔华受命带领团队反复试验、

校准,攻克数学模型难题。在全国天

文机构增设天文测时,历时6年,建立

了我国独立测算的世界时。通俗点

说,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北京时间”

是叶叔华团队当时校准的成果。

过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我国的时间基

1965年,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通

准。结果证明,其精确度超越了由4

国家共17个台站参加的苏联标准时刻

系统,跃居世界第二。科技部发表公

告向全国发播,北京时间”横空出世,

这年叶叔华仅38岁。她也因此被称为

为我国国防和经济“北京时间之母”

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把天文当做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恢复工作,回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

1970年,上山下乡”后的叶叔华

到积满灰尘的图书馆,翻看外国天文

学杂志,她急于知道外国同行这几年

到底在做什么。叶叔华发现世界天文

技术日新月异,进步了好几个量级。

比如新出现的VLBI甚长基线干

涉测量)的分辨率,比传统观测仪器提

高了几十倍,而且不需要电缆,各个天

文台站借助原子钟就可以连接起来,

距离可达几千公里。更让叶叔华振奋

的是,这一技术利用空间射电源还能

观测到银河系外……

由于这是一项新技术,成本又比

较高,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也鲜有人

问津。但叶叔华却敏锐地看到了它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术大心里。叶叔华家里收藏最多的是各种

发展VLBI的计

划终于被批准。

6米望远镜。

6

本文主人公叶叔华

后,与德国的100米望远镜做了首个欧

会”。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丈夫程极

亚大陆的联合观测,果然成功了。于

泰却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急需手术

是她就提出在中国的上海、乌鲁木齐

治疗。

和昆明三地建立25米的望远镜。叶叔

留在家中照顾丈夫,还是去美国

华清楚,在这三个地点组成全球最大

参加会议,叶叔华陷入两难,程极泰明

的三角形,其他国家都没有这个魄力。

白叶叔华此行的重要意义,如果这次

因为建设需要花很多钱,麻烦”

不去,就得再等4年,他鼓励妻子不要

也随之而来。当时的经费只够建两

放弃美国的会议。最终,叶叔华请求

个站,这就意味着乌鲁木齐和昆明只

医生尽早为丈夫做手术。丈夫手术3

能二选一。对此,叶叔华考虑得比较

天后,叶叔华安排好了后续事宜,毅然

长远,上海到昆明1000多公里,到乌鲁

踏上了征途。

木齐是3000多公里,要达到尽可能高

会上,叶叔华陈述时,遭到很多质

的分辨率,这个联网的距离就要尽可

疑,她舌战群儒,几乎每天都在平息充

能远,如果以后还要和欧洲联网,那么

满偏见的反对声。但令丈夫和儿子高

更应该建在乌鲁木齐。

兴的是,在那一次的“国际大地测量与

地球物理学术大会”上,叶叔华提出的

文台台长,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

198110月,叶叔华担任上海天

国际合作项目计划得以通过。

长。1983年,在叶叔华的带领下,上海

天文台在第一研究室建立了射电天文

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

1996年,叶叔华发起成立了“亚太

研究小组,从事VLBI技术的研究。

划,在上海启动,2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其中,APSG中央局总部设在上海天

准,紫金山天文台把该台发现的小行

1994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

文台,首届主席则由叶叔华担任。这

3241号命名为“叶叔华星”这是国

是第一位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

内第一颗以女性名字命名的星星!

文合作计划。

对事业,叶叔华永远都在拼尽全

阔的国际合作空间,准备前往美国参

19957月,叶叔华为争取更广

力,对丈夫和儿子,她只能把愧疚放在

2022.04

5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各样的石头,这都是她出差时,从各地Ifyouwanttoget

叶叔华潜心于天文事业研究的同时,给儿子带回来的礼物。不是因为儿子

也在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天文的科普喜欢这些,而是她常年出差在外,总想你想获得平等,必须为之奋斗。她提

工作。她热衷做一名热心社会科普事着给孩子带点东西作纪念,可是工作

业的志愿者,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一忙就忘了买礼物。这些年下来,板”“事实上,女性承担的家务和

间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家庭的责任更大,需要照顾小孩、

somethingyouhavetofightforit.如果

坏蛋’做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人,要让家庭和睦。作为一名女性,

95岁依然年轻,

一生都在打破“玻璃天花板”

工程”之前我国航天器最远只去过距量天文科普作品的启发和影响。叶叔大可颐养天年的叶叔华,如今依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探月

离地球8万公里的太空,而地月之间的华不断走进中小学校园,科普天文知旧每天到天文台上班,上午9点来到办

距离有38万公里。当时面临一个棘手识,解答科学疑问。公室,翻阅文献了解国际和台里的最

难题—卫星飞到月球附近要改变轨新进展,一直工作到下午。她说自己

道,需要非常精确的空间测量。叶叔观察20世纪我国能观测到的最后一次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在太空放两个

华说:如果飞船没有按照原定轨道月全食,并对孩子们进行科普。当天,

走,要么撞上月球,要么飞到很远的地由于天气寒冷和连日劳累,叶叔华发精密低频段射电观测,空中的两个射

方,这两个都是‘大失败’起高烧,但她仍然笑容满面地出现在电望远镜一旦与地面上的高科技设备

于是,她和上海天文台的同事跑现场。形成响应与配合,也许将为人类探索

到北京主动请缨,接受了任务,后来在半年后,有一位年轻的天文工作宇宙奥秘带来更大的惊喜和变革。

国际射电天文会议上,当她说出10者对她说:叶先生,您知道吗?正是作为首届“中国十大女杰”叶叔

钟内把VLBI测轨结果报到北京总部”华在天文上取得了如同星星一般耀眼

时,现场一片寂静,有吃惊,更有怀疑。了月全食的整个过程,被浪漫的天文的成就:与同仁奠基了我国世界时系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由上海、

乌鲁木齐、北京和昆明4个站组成的我才决定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叶叔

VLBI联测,从上海报到北京总部实际

只用了6分钟;到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了解这份浪漫。工程作出巨大贡献。有人称赞叶叔华

号任务时,VLBI测轨结果报到北京而更让叶叔华高兴的是,在她和是中国天文界最亮的那颗星,她却笑

的时间,更是缩短至1分钟!一些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推动下,上海着说:我只是一粒小小的芝麻,在漫

为更好发挥VLBI网的作用,2008天文馆终于在20216月正式开馆,漫宇宙长河中,不值得一提。

年,叶叔华再次提出,建设上海65米全今后将成为天文科普和教育的重要场

方位可动的天马射电望远镜。4年后所。叶叔华说,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业,这早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宇宙

落成,它也是亚洲第一射电望都市,上海一直没有一座天文馆,这是是如此浩瀚,人在宇宙中是何等渺小。“天马”

远镜!积压在她心里40多年的一个结。我要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多做些好的

嫦娥三号实时观测,使我国VLBI网的录电影《星河一叶》首映式在科学会思路十分清晰,宇宙的生命是无极限

201312月,天马”全程参加了2021年,有导演专门拍了一部纪

灵敏度,提高至2.6倍。叶叔华非常自堂举办。的,95岁的她,依然浪漫而年轻!

豪地说:未来不管航天器到木星、202111月召开的第四届世

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95岁的传奇女

话下。院士叶叔华,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

6

2022.04

课,并参与编辑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时作为一名职场人、一位科学家或者

等科普著作。工程师是很不容易的。其实叶叔华的

她常说,科学工作者自身就是科一生,都在不断打破“玻璃天花板”

普的最大受益者,自己从一张白纸到演讲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冲上热搜榜

成为天文学领域的专家,也是受到大第一!

70岁那年,叶叔华在黑龙江漠河

因为那次和您一起去漠河,亲眼见证

魅力和您专业有趣的讲解深深感染,统;建立亚洲首个具有三种新技术设

华听了非常欣慰,她希望让更多的人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为我国的探月

3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在深空开展

备的国际地面参考坐标基准站;建成

事情!现在叶叔华的身体仍然硬朗,

责编/伊和和

E-mail:**************

汉字的作文-青天有月来几时

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

本文发布于:2023-11-15 13:2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025925216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把天文当作一辈子的浪漫事业.pdf

标签:天文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