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

更新时间:2023-11-14 20:33:29 阅读: 评论: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热得什么填空

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
2023年11月14日发(作者:男人喝蜂蜜水壮阳)

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

200811月,中央编办下发印发并内部传达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下称《意

见》《意见》中,将现有事业单位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这三大类别,其中第二类从事公益服务的“真正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保留在事业单位序

列中,第一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逐步转为行政机构,而第三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事业单位将转制成为企业。

在上述事业单位转企工作中,人员安置方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经营性事业单位的

人事管理非常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

人员身份复杂:在经营性事业单位中,除了传统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外,也有一部分经营

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与部分员工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同时,还存在有劳务派遣工,

和非全日制用工等多种用工情况,人员身份非常复杂;

人事(劳动)关系复杂:由于各类人员的身份不同,和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的人事(或劳动)

关系也较为复杂,一般而言,传统的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和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人事管理关系,

以与一般企业和员工的劳动关系相区别。在普通企业中,员工要么在职,要么离职(少数情

况下有请长假现象),在企业中退休的人员都已纳入社会化管理;而在经营性事业单位,除

了在职、离退休状态之外,还存在一些如停薪留职、病休、内部退养及其他一些长期脱岗的

复杂情况;

单位性质复杂:由于各事业单位成立的原因不同,按其事业经费来源,有财政全额拨款、差

额拨款、自收自支等情况;

适用的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不明:现在我国的劳动人事法规,对公务员有《公务员法》,对企

业用工有《劳动法》等调整,惟独事业单位没有一套整体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

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工资福利、职工培训、考核奖励等缺乏较高层次的规范;

现行工资制度体系复杂:自建国以来,事业(及机关)单位历经四次工资制度改革,现行的

工资体系和企业通行的薪酬管理体系相比,对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又分

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适用不同的工资体系,并且各系统、各地事业单位转制情况差

异较大,除了国家规定的职等工资、岗位工资等项目外,很多事业单位还有项目(课题)工资、

兼职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股分红等多种工资模式,有些较早进行转企的单位

也实行企业化的薪酬制度,如年薪制等,复杂的工资体系加上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

行业盈利水平不一致,更加大了人员安置工作中确定各类人员转企后薪酬标准的复杂性;

养老和社会保障情况复杂:现有众多事业单位仍然实行着“退休制度”,由单位负责养老,

职工退休待遇与在职时几乎没有区别,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制,与企业职工相差甚大。由于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保障的的巨大差异,使得解决离退休

人员(及即将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成为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工作中最大的难点之一。

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必然会对部分机构进行撤、并、转制,基于事业单位上述的复杂情

况,如何分流、安置现有人员,以及确定人员的各项报酬、待遇,是事转企工作中无法回避

的问题。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中人员安置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经营性事业单位上述的复杂情况,在事转企工作中,一个合理的人员安置方案,应当

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

1. 定范围:首先明确所安置的人员范围。事业单位改制在各地、各行业开展的情况很不一

致,改制的力度、步伐也不一样,有些单位是全面转企,有些是部分转企,因此必须首

先要明确在改制过程中,需要进行安置的人员。安置范围一般包括改制单位的在册所有

员工(含离退休),及不在册,但和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管理的员工(有些地方称之为

“合同工”。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员工,和改制单位存在的是劳务关系,容易厘清,一

般不在人员安置范围之内体现;

2. 定基准:明确一个基准日期,以作为确认所有人员身份、编制、在岗在职状态的基准;

3. 定身份:即采用什么方式如何确定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身份。目前,各事业单位的编制

管理情况也较复杂,尤其是很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不需要财政拔付事业经费,

很多地方的编办对各单位申报的编制通常不予严格限制,只要单位具备支付能力,均予

以批准,同时也放宽了对出入编流程的管理。因此,在确定人员身份时,必须结合当地

编办的具体规定,结合改制单位的具体情况,必要时结合人员档案予以确认;

4. 定去向:人员安置的完整表述应为“分流安置”,对安置范围的人员,有些是转制后企

业不能接收的,必须予以妥善分流,包括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买断工龄、向外分流

和身份转换等多方式,在必要时依法予以相应的补偿;对拟接收的人员,也要本着双向

选择的原则,充分尊重安置人员的意愿,以顺利完成所有员工的身份转换工作;

5. 定合同:根据转企前对人员的身份认定,以及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依据《劳动法》

和《劳动合同法》,和进入转制后企业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根据相关规定,初次转企

时,如员工提出,转制单位应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此前已与转制单位订

立劳动合同的员工,如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签订无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

也应当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 定岗位:在事转企过程中,必然对原有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相应

地对部分人员的岗位进行改变,因此在方案中也要明确对各类人员进入转制后企业的定

岗办法;

7. 定薪酬:在转制后,原有的各类事业单位工资体系都应当逐步转变为现代企业的薪酬体

系。为保障转制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稳定的社会局面,可将安置人员原有收入的合理

部分暂定为进入企业后的薪酬标准,待转制工作完成后,通过科学的调研,建立市场化、

规范化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并制定相关的套改办法;

8. 定待遇:对于离退休人员,需要保证其退休待遇。包括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在我国社

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明确规定离退休(含即将退休人员)的退休

待遇标准,是稳定人心,实现转企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内容;

9. 定资金来源:目前为保证转制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各地一般采取社保承担按企业方法

计算的标准部分,差额由转制单位统筹解决,差额部分包括了基本退休待遇和医疗待遇。

同时,为支持各地事转企工作,一般都有5年过渡期的规定,在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社

保承担部分事业退休与企业退休标准之间的差额部分(此规定各地执行情况不一,需具

体了解)。由于离退休人员标准、差额等计算与发放较为复杂,资金来源也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在人员安置方案中一并予以明确。

三、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的分类方法

在人员安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清晰地对各类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是制定整个方案

的关键内容,分类方法和标准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到安置方案编写的水平。建议按如下逻辑

进行人员的分类

首先按是否在册进行分类,此处的“册”指转制单位的人员花名册。经营性事业单位一般都

有较严格的人事管理,花名册上的人员一般包括了和单位存在人事(劳动)关系的所有(含

离退休)人员;

其次按是否具有事业编制身份,是否具备事业编制身份,对其退休后的待遇影响巨大,因此

也是人员分类中的重点,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事业编制的认定办法予以详细的说明。

在具备事业编制的人员中,通常不需要区分是否有签订“聘用合同”;

再次按人员在岗状态,不在岗主要指离退休情况,另外,事业单位可能存在一些人事(劳动)

关系不明确的人员,包括一些停薪留职人员,不在岗但仍然与现单位存在人事管理关系的人

员,因病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岗位的情形,对于该类人员,应当首先与改制单位厘清人事(劳

动)关系,再行安置;

其他特殊人员,极少数劳教、正承担刑事责任、处刑事立案侦查程序中的人员,应依据《劳

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不予以建立劳动关系。上述人员如侦查程序结束且无

弄事责任者,可再行与转制单位协商安置办法。

五子连-愤世

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20:3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965209215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设计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人员安置方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