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1O期
2015年1O月
管理学报
Vo1.12 No.10
0ct.2O15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DOI编码:10.3969/j.issn.1672—884x.2015.i0.005
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
张 田 罗家德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中国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圈子”现象。尽管经历了现代化过程,圈
子仍然在组织的不同层面发挥影响力。在考察圈子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提供的角色系统、行
动规范如何影响成员个体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大陆地区某台资企
业的390名员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满意度的效
应后,不同的圈子角色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此外,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在使
组织受益的同时,也赋予个体圈子角色的正当性。
关键词:圈子;圈子角色;组织公民行为
中图法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84X(2015)10—1442—0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Guanxi Circles
ZHANG Tian LU0 Jarder
(Tsinghua University,Beij ing,China)
Abstract:Guanxi circle iS a special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in Chinese workplace,rooted from
the special type of Chinese social categorization which is named‘pattern of differences’.Based on in—
digenous psychology,this study has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guanxi circles’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at individual leve1. As informal organizations,guanxi cir—
cles provide the role system and the norms based 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which is different from
formal organization and rules.The empirical data was sampled from a hi—tech company which is fund—
ed by Taiwanese and located in Suzhou.In the survey,1 8 departments had a response rate above
8O .After excluding invalid and incomplete answers,we eventually obtained 390 valid respon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roles of circle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OCB after controlling 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job satisfaction.OCB can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or—
ganization and also help employees to balance his or her roles between the guanxi circle and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Key words:guanxi circles;roles in guanxi circles;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1 研究背景
作为与正式组织相克相生的存在,圈子是
一
“态度/价值观”、“宗教”、“生活方式”等基础上
的认同 ],表现为“团体格局”,成员间界限分
明_2]。中国传统社会则是一个“关系主义”社
会l_3“],以个人为中心,向外扩散建立自己的关
系体系,形成一个个伸缩自如的“圈子”,更多的
种非正式组织。不同国家中非正式组织的存
在方式和影响力不尽相同,圈子作为中国文化
中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人热衷结成圈子并受其约束,在某种
程度上,源自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即中西方人 部”、“工会”等身份团体;中国人则表现为圈子、
的“群体认同”格局有明显差异。西方社会的群
体认同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认同,是在共同的 尽管经历了现代化过程,技术和规范在中
收稿日期:2015-05-03
是“差序格局”的关系认同。在这种差异化的认
同基础上,西方人的结合方式更多表现为“俱乐
帮派等关系群体。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2053);清华大学校内自主科研资助项目(20121088015)
・
1442・
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一张 田 罗家德
国组织中已经变得更为必要,但关系的重要性 绕不同的权威人物(通常是领导)形成一个个
在中国社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罗家德等 ] “圈子”。罗家德口 首次将工作场域的圈子定义
发现,“圈内人”与领导者建立密切的私人关
系,并与领导者之间存在敏感而重要的交换,即
经常被委以重任和解决棘手问题}不仅在自己
的岗位上工作,更是在某种情境下充当领导者
的“分身”(如资源分配协调人、决策咨询者等多
重角色)。无疑这些圈内成员都承担了大量并 各自为政;或沟通联结、合纵连横,以实现自身
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任务。SMITH
等口 将这类自发性且不受到正式报酬制度所控
制的工作行为称之为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
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0CB),它超越了组
织所要求的标准,并未包含在正式的工作说明
书中,且这种行为确实对组织运作有正面帮助。
尽管oRGAN[ 强调0CB不受工作角色的限制, 圈层实现了中国人不同的社会交换需求。人们
但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圈子却赋予了成员与领导
者不同的关系角色,那么圈子带来的“额外”角色
系统在使得工作职责、权力和资源状况变得更为
复杂的情况下,对组织成员做出OCB有何影响?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个悖论——即“公私对 在工作场域中,重要的圈子通常围绕领导
立”:一方面,中国人只有在私人关系中才能找 或权力人物形成,这与中国人的权威人格有关。
到安全感,每个人都只相信私人关系,争相拉关
系为己服务;另一方面,在公共领域,大家又公
开地反对拉关系、走后门 ]。那么在这种矛盾 社会生活中找寻这样一种“家长式权威”来保护
的文化模式下,又该如何理解OCB在组织中的
涌现呢?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圈
子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提供的角色系统、行动
规范和动态(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以期验证
其对组织成员OCB的影响;同时,也尝试回应:
中国人如何在组织公共利益和自己归属的小圈
子中找到平衡。
2 研究假设
2.1圈子殛其特征
众多研究均指出 华人的领导与管理有别
于西方n ,即个体行动不是简单受到上下级或
是团队成员工作范围内互动的影响。事实上,
在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未分化的中国社会
中l“],个体往往置身于同领导、同事在工作内外
一
切互动累积形成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
也相应地承担起关系网络所带来的后果。一个
典型的中国人,必须在这张网络中根据人际互 (由“亲信”、“班底”组成)和外围(由熟人组成)
动的结果和未来目标来给自己定位,然后根据 之分,也有“圈内”和“圈外”的差别。最重要的
自己的角色和相应的伦理规范行事。
2.1.1工作场域的圈子概念
罗家德等 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倾向于围
为“由个人自我中心网发展而来的、规模较小
的、边界相对不封闭的行动集或者非正式团
体”。工作场域充满了跨越正式权力结构、命令
链条的以各种权力人物为中心的圈子,通常以
“某某的圈子”来指称。圈子之间或壁垒分明、
的影响力和目标。
2.1.2 圈子的文化心理
家庭是中国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单
位,它不仅提供了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且是资源
库 ]。杨国枢 将差序格局分为最内圈亲密的
家人、中间层的熟人到最外圈的生人。不同的
的不同心理需求被有效分类与区隔,节约了认
知资源,避免了不同关系需求导致的认知混乱。
这种差序的心理特征和关系结构模式自然地迁
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因此,圈子的结成
也就不难理解。
中国人从小经受父权型权威的规训,之后在社
会化过程中受到“官本位”文化的规训,倾向于
自己 ]。权威人物的圈子可为组织成员提供一
种心理保护与集体归属感。
TRoMPENAARS[” 发现,在人际互动的
性质上,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存在差异,即前者
是专一性的,某个领域中发生的冲突就只在该
领域中发生作用,不会影响其他领域的互动;后
者是发散性的,在某个生活领域中的冲突会波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16:1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949540215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圈子中的组织公民行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