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 《西游记》
全国视野2019湖南益阳、甘肃天水、贵州安顺语段阅读考查
【教材出处】统编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132~P138(《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朝小说家。
【内容概况】《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典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故事引人入
胜,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作品主题】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艺术特色】①全书故事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活生动;②个性化的语言、富有变化的句法、浓烈的生活
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③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奇异的神魔世界。
【内容提要】
结 构 简 介 相关内容
东胜神洲傲来国的花果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
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遂称“美猴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
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受一通背猿猴指点,下山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在
西牛贺洲得到菩提老祖指授,得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
讲孙悟空的
第一部招上天,任弼马温一职。后得知官职低便重回花果山。两独角鬼王来道喜,得知
分(第一此事后,一个鬼王提议其做“齐天大圣”,孙悟空称好,便置旗并自称“齐天大
至七回) 圣”,玉帝派人捉拿不成,太白金星再次建议招悟空上天。悟空管理蟠桃园,吃
身世和大闹
天宫等故
事,为后文
故事提供背
景材料。
云。回花果山后,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后闹龙宫讨得如意金箍棒(定
海神针),闯地府强销生死簿,玉帝派人捉拿,太白金星提议招降,于是悟空被
尽大桃。得知王母要开蟠桃宴会却没请他后,他便喝光仙酒,大闹宴会,偷吃太
上老君仙丹,逃回花果山。玉帝派托塔天王率天兵天将擒拿孙悟空。观音菩萨嘱
木叉相助,又荐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钢琢,击中悟空。
悟空被押回天界,玉帝传旨处死。太上老君将其投入炼丹炉,反使他炼成火眼金
睛。悟空跳出八卦炉后大闹天宫(八卦炉中逃大圣)。玉帝请来如来佛祖,降服悟
空,将其压在五行山下(五行山下定心猿)。
如来因南膳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去西天取
经,劝化众生。观音菩萨在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分别度化孙悟空、猪悟能、
沙悟净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徒弟,又度白龙给取经人做脚力(如来说法、
第二部
分(第八
至十二
回)
介绍小说的观音访僧)。唐太宗开科取士,海州陈光蕊中状元,被丞相之女殷温娇的绣球打
另一主人公中,做了佳婿。但在江州上任途中被贼艄刘洪、李彪谋害。殷温娇产下一子,抛
唐僧,交代流江中,被金山寺和尚法明所救,取名江流,十八岁受戒,法名玄奘。长老诉其
西天取经的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以极刑。陈光蕊还阳。
缘由。 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唐僧出世)。泾河龙王因赌卦少降雨水,触犯天条当斩,
求唐太宗救命。丞相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太宗之魂被追入阴司对证,还生后建“水
陆大会”,请玄奘主行法事,开演诸品妙经。观音显像,点化玄奘去西天取真经
(观音显像化金蝉)。唐太宗封玄奘为“御弟圣僧”,赐号“三藏”。唐僧出关西
第 1 页 共 7 页
去。
唐三藏西行,出离边界即落入魔洞,得太白金星解救。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
救出悟空,赐号行者(五行山下收悟空)。悟空打死强盗,唐僧抱怨,悟空一怒而
写孙悟空与
猪八戒、沙
和尚一起保
护唐僧去西
第三部庄观,大闹五庄观。在白虎岭,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悟空打死好人,又加上
分(第十八戒进谗言,赶走了悟空。在黑松林,唐僧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智激猴王,使悟
三至一空回来收了怪物,师徒几人继续前行。在平顶山莲花洞,勇斗金角、银角大王,
百回) 屡经磨难,降伏二怪。在乌鸡国除妖,火云洞智擒红孩儿,黑水河遇鼍龙,车迟
天取经,一
路战胜各路
妖魔鬼怪,
历经重重磨
难终于到达
西天,取得
真经、修成
正果的故
事。
去。观音化身老母,给唐僧一顶嵌金花帽,一道紧箍咒,骗悟空戴上嵌金花帽,
金箍嵌入肉中,以此约束悟空。后在鹰愁涧收白龙马,降伏从观音院窃走袈裟的
熊罴怪(祸起观音院),在高老庄收服猪悟能(计收猪八戒),唐僧为其起名八戒。
在黄风岭遭到黄毛貂鼠精暗算,悟空请须弥山灵吉菩萨降伏此怪(黄风岭之难)。
流沙河收悟净,庄院内黎山老母、普贤、文殊、观音四圣试禅心。途经万寿山五
国斗法。通天河遇阻时,请来观音收服妖怪。金山青牛作恶,被太上老君收服。
途经女儿国,蝎精淫戏唐三藏,被昴日星官收服。后悟空路上打死强盗,又被师
父赶走,六耳猕猴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让小妖假扮唐僧师徒,欲骗取真经。
真假美猴王相斗,最后如来识破假悟空,悟空将其打死,重归取经队伍(真假美
猴王)。在火焰山,悟空三调芭蕉扇。祭赛国扫塔辨奇冤。后误入小雷音寺、盘
丝洞,大战狮驼岭、三探无底洞、传艺玉华县、天竺收玉兔、遇二仙收人事,最
后取得真经,返归东土,修成正果。
【主要人物】
1.孙悟空: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火云洞智擒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
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假合真形擒玉兔
辨识
关键词
称谓变
化
相貌特征:毛脸雷公嘴、孤拐面、火眼金睛、头戴金箍、一身黄毛
武器:如意金箍棒
技能: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
石猴(出生时)→美猴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遂称“美猴王”)→孙悟空(学
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庭所封官职)→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
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
三次离
师
经典情
节
大闹天宫(第五、六回):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
丹后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抛出金
钢琢帮助二郎真君,最后悟空被擒。
第 2 页 共 7 页
八卦炉中逃大圣(第七回):孙悟空因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天庭无法处置,因此被推入八卦
炉中,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蹬倒八卦炉,逃了出来。
收服熊罴怪(黑熊精)(第十六、十七回):在观音院,悟空卖弄锦襕袈裟,引起金池长老的贪心,
要火烧唐僧师徒,悟空借来避火罩护住唐僧,施法助火烧了禅院。混乱中,袈裟被黑熊精窃走。
悟空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黑熊精,最终找回袈裟。
大战黄风怪(第二十、二十一回):师徒三人来到黄风岭,唐僧被虎先锋捉走,后猪八戒打死虎
先锋,悟空为营救师父与黄风怪打斗,被黄风怪三昧神风吹伤双眼,护法伽蓝帮忙治好眼疾。
悟空变成一只蚊子飞入洞中,探知黄风怪最怕灵吉菩萨,便请来灵吉菩萨帮忙收伏妖怪,原来
黄风怪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因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恐金刚拿他,在此地成精作怪。
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五庄观,猪八戒撺掇孙悟空去偷人参
果,徒弟三人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悟空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镇元大仙扣留,两番逃走
都被抓回。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师徒才得以继续西行。
尸魔三戏唐三藏(三打白骨精)(第二十七回):
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第三十二至三十五回):孙悟空通过变化,骗得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的三件宝贝,但因不会使用反被吸进葫芦。孙悟空谎称被化成了脓水,趁机逃脱,后又化作小
妖再次偷得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和金角大王打斗时,孙悟空用一根毫毛变作假身,真
身到洞里偷得玉净瓶,把金角大王吸进玉净瓶,之后遇到太上老君收回诸宝,金角大王、银角
大王化为金银二童子,返归大罗天。
乌鸡国除妖(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乌鸡国国王被狮子精推入井内淹死,狮子精变成了国王,
国王托梦求告唐僧搭救,八戒、悟空从井中救出国王,并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
王。假国王恐战不过孙悟空,于是变成了唐僧,因不会念紧箍咒被识破,师兄弟三人正要把妖
怪打死,被赶来的文殊菩萨制止,将狮子精带回。
车迟国斗法(第四十五、四十六回):车迟国国王命唐僧师徒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赌求雨。
虎力大仙先登坛作法,被悟空使计,无雨降下。唐僧登坛,悟空暗中施法,风雷大作,暴雨倾
盆。又赌高台坐禅、猜柜中之物、利刃砍头、剖腹剜心、油锅洗澡等,悟空一一使计,三大仙
皆死。
通天河遇阻(第四十七回):观音座前莲花池内金鱼修炼成精,在通天河岁食童男童女。悟空和
八戒分别变作童男童女,打退妖怪。妖怪作法,使通天河封冻,诱唐僧上冰上行走,将其摄入
水府,观音菩萨赶来,把金鱼精收回南海。
大闹金洞(第五十至五十二回):唐僧、八戒、沙僧被妖魔独角兕大王用计捉去,悟空前来搭
救,金箍棒反被独角兕大王的圈子套走,请众神帮忙也失败了。最后悟空请来太上老君,降伏
第 3 页 共 7 页
了妖怪。原来独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其圈为老君的金刚琢。
三调芭蕉扇(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误入小雷音(第六十五、六十六回):唐僧师徒经过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
是妖怪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铙,亢金龙救出悟空,老妖赶来,众神都被装入搭包。夜半悟空为
众人松绑,妖怪追出后又装去众人。悟空走脱后请来真武大帝手下诸神,也被妖怪装入搭包。
弥勒佛降临,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怪。
计盗紫金铃(第七十回):悟空等人为救朱紫国的金圣宫娘娘,与麒麟山赛太岁交战,却因其有
经典情
节
紫金铃,悟空打不过。后几经周折,在金圣宫娘娘的协助下,终于盗得妖王的三个紫金宝铃,
救出金圣宫娘娘。
误入盘丝洞(第七十二、七十三回):盘丝洞中的七女妖把前来化斋的唐僧吊上房梁,悟空用毫
毛变成众鸟,灭了守洞毒虫,救出唐僧。七女逃脱。唐僧师徒来到黄花观,观主多目怪是七女
的师兄,他用毒茶毒倒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请来毗蓝婆菩萨,菩萨用金针将其制服。
狮驼岭斗三魔(第七十四至七十七回):狮驼岭狮、象、鹰三魔王要抓唐僧来吃,悟空变成小妖
进洞打探,被看出破绽,吸入宝瓶。悟空用救命毫毛打穿瓶底钻出,又被狮怪张嘴吞下。狮怪
饮药酒欲毒死悟空。悟空在其肚里耍酒疯,将其折磨得死去活来,使得狮怪答应送师徒四人过
山。不料三魔王不守信用,又摆阵大战悟空,唐僧师徒全部被擒。三魔王烧火开锅子要把他们
蒸了吃。悟空救出唐僧等,却被三魔王察觉后又捉回去。悟空请如来收走三魔王,师徒四人过
了狮驼岭。
天竺收玉兔(第九十三至九十五回):在天竺国,唐僧被月宫玉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
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二人打斗之时太阴星君赶到,带走玉兔。悟空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
主。
二仙收人事(第九十八回):师徒四人到达灵山,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
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只得返回雷音寺,奉上唐王所赠紫金钵盂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
回东土。
①桀骜不驯、敢于反抗压迫。如:大闹天宫。
②不怕困难、无所畏惧、不轻易放弃。如: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
正面评
价
③重情重义、忠心耿耿、敢作敢当。如:大闹五庄观中,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唐僧四
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四人捉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承担责任,接受惩罚。
④聪明机智(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如:a.善于透过让人迷惑的假象认清妖怪的本来面目(“三打
白骨精”集中体现)。b.斗争中注重了解敌情,根据不同的斗争对象,变换不同的策略和战术(如
“三调芭蕉扇”和“车迟国斗法”)。
第 4 页 共 7 页
⑤爱憎分明、正直无私。如:三打白骨精。
⑥嫉恶如仇、行侠仗义。如:a.在比丘国救了一千多个小孩儿。b.在青龙山降伏犀牛怪,百姓不
用再进贡酥合香油。c.在凤仙郡为百姓解决旱灾。
①喜欢“戴高帽”。如:唐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为劝悟空重出花果山救唐僧,转述小白龙
的话,夸悟空是有仁有义的君子,不计前嫌。悟空询问为何不提自己的名号,八戒趁机谎称妖
精咒骂悟空,激怒了他,悟空这才重出花果山。
反面评②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如:车迟国斗法。
价 ③滥杀无辜。如:第五十六回中师徒四人在西去途中碰上了强盗打劫,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
为救师父,悟空打杀了两个强盗,之后又将剩余的一伙人打得死的死,伤的伤。
④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冲动冒失。如:五庄观偷吃人参果,悟空被误解多吃了一个人参果,
因不能忍受道童的斥骂,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
2.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辨识 相貌特征:猪头人身、獠牙、长鼻大耳、身粗肚大
关键词 技能:三十六变、腾云驾雾 武器:九尺钉耙
称谓变化
天蓬元帅(在天宫掌管天河兵马)→猪刚鬣(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猪悟能(菩萨给其摩顶受
戒,起的法名)→猪八戒(为让其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的别名)→净坛使者(佛祖册封)
原来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下天界,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
生平经历 三十六般变化,能腾云驾雾。在唐僧取经路过云栈洞(高老庄)时被收服,成为孙悟空的帮手,
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计收猪八戒(第十九回):在高老庄,庄主的小女儿被一长嘴大耳的妖怪强占。悟空变作高小姐
模样,百般戏弄这长嘴大耳妖怪,追赶至云栈洞,得知妖怪原为天蓬元帅,被贬下界误投猪
胎。经观音收服,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遂引其拜见唐僧。唐僧给其赐别名“八戒”,
经典情节
收做第二个徒弟。
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
决心。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撞得嘴肿头青,最后被绷在树上。
义激美猴王(第三十一回):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向悟空求助,悟空
不愿帮忙。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激怒了他,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①善良憨厚、聪明机智。如:义激美猴王。
②知错就改。如:在云栈洞与孙悟空赌斗不已,但在得知唐僧是他等候的取经人后,便丢了
正面评价 钉耙,任孙悟空绑缚,做了唐僧二徒弟,保护其西天取经。
③战斗勇猛,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降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帮手。如:a.大战流沙河。b.
黄风大王手下的虎先锋摄走唐僧后又出洞与悟空打斗,招架不住要逃走时被八戒一耙打死。
①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意志,遇到困难就要散伙回家。如:a.八戒与沙僧被黄袍怪打败,沙僧
被抓,八戒回来后得知师父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关了起来便要散伙,被白龙马劝住。b.得知老鼠
精要与师父成亲便要散伙。c.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晕唐僧,八戒误会唐僧已死,提出散伙。
反面评价
②喜欢搬弄是非。如: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打死的是凡人。悟空辩解后唐僧将信将疑,
八戒趁机进谗言,最后导致唐僧将悟空赶走。
③贪恋女色。如:a.在高老庄强占高小姐。b.四圣试禅心。
④贪吃贪睡,爱占小便宜。如:a.在五庄观,见童子吃人参果就怂恿悟空去偷。b.去化斋、巡
山,他总是偷懒睡觉。c.大战黄袍怪时,他扔下沙僧,谎称出恭,钻进草丛睡觉。
第 5 页 共 7 页
3.唐僧:四圣试禅心→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女儿国遇难→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
辨识
关键词
称谓变化
相貌特征:相貌轩昂、丰姿英伟 法器:九环锡杖 宝物:锦襕袈裟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
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
女儿国遇难(第五十五回):师徒四人进入西梁女国,国王愿以一国之富招唐僧为夫。悟空让唐
经典情节 僧假意应承下来,换取通关文牒后趁机与徒弟们共同西行。将要离开时,蝎子精摄走唐僧。
悟空三人不敌蝎子精,观音菩萨让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收服了蝎子精。
①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如:拒绝了女儿国国王提出的亲
事,四圣试禅心、遇到老鼠精时都不为所动;陈家庄、凤仙郡、寇员外的宴酬和斋赠都没有
正面评价 使他停下西行的脚步。
②慈悲善良。如:a.把自己的白布小衣给孙悟空穿,挑灯为孙悟空缝制虎皮裙。b.在乌鸡国宝
林寺遇国王的鬼魂后让悟空、八戒前去搭救。c.在凤仙郡让悟空帮忙求雨。
①易信谗言、好坏不分。如:三打白骨精。
反面评价
②迂腐。如:在万寿山五庄观不敢吃人参果。
③胆小怕事。如:a.在蛇盘山,白马被小白龙吞下,他痛哭流涕,不知所措。b.宝林寺住持不
让师徒几人住宿,唐僧忍着眼泪走出来。
4.沙僧:打碎玻璃盏→木叉奉法收悟净→真沙僧怒打假悟净→小雷音寺遇难
辨识
关键词
称谓变化 以河为姓,所以姓“沙”。后来唐僧见他落发后的模样颇有和尚之风,因此给他取了别名“沙
相貌特征:红焰发、不黑不青蓝靛脸、脖戴九个骷髅 武器:降妖宝杖
卷帘大将(在天庭时的官职)→沙悟净(观音点化后所赐法号)→沙僧(下凡后因为在流沙河为妖,
和尚”,简称“沙僧”)→金身罗汉(佛祖册封)
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玻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以吃人为生。后在流沙河
生平经历 被唐僧收为徒弟。后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及白龙马一起去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后,功德圆满,被封为金身罗汉。
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二回):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失败后钻入水
经典情节 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点明唐僧取经
人身份。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①忠厚诚恳、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如:a.西行路上牵马挑担,从不言辛苦。b.一心一意保护
唐僧西天取经,从不说放弃。
①知错能改,有向善之心。如:与八戒等大战流沙河,得知唐僧是他等候的取经人后,便拜唐
僧为师,诚心皈依佛门。
③意志坚定。如:a.唐僧因不听悟空劝阻被红孩儿纵风摄走,悟空心灰意冷提出散伙,八戒附
正面评价 和,沙僧劝住大家。b.四圣试禅心时不为所动。
④秉性善良。如:a.八戒因贪色被菩萨绷了一夜,沙僧见后不忍,上前解了绳索将其救下。b.
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
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痛哭失声。
⑤机智。如:黄袍怪疑心百花羞公主送信去宝象国请兵来救,要杀她,拿她与被擒的沙僧对
质。沙僧急中生智,说是国王将公主画影图形,唐僧因较早时被捉在洞中见过公主,向国王
第 6 页 共 7 页
说起,派自己前来,与公主无关,这才救了公主一命。
反面评价 逆来顺受,不会反抗。西行路上唐僧和师兄不论让他干什么,他都服从。
5.白龙马
称谓变化
经典情节
敖烈(西海龙王三太子)→白龙马(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音菩萨点化)→八部天龙马(佛
祖册封)
鹰愁涧收白龙马(第十五回):唐僧和孙悟空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被鹰愁涧中戴罪苦度时光
的西海龙王之子吃掉了。观音赶来,将他变成白马,随唐僧取经。
①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如:一路上驮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正面评价
②赤胆忠心,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如:在宝象国,白龙马听说唐僧被黄袍怪诬陷为虎精,
变作宫娥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后见到猪八戒,苦劝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来救师父。
③知错能改。如:在鹰愁涧吃掉唐僧的马后,在菩萨度化下变为白马,驮唐僧取经。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18:4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87258990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