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油】⾼考语⽂选择题常见出题陷阱
⾼考语⽂选择题出题陷阱
⼀、以偏概全(对句⼦的理解)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般替代个别,从⽽使考⽣作出错误
的判断。
如“如果某⼀天机器具备了⼈类的重要品质,机器将享有⼈类所有权利。”这就是以部分替代整体。
全国卷I 科技⽂“中条⼭的历史考证”的第5题A项仅仅强调中条⼭的⼭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明起源的黄⾦地
段”的证据。
因此,在阅读⽂章时,⼀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些”“有些”“⼏乎”“除……之外”“到……为
⽌”“绝⼤多数”“全都” “全部”“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中⽣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中推断出来。
如:上海卷第2 题的C项:“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根据原⽂来看,
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
因此,考⽣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合理地推断出来。
三、张冠李戴(概念)
主要指命题⼈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使考⽣误⼊歧途。
如:“⽂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个群体在⼀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式。” C项将“显性⽂化”的帽⼦戴在“⽂化的浅显层
次”上。
四、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般有两种情况:⼀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是强加因
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如“当⼼脏收缩时,钙离⼦就流进⼼脏细胞;当⼼脏舒张时,钙离⼦就从
⼼脏细胞中排出。”⽽与之相关的原⽂是:“当钙离⼦流进⼼脏细胞时,⼼脏就收缩;当钙离⼦从⼼脏细胞中排出时,⼼
脏就舒张。”两相对照,就可以发现选项恰恰是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茶被称为绿⾊保健饮料,⽽绿茶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因⽽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根据原⽂,“在制作过
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是所有绿茶的⼀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较。
所以 A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因此,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定要在原⽂中找出相关的句⼦,⽐较⼀下,仔细分析有⽆因果关系,或者因
果关系是否倒置。
五、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盾⽽⾔有主要⽭盾和次要⽭盾,就原因⽽⾔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有主要⽅⾯和次要
⽅⾯。命题⼈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和“次要”的⼀⾯倒置。
“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原⽂有“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笔巨领茶
利收⼊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根据原⽂,在宋
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些”,因此, 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
次颠倒。
次颠倒。
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清楚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六、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类胚胎⼲细胞可以产⽣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原⽂中只是在“⼩⿏”⾝上实
验,⾄于在⼈类⾝上得以实现,“还需要⼀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因此 A
项中“已经证实”就明显地设置了把“未然”当作“已然”这样的陷阱。
七、信息遗漏
就是命题者在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导致信息不全⾯。
如“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个世纪,⽽⼈⽣太短,所以⼈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不通的。”对应的原⽂
是:“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然的尺度来衡量——⼈的⼀⽣太短暂,⽽它所要求的是若⼲个世纪。
”相对照⼀下就会发现答案 C项少了“这些”这两个修饰语,⽽“这些”是指上⽂所说的“那些有害甚⾄致命的物质”,⽽并⾮全
部的化学药品。
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题设计⽅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曲解原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意思发⽣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要求选出对“全球⽓候变暖
是⼈类⾃⾝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理解不正确的⼀项,答案 D项“因雷击和⾍害……⽇益减少,⽽⼈类对此却束⼿⽆策” 。⽂
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类对灾难已是“束⼿⽆策”,答案D曲解了原⽂的意思。
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
有⽤信息,跳出命题⼈设置的陷阱。
九、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是指代错误。
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脏仍能保持在⾮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只要弄清楚原⽂第⼆⾃然段“随着温度的
降低,⾮冬眠动物的⼼脏细胞排除钙离⼦的能⼒明显降低,⽽此时冬眠动物的⼼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
内容,就能判断 C项是错的。因为,“此”指代“⾮冬眠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脏细胞排除钙离⼦的能⼒明显降低”,那
么,与“⾮冬眠动物”这⼀特征“相反”,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脏细胞排除钙离⼦的能⼒反⽽提⾼,这也就必将导致⼼
脏的舒张加强。因此说“保持”“原状不变”就是不对的。
解答此类试题,要留⼼⽂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
容,结合语境判断。
⼗、逻辑错误
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内容进⾏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
式有两种。
⼀是条件不充分。
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必将被⼈所利⽤。”此项推断依据是“澳⼤利亚的沙尘乘着
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利、新西兰、法国……减缓酸⾬的发⽣”,但原⽂只是
说曾给这三个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类利⽤”的结论,条件不充分。
⼆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例如“⼀旦⼈类能够控制⼤⽓层中⼆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
将远离⽇本。”原⽂是说全球⽓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存”“昔⽇绕道⽽⾏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本”,但不能
反过来说,因为⽓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
⼗⼀、答⾮所问。指选项与题⼲在关系上毫不相⼲,答与问游离。答题时可⽴即把这样的选项当作⼲扰项。⽐如题⽬
问“不能作为‘ 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作⽤’这⼀观点的根据的⼀项”,D项为“在发现HP之前,⼈们⼀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
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事实上原⽂讲得很清楚,HP是⼀种“特殊的蛋⽩质”,⽽⾮遗传基因,⽽且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
⾄今也未破译,所以该项在逻辑上根本不能成为推断的依据,显然是⼲扰项。
⼗⼆、断章取义
如题⽬是要求考⽣找出不⽤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名时所⽤证据的⼀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 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
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中就有⼈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
定“飞廉铜马”⼀名原因的⼀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中这句话的后⾯还有这样⼀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
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名的依据。
⼗三、偷换概念
如《铜奔马正名》第3 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中,有许多⽤燕⼦⽐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就是偷换概念,原⽂的表述
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古诗⽂中的“燕”并⾮现在⼈们说的“燕⼦”,两者不是同⼀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
试题时,对⽂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05:5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825950230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三加油】高考语文选择题常见出题陷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三加油】高考语文选择题常见出题陷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