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基础知识
培训简要
第一部分 药品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药品的基本分类
第三部分 药品基础知识在销售工作中
的实际运用
第一部分 药品基本概念
药品的概念
指是一种特殊商品,既有准确的治疗疾
病功能、又有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
使用禁忌的商品,与其他商品有本质的
区别。
不良反应
副作用:在药物治疗计量时,出现的与治
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例如:普利类 剧烈的干咳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积蓄过多时
危害身体的反应
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
药品的特性:
1、有明确的批准文号。
2、有明确的标识:适应症、禁忌症、
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生产批号、
有效期等。
给药途径 决定药物的吸收
1、口服给药:最常见的方式
不易口服给药的情况:
A、刺激较大及消除过快的药物——硝酸甘油
B、病人丧失吞咽能力
C、在胃肠中被酸碱度破坏的药物——青霉素
D、只有注射给药才能起到左右的药物——硫酸镁
2、舌下给药:舌下血管丰富,吸收快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3、直肠给药:血流量丰富,吸收好
——肛肠疾病、痔疮等(塞药2cm)
4、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5、其他给药途径:吸入给药、鼻腔给药、
局部给药、经皮给药
药物代谢与排泄
1、药物代谢 肝脏,其次肠、肾、脑
2、药物排泄 肾脏、胆汁、乳汁、
汗液、泪液
3、同一药品具有多个别名(一药多名)
4、同一种药有不同的称呼。(通用名、商品名、商标名)
西药质量和效果
1、西药保护期20年,过保护期
全球人类共享,按统一标准
仿制。
2、全世界仿制品按统一标准生
产。
3、价格差异因素。
价格差异因素
①、生产成本 ③、销售渠道
②、放料标准 (+5%) ④、市场调控
⑤、操作方式:临床、OTC、流通。
中药的特性
1、国家批准中药新药保护期为8-15年。
2、用料不同,效果差异巨大。
3、配方不同,效果差异巨大。
第二部分 药品的基本分类
根据零售药店药品质量管理(GSP)的要求
• 药品与非药品分开
•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 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 一般药品与易串味药品分开
• 危险药品单独陈列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
方,在医师的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
品。缩写为RX。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
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
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
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缩写为
OTC
零售药店常见的
药品基本分类
1、抗菌药类 7、抗风湿类
2、抗结核药类 8、循环系统用药
3、抗真菌药类 9、呼吸系统用药
4、抗病毒药类 10、消化系统用药
5、抗寄生虫药类 11、泌尿系统用药
6、解热镇痛类 12、内分泌系统用药
13、妇科用药
14、抗过敏用药
15、维生素及矿物质类
16、皮肤科用药
17、五官类用药
类别一 抗菌类药物
几个重要概念的区分
1、抗菌药:对细菌具包括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抗生素和人
工合成抗菌药物。
2、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等)产生的具有抗病
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3、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广谱、窄谱
4、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如: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
5、耐药性: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各种微生物势必加强其防御
能力,抵御抗菌药物的侵
入,从而使微生物对抗菌药
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这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
现象
避免耐药性产生的原则
1、能用窄谱,不用广谱
2、能用低级,不用高级
3、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
4、病毒性感染、预防性疾病不用抗
生素
抗生素的分类
1、ß—内酰胺类抗生素
A、青霉素类抗生素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V钾→窄谱
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等
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
B、头孢菌素类
一代头孢: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等
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二代头孢: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
适用于肺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其他组
织器官感染
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 头孢他
美脂等
适用于严重感染
四代头孢:目前为针剂
适用于重症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代数提升,其肾毒性的副作用越小,但是耐药性却越来越强。
C、其他
克拉维酸
是一种新型的ß—内酰胺抑制剂,与ß—
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能够增强抗菌效
果。
最常见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
第一代 红霉素、吉他霉素、螺旋霉素、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第二代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 泰利霉素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常见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
小诺霉素、大观霉素
注意:最大的副作用在于造成耳毒性耳
聋,终生残疾
4、四环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第二代 多西环素
米诺环素
美他环素
注意:不建议长期服用,典型不良反应是
“四环素牙”
5、氯霉素类抗生素
常见药物:氯霉素
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
注意:副作用较大
6、人工合成抗菌药—氟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类
第二代 吡派酸、西诺沙星
第三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
星、环丙沙星、西帕沙星
第四代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7、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
• 常见药物
磺胺甲噁唑(5种名称)
甲氧苄啶(TMP)——单用耐药性强,
现用于与某些抗
生素合用,称“增
效剂”
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
排泄的主要器官:肾排泄
特定群体抗菌药物的应用
一、肾功能不全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
1、选用本身毒性轻微的抗菌药物
如:大环内脂类(阿奇霉素首选)
2、选用对肾没有明显影响的抗菌药物
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但不能大剂量
3、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避免使用四环素、
土霉素
二、肝功能不全者的抗菌药物运用
1、肝功能不全的抗菌素运用
首选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情况严重的要减量服用)
2、肝功能不全时避免使用的抗菌素
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
三、老年人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合理运用原则
1、宜多用杀菌剂,不用抑菌剂
2、减少联合用药,安排好用药主次
3、小剂量循序渐进服用
常见的中成药抗菌药
• 黄连素→痢疾、肠胃炎
• 大蒜素→肺部、消化道感染
• 鱼腥草素→慢性支气管炎
• 板蓝根、大青叶→上呼吸道感染、流感
• 咽炎、单纯性疱疹口
• 咽、流行性腮腺炎
• 穿心莲→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
• 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
• 呼吸系统感染
类别二 抗病毒类药物
病毒的特点:
1、病毒可复制
2、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有的病毒会有潜伏期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1、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胸腺肽
2、抗流感病毒药:金刚烷胺、氨酚烷胺
3、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碘苷
4、抗艾滋病毒药:齐多夫定
5、抗乙肝病毒药:拉米夫定、乙肝疫苗
类别三 抗真菌药
1、唑类抗真菌药→广谱抗真菌药(深、浅)
常见: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2、抗浅表真菌感染药
常见:特比萘芬、咪康唑、克霉唑、灰黄
霉素、制霉菌素
类别四 呼吸系统类药物
主要针对:咳、喘、痰三个症
状入手
呼吸系统药物分类
1、平喘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麻黄碱
茶碱类:氨茶碱、多索茶碱
2、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
3、祛痰药
氨溴索、羧甲司坦
类别四 妇科用药
雌激素类:乙烯雌酚、尼尔雌醇
孕激素类:黄体酮
避孕药类:短效、长效
抗早孕类:米非司酮
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类:甲硝唑、替硝
唑、双唑泰栓等
第三部分 药品基础知识在工
作中的实际运用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表现
肾阴虚的典型症状
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
肾阳虚的典型症状
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
肢发凉、喜热怕冷等
水蜜丸和浓缩丸的区别
比较项目 水蜜丸 浓缩丸
概念 指药材细粉用蜂蜜和水为指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或提取浓缩成浸膏,与适宜
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的辅料或药物细粉制成的丸剂
制作工艺 把药材细末用水蜜粘和 将方中某些药物煎汁浓缩成膏或与其他药末混合后
在干燥再调和成丸剂
单粒含量 含量低 含量高
服用人群 糖尿病禁服或慎服 不含糖增加了服用人群
安神补益篇
常见药品的搭配——老药新用
用 药 原 则
1、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
2、药物治疗:短期﹑小剂量间歇使用催眠药物改善 症状
3、尽量服用中成药,减少西药的介入,降低毒副作用
助睡眠的常用搭配
保健品
VB1的搭配
谷维素的搭配
豆腐果苷的搭配
天麻素片的搭配
老药——谷维素的3种新用途
1、细菌性痢疾(空腹,100—200mg/次,3次/
天、连用3—4天)
2、消化性溃疡(30mg/天,2个月溃疡可愈合)
3、慢性荨麻疹(20mg/次,3次/天,连服15
天—3个月)
药品功效分类
1.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
耳子、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怪柳。
(二) 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
萍、木贼。
2. 清热药:
(一) 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
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
(二)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三)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
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
山豆根、马勃、青果、锦灯花、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
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
四季青、绿豆。
(四)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 清虚热药: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3、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三)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4、祛风湿药:
(一) 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崭蛇、乌梢蛇、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
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 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
山龙、丝瓜络。
(三)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
5、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草果。
6、利水渗湿药:
(一) 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葫芦、枳椇子、泽漆、蝼蛄、
荠菜。
(二)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
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
(三) 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四) 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灶心土。
12、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
(二)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
花。
(三)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
(四)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 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皂荚、旋覆花、白前、猫爪草。
(二) 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湖、桔梗、胖大海、海藻、
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三)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苑、款冬花、马兜铃、琵琶叶、桑白皮、葶苈子、
白果、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
14、安神药:
(一) 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二)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远志。
15、平肝息风药:
(一)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叶、生铁落。
(二)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鈎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16、 开窍药: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17、 补虚药:
(一) 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
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
(二) 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乹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
(三) 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
(四) 补阳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玉竹、黄精、名党参、枸杞子、墨旱莲、
女贞子、桑葚、黑芝麻、龟甲、鳖甲。
18、收涩药:
(一)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须。
(二)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三)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刺猬皮、椿皮、鸡
冠花。
19、涌吐药:
常山、瓜蒂、胆矾。
20、功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硫磺、白矾、蛇床子、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21:1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94883213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药品基础知识及功效分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药品基础知识及功效分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