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

更新时间:2023-11-12 19:22:48 阅读: 评论:0

爱在左右-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老至)

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

2016-06-02 中小学写作教学

解析习作“精准知识”教学的着力点

听吴勇习作指导课《学写新闻报道》沙龙纪实

整理:倪潜梅

话题背景

20151224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勇先生在第二届“金陵

特级话语文”活动中执教了《学写新闻报道》。这节课让听课老师耳

目一新。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要不要教知识,教什么样的知识,如

何教知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入的思考。听课后,海门市“儿童阶梯

习作”工作室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沙龙纪要。

主持:倪潜梅

参与:张海燕、顾冬梅、陆锦华、张海兵、俞丽美、杨艳、朱慧

红、黄春玲、赵平

张海燕(海门市实验小学教研组长,海门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对于写作知识,我以前都是回避甚至排斥的。总觉得写作是一种

能力,并不是背几个知识点就能形成的,死教知识,会限制学生言语

表达的自由。可是,在吴勇老师的《学写新闻报道》这堂课上,我看

到了精彩的一幕,吴老师教了很多“写新闻报道”的知识,学生并没

里觉得多教了也无益,关键是日常的阅读积累和浸润,潜移默化地产

生习作能力迁移。与此相对的事实是,美国等国家,是有专门的“作

家培养机构”来传授专业写作知识的。“作家是可以培养的”,我们

应当坚定这样的信念:写作是应该“教学”的,而且要进行“精准知

识”的教学。吴老师设计的《学写新闻报道》,让人真真切切地感觉

到,学生是切切实实地学会写新闻报道了,而不似一般的教学设计那

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

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此时,如果我们只关注生命与生命间的个性

化语言,不及时积累精准的言语知识,就会发现孩子说的话永远长不

大,言语表达积极性高,习作水平不见涨。为此,精准知识是托起孩

子在习作星空飞翔的暖暖气流。

杨艳(海门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吴老师

的“精准知识”教学,很好地弥补了学生的知识缺陷,也弥补了习作

教学中知识教学的缺陷。

杨艳:吴老师生有一双慧眼,能一下看透文字表象下面涉及表达

的丝丝缕缕,转化为以供儿童学习借鉴的言语知识,并迅速催生相应

的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机制,将零散无序归整成步步为营的内

特文体样式逐步解密的过程。

黄春玲(海门市能仁小学教师,海门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是的,印象最深的是“对比教学”!吴老师出示了改写成新闻报

道的一则例文《“上帝的怒火”纯属无稽之谈》,此例文本身就是极

富智慧的创造——一则学生对于此文的前身《天火之谜》是熟稔的,

所以,一堂课的知识是否精准,首先在于教师对课的核心目标和教学

重点的把握是否精准。

杨艳:需要指出的是,精准知识的生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

写新闻报道》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教材提供了样例,教

参也给予了此次习作指导的要点:题目要突出主要内容,开头要交代

陆锦华:吴老师这节课,个人感觉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描述:一是

层次分明,步步为营。新闻报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应当掌握的精

准知识有哪些,个个击破,好不含糊。二是力求多变,灵活掌握。通

过比较,筛选正副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现场修改,内化写作知

识。这样,使学习不断处在新鲜感之中。三是反复渗透,潜移默化。

光是一个从整体上梳理知识点的顺口溜就反复出现了三次,再加上过

“认识”“了解”到“实践”“写作”,最后由“评价”收尾,这是

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不会到习得的完美过程。三是“法度”。“异

文对比”明晰新闻报道特质、“例文测试”构建新闻报道框架、“习

作评析”斟酌新闻报道文句等,学生从“悟法”“明法”到“践

法”“评法”,可感而有效。

俞丽美:为了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吴老师创设招募小记者的情

境,来强化言语实践活动,既加深对精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潜移

默化地引导孩子关注新闻,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学生便处

于主动地位,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情境交流中,吴

老师“即时”的捕捉素材现场指导,,孩子们在分享互评中把握了写

心。

朱慧红:吴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拼劲”。拼之一是

鼓动挑战。吴老师在课堂上多次用挑战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比如

“想当记者吗?那可是无冕之王哦!”“最优秀的小记者在哪里?我

们欢迎你加盟!”“全部通过的,为自己鼓掌!”这些语言无疑为课

堂增添了活力。拼之二是放手质疑。课堂上学生对于新闻标题与新闻

内容相互质疑,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精准知识,另一方面又生动了课

堂,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

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

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吴老师设计的“拼”

环节,打开了学生的“学”位,做到情动而发,时刻保持了积极的心

态去学习。

顾冬梅:我有一个观点,其实不必刻意把“精准知识”生成和完

成的过程分开。课堂中,“新闻报道要诀”的产生是师生不断地比较,

一再地优选的结果,而正是这过程使“知识”更好地为孩子们所熟悉。

生成的过程就是习得的过程,生成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最终的表

达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成了学生的一种个体需求,这种需求是学生自

然地在对之前已经形成的习作知识的实践应用之中得以达成的。所以

这两个过程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杨艳:我还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堂课“精准知识”的教学。一篇

习作教材,往往隐藏着一个潜在的言语交往语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角色”——儿童以怎样身份进入写作;二是“读者”——这篇

习作主要写给谁来读;三是“目的”——这篇习作主要达成怎样的功

能;四是“语体”——这篇习作写成什么样子。我们要好好琢磨,充

第四版块:精准知识,要往哪儿去

黄春玲:毋庸置疑,当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突围”着

“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 之重围时,存在问题是,作为其“指导者”

的我们,缺少的正是习作的精准知识和有效的指导策略。那么,如何

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这样的精准知识和有效的实施策略呢?

杨艳:当下的习作课堂,因为教师习作能力也有限,没有文章学、

写作学、文学阅读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本身也提炼不出多少指导

们共同努力,进一步实践研究,让“精准知识”解放儿童的思想,呵

护儿童的成长,释放习作教学的“生产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新学期寄语写给自己-过汉口

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9:2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8816889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转发:沙龙精准知识:习作教学“教”的着力点.pdf

标签:网格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