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遥感技术》
一 名词解释
1.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
遥感 :
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
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 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3. 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自身发射和对自
然辐射的反射能量。
主动遥感 :
被动遥感 :
4. 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
大气窗口 :
段。大气窗口是选择遥感工作波段的重要依据。
5. 电磁波谱 :
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其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波长最
短的是γ射线。
地物反射波谱 :
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6.
7. 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瑞利散射 :
8. 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波长差不多时的大气散射。
米氏散射 :
9. 空间分辨率 :
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
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10. 辐射分辨率 :
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
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二 问答题
1.遥感的物理基础
地物的电磁波特性、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窗口、地物反射太阳
光谱的特性、地物的热辐射、地物与微波的作用。
2.简述遥感平台与平台类型划分
遥感平台根据运载工具的类型可以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航天平台:
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
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地面平台: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
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
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3.可见光和近红外传感器为什么在阴雨天气环境中进行遥感作
业效果差?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就可见光和近红外而言,被云层或其他粒子反射回去的比例
最大,反射约占30%,散射约占22%,吸收约占17%,透过大气达到地面的能量仅占入射
总能量的31%。阴雨天气时,反射比例会变得更大,影响到遥感作业的效果。实际上,
除气象卫星探测云层外,大多数被动遥感传感器都选择无云天气观测,这时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衰减就只考虑散射和吸收了。
4.简述遥感技术的特点
1 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
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2 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3 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1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 时效性;3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 经济性;5 局限
性。)
5.论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方法与步骤。
一 基本思路:把存在几何畸变的图像,纠正成符合某种地图投影的图像,且要找到
新图像中每一像元的亮度值。
二 具体步骤:
1)计算校正后每一点所对应原图中的位置;
2)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
三 计算方法:
1)建立两图像像元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2)求出原图所对应点的亮度:最近邻法、双线性内插法、三次卷积内插法。
四 控制点选取:
1)数目的确定:最小数目;6倍于最小数目。
2)选择的原则:易分辨、易定位的特征点:道路的交叉口,水库坝址,河流弯曲点
等。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6.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
主要步骤:
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1)网格数据生成
(2)与遥感数据配准
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3、配准复合
(1)栅格数据与栅格数据
(2)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课本P130)
7.目视解译的主要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
等。
2 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法。
3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
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4 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
标地物的方法。
5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
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8.遥感图像解译分为那两种?详细说明?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
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
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
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
解译。
9.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1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2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读物体性质或高
度。
4 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5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
构。
6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7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8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9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10.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合适
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 室内详细判度:统筹规划、分区判度,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去伪存真、静心解
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
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11.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方法?有何区别?
监督分类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区或训练区,用训练区中已知地面各类地
物样本的光谱特性来“训练”计算机,获得识别各类地物的判别函数或模式,并以此对
未知地区的像元进行分类处理,分别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1)、最小距离分类法;(2)、
多级切割分类法;(3)、特征曲线窗口分类法;(4)、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
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即相似度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
法。(1)、分级集群法;(2)、动态聚类法;
两种分类方法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的
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此为监督
分类的不足之处。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
当两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12.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
丰富的信息量;
直观形象性;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现势性强。
13.遥感影像地图概念?按照内容分为那两种?
概念: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
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按照内容分为普通遥感影像地图与专题遥感影像地图。
按照传感器不同,分为航空摄影影象地图.扫描影象地图和雷达影象地图。
14.三原色的概念?
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
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红、绿、蓝为三原色。
15.数字图象和图象数字化的概念?
数字图像:遥感数据有光学图像和数据图像之分。数字图像是能被计算机存储、处
理和使用的用数字表示的图像。数字图像的表示:矩阵函数
数字化:要获得遥感数字图像,必须利用数字化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设备,把一幅
模拟图像送入计算机转化成遥感数字图像,即变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这一转化过程
称为图像的数字化。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8:5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863072137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遥感——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遥感——精选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