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11-12 13:36:39 阅读: 评论:0

林秀晶-自述材料范文

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付园慧)

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 __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

度。

第二条 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

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 __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

本制度。

第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

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

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条 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

求,按照《中华人民 __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

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

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

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

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八条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

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

为人民币。

第九条 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

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 __境内的

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

种外国文字。

第十一条 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

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

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

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

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

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

会计期间内确认。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

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

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

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十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

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

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

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十二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

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十三条 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一节 流动资产

第十四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

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

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本制度所称的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

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照业务发生

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存款应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名称和存款

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有外币现金和存款的企业,还应当分别按人民币和外币进行明

细核算。

现金的账面余额必须与库存数相符;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当

与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本制度所称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

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第十六条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

1(1)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应当按

照以下原则核算:

()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

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

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

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

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

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

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

投资成本。

3.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

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本制度所称的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的备

抵项目后的净额。如“短期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跌价准

备后的净额,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

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

以原材料换入的短期投资,如该项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的,则换入的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还应当加上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

税额。以原材料换入的存货、固定资产等,按同一原则处理。

()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

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

或利息除外。

()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

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

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第十七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

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

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第十八条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并按照往来户

名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带息的应收款项,应于期末按照本金(或票面价值)与确定

的利率计算的金额,增加其账面余额,并确认为利息收入,计入当期

损益。

()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

并不再计提利息。

()企业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债务人在债务重组时以低于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

的,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营

业外支出。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作为

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果接受多项非现金资产的,应按接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

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进

行分配,并按照分配后的价值作为所接受的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

值。

3.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作为受让的

股权的入账价值。

如果涉及多项股权的,应按各项股权的公允价值占股权公允价

值总额的比例,对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并按照分配后的价

值作为所接受的各项股权的入账价值。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的,应将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

收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

中进行登记。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应收债权,按本制度规定的一般应收

债权进行会计处理。

本制度所称的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

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或有收益,是指依

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收益,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

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

第十九条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

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1)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

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税

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限在1年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成本、

费用。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

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第二十条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

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

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

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存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实际成本按以下

方法确定:

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

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费用和按规定应

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购入的商品,按照进价和按规定应计入商品成本

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

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费用等,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

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

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加工的商品,以商品的进货原价、加工费用和按

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4.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

本。

5.接受捐赠的存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的,按

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实际成本:

6.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

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

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

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存货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

项税额和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

项税额,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7.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

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

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8.盘盈的存货,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作为实际成

本。

()按照计划成本(或售价,下同)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对存

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应当单独核算。

()须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

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

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低值易耗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物、周转材料等应在领用时摊销,

摊销方法可以采用一次摊销或者分次摊销。

()存货应当定期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盘点结果如果与

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

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

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

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盘盈或盘亏的存货,如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

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

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

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

映。

第二节 长期投资

第二十一条 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

时间准备超过1(不含1)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

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应当单独进行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第二十二条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初始

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

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

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

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

权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

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

定确定受让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

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

下规定确定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和补价,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4.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

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

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

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

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

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

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

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

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20%以上,但

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

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

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

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

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

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

面价值。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投资

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

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

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初始投资成本超过应享有被投资

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初始投

资成本低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不低于

10年的期限摊销。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企业应当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

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律、

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如承包经营企业

支付的承包利润、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作

为负债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作为当

期投资损益。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

得的部分,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企业在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

损时,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如果被投资单位以后各期实

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

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计算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确认投资

损益时,应当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也应当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改

为权益法,应当自实际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

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时,按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作为股权投

资差额,并按本制度的规定摊销,计入损益。

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

或重大影响时,应当中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改按成本法核算,并按投

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新的投资成本。其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

现金胜利时,属于已记入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新的投资成本的

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

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初始

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

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处置股权投资时,应将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

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第二十三条 长期债权投资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长期债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

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

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权利息,作

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金额较小,

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债

权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债权投资的,应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

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

以下规定确定换入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

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

下规定确定换入长期债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

券利息、未到期债券利息和计入初始投资成本的相关税费,与债券面

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

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

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购买以及

转换为股份之前,应按一般债券投资进行处理。当企业行使转换权利,

将其持有的债券投资转换为股份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

后的余额,作为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处置长期债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债权投资

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

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

备后的净额反映。

第三节 固定资产

第二十五条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

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

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

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

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

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应当编制成册,并按照管

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

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送,或备置

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预计净残值、预计使

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

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

以说明。

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第二十七条 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

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

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必要的支出。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技实际

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

入账价值。

外商投资企业因采购国产设备而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增值税款,

冲减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

账价值。

本制度所称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企业(承租人)

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加上由企业(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但是,

果企业(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

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

确定企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则购买价格也应包括在内。

其中,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

价值。

企业(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悉出租

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采用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

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

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知悉,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

现率。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

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

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

价值。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

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

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

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

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

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

纳的契税、耕地?加盟啊⒊盗竟褐盟暗认喙厮胺选?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

付的买价、增值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

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如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

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

的库存材料。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

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

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第二十九条 企业的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

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工程项目较

多且工程支出较大的企业,应当按照工程项目的性质分项核算。

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

算。

第三十条 企业的自营工程,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

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

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

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

第三十一条 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试运转所发生

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

态前所取得的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

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

或按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第三十二条 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

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

成本;如为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

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第三十三条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

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

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

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

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第三十四条 下列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房屋和建筑物;

()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

()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

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

的折旧额,作为调整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

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

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调整原已计提

的折旧额,同时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各项目。

第三十五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

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

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

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

依据。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

于企业所在地,以供投资者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外报

送,或备置于企业所在地的有关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

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

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

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

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对于接受捐赠旧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入

账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

旧。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

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

应当在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

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

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第三十七条 企业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

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

在两次大修理间隔期内各期均衡地预提预计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并计

入有关的成本、费用;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

修理费用在下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

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第三十九条 由于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等原因而发生的固定资产

清理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第四十条 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

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

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

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

期营业外收入;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

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如盘盈、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

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

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

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四十一条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出售、清理、报废和内部

转移等,都应当办理会计手续,并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者固

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

第四十二条 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

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

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

减项反映。

第四节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四十三条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

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供长期资

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

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

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

不能作为无形资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计量。

得时的实际成本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

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

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

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

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

()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

定换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

2.支付补价的,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和补价,作为实际成本。

()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实际成本: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

第四十五条 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

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

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

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该项无形资产获得成

功并依法申请取得权利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

资本化。

第四十六条 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

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

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

()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

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

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

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

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

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第四十七条 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

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

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

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

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四十八条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

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出租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本制度有关收入确认原则确认

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时,确认出租无形资产的相关费用。

第四十九条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

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十条 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

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

1)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

良支出等。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

费用处理。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

均摊销。大修理费用采用待摊方式的,应当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在下

一次大修理前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

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

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

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

溢价中不够抵消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

;若金额较大的,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

均摊销,计入损益。

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

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

当月的损益。

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

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第五节 资产减值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

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

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

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

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

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

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

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

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企业应当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委托贷款本金与

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委托贷款本金的差额,应当计

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

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本制度所称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

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

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可收回金额是

指投资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出售

投资所得价款减去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

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

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

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

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企

业所在地。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

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

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

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

坏账准备。

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

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

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

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

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

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

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第五十五条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

;

()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

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

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第五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

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

价值的,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

()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

的迹象。

第五十八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

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

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

发生严重恶化;

()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

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

整顿、清算等;

()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九条 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

计提减值准备。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全额计提减值

准备: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

价值的固定资产;

()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

()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第六十条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

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

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

值的情形。

()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

预期不会恢复;

()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

价值;

()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第六十二条 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

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

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

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

余额。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冲减已提的减值准备。

已确认并转销的资产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应当相应调整已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照重大会

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即企业因滥用会计估计而多提的资

产减值准备,在转回的当期,应当遵循原渠道冲回的原则(如原追溯

调整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追溯调整至以前各期;原从上期利润中计提

的,当期转回时仍然调整上期利润)不得作为增加当期的利润处理。

第六十三条 处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以及债务重组、

非货币性交易、以应收款项进行交换等,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

准备。

第六十四条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应当查

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长

期投资等,如债务单位或被投资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

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

(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资产损失,冲销已计提的相关资产

减值准备。

第六十五条 企业在建工程预计发生减值时,如长期停建并且预

计在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也应当根据上述原则计提资产

减值准备。

第六十六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

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六十七条 企业的负债应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

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

第六十八条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1)或者超过1年的

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

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第六十九条 各项流动负债,应按实际发生额入账。短期借款、

带息应付票据、短期应付债券应当按照借款本金或债券面值,按照确

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

第七十条 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

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资本公积,或者作为损失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股份有限公司,应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

作为股本,按应付债务账面价值与转作股本的金额的差额,作为资本

公积;

2.其他企业,应按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作为实收

资本,按债务账面价值与转作实收资本的金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后未来应付金额小于债务重组前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

入资本公积;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支出的,应将或有支出

包括在未来应付金额中,含或有支出的未来应付金额小于债务重组前

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应将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在未来偿还债务期

间内未满足债务重组协议所规定的或有支出条件,即或有支出没有发

生的,其已记录的或有支出转入资本公积。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未来应付金额等于或大于债务重组前应付

债务账面价值的,在债务重组时不作账务处理。对于修改债务条件后

的应付债务,应按本制度规定的一般应付债务进行会计处理。

本制度所称的或有支出,是指依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支

出。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节 长期负债

第七十一条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各项长期负债应当分别进行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列项目

反映。将于1年内到期偿还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作为一

项流动负债,单独反映。

第七十二条 长期负债应当以实际发生额入账。

长期负债应当按照负债本金或债券面值,按照规定的利率按期

计提利息,并按本制度的规定,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或当期财务费用。

按照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的企业,因时间性差异所产生

的应纳税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单独核算,作为对当期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第七十三条 发行债券的企业,应当按照实际的发行价格总额,

作负债处理;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与债券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债券溢

价或折价,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于计提利息时

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第七十四条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企业,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

行以及转换为股份之前,应按一般公司债券进行处理。当可转换公司

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份或资本时,

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可转换公司债券账面价值与可转换股份面值的差

额,减去支付的现金后的余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企业发行附有赎回选择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其在赎回日可能

支付的利息补偿金,即债券约定赎回期届满日应当支付的利息减去应

付债券票面利息的差额,应当在债券发行日至债券约定赎回届满日期

间计提应付利息,计提的应付利息,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

第七十五条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资产

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

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并将两者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

应在租赁开始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和长期应

付款的入账价值。

第七十六条 企业收到的专项拨款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待拨款

项目完成后,属于应核销的部分,冲减专项应付款;其余部分转入资

本公积。

第七十七条 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指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

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包括手续费等。

除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他借款

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本制度所称的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

项。

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按以下规定处

理:

()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的处理:

1.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专项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所购建

成本;将发生金额较小的发行费用(减去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

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向银行借款而发生的手续费,按上述同一原则处理。

2.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除发行费用和银行借款手续费以外

的辅助费用,如果金额较大的,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

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所

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对于金额较小的辅助费用,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的处理

1.当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

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应当开始

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1)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

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2.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利息、

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满足上述资本化条件的,在所购建的

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所

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所

发生的,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每一会计期间利息资

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

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

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为: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一笔专门

借款,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

上的专门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

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

金加权平均数×100%

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专门借

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

权数。

在计算资本化率时,如果企业发行债券发生债券折价或溢价的,

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

率作相应调整,其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利率=

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折价(或溢价)摊销额专门借

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3.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外币专门借款,其每一会计期

间所产生的汇兑差额(指当期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利息所发生的汇兑

差额),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予以资本化,计

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4.企业发行债券,如果发行费用小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

的利息收入,按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减去发行费用后

的差额,视同发行债券的溢价收入,在债券存续期间于计提利息时摊

销。

5.企业每期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

期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金额。

在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时,与专门借款有关的利息收入不

得冲减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所发生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

费用。

6.企业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购建某项固定资产的,

如专用拨款、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等,在募集资金尚未到达前借入的

专门用于购建该项固定资产的资金,其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募集资金

到达前,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募集资金到达后,在购建该项

资产的实际支出未超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时,所发生的借款费

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实际支出超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的资金时,

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但在计算

7.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指每一单项工

程或单位工程,下同)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

并且为使该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

完成,则这部分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

本,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

完工,但必然等到整体完工后才可使用,则应当在该资产整体完工时,

其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而直接计入当

期财务费用。

8.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

续超过3个月(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

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

期财务费用,直至购建重新开始,再将其后至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

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

如果中断是使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程

序,则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仍应计入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借款费

用的资本化;以后发生的

借款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直接计入财务费用。

第七十八条 本制度所称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

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时,可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

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

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

运转或营业时;

()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

;

()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

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

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第七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

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

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第八十条 企业的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

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一般企业实收资本应按以下规定核算:

1.投资者以现金投入的资本,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

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

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2.投资者以非现金资产投入的资本,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

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

3.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

日的汇率折合;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因汇率不

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合作期间

归还投资者投资的,对已归还的投资应当单独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

中作为实收资本的减项单独反映。

1.公司的股本应当在核定的股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

内发行股票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

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2.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

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

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

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第八十一条 企业资本(或股本)除下列情况外,不得随意变动:

()符合增资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增资的,在实际取得投

资者的出资时,登记入账。

()企业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的,在实际发还投

资时登记入账。采用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在实际购入本企业

股票时,登记入账。

企业应当将因减资而注销股份、发还股款,以及因减资需更新

股票的变动情况,在股本账户的明细账及有关备查簿中详细记录。

投资者按规定转让其出资的,企业应当于有关的转让手续办理

完毕时,将出让方所转让的出资额,在资本(或股本)账户的有关明细

账户及各备查登记簿中转为受让方。

第八十二条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

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等。资本公积项目主要包括: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

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

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

;

()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

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的资本公积,

业按其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

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

按转入金额入账;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接受外币投资因所采用的汇

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

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也在本项目核算。

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或股本)

第八十三条 盈余公积按照企业性质,分别包括以下内容:

()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盈余公积包括:

1.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

盈余公积;

2.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

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3.法定公益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

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时,

当将其转入任意盈余公积。

企业的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股本)。符合

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

1.储备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

经批准用于弥补亏损和增加资本的储备基金;

2.企业发展基金,是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

取的、用于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批准用于增加资本的企业发展基金;

3.利润归还投资,是指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规定在合作期间

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第八十四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

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

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

和计量各项收入。

第一节 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入

第八十五条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 件均能满足时予

以确认: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

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八十六条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

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

;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

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减让;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

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第八十七条 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

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

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

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有关

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数字。

第八十八条 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

劳务时确认收入。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

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

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劳务的

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当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劳务的完成程度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已完工作的测量;

()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

()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第八十九条 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

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

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

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为当期费用,确认的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

损失;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

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第九十条 提供劳务的总收入,应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

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应当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

第九十一条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

用费收入。

()利息和使用费收入,应当在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利息和使用费收入,应按下列方法分别予以计量:

1.利息收入,应按让渡现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

2.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

算确定。

第二节 建造合同收入

第九十二条 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资产或者在设计、技术、

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数项资产而订立的合同。

()固定造价合同,是指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或固定单价确定工

程价款的建造合同。

()成本加成合同,是指以合同允许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

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

第九十三条 建造工程合同收入包括合同中规定的初始收入和

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

合同变更,是指客户为改变合同规定的作业内容而提出的调整。

因合同变更而增加的收入,应当在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

并且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时予以确认。

索赔款,是指因客户或第三方的原因造成的、由建造承包商向

客户或第三方收取的、用以补偿不包括在合同造价中的成本的款项。

企业只有在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这项索赔(根据谈判情况判断)并且对

方同意接受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将因索赔款而形成的

收入予以确认。

奖励款,是指工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时,客户同意支付给

建造承包商的额外款项。企业应当根据目前合同完成情况,足以判断

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既定的标准,并且奖励金额能够

可靠地计量时,才能将因奖励而形成的收入予以确认。

第九十四条 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成本应当包括从合同签

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

用。

直接费用包括耗用的人工费用、耗用的材料费用、耗用的机械

使用费和与设计有关的技术援助费用、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

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

用、船舶等制造企业的销售费用、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

的财务费用和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直接费用在发生时应当直接计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应当在期

末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与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

如合同完成后处置残余物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冲减合同成本。

第九十五条 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收入及费用应按以下原

则确认和计量;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

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完工百分比法,是指

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1.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以下4

条件:

(1)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2)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3)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

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4)为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

计量,以便实际合同成本能够与以前的预计成本相比较。

2.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以下2

条件:

(1)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1.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

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作为费用;

2.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费用,不确

认收入。

()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当在完成时确认合

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当将预计

损失立即作为当期费用。

第九十六条 合同完工进度可以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

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

的比例、已完合同工作的测量等方法确定。

第九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商品房对外销售收入的

确定,按照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原则执行;如果符合建造合同的条件,

并且有不可撤销的建造合同的情况下,也可按照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

原则,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收入。

第九十八条 企业的收入,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在利润表中反

映。

第九十九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

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

发生的各种耗费。

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应当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企业应将当期已销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当期的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应将当期已销商品的进价转入当期的费用。

第一百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项材料,应按实际

耗用数量和账面单价计算,计入成本、费用。

第一百零一条 企业应支付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规定的工资标

准、工时、产量记录等资料,计算职工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企业

按规定给予职工的各种工资性质的补贴,也应计入各工资项目。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计入成本、费

用。

第一百零二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

应当以实际发生数计入成本、费用。凡应当由本期负担而尚未支出的

费用,作为预提费用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凡已支出,应当由本期和

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作为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第一百零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

求,确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

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以及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根据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

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一百零四条 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

费用。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

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

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

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

费等经营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进货费用,也包括在

内。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

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

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

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

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

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

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

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

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第一百零五条 企业必须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

的界限,不得任意预提和摊销费用。工业企业必须分清各种产品成本

的界限,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压低或提高

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

第一百零六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

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

费用后的金额。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

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

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

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

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营

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

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并在利润表中分列项

目反映。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还应当按照具体收入和支出设置明

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1.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

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

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

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

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

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进行核算。在采用递延法核算时,

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

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

当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在采用债务法核算时,在税率变动或开

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

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

转回。

()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

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

1.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

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

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应

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

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

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减,

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

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予以后期间确

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形成可抵减

时间性差异。

2.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

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

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

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 __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则允许扣减。

()采用递延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说;

上述本期应交所得税,是指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现行所得税率

计算的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

税款贷项或借项,是指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用现行所得税率计算的

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和未来可抵减的所得税金额,以及本期转回原确认

的递延税款借项或贷项。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

示公式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

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

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

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

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发生

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可抵减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

性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增加本

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

差异)×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采用债务法时,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1.本期应交所得税;

2.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

延所得税资产;

3.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按照上述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内容,可列示公式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

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或调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的递

延所得税资产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现行所得税率-前期确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

适用的所得税率

或者=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已确认递延税款金额的累计时间性差

异×现行所得税率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在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

借方金额的情况下,为了慎重起见,如在以后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时期

(一般为3)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转回的,才能确认时间

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并作为递延税款的借方反映,否则,应于

发生当期视同永久性差异处理。

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

国产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

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的部分,以及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国

产设备在规定期限内出租、转让应补交的所得税,均作为永久性差异

处理;企业按规定以交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再投资所应退回的所得税,

以及实行先征后返所得税的企业,应当于实际收到退回的所得税时,

冲减退回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第一百零八条 企业一般应按月计算利润,按月计算利润有困难

的企业,可以按季或者按年计算利润。

第一百零九条 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或类

似机构批准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除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外)在股东大

会或类似机构召开会议前,应当将其列入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表。

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提请批

准的报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不一致时,其差额应当调整报告年度会计

报表有关项目的年初数。

第一百一十条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

(或减去年初末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

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

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

润中扣除。

第一百一十一条 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定公益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按下列顺序分配:

()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

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

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核算。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

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企业以利润转增的

资本,也在本项目核算。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

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

可以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企业未分配的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

者权益项目中单独反映。

第一百一十二条 企业实现的利润和利润分配应当分别核算,

润构成及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提取

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或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

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分配的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以及年初未分

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期末未分配利润(或来弥补亏损)等,均应当

在利润分配表中分别列项予以反映。

第一百一十三条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

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

性交易)。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

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

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倾向性交易时,收到补价的企

业,应当按照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等于或低于25%

确定;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支付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

上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等于或低于25%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收到补价的企业: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

支付补价的企业: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

)25%

第一百一十四条 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无论是一项资

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或者同时以多项

资产换入一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均按换出资产的

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如果涉及补价,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

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企

业,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应确认的收益按下列

公式计算确定:

应确认的收益=(1-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补价

本制度所称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上述换入的资产如为存货的,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还

应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第一百一十五条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

值。

第一百一十六条 在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入的资产中涉及应收款

项的,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

入的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换

入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换入应收款

项的入账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坏账准备。

()企业以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应收款项和其他多项资产,或者

以多项资产换入应收款项和其他多项资产的,应当按照换入应收款项

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换入除应收款项外的各

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各项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的其他

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

支付的相关税费(如果涉及补价,还应当减去补价加上应确认的收益,

或者加上补价),减去换入的应收款项入账价值后的余额进行分配,

并按分配价值作为其换入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

涉及补价的,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

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后,再按上述原则进行

处理;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

首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再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

理。

第一百一十七条 外币业务,是指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

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等业务。

第一百一十八条 企业在核算外币业务时,应当设置相应的外币

账户。外币账户包括外

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如应收票据、应收

账款、预付账款等)和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

账款、应付工资、长期借款等),应当与非外币的各该相同账户分别

设置,并分别核算。

第一百一十九条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

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

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

率折合。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如无法直接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

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的基准汇率作为折算汇率时,应当按照下

列方法进行折算:

美元、日元、港币等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根据美

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纽约外汇市场美元

对其他主要外币的汇率进行套算,按照套算后的汇率作为折算汇率。

美元对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的汇率,直接采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

的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美元、人民币以外的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按国家外汇管理局

提供的纽约外汇市场美元对其他主要外币的汇率进行套算,按套算后

的汇率作为折算汇率。

第一百二十条 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金额,期末时应当按照期末

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

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筹

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

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一百二十一条 会计调整,是指企业因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

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

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

表日后事项等所作的调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

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

计核算制度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

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长期投资

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

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例如,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预计净

残值、预计无形资产的受益期等。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

现的错误。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

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这种变更能够

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

计信息。

第一节 会计政策的变更

第一百二十二条 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

()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

的会计政策;

()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一百二十四条 企业按照法律或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要

求变更会计政策时,应按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执行,如果没

有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企业为了能

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变更会计政策时,应当采用追溯

调整法进行处理。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

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

进行调整的方法。在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应当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

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

调整,但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第一百二十五条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

会计政策对以前各项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

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

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得出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本制度所称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

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

积影响金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储备基

金、企业发展基金)。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如果需要调整所得税影响

金额的);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如果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

用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

来适用法时,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

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企业会计账簿记录及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金额,

变更之日仍然保留原有金额,不因会计政策变更而改变以前年度的既

定结果,企业应当在现有金额的基础上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

第一百二十六条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

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

同该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对于比较会计报表可比期间

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当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

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第一百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

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

确定的理由。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百二十八条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某些会计报表项目不能精确地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果赖以进行

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

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第一百二十九条 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变更产生的累积

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但应当对变更当期和未来

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处理。

第一百三十条 会计估计的变更,如果仅影响变更当期,会计估

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中;如果既影

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

和未来期间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中。

第一百三十一条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很难区分时,

当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第一百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估计变

更的内容和理由、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数不能确定的理由。

第三节 会计差错更正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本期发现的会计差错,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本期相关项

目。

()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

应当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当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

如不影响损益,应当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

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通常某项交易

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

大。

()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

当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

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当调整会计报表

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

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

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

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以前

第一百三十四条 在编制计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

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

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

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应一并调整。

第一百三十五条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

错的内容和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

第一百三十六条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应当

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百三十七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

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

整事项,据此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

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以下是调整事项的例子:

()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损;

()销售退回;

()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

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会议,或者类似机构制

订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会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也应

当作为调整事项,但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或以利润转增资本)

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处理。

第一百三十八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

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

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这里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

债表、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

现金流量表正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分别以下情

况进行账务处理:

()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调整增加以前年度收益或调整减少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及其调整减

少的所得税,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调整减少以前

年度收益或调整增加以前年度亏损的事项,以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

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

配利润”科目核算。

()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

数字,包括:

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2.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3.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还应调整有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

4.经过上述调整后,如果涉及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

整会计报表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第一百三十九条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不影

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会计报告

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这类事项应当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

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以下是非调整事项的例子:

()股票和债券的发行;

()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

()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

()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非调整事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内容、估计对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当说明其原因。

第一百四十条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

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

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

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

第一百四十一条 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

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第一百四十二条 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其金额应当是清偿

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

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如果所需支出

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则最佳估计数应按如下方法确定:

()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最可能发生的金

额确定;

()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时,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

第一百四十三条 如果清偿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所需支出

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

能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但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当超过所确认

负债的账面价值。

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第一百四十四条 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第一百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或有负

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当说明理由)

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

()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

()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

或有负债)

第一百四十六条 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还应当作相应

披露。

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的情况下,按本章规定如果披露全部或

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

但应披露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

第一百四十七条 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

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

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存

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主要存在于:

()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

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

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

母公司,是指能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的企业;子公司,是指

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

()合营企业。

合营企业,是指按合同规定经济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

控制的企业。

()联营企业。

联营企业,是指投资者对其具有重大影响,但不是投资者的子

公司或合营企业的企业。

()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

员。

主要投资者个人,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

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进行计

划、指挥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

与企业的交易时有可能影响某人或受其影响的家庭成员。

()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

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

联方,但企业间存有上述()()的关系,或根据上述()受同一

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时,彼此应视为关

联方。

第一百四十八条 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

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类型、

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

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第一百四十九条 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当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

这些要素一般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

应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

关联方交易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披露,类型相同

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

合并披露。

第一百五十条 下列关联方交易不需要披露:

()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披露包括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企业集团

成员之间的交易;

()在与合并会计报表一同提供的母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关联

方交易。

第一百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

定,编制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百五十二条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

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月度和季度终了

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

6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

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本制度将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会

计报告。

第一百五十三条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

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

除外)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

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等,由本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

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

季度、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国家统一的

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披露所有

重大的事项,如转让子公司等。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报出前发生

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除特别重大事项外,可不作调

整或披露。

第一百五十四条 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分部报表;

()其他有关附表。

第一百五十五条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一百五十六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

明:

()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

事项。

第一百五十七条 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

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

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

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

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

至“分”。

第一百五十八条 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

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注册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

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执行。

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

照比例合并方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

合并。

第一百五十九条 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依次编定页数,

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

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

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

人员)签名并盖章;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

盖章。

第一百六十条 本制度自20xx11日起施行。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梦醉西楼-新日记

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3:3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67398213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企业会计制度完整版.pdf

上一篇:政府会计制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会计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