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名词解释
1、贫困户识别标准。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
(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省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开
展贫困户识别工作。
2、贫困村识别标准。严格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识别
贫困村。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2013年底全
省贫困发生率为8.6%)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
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
入为7895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贫困发生率=未脱贫
人数÷村内人口总数。
3、脱贫攻坚“六有”: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
有卷、省有库。建立全省、市、县、乡、村、户、人的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数据库,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创造条件、为各
级各部门精准掌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和可靠
的依据,实现精准扶贫台账与精准脱贫台账相衔接、相对应、可
追溯,确保扶真贫、真脱贫。
4、“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即脱贫攻坚目标,每一个贫
困家庭、每一名贫困群众都“不愁吃、不愁穿,有义务教育、基
本医疗和安全住房”,都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5、“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
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
精准。
6、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12类,即因病、因残、因学、
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
自身发展力不足、其它。
7、“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
批以,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
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8、“3+10”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3”是指《扶贫开发纲要》《扶
贫开发条例》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
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0”是指与《决定》
配套的10个扶贫专项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
新村建设扶贫、教育与就业扶贫、生态建设扶贫、医疗卫生计生
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扶贫
等内容。我县是“21个专项方案”,即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
和农村能源扶贫、安居扶贫、农业产业扶贫、工业产业和信息扶
贫、旅游扶贫、商务扶贫、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科技扶贫、
新村建设扶贫、教育扶贫、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扶
贫、生态建设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扶贫、
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财政金融扶贫、党建扶贫。
9、驻村帮扶“六个一”。每个村都有1名联系领导,每个村都
有1个帮扶单位,每个村都有1个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村都有
1名第一书记,有1名农技员,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
的“六个一全覆盖”。
10、贫困人口退出(脱贫)标准:“十有一无”,有稳定收入来
源且超出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粮肉、有衣被、有安全住房、有
生活用电、有安全饮水、有能通行入户路、有医疗(参加新农合)、
有养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电视、无因贫辍学学生。
11、贫困村退出(摘帽)标准:“八有一低”:贫困发生率低于
3%、有支柱产业、有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
用水、有生产生活用电、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络。
“四个好”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标准
(指标解释)
“住上好房子”即有安全住房;“过上好日子”即“不愁吃不愁
穿”;“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标准为:
一、对贫困户,包括了戒掉懒、毒、赌、酒、讲排场等恶习,
养成讲文明、学技术、勤劳劳动等好习惯,自强自立引导教育等
内容。
1.贫困户是否遵德守礼,文明友善,爱干净,讲卫生,生活
方式健康文明;是否存在不酗酒、赌博、参与邪教组织、搞封建
迷信等现象。
2.贫困户房前屋后是否整洁美观,是否存在生活垃圾乱堆和
污水乱排现象。
3.贫困户是否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
是否邻里和睦;是否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是否自觉抵制相互攀比、
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是否积极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
二、对贫困村,包括了建立村规村约、加强法制教育、矛盾
调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1.是否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栏;是否有村共同制
定遵守的村规民约。
2.是否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设置了村级卫生保洁员;
乱搭乱建、乱丢乱放现象是否得到了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是否干
净整洁。
3.是否形成人人爱护公共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
序的好习惯。
4.村两委是否团结、民主、务实、廉洁,群众满意度能否达
到90%以上。
5.是否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和家风家教教训评比等活动;是
否形成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等文明村风。
6.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是否深入开展;刑事、治安案件是否稳
定下降。
7.能否实现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2次以上,能否实现群
众参与面达80%以上。
贫困对象退出标准指标解释
指标解释 指标
人均纯收入要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我省2016年有基本
脱贫标准为人均纯收入3100元。 生活费
每天粮食能达到1斤以上、蔬菜1斤以上,动物有粮有
蛋白或植物蛋白摄入能达到150克以上。 肉
冬季有保暖衣服,夏季有换洗衣服及被子。 有衣被
贫按照住建部印发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
有安全
困(试行)》定,住房达到“A、B”级住房标准,且
住房
户人畜分离。
退
有生活贫困户生活用电以满足照明、电视、电风扇、冰
出
用电 箱、洗衣机、电饭煲等日常生活用电需求为达标。
“十
饮用水量有保障,水质安全。水量有保障指的是
有
有安全正常年份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
一
饮水 水质安全指的是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无”
相关要求。
有能通
有通畅的普通人行道路或普通泥土路或砂石路或
行入户
水泥路或沥青路等,不再有行路难问题。
路
有医疗
贫困户家庭成员百分之百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参加大病统筹、医疗救助。
60岁以后都享受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有养老
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有广播贫困户通过直播卫星、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
电视。 三种方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家庭无
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困而辍学(不含
因贫辍
教育部门认定的特殊教育子女)。
学学生
以贫困
发生率
低于
贫困村贫困人口数/贫困村农业户籍人口数<3%
3%
有集体是指归本村全体村民所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活动
经济收所得的全部收入,不含转移性收入,年底贫困村集
入 体经济经营性累积收入为人均10元人民币
有支柱至少有1个通过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
产业 收的特色产业
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上级路网至建制村村委会
驻地或村小学通硬化路,路面类型包括有铺装路
贫
有通村面(水泥砼、沥青砼路面)、简易铺装路面(沥
困
硬化路 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路面)和其
他硬化路面(石质路面、砼预制块路面、砖铺路
村
面等)
退
出饮用水量有保障,水质安全。水量有保障指的是
“八有安全正常年份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
有饮用水 水质安全指的是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一相关要求。
低” 有生产
指有乡村居民照明及家用电器用电和接通并使用
生活用
农业生产用电。
电
60平方米。山地、丘陵地区50平业务用房面积
有卫生
方米。设备配置能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
室
需要.
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有室外文化活动场
有文化
地,有宣传栏,有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一套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1:5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61069213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脱贫攻坚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脱贫攻坚名词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