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

更新时间:2023-11-12 07:57:49 阅读: 评论:0

制氢气-安全学习培训

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五一贺词)

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

在建党百年庆祝前夕,六月高考周期间,北京四中高二全年级超过

400名学生,在30余位老师的带领下分赴山西、河北等地的16所乡村学

校,开始了今年的乡村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搬到社会,从2011年起,北京四中就开始设计组

织实施“乡村体验研学”课程,带领城市学生到乡村去,看到完全不同的

生活场景,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唤醒学生的善良和

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真正培养孩子们“家国天下的情怀、

舍我其谁的担当”。

目前,北京四中社会实践“乡村体验研学”形成了以山西、河北、北

京房山等地的十余所乡村学校为主体的实践基地,构建起了以行前教育、

支教、乡村调查、研学、行后总结评价、乡村教师培训等为模块的完整课

程体系。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

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各校进行优势互助。乡村中学依托北京四中的

教育资源优势进行师徒结对,骨干教师传帮带,促进当地教育教学的发展。

北京四中则组织师生到不同地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在国家完成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

城乡结合是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益的教育形式,是实践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而今年恰逢建党百年,北京四中开展了以“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为主题

的系列教育活动,乡村社会实践紧密贴近中国大地,是系列教育活动中的

一抹亮色。

通过对学校2013-2020400多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92%的学生认为乡村社会实践是其高中阶段印象最深的学生活动,超过

86%的学生认为它是高中阶段对自己教育意义最大的一次活动。另外,在

使用质性分析软件对2018届学生的个人总结进行编码分析后,我们能够

看到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友善”的教育

效果显著。

到农村去,体验城市以外的中国“我还挺喜欢这一方不大的空地上立

着的国旗,感觉一下与那份庄严肃穆拉近了一些距离,多了几分亲近。或

许因为齐家佐中学人更少,地方也更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总是紧挨在一

起,挤在一起。不是拥挤的闷热,是夏日晚风吹过并肩而行的温度。”一

位北京四中的学生如此形容这场乡间体验。

2011年至今,北京四中社会实践“乡村体验研学”课程已经走到

第十个年头。负责北京四中德育工作的学生处老师陈年年介绍,之所以开

展这项实践,是为了通过走进乡村,走进乡村家庭,与当地学生共同学习

社会责任感、爱国热情,进而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北京四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杰出的中国人”,首先需要热爱祖国,

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育目标,只有城市生活经

验是不够的。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学校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办教育,而要广泛地和社会进行连接,这是高质

量教育的必需。

从城市到乡村,从北京四中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碰撞之下往往最能

生出火花。

一位北京四中的学生在实践日记中记录了乡村实践的点滴画面:“这

所学校和我们不同的是没有清理楼道卫生的叔叔阿姨,卫生是由各位同学

来维护的。早上走出食堂,看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灌木丛边,用比脸还大

的剪刀修剪去多余的枝叶,爬进层层树枝围起的屏障,把所有掉下的枯枝

一个不落地抱进垃圾桶里。一旁拿着大树杈的小男孩正细心地扫着土路旁

实际看到、了解到的情况打破。很多改变只有在真实环境里的体验中才会

发生。”

在每年乡村实践开展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阅读储备,如阅读

《乡土中国》《出梁庄记》《寻路中国》。除了安排学生进班授课,增进

同伴之间的感情,促进双方发展之外。学校还会组织观察课程,带领学生

进行乡村调查,如学生学情调查、教育现状调查、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环

境生态调查、经济发展水平调查等,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

曾有一位北京四中学生在高三毕业后的感言中说:“这个国家,你不能只

从宏观处俯瞰,要于田间地头去细察。他可能是面对许多棉桃却难于收获

籽棉的辛苦;可能是为了更多利益将土地租给他人,却只能看着土地闲置

的心疼;可能是面对教育资源的集中,无力给子女一个更好起点的无奈。

如果曾笃定地说,我出去是为了回来,那就一定要回到这里,回到这片土

地、这群人中间,至少为他们解决一个困难。”

以人育人,把课堂搬到社会上 本着“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

育理念,北京四中期望在日常教学和育人中,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

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

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

乡村体验研学从何出发?正是在体验中强调人对人的影响。

在将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过程中,实践学校当地的学生、上一届的学生、

参与过的教师和家长都会成为育人环节的一部分,实现“全员育人”;让

实践活动从筹备到最后确定的每一个环节都真正承担教育功能,实现“全

程育人”;通过对毕业生、教师和当地师生进行调研,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强化活动的针对性,抓住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机会,力争更好地实现“全方

位育人”。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学校与十几所乡村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都在探索如何尽量让彼此受益。在实践过程中,双方学校开展足球联

谊赛、篮球联谊赛、联欢会,为初一初二同学举办学法讲座,为初三个别

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和谈心,一同包粽子迎接端午,四中的学生们

还得以体验实践校当地的赶集等活动。

虽然每年的乡村研学时间有限,但同伴间的这份爱也能得以无限放大。

2012年开始,2013届人文班学生开始自发资助河北省平山县小觉小学

的一位同学。又如2017届学生在离开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中学前,为其

筹集了5000元用于购书。类似的事情在学生们中间每年都在发生。

除乡村体验研学外,北京四中还开展了志愿服务课程,规定每位学生

高中三年要完成80小时的志愿服务。其中有40小时要求在校级课程内完

成,安排了例如宋庆龄故居、古脊椎动物博物馆、科技馆、盲文图书馆、

西城图书馆、人民医院和敬老院等14个志愿服务基地,真正做到“把课

堂搬到社会上”。

“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培养了孩子们‘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

当’”,谈到带孩子们去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支教,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曾

经难掩骄傲地分享道:“支教的经历给了同学们很大的收获甚至是冲击,

有多位临近毕业的高三学生在文字中表述,‘我一辈子都会关注乡村教育,

并励志要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工作’。”

不仅学生受到了教育和触动,教师也在实践活动中受益。参与的领队

教师和学生24小时生活在一起,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对返校后的教育教

学顺利开展产生了积极意义。另外,学校自2016年开始组织“教育改变

家乡”乡村教师培训活动,至今已举行25期,全面覆盖到乡村合作学校,

累计培训教师700多位。参与培训的学校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梳理、

反思,反过来也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多元全面发展

在北京四中的教育体系中,乡村社会实践归属于“德育”范畴,但兼

容劳动教育和心育。北京四中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关注孩子的

全面成长。

谈到考试,马景林校长曾经表示,这只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部分,教育

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教学分数,还包括人的成长成才等一系列

的内容。

与学习成绩的评价相对应,德育的量化评价该如何进行?马景林曾介

绍,德育的量化是非常难的,学校的活动设计带给学生的心理感受,便是

德育评价最有效的部分。所以不能量化的德育,要用有效的方式去了解学

生的自我感受和真实反应。

陈年年老师表示,乡村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评价通过每日随笔、行后总

结和调查报告来实现,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学生每天的随笔。领队教师通过

随笔及时了解学生当天的实践状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保证教育质量。

终结性评价通过多种奖项来实现,针对学生在社会实践点的表现,学校逐

年累加,设置多种奖项,以尽可能多维度地看见一个学生丰富的可能性。

我爱我的家乡-一年级家长评语

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07:5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47069230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校村合作培养中小学生农村实践能力成功案例.pdf

标签:出梁庄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