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1分)
(2)“叹年来踪迹,”出自柳永的《》。(2分)
(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2分)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C.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
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
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
实性”。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
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
严重的区域。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
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④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
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
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
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
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
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
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
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
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
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
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
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
闻事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
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
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
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
因之一。
⑦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
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
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
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
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
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
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
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故事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有删改)
3.能依据第②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2分)
A.“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
B.“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
C.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
D.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4.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4分)
5.对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
B.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C.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
D.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7.“有故事的人”平台请你担任“一日小编”,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本周有几篇作品在
“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
度评出高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5分)
踏雪归乡
张金凤
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②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当朔
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
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③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
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
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患得患失的心情,焦
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回家的人摩肩接踵,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
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给来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
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
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⑥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
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
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如今,
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
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
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
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
来了。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⑦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
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到何处去啊
⑧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上下两个门臼,
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门板“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
飞的孩子。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
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
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
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
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⑨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1.有人说,本文前六段已基本表现出“踏雪归乡”的主题,后五段只是在重复前文。你是否认同这种
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②高:同“皓”,明亮。
12.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1分)
A.咏史诗B.闺怨诗C.赠别诗D.行旅诗
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勾画出吴宫内外两幅剪影,笔法洗练,对比鲜明。
②
①
B.第三四句“未”“欲”两字紧相呼应,直白地倾诉心中苦闷。
C.第五六句从侧面淡淡着笔,吴宫通宵宴乐的场景隐入幕后。
D.以日薄西山、月坠江波等景象写时间推移,富有象征意味。
14.末句“奈乐何”一作“奈尔何”,“尔”指吴王。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联系全文,谈谈理由。(5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19分)
甲
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
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
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
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
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
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
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着名绩,豫尤以恺悌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乙
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
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致人而自
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
[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2)专务益军()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勾及姻戚同姓()
..
A.勾结B.摄取C.招引D.征调
③
②
①
(2)留一履以识遗爱()
.
A.爱护B.喜好C.恩惠D.吝惜
17.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18.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3分)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19.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3分)
20.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2分)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帝初
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
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鑱。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
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麓
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
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①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
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能得此者,
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相与期于兹夜宿西
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
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
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2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
A.因B.而C.则D.且
2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三写作(70分)
25.有人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能做什么。
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花近高楼伤客心(2)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3)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1)B (2)B
4.答案示例一:本段试图证明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以梁鸿写《出梁庄记》时采访人数
之多、范围之广和信息记录之细致来加以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华德格里芬的例子突出的是其
甘冒危险浸入式体验的勇气,采访过程是否细致扎实并不确定,因而说服力较弱。
答案示例二:本段以中外两个事例来论证非虚构写作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两个事例前者侧重采
访地点和体验方式的选择,后者侧重采访对象和记录过程的处理,都强调了采访方式需要仔细考量、
严谨深入,避免孤例证明或单一类型事例证明的单薄,增强了例证的说服力。
【评分说明】对论证是否充分的判断不作为给分标准,依据考生作答中体现的思维水平给分。
6.本文首先指出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现象;接着界定了“非虚构写作”的内涵,确定其基本要求;
然后从非虚构作品文体的阅读价值、写作追求和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出发,论述非虚构写作的独
特优势,由此揭示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7.体现对身边普通民众的关怀;具有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反映时代精神生活内核;展现个人和世界的复
杂关系。(1点2分,2点3分,3点4分。第1点必答。)
8.以富有镜头感的想象画面展现开启归乡之思的特定时间,由虚入实,引出下文的回家之行,避免平铺
直叙;红梅的喜庆、挑帘的温情莫定了本文“踏雪归乡”的情感基调。(答出三点即可)
9.本文通过人称的变换逐步引导读者融入回乡的情境。第③段用复数性的第三人称“他们”,写出浩浩
荡荡归乡大军的群像;第④段则用“他”引导读者聚焦某位典型归乡者的身影,感受他和老家的故事;
第⑤段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增添抒情的感染力,令读者彻底代入归乡者的内心,深入体会他对故
乡牵挂眷恋的情感。
10.画线句运用比拟手法,将门臼比作故乡的亲人,将门板比作向往更广阔天地的孩子,以老家具有代
表性的物体来形象地表现出故乡的父母亲人将孩子留在眼前监督成才的殷股期盼、游子离多打拼的强
烈愿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巧妙而生动
11.答案示例:不认同。前半部分侧重从游子归乡的角度写,表现出故多对游子的影响和游子对故乡的
着恋,后半部分则是从故乡的亲人想念游子的角度入笔,在归乡者情感表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表现
了家乡守望者的心态,既体现出两代人迥异的生活观念和追求,又展现出故乡亲人之间独特的相处之
道和血浓于水的牵系,例如第⑧段中农村长辈对下一代简单粗暴却又饱含爱与期盼的管教,为游子的
离乡和归乡增添了更丰厚的内涵,深化了主题。
14.答案示例一:“奈乐何”更好。全诗批评吴王日夜寻欢作乐以致国,“奈乐何”写出为乐难久的遗
憾,暗含乐极生悲之意,更符合上文“栖鸟”“落日”“秋月”等景物营造的衰败悲凉氛围。而且,
上文写吴王荒淫全从侧面委婉若笔,不事评论,用“奈尔何”则一下子转变为诗人直斥吴王,显得非
常突兀。
答案示例二:“奈乐何”更好。全诗通过客观叙述时光推移而宫中作乐不辍的场景,含蓄地批评吴王
沉醉于轻歌曼舞,日以继夜追求享乐。“奈乐何”意为快乐得不知如何是好,讽刺吴王乐而忘形之丑
态,却无一字道破,意深而辞婉,耐人寻味。用“奈尔何”则直接评论吴王无道,过于直露。
(评价角度:末句诗意的理解1分,把握末句和全诗的关联2分,效果的比较2分)
15.(1)选择;(2)从事,致力于
16.(1)D (2)C
17.当时卫军放纵专横,赵豫逮捕其中特别横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们发配到边关,众军于是安
定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人民,帮助百姓休养生息。
18.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19.赵豫关注民情,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减少重租,获得休养生息。
20.甲文中赵豫“患民俗多讼”“好言谕之”,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
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中赵豫居官慈惠,以民为重,作者意在通过对比赞美赵豫的仁爱为民,
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07:4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46486213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