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运用题(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2 07:46:35 阅读: 评论:0

仕途人生-惊鹿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运用题(含答案)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国庆促销)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文字运用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

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

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

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

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

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

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

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

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

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

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

·乡土本色》)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

公书林更神气。

B.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

的影子,是不行的。

C. 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

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像个瘪三吗?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

去,叫作发扬国光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是不可能的中的指什么?这句话能

删去吗?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分)

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奶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

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

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节选自费

孝通《乡土中国》)

有的人在外打工多年,会忽然回来,起一座豪宅在家过一个春节,

然后,又从梁庄消失,继续在外打工。人去楼空是乡村日常生活的

景象,大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农民都在家盖有新房,并且,他们也是为

挣到盖房的钱或为子女挣得学费而奔向城市的。这样的中年打工者,

不久就会回到乡村。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在城里打工,挣一笔钱,在

家里盖栋像样的房子,然后在本地找个合适的生意做。 (节选自梁鸿

《出梁庄记》)

4.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差序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

B. 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C. 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多是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D. 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这故都的秋味。

5. 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4

分)

. 阅读《乡土中国》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

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

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

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

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

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

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

样子。

(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6(1)这段话用两个实例,是想告诉我们,中国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15个字以内)3分)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

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

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

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

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

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

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

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

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节选自《乡土中国·再论

文字下乡》)

6(2)从这段话中提取两个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个字以内)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当前中国有一些农村地区深受人情债的压力之苦,尤其是长江流域的

重庆、湖北、湖南的一些地区和东北农村,农民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要

用于人情支出。

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利用人情来敛财的现象。刚开始时,

婚丧嫁娶办酒席,收取的人情钱多于花费,办酒席有盈余。在传统时

期,这种盈余可以算作亲朋邻里对举办人生大事村民家庭的经济支持。

在农村社会快速变化且村庄结构性力量弱化的情况下,有农户家庭连

续办了多次婚丧嫁娶酒席,收了多次人情。

而有些农户若干年都只送出了人情却没有办酒席收回人情的机会,

会在之前相对约定俗成的酒席范围之外办酒席,收人情。这样的事情

有了开头就有人跟风,在过去约定俗成的酒席以外,各种名目的酒席

就大量产生,以至于办酒席都不用说明原因,这就是所谓无事酒

由此出现了酒席越办越多、人情越来越高,所有村民都因人情支出受

到巨大压力的问题。

7(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4分)

7(2)请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中《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

道德》等篇章的相关观点,对文段所述现象的根源进行解释。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提出过四种权力,分别是横暴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横暴权力我们从字面上便能看出这种权力所具有的冲突性

和激烈性。费孝通先生在另一部著作《皇权与绅权》中提到的皇权

就是非常典型的横暴权力。费孝通先生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位皇

帝,雄才大略,很有抱负,他想要筑城修河,开辟疆土。从长远看,

这也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遗憾的是,有时候,国家的财政实力跟

不上皇上的雄心壮志,而皇上又利用手上的权力一意孤行,这样一来,

就民怨沸腾了。各种各样的起义随之爆发,打仗就要流血,一场战争

下来,国家元气大伤,于是就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经济慢慢好

转,新一任统治者又开始重蹈前任的覆辙,于是新一轮的横暴权力又

开始了。

8. 请写出画线部分的内容。(3分)

9. 唐朝诗人皮日休写过一首《汴河怀古》,诗歌内容为:尽道隋亡

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请结

合《乡土中国》中对横暴权力的阐述,分析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文本一:

人如种子,落地生根,丰腴也罢,贫瘠也罢,总要在一方土上花开花谢。

适值南方沿海开放年代,我少小离家,老大返乡,家乡似乎不认同她的

游子,游子也颇有疏隔之感。小住旬日,返回北京。一踏上十里长街,

上找回了感觉,自在,浩浩乎如风如水。

北京是令我心仪的一方乡土!① ,春絮、夏虫、秋叶、冬冰!

无北疆的严寒,有瑞雪的飘舞;② ,有花木的繁荫。我喜欢北京

集山聚水,西北峰峦起伏,绵亘千里,而把峭拔让与五岳;东南开阔辽远,

一马平川,又将沃野送给中原。九城之外,河如练,湖如鉴,真山水缀以假

山水,参差错落,天然与人工得而兼之。我喜欢听小儿女们那口地道的

北京话,即使偶尔夹带些嘎杂语,究竟瑕不掩瑜。也许昔年在大学里研

究过方言的缘故,我觉得江南女子带点嗲味的吴侬软语确乎醉

,③ ;关西大汉一开口诚然铁板铜琶,壮怀激烈,而婆姨们说

起来又未免少些婉约。唯独吞食了入声的北京话,得了子思所向往的

中庸!无论气候、山水,还是语言,北京都能意达两极而介乎其间,北京是

社稷坛中央的黄色土!

(节选自郭启宏《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文本二:

三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1942

(选自《泥土的歌》)

1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的变迁,人们的乡土情结也会发生很大的改

变。请比较两则文本,结合《乡土中国》有关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C项和文中加点词孤魂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

特定称谓。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反语。

2. 【答案】采用比喻手法,把离开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比作从老树

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其中以种子喻农民,突出表现了土地之于

离乡农民的重要性。

3. 【答案】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句话不能删去,起强

调作用,强调随着人口的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

4. 【答案】B

【解析】B项和人去楼空的引号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

谓。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突出强调。

5. 【答案】乡土性(土气;乡下人离不了乡土)安土重迁(基层

社会具有不流动性;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6. 【答案】(1)安土重迁(依赖土地/在土地中寻发展/在土地中求生存)

(2)很安定(不移动) 黏着(历世不移)

7. 【答案】(1)农村酒席名目繁多,人情支出压力巨大。

(2)①自私。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作为中

心的主义社会快速变化之下,传统的礼治秩序崩塌,而法律制

度对该领域缺少约束力度。

8. 【答案】同意权力 长老权力 时势权力

9. 【答案】(1)诗人首先肯定了隋炀帝开凿运河对后世国计民生的好

处;(2)然后对隋炀帝滥用皇权这种横暴权力为自己的私欲服务,

导致与百姓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最终亡国的事进行了批判。

10. 【答案】我喜欢北京四季分明(我喜欢北京的四季)②无南国的

酷热而男子汉说起来毕竟少了些阳刚

11. 【答案】乡土社会乡民依赖土地,不流动。《三代》生动描绘了旧

中国农民一家三代的命运,生于泥土,归于泥土。《北京,我心仪的故乡》

,改革开放以后,百姓不再只依赖一方水土,流动于不同的城市,由于

气候、山水、语言等诸多因素,亦会心仪他乡。

初中英语词汇表-绿色壁垒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运用题(含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07:4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46395302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运用题(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语言运用题(含答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出梁庄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