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1.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
因素的总和。(将围绕着某一有生命主体的外部世界称为环境。)
2.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化
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
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
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环境容量(阈值):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
容纳量。
4.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
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
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5.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水温为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
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6.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还原性物质
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为单位)表示.
7.初生污染物:是直接来自污染源的污染物且在进入大气后,能长时
间保持它们原有的化学形态。
8.次生污染物:是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这类化学反应可能在
两种或多种污染物之间发生,也可能是在污染物与大气天然组分之间
发生,可能是光化学反应,也可能是非光化学反应;可能是均相反应,
也可能是多相反应。
9.大气气溶胶:大气中含有大量固体或液体的悬浮粒子与承载它们的
空气介质一起组成大气气溶胶体系。
10.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参与光
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
染现象。
11.酸沉降: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以降水的形式或者在气流
作用下迁移到地面的过程。酸沉降包括“湿沉积”和“干沉积”。
湿沉积是指空气中所含的某些微量气体和微粒物质通过云中雨洗和
云下洗脱作用,随降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干沉积是指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被地面建筑物、树木等阻留的过
程。
12.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湿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地
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使地表和低层
大气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全球变暖的现象。
13.电子活度: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记作【e】,其负对
数lg【e】记作pE。
一
14.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
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
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
线,称之为氧垂曲线。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
溶解氧含量大幅下降,亏氧量增加,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溶解氧
含量最低,亏氧量最大,称为氧垂点或亏氧点。第二段:复氧速率大
于耗氧速率,溶解氧量回升,亏氧量减少,直至转折点。第三段:溶
解氧量继续回升,亏氧量继续减少,直至恢复到排污口前的状态。
15.生物富集: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
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
或人中毒的浓度。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07: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745544886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环境化学定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环境化学定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