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综合训练十二+作文写作指导(带答卷)
【01八上新知早点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重点注释】①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②星河:银河。③殷勤:情意恳切。④报:回答。
⑤嗟:叹息,慨叹。⑥谩(màn):同“漫”,空、徒然。⑦举:高飞。⑧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自己不为苦难所磨
灭的追求和向往。
【艺术特色】①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②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
1.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
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主旨】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2.赏析“千古奇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02基础知识典题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冗长 荡漾 苦心孤诣 络译不绝B.蹒跚 狡點 弄巧成拙 妄自菲薄
C.班斓 婆娑 任重道远 拈轻怕重D.真挚 摇曳 顽固不化 才蔬学浅
2.下列选项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
A.行走在小桥流水之间,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 突然)
B.青青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不但……而且)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侃侃而谈)
D.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焰火表演,如梦如幻,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望洋兴叹)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回到家乡,我看到了母亲亲切的笑容,听到了久违的乡音。
C.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河池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D.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4.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学校对面的三、四十米处有一 间小书店。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
D.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将树干或竹子并排扎成扁平状即可。
5.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为此,学校准备举行“防沉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画的就是这种“青少年
模式”。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
图一 图二
(2)小丽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们都很为她着急。作为同
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短视频。
【03 学会阅读古诗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
.
‘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
.
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选自《昌
.
黎先生集》)
【注】 ①阳:山的南面叫阳。②丛茂:草木葱茏丰茂的样子。③宅:位置。④盘旋:盘桓,留止不
去。⑤茹(rú):吃。⑥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的束缚。⑦刀锯:古代刑罚中所用的刀和锯,这里泛指刑具。
⑧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⑨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阳有盘谷B.泉甘/而土肥C.坐茂树/以终日D.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鲜( ) (2)濯( ) (3)闻(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⑥⑦⑧⑨
⑤
③④
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文中李愿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学会阅读说明文】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
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
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
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
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
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
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
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
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
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
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
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05记叙文巩固阅读】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
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其实,这香气已经不是烟草的味道,是爷爷
的气味,是从爷爷体内散发出来的东西。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
..
像田野的孩子,水稻____________,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谁也离不开谁。
......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
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
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在田野,香气跟着他;进村庄,香气跟着他;
进了房间,香气还是跟着他;吃饭时,香气更是跟着他。所以,爷爷觉得这复合的诱人芳香总在饭桌上回
荡,一日三餐如此,日日如此。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
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
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歌声一滴一滴
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让金黄的稻田更加闪亮。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④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整个田野在涌动。太阳更加兴奋,
把这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
⑤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
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她们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
了争食秋天的阳光,都急着往前挤,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
挤。
⑥行走在秋色中,爷爷看见这么多金色的稻子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像是抖开往昔挥洒的汗珠。汗水和
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然后
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⑦直到那天,父亲终于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去收取田野里的金黄。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
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此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
里此起彼伏。
⑧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桂花香也邀约了稻谷香和泥土香,与饭香会师,释放一年的
积蓄,把乡村灌醉。母亲一句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锅
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
⑨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
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爷爷的金色田野”的妙处。
2.结合前后文,仿照第①段加点内容的写法,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谈谈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文章第⑨段中的“饥肠辘辘”和“满怀醉意”矛盾吗?请简要分析。
6.积累链接:王绩《野望》中描写人们带着收获返归家园的诗句是什么?
【06写作得法巧得分】
【佳作赏读】
倾听家乡的四季
淡淡远山淡淡水,袅袅炊烟袅袅飞,在外读书的日子里,我最最想念的就是家乡,侧耳倾听,我似乎
听到了,家乡四季吱吱哑哑的喧响——
春色
醉人的春风吹起来了,沉睡的万物苏醒了:仔细听,我听到了树木舒展筋骨的声音,柔软的枝条,吐
出了鹅黄的嫩叶,那一树的翠绿摇晃着身姿,把春天摇得哗啦啦地响呢;草儿也探出了头,蚯蚓一样,翻
动着柔软的躲体,弄出沙沙沙的声响;村外,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河解冻了,婉转的溪流,咕咕咕地冒着
水泡,在细石草丛里尽情地欢唱;林子中的鸟儿起得最早,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仿佛在向人们炫耀,春天
是它们叫醒的……家乡啊,你满园的春色,永远是我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夏梦
居家的日子里,我喜欢在树木间搭起一个简单的吊床,然后,躺进去,摇篮似地晃动着,悠悠闲闲地
把夏天的风荡凉。点点繁星透过树叶儿,像调皮的孩子,在月光下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闷热的夏夜里,
我一边荡着吊床,一边听奶奶讲银河岸边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故事给我带来许多遐想,那银河里一定有数
不清的鱼儿,岸边也长着青青的绿草,草丛中一定也有青蛙叫个不停。只是那鹊桥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想来应该像彩虹,是麻雀们翅膀叠着翅膀搭起来的吧,那么多的麻雀聚集在一起,怎么天空中那么地安静,
静得我心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下落寞和寂寥,家乡啊,你是不是我梦中永远没有结尾的神话?
秋夜
一声蛐蛐儿在新割的庄稼地里,奏响了它的乐音。疲倦的夜晚,四下里一片寂静,树林不再喧响,小
鸟儿不再欢唱,潺潺的溪水轻轻地吟唱,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落,洒落在农家的屋顶和堆起的庄稼上。隐
约中,我听到每扇窗户里都响起均匀的鼻息声,那么的惬意,又是那么地安祥!家乡啊,你是蛐蛐儿不绝于
耳的浅唱,总在静谧的夜里,呼唤我回到你的身旁。
冬炉
答案版:
【01八上新知早点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重点注释】①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②星河:银河。③殷勤:情意恳切。④报:回答。
⑤嗟:叹息,慨叹。⑥谩(màn):同“漫”,空、徒然。⑦举:高飞。⑧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自己不为苦难所磨
灭的追求和向往。
【艺术特色】①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②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
1.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答案】开头
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
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
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
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
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
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主旨】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
了词人的悲凉寂寞之感。
2.赏析“千古奇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借景抒情,蕴含哲理,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会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
虚无,抒发了作者伤春怀旧、青春易逝的感慨。
【02基础知识典题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冗长 荡漾 苦心孤诣 络译不绝B.蹒跚 狡點 弄巧成拙 妄自菲薄
C.班斓 婆娑 任重道远 拈轻怕重D.真挚 摇曳 顽固不化 才蔬学浅
【答案】C
2.下列选项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
A.行走在小桥流水之间,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 突然)
B.青青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不但……而且)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侃侃而谈)
D.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焰火表演,如梦如幻,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望洋兴叹)
【答案】A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回到家乡,我看到了母亲亲切的笑容,听到了久违的乡音。
C.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河池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D.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壮乡,所以刘三姐的传说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学校对面的三、四十米处有一 间小书店。(删去句中的顿号)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中美关系。(把顿号改为分号)
D.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将树干或竹子并排扎成扁平状即可。(把第二
个逗号改为破折号)
【答案】C
5.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青少年沉迷网络短视频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为此,学校准备举行“防沉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国家网信办要求短视频平台研发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下面两幅图画的就是这种“青少年
模式”。请根据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这种模式的功能(每幅图的介绍不超过20字)。
图一 图二
【答案】 图一:示例: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图二:示例:规范短视频的内容,让孩子爱上绿
色视频。
(2)小丽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本学期以来,她越来越沉迷于看短视频,老师同学们都很为她着急。作
为同学,请你对她说几句话,劝说她不要沉迷短视频。
【答案】 示例:小丽同学你好,看短视频既耽误学习,又影响视力;并且短视频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宜我
们看的,所以建议你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短视频。
【03 学会阅读古诗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
.
‘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
.
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选自《昌
.
黎先生集》)
【注】 ①阳:山的南面叫阳。②丛茂:草木葱茏丰茂的样子。③宅:位置。④盘旋:盘桓,留止不
去。⑤茹(rú):吃。⑥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的束缚。⑦刀锯:古代刑罚中所用的刀和锯,这里泛指刑具。
⑧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⑨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黜,降职。陟,升职。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阳有盘谷B.泉甘/而土肥C.坐茂树/以终日D.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
⑥⑦⑧⑨
⑤
③④
①②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鲜( ) (2)濯( ) (3)闻(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文中李愿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解析】 太行之阳/有盘谷。
2.(1)少 (2)洗 (3)听,听说
3.(1)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
(2)日常作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感到舒适便泰然处之。
4.乐于山水,洁身自好,安贫乐道。
【04学会阅读说明文】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
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
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
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
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
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
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
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
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
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
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
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答案】A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答案】D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答案】A
【05记叙文巩固阅读】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
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其实,这香气已经不是烟草的味道,是爷爷
的气味,是从爷爷体内散发出来的东西。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
..
像田野的孩子,水稻____________,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谁也离不开谁。
......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
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
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在田野,香气跟着他;进村庄,香气跟着他;
进了房间,香气还是跟着他;吃饭时,香气更是跟着他。所以,爷爷觉得这复合的诱人芳香总在饭桌上回
荡,一日三餐如此,日日如此。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
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
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歌声一滴一滴
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让金黄的稻田更加闪亮。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④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整个田野在涌动。太阳更加兴奋,
把这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
⑤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
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她们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
了争食秋天的阳光,都急着往前挤,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
挤。
⑥行走在秋色中,爷爷看见这么多金色的稻子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像是抖开往昔挥洒的汗珠。汗水和
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然后
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⑦直到那天,父亲终于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去收取田野里的金黄。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
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此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
里此起彼伏。
⑧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桂花香也邀约了稻谷香和泥土香,与饭香会师,释放一年的
积蓄,把乡村灌醉。母亲一句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锅
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
⑨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
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爷爷的金色田野”的妙处。
【答案】 交待了主要人物,描述了丰收景象,表达了喜悦心情。
2.结合前后文,仿照第①段加点内容的写法,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答案】 是爷爷的孩子。
3.谈谈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爷爷全心投入,用勤劳和智慧培育,用心血和汗水浇灌。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谷粒的饱满,表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金黄田
野的喜爱之情。
5.文章第⑨段中的“饥肠辘辘”和“满怀醉意”矛盾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不矛盾,“饥肠辘辘”是指听到母亲的呼喊“吃饭啦——”时,顿感饥饿难耐。“满怀醉
意”则是指作者陶醉丰收的景象,幸福惬意之情溢于言表。
6.积累链接:王绩《野望》中描写人们带着收获返归家园的诗句是什么?
【答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06写作得法巧得分】
【佳作赏读】
倾听家乡的四季
淡淡远山淡淡水,袅袅炊烟袅袅飞,在外读书的日子里,我最最想念的就是家乡,侧耳倾听,我似乎
听到了,家乡四季吱吱哑哑的喧响——
春色
醉人的春风吹起来了,沉睡的万物苏醒了:仔细听,我听到了树木舒展筋骨的声音,柔软的枝条,吐
出了鹅黄的嫩叶,那一树的翠绿摇晃着身姿,把春天摇得哗啦啦地响呢;草儿也探出了头,蚯蚓一样,翻
动着柔软的躲体,弄出沙沙沙的声响;村外,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河解冻了,婉转的溪流,咕咕咕地冒着
水泡,在细石草丛里尽情地欢唱;林子中的鸟儿起得最早,卖弄着清脆的喉咙,仿佛在向人们炫耀,春天
是它们叫醒的……家乡啊,你满园的春色,永远是我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夏梦
居家的日子里,我喜欢在树木间搭起一个简单的吊床,然后,躺进去,摇篮似地晃动着,悠悠闲闲地
把夏天的风荡凉。点点繁星透过树叶儿,像调皮的孩子,在月光下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闷热的夏夜里,
我一边荡着吊床,一边听奶奶讲银河岸边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故事给我带来许多遐想,那银河里一定有数
不清的鱼儿,岸边也长着青青的绿草,草丛中一定也有青蛙叫个不停。只是那鹊桥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想来应该像彩虹,是麻雀们翅膀叠着翅膀搭起来的吧,那么多的麻雀聚集在一起,怎么天空中那么地安静,
静得我心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下落寞和寂寥,家乡啊,你是不是我梦中永远没有结尾的神话?
秋夜
一声蛐蛐儿在新割的庄稼地里,奏响了它的乐音。疲倦的夜晚,四下里一片寂静,树林不再喧响,小
鸟儿不再欢唱,潺潺的溪水轻轻地吟唱,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落,洒落在农家的屋顶和堆起的庄稼上。隐
约中,我听到每扇窗户里都响起均匀的鼻息声,那么的惬意,又是那么地安祥!家乡啊,你是蛐蛐儿不绝于
耳的浅唱,总在静谧的夜里,呼唤我回到你的身旁。
冬炉
家中的大花狗,摇动着沾雪的小尾巴,立在屋门外,汪汪汪地对着那只小花猫吼,那只慵懒的小花猫,
才不理会大花狗呢,展开了四肢,靠着暖暖的火炉,很享受地醉在父亲的眼睛里。
只要屋子中间的火炉烧着,大花狗尾巴上的雪是暖的,小花猫喵喵喵的叫声是暖的,墙上的年画也是
暖的。老屋啊,你是不是正在召唤,召唤我回去,跟你一起,把雪夜捂暖!
倾听四季,倾听家乡,我听到了内心里汹涌着的渴望,家乡啊,我真想现在就回到你的身旁,在你的四季
里,追寻那无比幸福的时光。
【方法指导】
这样写,不但内容充实了,而且结构上,给人的感觉是多而不乱,充满美感。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14: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83684212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专题12 综合训练十二+作文写作指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专题12 综合训练十二+作文写作指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