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17单元 能力提升

更新时间:2023-11-11 12:13:09 阅读: 评论:0

受受一家亲-座位礼仪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17单元 能力提升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无异于)

第二章 第十七单元

演练1

清凉琐忆

项丽敏

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步所踏之地迅速蹿起灼人的热焰。

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

空调供给的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则更如热浪滚动的火炉了。这个时候,最

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断电。洞穴很快变成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不由得

怀念起那个在树荫、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的充满了趣味的夏天。

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里上莞下簟

乃安斯

是关于凉席的最早书写。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将凉席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

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玉簟是诗人冠之于凉席的美名。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

就叫草席,竹编的凉席就叫竹席。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凉

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童和老人。竹席则以水竹、毛竹、油竹等为原料,将竹皮劈成

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而成。竹席的优点在于透汗性好,凉度高,置

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

长满野果的树上爬来爬去,或抓着树枝荡秋千。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顶在头上回家。

母亲将一张旧的大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

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 弄出沙沙的响动。孩子们在凉席上围坐着、扭打着,把已经破了

的凉席边缘扯得更破。

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铺在地上的凉席一下子就变硬

了,仿佛有很多的小石子在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

大蒲扇,在凉席边缘坐下,看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

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

儿时,那张上了年岁的旧凉席,终于浸润上琥珀的光亮,成了盛夏记忆里最清凉的回

想。

(选自《2018年宜昌中考试题》)

【注释】 上莞下簟:莞(ɡuān),蒲草,这里指草席。簟(diàn),竹席。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穿堂风的可爱与调皮,表

现了夏风的凉爽与惬意。

2.请默写出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后两句。

答案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演练2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

节。水稻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其实,这香气已

经不是烟草的味道,是爷爷的气味,是从爷爷体内散发出来的东西。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

就天天穿行在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田野的孩子,水稻____________,那么亲切,那

........

么温馨,谁也离不开谁。

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

木屋的香味和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

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在田

野,香气跟着他;进村庄,香气跟着他;进了房间,香气还是跟着他;吃饭时,香气更是跟

着他。所以,爷爷觉得这复合的诱人芳香总在饭桌上回荡,一日三餐如此,日日如此。爷爷

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

不开这种气味。

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

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

飞过上空,歌声一滴一滴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让金黄的稻田更加闪亮。一瞬间,

田野铺上了黄金。

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整个田野在涌动。太

阳更加兴奋,把这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

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

身怀六甲,身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

她们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了争食秋天的阳光,都急着往前挤,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

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挤。

行走在秋色中,爷爷看见这么多金色的稻子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像是抖开往昔挥洒的

汗珠。汗水和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

胀得田野装载不下。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

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直到那天,父亲终于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去收取田野里的金黄。爷爷不甘示弱,

拍打了好一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此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

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爷爷的金色田野”的妙处。

答案 交待了主要人物,描述了丰收景象,表达了喜悦心情。

2.结合前后文,仿照第①段加点内容的写法,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答案 是爷爷的孩子。

3.谈谈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爷爷全心投入,用勤劳和智慧培育,用心血和汗水浇灌。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谷粒的饱满,表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和

对金黄田野的喜爱之情。

5.文章第⑨段中的“饥肠辘辘”和“满怀醉意”矛盾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不矛盾,“饥肠辘辘”是指听到母亲的呼喊“吃饭啦——”时,顿感饥饿难耐。

“满怀醉意”则是指作者陶醉丰收的景象,幸福惬意之情溢于言表。

6.积累链接:王绩《野望》中描写人们带着收获返归家园的诗句是什么?

答案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演练3

荔波一棵树

张庆和

荔波在黔南。这里气候温润,四季常花,被叫作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作为一棵

植物,能够到这里来生长,是很幸运的。

不过,怎么会有这样一棵树呢!

它茶杯般粗细,高不过四五米。盘龙交错的树根整个地裸露着,而且还生怕被谁抢走

似的齐心协力地紧紧搂抱着一块块乱石。那形态就像一堆洗净的红薯,在根的周围竟找不到

一点可供养分的泥土。而这树却泰然地活着,活得壮硕,繁茂的枝叶障天荫地。

我不由得惊讶于这树的形象了!是谁雕琢了这一棵树,把它塑造成这样一种状态?而

它又是以怎样的一种毅力牢牢坚守在这里的呢!

从这树周围的痕迹看,这里曾经是一条山洪行走的过道。想象得出,当初这里一定发

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掠杀: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抑或是白天,蛮横的山洪们咆哮着奔泻而来,

它们为了自己行进的畅快,便不顾一切地撕咬、冲撞。纤弱的草被践踏了,婷艳的花被摧折

了,松软的土被卷走了。那些充当卫士的树木呢?也没能经受住山洪的淫威,一棵又一棵地

俯首缴械了,留下的只是这光秃秃的板石。而唯有这一棵站立的树,勇敢地抗争过,战斗过,

在和山洪进行激烈的较量搏斗之后,顽强地存活下来。

祝福这棵树吧,它是劫难中的幸存者,更是恶战之后的胜利者。而它又是靠什么力量

才取得了那场搏杀的胜利,进而成为这山林中的强者的呢?

同行的植物研究专家余先生告诉说,作为一棵树,必须有大于其树冠三倍的根才能存

活和生长。依此推断,这树一定有比人们肉眼所见到的大于树的几倍的根,在更深处伸展着,

旺盛着。就像蚯蚓翻松泥土一样,默默地为树做着该做的事情。原来,这才是树之所以岿然

不动的根本所在呀!

再次打量时,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A)它的无数条根系正是在穿越石丛之后,又钢

钉般深深刺入地下的。加上它的那些边根又紧紧地把那堆乱石抱在怀里,就产生了一种难以

动摇的坚定———根抱着石,石帮着根。(B)根,千方百计地寻找生长的土;石,忠贞不渝地

护卫蓬勃的根。

这树,简直就是一部启迪人生的哲学著作。根石相助,紧密合作,树才成为了这样一

簇令人感叹的景观。树啊,你看到了吗?在你面前,有多少只惊慕的眼睛仰视着你!树啊,

你听到了吗,在你身旁,有多少赞美的话语品评着你!可根却依然默默无语,甚至任由那些

与树合影的人的脚踩踏自己的身躯。

小树啊!你于劫难中涅,你在平凡中巍峨。你是万木丛中的独秀,你是锦绣荔波的

自豪。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中“我”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在下边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________—— 祝福这棵树——________——启迪人生

答案 惊讶 震撼

2文章第⑧段写道:“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着。”请联系全文思考,“我”被什么给震

撼到了?

答案 ①树勇敢地抗争,和山洪进行激烈的搏斗,顽强地存活下来。②它的无数条根系

正是在穿越石丛之后,又钢钉般深深刺入地下的。③根抱着石,石帮着根。

3.文章写景状物很妙,佳句甚多,试从AB两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妙

处。

答案 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根比喻为钢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根扎进土里

的力度极大,状态极稳。B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根、石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根石共生的情态。

4阅读第⑨段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树简直就是一部启迪人生的哲学著作”?请

用文中原文回答。

答案 根石相助,紧密合作,树才成为了这样一簇令人感叹的景观。

5.积累链接:请写出《游山西村》中比喻困境往往蕴含希望的诗句。

答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演练4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

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

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

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

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来赞誉人的品行,抑

或用作自律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

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妻鹤子

历来被传为佳话。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

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

才不遇,或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往往被用来比拟高尚的意志和远

大的胸怀。陆游诗云: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诗云:不要人夸颜色

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__________等,均赋予了梅淡泊高洁的品性。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

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依然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

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

四君子的位置。

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

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

傲雪凌霜,凄切着,幽怨着,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常常是在遇到了挫折,遭到

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梦见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就其过程来讲,人生一世与其它生灵的一生

并无二致。人若托生为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

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

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

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能凭个人的努力,拥有一份力所能及而又喜欢做的事情,

在生活上衣食无忧就已足矣。

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他舒适温暖的环境,也只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美好愿望呢!梅

是在苦寒里扎根、生长、开花的,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人的一生也是

如此,__________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经受苦难是人生必经的历练。一个人通过承

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最难得可贵的财富。梅是在病态的环境中,在不公正的待遇中

散放幽香的。是否要改变这种生存环境,纠正这种不公,讨还个正确的说法呢?这也许是永

远做不到的事情。对此,梅采取的是默默承受的态度,正是这种承受,才使得她在万花丛中

始终能独树一帜!

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1本文是一篇赞美梅花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可是开头第①段却写道:“若是选美,梅无

论如何难当花魁……绝对难以招人眼目。”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案 欲扬先抑

2.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梅妻鹤子”。

答案 把梅花当作妻子,把鹤当作儿子(或像爱妻子一样爱梅花,像疼儿子一样疼鹤)

3尽管梅花生不逢时,可她却依然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地绽放,最终升华到“岁

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请问:“花中四君子”里的另外三君子是谁?“岁寒三友”

指的是哪三种植物?

答案 另外三君子是兰、竹、菊;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4.联系前后文,在第⑨段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

答案 一帆风顺(或心想事成、万事顺心等)

5.积累链接:请在第③段填写恰当内容,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

答案 毛泽东诗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辞岁-心爱的人

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17单元 能力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12:1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75989212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17单元 能力提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届中考语文复习:第17单元 能力提升.pdf

标签:稻谷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