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讲解词[精彩]

更新时间:2023-11-11 07:52:57 阅读: 评论: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溺爱作文

瓷器讲解词[精彩]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员工奖励方案)

00

中华古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被国人视为珍宝,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

的人民所喜爱。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开始,瓷器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东汉出现了成熟青瓷,唐代呈现“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宋代的五大名窑被

人们津津乐道,北方的十大窑系缤纷共彩,进入元代,青花瓷工艺在景德镇得到发

展光大,明清时期各种彩瓷精彩纷呈。

0

湖北地区单色釉瓷器瓷器自成体系,宋代以前以青瓷为主,宋代以青白瓷为主。

主要出产于梁子湖周边地区。

0

这件西周时期原始瓷豆出土于黄梅焦墩遗址。青瓷器的烧成,始于我国东汉时

期,因此,我们把商至东汉之间的瓷器称为原始青瓷。它是用瓷土制胎,表面施石

灰釉,经 1200 ℃高温烧成。但由于瓷胎中杂质较多,釉料配制简单,加上烧制工

艺原始,导致硬度偏低,釉色不稳定。所以称之为原始瓷器。我国南方著名的商代

遗址盘龙城就已经发现原始青瓷。湖北东周墓发现常见一种梳齿纹环耳罐,原产地

应在江浙一带。这件器物的口沿、折腹、圜底内部各有一组弦纹,口沿由5条弦纹

组成,折腹、圜底处弦纹各6条,除圜底内侧弦纹下凹外,其余弦纹均为瓷釉填平。

器外素面,折腹处起一周凸棱,下腹有数道螺旋形痕。灰胎,施青釉,泛酱褐,釉

薄不匀,可见极细开裂纹,圈足局部挂釉已脱落,此器采用泥条盘筑后经慢轮加工

而成。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目前我省仅见此一件。

00

这是一件原始瓷直线纹罐,出土于黄冈,在战国楚墓中常常见到,各地出土的

器型略有变化,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颈部和肩部装饰有一周直线纹。目前湖北

地区出土的战国原始瓷器中只发现这一种器物,它的原产地在长江下游地区。

00

这两件分别是水波纹双立耳罐另一件是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罐

00

西晋立国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瓷业得到蓬勃发展。出现了最早的瓷器品种—

—青瓷。它以铁为主要着色剂,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作为最早出现的瓷器,青

瓷从萌芽到鼎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青瓷历来以长江下游的越窑最负盛名,

而长江中游地区青瓷却少有记载。五六十年代,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今

天的鄂城六朝墓葬、武昌隋唐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青瓷。从而基本理清了湖北地

区青瓷的发展脉络。

0

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

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东汉青瓷与原始青瓷比较,显气孔率、透水率降低,

透光性增强,瓷化程度较高。以东汉青瓷典型器麻布纹四系罐为例,胎釉结合紧密,

青釉纯正,说明当时已完全掌握还原焰烧制工艺。

00

这件东汉时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出于湖北省当阳市刘家冢。直口,圆唇,短

领,溜肩,肩部有一周凸弦纹,堆贴四横系,鼓腹,腹部拍印麻布纹,平底。灰白

胎,青釉泛酱褐,施青釉不及底,施釉不匀,有垂釉现象东汉的青瓷在造型和装饰

在、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它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防方面更加成

熟,也就是说,东汉青瓷瓷胎的瓷化程度较高,它的透水率降低,透光性也增强了。

这件器物器型规整,胎釉结合良好,说明东汉时期已经完全掌握瓷器烧制的还原焰

烧制工艺。它是东汉成熟青瓷的典型器。

0

这件五管瓶是一件早期越窑青瓷的典型器物,它的定名和用途目前有多种说

法,一种认为它是专供随葬用的明器,后来发展成为魂瓶,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一

种“五管灯”,其中央的管为注油管,周边五管为灯芯管。这种灯可以日用,也可

以作为墓葬的长明灯。另外,唐宋以后的一种陈设瓷“五管插花”的造型也有可能

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0

这是一组隋代的青釉朵花纹碟。敞口,尖圆唇,壁极浅,内壁有5朵朵花纹,

内外圈为数道细浅凹弦纹,外壁下半部有六道较深凹弦纹,平底。灰白胎,青釉,

有细密开片,内壁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

00

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它是六朝青瓷典型器物。因肩部塑有鸡首状的流而得名。

它流行于晋至唐代初年,器形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早期器型精致矮小,后逐渐演变

成高大修长。这件鸡首壶青釉纯正,是早期越窑的精品。

00

这件青釉六系盘口壶是因它的壶口似盘口而得名,是六朝隋唐时期青瓷的典型

器。这种器型自东汉流行一直到隋唐时期,魏晋时器型小巧,隋唐渐趋高大修长,

盘口由小变大,颈部由短变长,壶的肩部堆塑有耳。六朝时期的盘口壶多为双系、

四系,隋唐时期的多为六系。此壶器形规整,保存完好,是唐代盘口壶的精品。

00

00

唾壶又称渣斗,是古代宴饮承接骨刺的用具。

这件谷仓,是陪葬用的明器。盛行于六朝时期。

00

这件青釉长方多层槅又叫分格盘、多子盒、格子盘,它的命名源于相同造型的

带铭文的漆器,主要用途就是果盒。这件槅由三层套合,每层中间有一个长形大格,

周围绕以10个长方形小格。米黄胎,施青釉。此槅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00

我国早期研磨用的砚台有石、陶、铜等多种质地。青瓷盛行之后也出现了瓷制

砚台,魏晋时期开始流行一种有足的青瓷圆盘砚。后来砚台周围出现了一圈水槽,

以方便润笔蘸墨,砚台足的数量也由少到多,到隋唐时期往往在八足十足以上,

流行珠足。人们就把这种多足砚称为“辟雍砚” 辟雍”是一个形状如圆璧、四

面环水,供天子讲学的地方。

0

我国古代灯具有油灯和烛灯两种。战国时期插蜡烛所用的铜灯,有许多都是采

用人物造型。这件青瓷人顶灯是油灯,它由四部分组成,下层为浅盘形灯座,灯座

立人形圆柱,人形圆柱头顶中层承盘,顶柱为碗状灯盏。阿嚏的器表施有青绿釉,

有开片。在已出土的两汉魏晋时期的油灯中,以人物造型的还没有发现过,它是三

国青瓷中的精品。

0

这件西晋青瓷狮形插座是湖北省鄂州市西山出土。卧狮状。昂首,张口咧齿,

口两侧各有一獠牙,下有竖条状长须,粗短鼻,鼓眼短耳。束腰,腰背上有一圆管

状插柱,鼓臀,堆贴长扁尾,背部刻划有卷云纹及斜线状毛发,四足作向前爬卧状,

刻划有爪纹。灰胎,青釉,釉层较厚,有细小开片,除底外,外面满施釉,保存好。

0

这件青瓷虎子因其造型似卧虎而名。有人说它是盥洗用具,也有人说是溺器,

口部做成虎头,附四足,虎尾向上翘至背部形成提梁,虎形逼真。早期造型昂首、

鼓目,四足曲蹲,腹侧刻双翼。中期造型渐趋简单,晚期虎首及四足逐渐消失。

00

这件是青釉熏笼。汉代以后,使用外来的树脂类香料成为贵族显示身份的重要

符号。熏香在宫廷的高级贵族家中广为使用。当时熏香的主要器皿就是熏炉和熏笼。

熏笼的用途是熏衣服。这件熏笼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件盛放炭火的双耳簋:

上部放一件无底的镂空熏笼。笼身外放置一个大概是用来成方香料的竹筒状容器。

这件采用炭火熏香的熏笼,说明它所使用的香料不是直接燃烧的传统茅香,而是使

用外来的数值类香料。如此大型的熏笼在早期青瓷器中十分少见。

00

盂、洗、水注都是古人的文房用具,这件东晋的青釉蛙形水盂,造型似一只趴

在地上的青蛙,蛙头上翘,四肢呈跃跃欲跳状,显得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0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它的一些典型的宗教符号,如莲花、狮子、佛像等

作为装饰性纹样开始出现在青瓷装饰中。这件青釉洗的器身上堆贴了四个乘龙佛

像,四佛像之间也堆贴了四条龙。佛的坐骑一般是狮子,而龙则是中国穿体的主题,

这件青釉洗上的乘龙佛像显然是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反映。

00

这件青釉莲花尊造型高大庄重,通体纹饰有8层:盖顶饰2层覆莲瓣纹。盖的

边缘有三角状变形莲瓣纹,颈部堆贴飞天图案,腹部则由3层覆莲瓣纹和2层仰莲

瓣纹组成。莲瓣纹之间还装饰有忍东纹、菩提叶。器物通体施青釉。它的装饰集雕

刻、堆贴、模印、帖花几种工艺于一身,华丽繁缛,是南朝青瓷的代表之作。

00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这一时期同类造型的青釉莲花尊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出

土,并都处于于贵族墓葬。尊本是盛酒器,但佛教禁酒,这种莲花尊可能是贵族礼

佛的陈设器物。

0

这件物俑叫青瓷弹卧箜篌俑,它由鼓、卧箜篌、底座几部分组成。乐俑做耳

语底座之上,头戴兽形头巾,昂首挺胸,双手抚卧箜篌。汉代常见陶质卧箜篌乐俑

造型,六朝逐渐代之以青瓷。卧箜篌是一种类似琴瑟的古代乐器,与琴瑟不同的是,

它的共鸣体音箱面板上设置了固定的“品位”,用来标志音高的位置。宋代以后卧

箜篌在中国消失了。

0

这件青瓷庖鱼俑头戴 头, 头是古人的一种包头软巾,它的变化样式极多。

这是在头上缠绕一圈并在脑后打结,是 头的早期样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作除

鱼鳞状的剖鱼男俑眉间有白毫相 所谓白毫相,据佛教经典《无量义经》载

三十二大人相,其三十一眉间白毫相,即眉间白毫凸起如圆月。按照记载,佛陀

的第十五位弟子“勃拘罗”以美貌、长寿著称。他幼年曾被大鱼吞下,用刀剖开鱼

肚子后,他仍然活着。这件俑或许与此故事有关,着说明当时佛教的传播在武昌一

带已经比较普及了。

0

这是一组动物俑。其中值得一提繁荣就是这件青瓷鳄鱼,它出土于三国时期的

鄂州滨湖东路郭家细塆墓。湖北省简称鄂,源于鄂州,古字“鄂”与“鳄”通假,

鄂州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此地自古盛产鳄鱼。这件青瓷鳄鱼正好出自鄂州。这是湖

北省目前已知最早的鳄鱼形象资料。

0

这是一套唐代的青釉十二辰俑。十二辰俑即“十二生肖俑”。代表地支的十二

种动物。从湖北云梦秦简中可以知道,十二生肖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形成系统,但目

前发现的十二生肖俑,最早的有只到北朝时期。早先的十二生肖俑多为陶质的,

套俑,刻划细致,幽色光亮有玻璃质感,是十二辰俑中少见的珍品。

00

三国时期封建庄园经济,士族门阀豪强地主盛行,他们拥有大量部曲、田客、

奴仆、仪仗。这几件模型明器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00

这是一架青瓷牛车模型,由车厢、车轴、车轮组成。长方形车厢有车门,后部

刻画窗形,后壁上方戳有几个圆孔,内壁两侧置有两环。顶为卷棚式,盖面横饰五

组网格纹。脚碓是用来舂米用具。在一间间青瓷马圈、羊圈、猪圈中还有制作的栩

栩如生的家禽。

0

随着民族大融合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瓷器业也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在北朝末

期创造性的烧造成功了白瓷为以后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

质基础,也为中国瓷器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白瓷,即为胎釉均为白色的

瓷器,它出现于北朝,在隋唐已经成熟,盛行于唐宋。它是用含铁量低的瓷坯,施

以氧化铁含量较低的釉烧制而成的。唐代北方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双峰并峙,史称

“南青北白。湖北地区虽然以青瓷为主,但唐宋墓中也常见白瓷。

00

这件白釉镂空圈足砚1986年出土于郧县李徽墓。李徽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

李泰之子。这件白釉砚器型规整,胎釉结合紧密,而且出土于贵族墓葬,是早期白

釉瓷难得一件的精品。

0

这是一件白釉建筑式弈棋瓷枕。瓷枕始见于隋代,从唐代到元代个时期瓷器中

都有发现。瓷枕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寝具、医用的脉枕和冥器用枕三类,按照品质又

可以分为低温釉陶枕和高温釉瓷枕两类。这件唐代瓷枕雕塑成亭台造型,顶部两端

上翘,形成变形云头形枕面。亭台四面开光,外壁堆贴有各种构件和花草。亭台内

两人席地而坐对弈,另外有两人旁观。此枕造型别致,是瓷枕中的珍品

00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出土于河南巩县小黄冶村的唐代器物,白釉瓷碗和瓷碗。它

们都属于巩县窑白瓷。巩县窑位于河南省巩县故名。唐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三彩

和绞胎陶器。巩县窑烧制的白瓷器物有碗、壶、瓶、罐、枕等。以碗类为最多,胎

质较细,呈白色及灰白色,釉色有纯白,白闪青和白泛黄等,器内外均施釉,器外

近底处无釉露胎,碗类底心多不施釉,釉面可见纹小开片纹。

00

青白瓷又称影青、映青、隐青、罩青等。创烧于五代,盛行于宋元。以景德镇

窑烧制的产品最为有名。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白瓷胎骨白洁,历史上有

“假玉器”的美誉,足见人们对他们的喜爱。

00

这是一件魂瓶又称归依瓶。堆塑瓶。流行于宋至明代,是作为陪葬用的明器,

通常成对地陪葬,有在颈部堆塑龙和太阳或虎和月亮的,故又有“日月瓶”或“龙

虎瓶”之称。宋代的一般较矮,元以后向瘦高发展。盖纽多做成飞禽状。这件魂瓶

细长颈,瘦高腹,带盖,颈部分别堆塑有 纹饰

00

这是一件青白釉盏托。盏托又称为茶船、茶托,是承托茶盏以防烫手的用具。

根据文献记载,唐代德宗年间,成都贵族妇女为了防止茶杯烫手,就在碟子上做一

个蜡环和固定茶杯,形成盏托。考古发现的盏托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托盘,出土

的东晋茶具已是一盏一托。宋代的盏托特点是托口显著增高。这件盏托造型别致典

雅,白胎细腻坚致,施青白釉。泛湖绿,是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精品

00

这件是青白釉莲瓣纹温碗。我国古代有喝温酒的习俗,各地的瓷窑都烧造过许

多温酒的器皿。这套温酒器皿是宋代景德镇青釉瓷的精品,它由温碗以及酒注子组

成,温酒时,往碗里注入温水,将注子中的酒加热。

00

这批青白釉瓷碗1989年出土于武汉市江夏区青山游遗址,在此之前,湖北

地区没有发现过宋代的瓷窑,青山窑的发掘填补了我省瓷器考古的空白。这批经过

科学发掘,有明确时代和窑口的器物,现已成为我省修辞器考古的标准器。

0

1987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的青山村林场发现了一处窑

址——青山窑遗址。它是我省经过科学发掘的第一座五代至北宋时期的瓷窑窑址。

遗址发现宋代青白瓷龙窑两座,同时出土大量宋代青白瓷。宋代是青瓷烧制的高峰,

然而在以前的史籍中并没有武汉地区制瓷发展情况的记载。以至流传着白云黄鹤

无瓷窑的说法。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北地区古代陶瓷的空白,而且证实了景

德镇不是青白瓷的唯一发源地。

0

龙窑全长40余米,因为很像一条横卧的龙,故名龙窑在烧造技术方面,

是以匣钵装烧,这种装烧方法一窑可装烧上万件产品。其工艺流程从练泥、拉坯、

修模、洗料到画坯、荡釉、烧制各方面井井有条,充分说明了湖北地区制瓷工业的

发达。同时,窑址分布在水运发达的湖泊畔,既有利于原料的取舍,也更适合于商

品的疏通。

0

青山窑烧制青釉,青白釉和白釉产品,主要为各色日用瓷,如碗、壶、盘、碟、

盏等,其中碗、盘、壶数量居多。器物胎土以青灰或白色为主,素面装饰,有少量

的刻划和印花,青釉器的风格接近浙江的龙泉窑,但白釉器则接近河北的邢窑和定

窑,显示出青山窑的产品兼有南北两大瓷窑的特色。

00

这些都是青山窑出土的日用器。同时我们还大量使用了窑址出土的原始材料,

为大家展示了考古工地复原模型。

0

唐代是我国制瓷工艺高度发展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窑口,如越窑、邢窑、

长沙窑等,并开始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长沙窑是南方的一处重要的青瓷窑

场。它位于今湖南省城县铜官镇一带,创烧于唐代,止于五代时期。它虽然不为《茶

经》所记载,但是它首创釉下彩瓷的装饰方法,代表了唐代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

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以釉下彩绘、模印贴花和诗文题记等装饰方法

闻名于世。另外,它的产品外销,在国外发现较多,其影响较大。它烧制的器物以

生活用具为主,又兼烧文房用具以及各种玩具。

00

这就是几件出土于鄂城西山的长沙窑青瓷器。这件青釉褐斑双系罐是唐代长沙

窑的典型产品。在腹部装饰有四个用褐彩圆形斑,肩部系耳下则堆贴有印花叶纹,

这些都是长沙窑典装饰工艺。而这件青釉连珠纹双耳罐则是用连珠纹装饰。

00

明清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器物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青花瓷器

在明清两代成为主流。同时彩釉品种也丰富多彩。发明了 “斗彩”“粉彩”“珐

琅彩”等品种。

0

2006年,在湖北省钟祥市发掘明郢靖王墓。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23

子。再该墓葬中出土了六件国宝,其中就包括大家现在看到的两件青花梅瓶。

00

青花瓷我国古瓷中最富特色的优秀品种,它是一种釉下彩瓷器。因为釉下的钴

料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它为“青花”。青花瓷创烧于唐代,元代是

它的成熟鼎盛期。元青花,胎、釉皆美,色料多为进口的钴土矿,含锰量低,含铁

量高,故呈色显得浓艳靛蓝。

0

这件青花四爱梅瓶,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

丹图,腹部的四个菱形的开光内描绘了这样四个小故事: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

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足部绘一圈仰覆莲纹,以卷草纹和锦带纹间隔三层纹

饰,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它使用的是进口青料——进口苏泥勃青,故色彩青翠艳

丽。带给人们以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

0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瓷器。这种造型的瓶子诞生于

中国的宋代,由于口沿极小,专为插梅枝所用,故而得名梅瓶。

00

传世的元青花四爱梅瓶目前仅发现一件,现收藏于武汉市博物馆。这件四爱梅

瓶的造型、胎质、纹饰、釉色与它几乎完全一样,其科学价值更显得重要,堪称元

青花中的珍品。

0

这是另一件青花龙纹梅瓶。它小口卷唇,细颈丰肩,圈足平底,是一只标准的

梅瓶。这只梅瓶的肩部饰一周莲瓣纹,下饰缠枝牡丹;腹部饰四爪云龙纹,好似一

只刚刚出水的青龙,在云层中翻转嬉戏。

0

郢靖王墓出土的青花四爱梅瓶和青花龙纹梅瓶,是中国明代官窑进贡朝廷的瓷

中精品,也是目前同类藏品中唯一一件出土实物,传世品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历

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0

这是一件龙泉梅子青釉六方梅瓶。龙泉窑是宋代新兴的青瓷窑,位于浙江省西

南部的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北宋开始生产,南宋是它的鼎盛时,我们这件龙泉

窑产品是明初时期的作品。龙泉窑的青釉有粉青、翠青、梅子青等,这件梅子青釉

六方梅瓶虽说是龙泉窑的晚期作品,但其釉质莹润,釉色青翠欲滴。器物的器型厚

重饱满,在肩部、腹部用刻花作为装饰。

0

这件是磁州窖白地黑彩凤纹罐磁州窑位于河北磁县一带,宋属磁州,故名,是

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该窑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该器物上覆盔形盖,腹部绘

有一只啄食的风鸟,及朴实好看,又有使用性,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00

明代青花青花钴料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

苏泥勃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

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

00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的影

响。这段时期至今未见一件署有年款的官窑瓷器。因此,学术界打这段时期成为瓷

器的“空白期”这对青花龙凤纹梅瓶的年代学术界认为是明正统年间所烧制的,

现已成为空白期青花瓷器的标准器。

0

成化时期的青花已平等青淡雅成趣,这件青花狮子戏球纹碗使用国产平等青

料。

0

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前代大不相同,青花色料改用

料,色调蓝中泛紫,浓艳欲滴,构成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件青花缠枝狮纹兽耳

绣墩正是万历时期的作品。

00

这件青花山水人物笔筒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分水皴绘画技法,所谓分水皴

法,就是让料水自然沉淀于坯上,用笔梢引导涌在坯上的料水,不同的料水就会出

现不同的浓淡色调,形成五彩青花的效果。筒身以青花描绘一幅山水人物图。一幅

和谐宁静、舒适安闲的景色跃然而出。

0

清代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继承和发扬了明代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技

巧,而且在胎、釉及绘画技巧上都超越了前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

盛世,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个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00

清代官窑注重单色釉的制作,康熙恢复了明代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

术,郎窑红和豇豆红独步一时,当时的豆青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康熙官窑青花

瓷,使用国产浙江料,色彩浓翠艳丽,层次丰富。民窑的五彩器和由宫廷引进国外

彩料创烧的珐琅彩瓷,为雍正朝盛行的粉彩瓷奠定了基础。

00

这是一件康熙款紫金釉碗。紫金釉又叫酱色釉,是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早

在汉代已经出现。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酱色釉烧造以臻上乘。

00

这件霁兰釉碗产于清康熙年间,碗内外均施霁兰釉,口沿为白色,俗称“灯草

口” 衬托祭蓝色,显得非常美丽。霁兰是一种一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蓝釉,起特点

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它于霁红、甜白釉瓷同为

上品,被用来作为祭器的釉色,故又称为“祭蓝”。除单色釉外,还有刻、印暗花

的。

0

这是一套康熙款青花十二月花卉盅,这套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

为题,分别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

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

书写咏赞诗句。杯底有“大青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这套十二月令花杯,将诗、

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是青管窑瓷器中的珍品。

00

这件是康熙款斗彩龙盘斗彩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到清雍正时期进入更高阶段。

它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在器物表面组成优美的装饰画

面,产生釉上和釉下彩绘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故又称“逗彩”。它的具体做

法是先用青花或釉里红颜料在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经过施釉和高温烧

制,然后在留出的轮廓线内填绘低温彩料,并再次放入炉内用低温烧成。清朝斗彩

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代。这件斗彩龙盘的龙纹先用青花勾出轮廓,然后填红绿彩,

制作非常精细,器型较大,画工精细繁复,具有康熙斗彩的典型特征。

00

这件也是康熙款五彩龙碗。五彩瓷器创烧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所谓“五彩”

并非五色,而是多种颜色的意思。它分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种。“青花五彩”是

在釉下用青花颜料绘出图案的蓝彩部分,罩釉烧制后,继续完成图案的其他色彩描

绘,并再次入炉烧成。而“釉上五彩”是直接用釉上施蓝彩和其他色彩的工艺描绘

图案,省去了用釉下青花表现蓝色的这道工序。康熙五彩是中国古代五彩瓷器烧制

的顶峰时期,这时的五彩用釉上低温蓝彩、黑彩代替了釉下的青花,“釉上五彩”

色彩华丽,笔线豪劲,绘技精巧,艺术造诣极高。这件康熙款五彩龙碗代表了康熙

官窑五彩瓷器的工艺水平。

0

雍正一朝虽然时间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官窑制瓷工艺之讲究可以说

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

也比以前更讲究,有许多创新。烧成了发色最鲜艳的釉里红,青釉的烧造也达到了

历史上最高水平。雍正朝到的粉彩器,不论官窑、民窑都极为讲究。自雍正开始的

整个清代,粉彩成为彩瓷的主流,它和青花两个品种在整个景德镇烧造的瓷器中占

了很大的比重。

0

这是雍正款东青釉里红五幅碗。雍正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是雍正釉下彩中特别

成功的品种。釉里红从康熙恢复以后,到雍正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00

雍正斗彩在彩绘方面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斗彩制作,即釉下青花和釉上五

彩相结合;另一种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这种新型的斗彩工艺,开创于

粉彩盛行的雍正朝。康熙时期没有这一类制作。这就是雍正款的几件斗彩瓷器。

00

乾隆皇帝酷爱各类工艺品,使得各种工艺美术都有长足的发展,乾隆官窑的制

作技巧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其单色釉、青花、釉里红和珐琅彩、粉彩的制作,在

继承雍正朝的基础上,都有极精致的产品。但在装饰风格上,盛行大红大绿,金银

辉耀,缺少静雅之作

0

这件乾隆款青花锦纹双耳盖豆

00

这是一件乾隆款釉里红团凤碗。乾隆釉里红大多红色偏淡,官窑器的图案一缠

枝莲、云龙、团凤及三果为主。

0

这件是乾隆款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碗。粉彩是青康熙末年出现的一种低温釉上

彩。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到珐琅彩工艺出现的新品种。其方法是先把珐琅彩

中不透明的玻璃白粉填入图案,再施其它五彩颜料。经过600——900度的烧制后

就出现了色彩浓淡不一样的“粉化”现象,绘制的图案往往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这件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碗是乾隆以后的清代官窑常见的产

品。又把五彩称为硬彩、旧彩,粉彩称为软彩、新彩。

0

这是两件乾隆时期的茄皮紫釉瓷器——茄皮紫爵茄皮紫盘。紫釉色如鲜嫩的

茄皮,通体的茄皮紫釉釉面莹润光亮,是乾隆时的精品。紫色釉的釉料配方较难,

它是利用锰和碱的化学作用现出紫色,但碱分越多,釉的抗潮力越低,因而釉也易

剥落。这两件茄皮紫釉器,釉色浓艳,光亮匀净,表明这段时期制瓷工艺已达到极

高水平。

0

清朝经过了康雍乾之后盛极而衰,制瓷业也开始走下坡路。嘉庆瓷前期基本是

乾隆瓷的延续,后期制瓷质量则明显退步,品种也有所减少。道光瓷传世数量较多,

但质量远逊于康雍乾三代。咸丰朝官窑产量很少,传世罕见。同治朝内忧外患,国

力衰退,官窑生产处于低潮,难见精品。光绪初年官窑瓷器产量就比较大,慈禧

506070寿辰又大批烧造寿庆典礼和赏赐所用的官瓷,所以光绪瓷似有中兴之

势。宣统朝,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

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

0

这件是道光款仿哥釉八卦方瓶。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釉表的金丝铁线

是其最著名的特征,它是窑中自然生成的纹片,深似铁线,浅似金丝,如网如织,

妙趣横生。哥窑器是被仿制最多的品种之一。明、清两代,多有仿制。道光时期的

仿哥器有细开片及仿金丝铁线两种。这件八卦方瓶里外均施仿哥窑开片青釉,在器

物两侧装饰有八卦图案。

0

这件是道光木纹釉折腰碗,仿木釉瓷是以红赭与褐色描出木材年轮纹理。它是

清乾隆年间的出新品种。

0

00

美字的笔顺-个园简介

瓷器讲解词[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5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60377212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瓷器讲解词[精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瓷器讲解词[精彩].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盘龙城遗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