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陶技术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民在世界科学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写下过
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陶瓷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更是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一页。
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古人们只能对木、石、骨等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将其制作成器具。
当古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后,把粘土用水湿润,塑制成型,再经高温焙烧,使之成为
胎体坚固的器具,这样便产生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的发明,
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材料予以详尽地说明。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了农业,然后才出现了陶器。在
人类进入新石时代,由于农业和牧畜业的出现,开始了定居、半定居的生活。特别是农业的
发生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而稳定的可供食用的谷物。谷物都是颗粒状的淀粉物质,
不像野兽的肉体便于在火上烧烤食用。同时,剩余的食物需要储藏起来。正因为如此,随着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们对于烹调、盛放和储存食物及汲水器皿的需要越来
越迫切。从而促使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陶器。陶器的产生和发
展,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斗争中辛勤劳动的结果。从民族学和考古学上都可以得
到充分的物证。
中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何时呢?中国古代有着“黄帝以宁封为陶正”(黄帝命宁封为制陶
的官)、“舜陶于水滨”(舜在水滨制陶)等传说。然而,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
目前发现的最早陶器实物,要比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早上三、四千年。约在8-9千年以前新
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这时的陶器由于烧造工艺的不同,
还出现了红陶、灰陶和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与此同时,人们为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
断裂,而在泥土中加入砂子,烧制成泥质夹砂灰陶和夹砂红陶。此类陶器多用于烹调器、汲
水器和大型容器。故又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之分。
陶器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陶制的纺轮、弹子及陶
刀之类的工具,也陆续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因此陶器迅速成为生活必需品,受到了应有的重
视,于是制陶业很快发展成为新石器时代一项重要的手工业。
考古发掘充分表明,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一开始,许多地区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这从原始母
系氏族社会、原始父系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出土古文化遗址中得到明证。
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六千年,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根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
约7000-5000年。这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
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有些器皿根据其用途不同而掺杂少量砂粒。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
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如炊饪器,原料中往往有意识地掺杂少量
的砂粒,以便改变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砂粒的这些作用,相当于现代陶
瓷工业中使用的“熟料”,这说明当时对原料性能已有相当认识。
龙山文化,据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3800年,黑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尤
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这种艺术的珍品是用细泥粘土经过精细加工烧造的。在陶坯成形后
半干时,用细石打磨,显出光泽。在将烧成时,用泥封闭窑顶和窑门,并在窑顶上徐徐加水,
使它渗入火膛,导致产生乌黑的浓烟,把陶器熏黑。这种黑陶使用时间越长,因手的按摩,
表面越显光亮。在陶窑方面,对仰韶文化的横穴窑进行了改进,加深了火膛,缩小了火口,
使空气更充足,有助于提高窑温。窑室呈圆形,可使温度均匀,窑壁上部向内作弧形收缩,
便于封窑。
同时,龙山文化晚期还出现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为后来原始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手
工业。
龙山文化之后,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进一步解体,逐步过渡到奴隶社会。到了商代(公
前1711-前1066年),由于青铜器的兴起,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的
一千余年中,陶器的重要地位逐渐为青铜器所替代。作为国家权力和贵族财富、地位象征的
青铜器,已成为国事活动和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重器。但在日常生活中,陶器却应用得更为
广泛了。不仅数量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新的器形不断涌现。这时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当
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陶器的形制、纹饰、彩缯往
往模仿青铜器,其精美的可以与青铜器媲美,连王侯贵族也乐于使用。但到后期,白陶和印
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
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
釉陶的产生是制陶工艺的又一个大进步。釉陶的产生与 印纹硬陶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
系。出土的商代釉陶,质地坚硬,敲击时有铿锵之声。到了商代中、后期,施釉的陶器明显
增多,表明人们已从无意识地发现釉料发展到有意识地配制釉料。对出土的商用周釉陶的釉
进行分析,证明当时使用的釉是石灰釉。釉的发明是制陶工艺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发展成瓷
器的重要一步。商代的石灰釉就是后世青瓷釉的鼻祖。随着实践,人们对釉的认识不断深化,
后来便进而掌握了瓷器、琉璃的生产。
商代已出现原始瓷器了。1952年在郑州二里岗出土的商代中期的印纹瓷罐肩片和瓷尊,
就属于这类原始瓷器,在前几年新发现的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藁城、江西吴城等商代遗址
中,也出土了大批的原始瓷器。
秦代陶器的品种繁多,大多仿自铜器的造型。最惹人注目的是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奇观。
个个形体高大,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象生动而传神。
汉陶俑的制作也极为艺术化,出土的说书人俑神形皆备,令人叹服。汉代的砖瓦艺术也
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其画面精细,内容丰富,极富时代气息,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生活和风土人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由于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逐渐不为人们所
重视,所以制陶业呈现衰落局面。
在南北朝的陶塑艺术基础上,唐代三彩陶俑的出现,更是将陶塑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无论是造型、施彩或是制作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为后世所不及。
紫砂陶产生于宋,盛行于明中叶以后,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至今仍长盛不衰。特别是紫
砂陶优良的质地,美观古朴典雅的色泽,更是令古代文人雅士们倾倒,于是紫砂陶茶具上诗、
书、画、篆刻一应俱全,成为我国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朴高雅的紫砂陶历来为藏家所
珍爱,成了文物中一个独特的品种。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4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60138212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制陶技术起源和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制陶技术起源和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